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硬膜外麻醉复合膀胱穿刺局部麻醉对膀胱侧壁肿瘤电切术患者闭孔神经反射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92例膀胱侧壁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麻醉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观察组患者行硬膜外麻醉复合膀胱穿刺局部麻醉,对照组患者行硬膜外麻醉复合闭孔神经分支后两点阻滞.比较两组患者闭孔神经反射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闭孔神经反射的发生率为6.5%(3/46),低于对照组的21.7%(10/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膀胱穿孔、血肿、血管损伤、肠道损伤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硬膜外麻醉复合膀胱穿刺局部麻醉可以降低膀胱侧壁肿瘤患者闭孔神经反射的发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静脉应用维库溴铵在预防膀胱侧壁肿瘤行经尿道肿瘤电切术(TURBt)中发生闭孔神经反射的可行性。方法 统计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自2009年1月—2012年9月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的109例患者,其中采用静脉麻醉配合喉罩通气,同时应用肌松药物维库溴铵患者65例(静脉麻醉组),采用连续硬脊膜外麻醉者44例(连续硬膜外麻醉组),观察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闭孔神经反射情况、膀胱穿孔、出血量情况、是否中转开放手术、以及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情况。结果 静脉麻醉组与连续硬膜外麻醉组的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静脉麻醉组中,有5例于术中发生了极其轻微的下肢抖动,其余60例患者手术全程未发生闭孔神经反射;连续硬脊膜外麻醉组中,发生闭孔神经反射29例。与硬膜外组比较,静脉麻醉组中闭孔神经反射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结论 相对于连续硬膜外麻醉而言,全身麻醉同时静脉应用维库溴铵配合喉罩通气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预防膀胱侧壁肿瘤电切术中发生闭孔神经反射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腰硬联合麻醉(CSEA)及闭孔神经阻滞麻醉下应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的效果.方法 选取NMIBC患者52例,随机分为2组.A组26例采用CSEA联合闭孔神经阻滞麻醉下应用TURBT治疗;B组26例仅在CSEA麻醉下应用TURBT治疗.比较2种麻醉下并发症的发生率、手术时间、尿管留置时间及平均住院天数.结果 A组比B组膀胱穿孔、闭孔神经反射及肌肉收缩等并发症发生率低,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和尿管留置时间短,平均住院天数无明显差别.结论 CSEA联合闭孔神经阻滞麻醉下应用TURBT治疗NMIBC的并发症较少,安全性更高,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肿瘤基底部麻醉并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应用于预防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中闭孔神经反射中所发挥的作用。方法选择行TURBT术的84例膀胱肿瘤患者,根据麻醉方式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2例患者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方案,而观察组42例患者采用硬膜外神经阻滞联合肿瘤基底部局部麻醉方案,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尿管留置时间、术后膀胱冲洗时间、总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血流动力学以及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为(64.2±9.4)min,术中出血量为(58.9±12.6)ml,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62.2±7.3)min,术中出血量为(60.4±14.2)ml,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对照组尿管留置时间为(5.7±1.3)d,术后膀胱冲洗时间为(2.7±0.8)d,观察组患者尿管留置时间为(5.9±1.1)d,术后膀胱冲洗时间(2.8±0.6)d,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8.57%(12/42),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则仅为7.14%(3/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0时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T1~T3时观察组血流动力学明显较对照组更平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分别为恶心呕吐、心动过速以及低血压,观察组、对照组发生率分别为7.14%、1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TURBT的膀胱肿瘤患者,采用肿瘤基底部局麻联合硬膜外神经阻滞方案相比于单纯的硬膜外阻滞麻醉能够更好的控制术后闭孔神经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血流动力学更稳定,从而提高手术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尿道铥激光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术的手术技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9年9月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74例浅表性膀胱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7例行经尿道铥激光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术 (Thu ERBT)者为Thu ERBT组,37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电切术(PKRBT)者为PKRBT组。