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妇科手术后拔除尿管的最佳时机,以降低留置尿管对患者术后排尿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妇科行腹式手术的患者10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50例,两组均于术后48h拔尿管,观察组于输液剩余500ml时拔除尿管,对照组于输液完后立即拔除尿管,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第一次排尿情况、第一次排尿量、尿潴留发生率、是否需重新导尿等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在第一次排尿情况、第一次排尿量、尿潴留发生率等方面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观察组尿潴留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妇科术后留置尿管者首选于膀胱充盈时拔除尿管。 相似文献
2.
3.
4.
5.
舒佳 《今日健康(家庭版)》2014,(9):100-100
目的 可以在病人留置尿管的时候提高其舒适度,研究妇科炎症病人手术后,她们的留置尿管在什么时间为最佳。方法 我们通过实验,对妇科炎症病人进行手术,并且比较了不同的留置尿管时间,一共有148位妇科炎症病人被分为了4个小组:①在麻醉之前硬模外插入管组②在麻醉之后硬膜外插入管组③完全麻醉后插入管组④完全麻醉之前插入管组。结果 妇科炎症病人在做完手术后舒适度最好的是麻醉之前插入管道的那组,而也许是由于病人在留置尿管期间感受并不明显,因此麻醉之后插入管道的病人的舒适度比较差。结论 麻醉之前的5分钟内是妇科炎症病人手术后留置尿管的最适宜时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讲解留置尿管的方法意义和目的以及护理干预对妇科手术患者留置尿管舒适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做妇科手术需留置尿管只进行常规术前宣教的6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2013年7月-2013年12月妇科手术需留置尿管进行护理干预的5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留置尿管舒适度。结果:两组留置尿管的病人舒适度比较差异观察组病人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对留置尿管的病人有效的护理干预和舒适护理能提高留置尿管病人的舒适度,能提高病人对治疗和护理工作的配合。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手术病人术前留置尿管的时机,减轻手术病人留置尿管带来的不适。方法自2006年1月~2007年8月,选择全麻和硬膜外麻醉手术的男性病人106例,将患者分为观察组53例与对照组53例,观察组进入手术室在硬膜外麻醉或全麻效果满意后进行留置尿管,对照组在病房常规操作进行导尿术,观察两组病人的尿道刺激症状。结果观察组病人在插尿管过程中和插尿管后尿道刺激症状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麻醉后留置尿管可明显减轻病人焦虑、疼痛,提高一次性插管的成功率,使病人在比较好的状态下进行手术,为手术的顺利进行提供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8.
下肢骨折患者术后拔除尿管后尿潴留的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科手术患者术后留置尿管拔除后,易发生尿潴留而不能成功排尿,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而且再次导尿又增加了尿路感染的机会。通过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尿潴留的发生,从而解除患者痛苦,减轻了护理工作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个体化留置尿管方案预防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后尿潴留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2015年1月在我科行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并留置尿管的患者41例,研究组23例患者应用个体化留置尿管方案,术中麻醉成功后即留置尿管,对照组18例患者为术后发生尿潴留后再留置尿管。比较两组患者心率、血压、疼痛度、留置尿管时间的差异。结果两组导尿前后心率、血压、疼痛度、留置尿管时间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P<0.001),对照组导尿前后心率、血压明显升高,而研究组心率、血压无明显变化,研究组疼痛刺激小,留置尿管天数明显减少。结论应用个体化留置尿管方案预防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后尿潴留可有效预防心血管并发症、减轻患者的疼痛度、缩短留置尿管时间。 相似文献
10.