对比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肿瘤复发率以及病理检查结果。结果所有手术均成功完成。Thu ERBT组术中无闭孔神经反射和膀胱穿孔发生;PKRBT组有9例发生闭孔神经反射现象,其中4例导致膀胱穿孔。两组在留置尿管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病理有无肌层组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复发率和术后病理级别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hu ERBT术具有精确切割、瘤体标本完整、无闭孔神经反射、病理分期准确等优点,可以作为治疗浅表膀胱肿瘤有效的方法让患者从中获益。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HU-150半导体激光联合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non-muscle invasive bladder cancer,NMIBC)的临床疗效和使用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丰县人民医院2012年7月至2015年7月行HU-150半导体激光联合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29例的临床资料及术后定期行羟基喜树碱或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化疗的门诊随访资料。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获成功。病理类型均为膀胱尿路上皮癌,1例浸润至深肌层。无改开放手术病例。术中3例出现闭孔反射,2例闭孔反射强,改行全身麻醉。术后留置尿管7~10 d。术后3例肿瘤复发,再行膀胱癌根治术。1例失访,其他患者均存活。结论 HU-150半导体激光联合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具有疗效确切,手术时间短,复发率较低,相互弥补对方不足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治疗浅表性膀胱癌的安全性。方法 2005年3月至2006年3月用双极等离子电切治疗浅表性膀胱癌26例。男23例,女3例,平均年龄58岁。多发肿瘤14例,单发肿瘤12例,膀胱侧壁有肿瘤分布者16例。结果 经尿道膀胱肿瘤双极等离子电切手术时间 15~75 min,膀胱穿孔1例(4 %);16例侧壁肿瘤切除过程中2例有轻度闭孔神经反射(12.5 %)。结论 用双极等离子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TURBt)治疗浅表性膀胱癌,术中出血少,无水中毒发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双侧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用于甲状腺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对甲状腺手术113例患者行双侧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术前、术中静脉辅助一定量氟芬合剂。结果113例双侧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总的麻醉有效率为95.6%,其中阻滞效果优者75例,良者23例,可者10例,差者5例,5例阻滞效果差者术中改用其它麻醉方法完成手术。副作用:本组所有病例中有1例发生局麻药中毒反应,1例出现膈神经阻滞,2例出现喉返神经麻痹。结论双侧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用于甲状腺手术是安全可靠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经尿道钬激光切除术与等离子电切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60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先后,分为TURBT组(31例)及钬激光切除组(29例).观察2组的手术时间、术后膀胱冲洗时间、术中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术中穿孔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留置尿管时间及术后1年复发率.结果 TURBT的手术时间、术后膀胱冲洗时间均明显长于钬激光切除组,而其术中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及术中膀胱穿孔发生率也高于钬激光切除组,P均<0.05.钬激光切除组的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花费、平均留置导管时间及术后1年复发率均明显低于TURBT组,P均<0.05.结论 相较于等离子电切术,钬激光切除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术中术后情况均更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利用海博刀行膀胱肿瘤内镜黏膜下剥离术(BT-ESD)治疗非肌层浸润膀胱肿瘤的安全和有效.方法:收集2013年11月至2015年8月陕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非肌层浸润膀胱肿瘤患者,利用海博刀行BT-ESD治疗膀胱肿瘤病灶.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膀胱冲洗时间、尿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1年肿瘤复发率.结果:完整切除膀胱肿瘤78例,肿瘤直径1.0~7.0cm,完整取出肿瘤70例,肿瘤组织电切后取出12例.手术时间(60±19.2) min、膀胱冲洗时间(24±10)h、尿管留置时间(5.9±1.9)d、术后住院时间(5.1±1.2)d.无1例需输血,1例发生闭孔神经反射,无穿孔及术后出血等并发症.结论:利用海博刀行BT-ESD治疗非肌层浸润膀胱肿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式.肿瘤的完整切除有利于病理学的评估,减少了肿瘤播散和复发的机会.完整切除膀胱肿瘤的方法更符合肿瘤外科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11.
宫颈癌患者Th1/Th2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武燕 《肿瘤研究与临床》2006,18(5):310-312,316
  目的 检测宫颈癌患者外周血CD+4 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水平变化,分析Th1和Th2细胞的细胞因子免疫活动,为肿瘤的免疫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用刺激物刺激细胞,增加细胞内细胞因子的表达,再加入荧光标记的特异性抗细胞因子单克隆抗体,特异性抗原抗体结合,以流式细胞仪分析特异性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结果 宫颈癌患者Th1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Th1 型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h2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宫颈癌患者Th1型反应模式处于弱势状态,Th2型反应模式处于优势状态,Th1/Th2平衡失调,Th1/Th2平衡向Th2方向漂移,这可能是肿瘤细胞发生免疫逃逸,从而导致肿瘤的发生或者转移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刘定益  胡桑 《现代肿瘤医学》2021,(19):3405-3409
目的:比较经尿道等离子针状电极整块切除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与经尿道等离子环状电极电切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经尿道等离子针状电极整块切除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和经尿道等离子环状电极电切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各25例,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肿瘤大小、肿瘤数目、肿瘤分级、手术时间、闭孔神经反射发生例数、膀胱穿孔例数、肿瘤标本显示肌层例数、肿瘤复发例数和手术后随访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肿瘤大小、肿瘤数目、肿瘤分级、手术时间、膀胱穿孔例数、肿瘤复发例数和手术后随访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经尿道等离子针状电极整块切除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组显示膀胱肿瘤基底肌层22例,经尿道等离子环状电极电切显示膀胱肿瘤基底肌层3例,前组可比后组显示更多的膀胱肿瘤基底肌层患者(P<0.05)。经尿道等离子针状电极整块切除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组发生闭孔神经反射1例,经尿道等离子环状电极电切组发生8例,前组发生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明显低于后组(P<0.05)。结论:经尿道等离子针状电极整块切除术与经尿道等离子环状电极电切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均安全、有效。但前组比后组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更少(P<0.05);前组比后组可获得更多的肿瘤基底肌层标本(P<0.05),更有利于病理分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检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CD+3 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水平,分析Th1和Th2细胞的细胞因子免疫变化,为肿瘤的免疫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用刺激物刺激细胞,增加细胞内细胞因子的表达,加入荧光标记的特异性抗细胞因子单克隆抗体,特异性抗原抗体结合,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特异性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同时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相应的细胞因子。结果 CD+3 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水平及血清中的细胞因子皆表现Th1型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12(IL-12)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Th2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和白细胞介素-10(IL-10)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乳腺癌患者体内Th2型细胞因子模式占优势状态,这可能是肿瘤细胞发生免疫逃逸,从而导致肿瘤的发生或者转移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钬激光与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治疗浅表性膀胱尿路上皮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用钬激光和经尿道等离子电切分别连续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各30例,比较两组年龄、性别、肿瘤数、肿瘤大小、肿瘤分级、手术时间、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膀胱穿孔例数、手术成功例数。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肿瘤数、肿瘤大小、肿瘤分级、膀胱穿孔例数、手术成功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尿道等离子电切组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为40.0%,钬激光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组无闭孔神经反射(P=0.000),且手术时间明显短于经尿道等离子电切组(P=0.000)。结论:钬激光与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均有效,但钬激光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较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更安全、手术时间更短。  相似文献   

15.
陈励碧  金超  黄晓华  周美东 《癌症进展》2016,14(12):1261-1263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对膀胱癌的治疗效果,分析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膀胱部分切除组(36例)和TURBt组(49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一般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生存率、肿瘤标志物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TURBt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均较膀胱部分切除组短(t=54.396、10.215,P﹤0.001),术中出血量较膀胱部分切除组少(t=42.843,P﹤0.001);两组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51个月,95%CI为18~80个月;TURBt组患者的生存情况明显优于膀胱部分切除组;手术前,两组患者的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前,TURBt组患者的CEA、CA19-9和CA125水平均低于膀胱部分切除组(P﹤0.001);TURBt组不良反应总例数少于膀胱部分切除组(P=0.001)。结论 TURBt对膀胱癌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且对排尿功能影响较小,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 探讨食管癌患者外周血中基质活检因子(MMP-7)mRNA 表达与食管癌复发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82例食管癌术后患者外周血中MMP-7 mRNA表达。结果 82例食管癌患者中,MMP-7 mRNA 表达阳性率为37.5 %。MMP-7 mRNA 表达阳性与淋巴结转移、血行转移和临床分期显著相关。28例复发患者中,15例接受动态观察,其中5例外周血中MMP-7 mRNA 表达阳性先于影像学3~6个月,8例同时阳性。结论 食管癌患者外周血中MMP-7 mRNA 表达阳性可作为食管癌转移、复发和预后判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7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IPB)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本院7例IPB患者临床资料,结合以往文献资料对IPB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7例患者均接受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治疗,术后随访无复发.结论:IPB呈良性肿瘤特点生长,膀胱镜加活组织病理检查是确诊的主要方法,B超检查可作为筛查的手段,TURBt是IPB的标准治疗方法,术后应定期作膀胱镜复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