临床长期留置尿管的病人,在拔除尿管后,常出现第一次排尿困难和尿潴留的现象。虽经护理人员采用多种方法,如热敷、引尿、扶患者坐起排尿等措施,但效果仍不满意,需再次行导尿术者可达20%左右。这样既增加了病人痛苦,也易造成泌尿系统感染。为此我科自2000~2004年以来,对1200例骨科手术留置导尿的患者采用拔尿管前夹管憋尿的方法,收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术后短期留置尿管患者拔管前夹闭尿管必要性。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1月-2015年9月148例普通外科手术患者,且术后均在短期(1~7d)留置尿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在拔除尿管前需夹闭尿管,对照组则开放引流进行直接拔管。对比两组恢复自行排尿时间、首次排尿量及尿路刺激征、导尿管重置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恢复自行排尿时间、首次排尿量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尿路刺激征及导尿管重置情况并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普通外科术后短期留置尿管患者在拔管前夹闭尿管并未缩短膀胱功能恢复时间,具有膀胱过度扩张等风险,由此可知短期留置尿管患者拔管前夹闭尿管并无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剖宫产术后体位及活动指导进行改良,探讨其对术后膀胱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2007年3月~2009年3月在硬膜外麻醉剖宫产产妇2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术后新体位及运动程序,对照组采用传统术后护理体位和活动方法。结果:观察组留置尿管时间、第一次排尿时间、尿路症状明显低于其对照组(P0.01);观察组膀胱感知功能、排尿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0.01P0.05);观察组产妇舒适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改进剖宫产术后体位,通过主动的护理干预缩短了留置尿管时间,减少并发症及增加病人舒适感。 相似文献
13.
14.
临床上一些手术病人因手术时间长,手术过程中便于及时观察病情,以及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必须为病人插入留置尿管。因此,此类手术病人进入手术室后,插入并留置尿管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护士发挥主观能动性,采取积极预防和针对措施,取得良好效果,下面是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15.
留置尿管患者很容易发生尿路感染,只有采取必要的护理措施,才能更好地降低其发生尿路感染的几率。因此,在临床上采取一定的护理干预措施就成为了预防尿路感染风险的必要要求,本文通过对本院2012年3—12月这个区间内收治的留置尿管患者的新型护理手段进行了必要的分析,在此基础上系统地阐述了泌尿外科留置尿管患者尿路感染的护理措施,希望能够更好地预防留置尿管患者尿路感染。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妇科手术留置尿管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运用PDCA循环对妇科术后留置尿管健康教育知晓率低者进行原因分析,制订并落实了四项改进措施.结果:实施品管圈后妇科术后留置尿管健康教育知晓率从63.085%上升至83.935%.结论:品管圈的开展可促进临床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提高护士综合管理能力,增加护士的归属感与成就感,品管圈是提高临床护理质量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新型尿管留置功能裤在妇科手术患者导尿管留置过程中的使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5~9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妇科择期手术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使用传统手术裤,观察组使用新型尿管留置功能裤,比较两组患者留置导尿管期间及导尿管护理时的舒适度、尿管压管率、... 相似文献
18.
留置导尿是目前治疗排尿困难、观察尿量、排空膀胱利于手术的主要手段[1],但是留置导尿破坏了膀胧的封闭状态和排尿反射,易造成膀胱的排尿功能损害。由于手术或病情的需要,临床患者常需留置尿管平均留置7-10天左右予以拔除,时间短者只需1—2天,时间长者可达20天以上,由于拔管方法欠妥善,约有60%的患者拔管后出现排尿困难,表现为首次排尿延迟,排尿费力,严重者发生尿储留。15%的患者需再次导尿,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不适感及发生尿路感染的机率,更不利于膀胧功能的恢复。2012年6月至2012年12月我科对222例留置尿管患者进行观察和总结,采取正确的方法拔除尿管,从而降低了尿潴留及重置尿管的发生,减少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护理质量及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脑血管病患者留置尿管时漏尿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及预防手段.方法 对笔者所在科室78例留置尿管的脑血管病患者进行观察和护理,对漏尿的原因及采取的预防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8例患者中,有24例发生漏尿现象,其主要原因有尿道括约肌松弛、夹管时间过长、尿管固定不当、尿管阻塞、冲洗过快等.结论 在留置尿管过程中,引起漏尿的原因很多,但是采取一定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预防漏尿的发生,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20.
冯萍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1,(6):94-95
目的:研究三腔尿管在妇科手术病人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1月于本院妇科治疗的妇科手术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n=46)和对照组(n=50),实验组采用三腔尿管留置导尿方案,对照组选用常规普通尿管留置导尿方案,分析患者舒适度及病原菌感染情况,观察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阴性率明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