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小梅  李月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4):2055-2055
目的 探讨心血管内科在实行医院感染控制时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方法 详细分析目前心血管内科对医院感染进行控制时存在的状况,特别是在建立制度与自我防护能力方面.结果 现阶段心血管内科还没有能够完全控制与管理好医院感染,通过一系列有效性改进处理后,医院感染的控制水平和自我防护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结论 建立健全的心血管内科管理系统,制定系统、全面的医院感染控制制度,增强自我防护能力,这对于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来说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心血管内科控制医院感染的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分析心血管内科在医院感染工作中的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方法对心血管内科在医院感染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与国内外管理现状进行对比分析,尤其在制度、防护措施等重要环节进行重点分析、比较。结果目前心血管内科对于医院感染的控制与管理中尚存在许多不足,从多个方面着手改进后,提高了控制医院感染的管理水平。结论改进与完善心血管内科管理体系,建立高效、系统的医院感染预防系统对于整个医院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   总被引:4,自引:7,他引:4  
目的 探讨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对策.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统计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感染部位、高危因素、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医院感染率为10.1%,医院感染以呼吸系统占首位;年龄≥60岁、住院时间≥30 d,合并基础疾病、心功能差、侵入性操作等为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感染组病死率高于非感染组.结论 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率较高,与多种因素有关,预后较差;应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避免高危因素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心血管内科患者医院感染控制措施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病率、危险因素及预防控制措施,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应用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对医院2009年1-12月出院的心血管内科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为6.39%,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其中下呼吸道55例,占45.83%,上呼吸道25例,占20.83%,泌尿系统16例,占13.33%,术后切口感染9例,占7.5%。结论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率较高,与多种因素有关,预后较差;应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避免高危因素,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医院感染患者的病原学特点,为临床心血管内科防治医院感染、加强对医院感染的控制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2013年5月心血管内科住院1 1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于确诊为医院感染的患者,根据病原学检测报告,对心内科医院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1 132例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98例、119例次,感染率8.66%、例次感染率10.51%;感染部位以上呼吸道为主占48.74%;检出病原菌共13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84株占62.69%,革兰阳性菌39株占29.10%,真菌11株占8.21%;大肠埃希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敏感率分别为100.00%、96.55%,对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及哌拉西林100.00%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的敏感率最高,均为100.00%,而对苯唑西林、青霉素G则100.00%耐药。结论心血管内科患者医院感染其感染部位主要以呼吸道为主,其病原菌主要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且病原菌耐药性较高,治疗应严格坚持细菌培养以及药敏试验的原则,针对性地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6.
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直接经济损失调查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了解心血管内科诊疗活动中发生的医院感染和未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两组药费、住院费用(中位数)和住院天数以及不同医院感染部位的平均住院费用、药费、住院天数之间的差异.笔者对2007年1月~2009年6月,入住的心血管内科167例发生感染的患者和200例未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职工医院心血管内科医院感染发生的特点及影响因素,以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对2011年4月—2014年4月心血管内科住院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利用SPSS17.0软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进行影响因素探讨。结果心血管内科384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28例,医院感染率为7.29%。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64.29%。共分离33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占63.63%,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分别占27.26%和21.2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住院时间、合并基础疾病、抗酸药物的应用、联合应用抗菌药物、侵入性操作和心功能分级是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风险较高,应增强对相关影响因素的认识,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医院感染防控体系在心血管内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心血管内科患者控制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6年10月于医院心血管内科接受治疗的2 147例患者为观察组,2015年1月-2015年10月治疗的2 015例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医院感染防控体系下进行护理,分析心血管内科感染患者的感染部位和病原菌构成,比较两组患者的感染率、护理满意度和采样合格率。结果观察组有73例出现感染,感染率为3.40%,对照组有132例出现感染,感染率为6.55%(P<0.05);观察组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共64例占87.67%,共分离病原菌81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53株占65.43%;观察组患者的病房空气、医护人员手部、物体表面、无菌物品和消毒剂的采样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满意率为98.46%,对照组总满意率为82.68%(P<0.05)。结论医院感染防控体系在心血管内科患者中的应用可以显著降低患者感染率,提高采样合格率及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心血管内科病房医院感染分析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目的 探讨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特点、病原菌及药敏情况,为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对2007年1-12月心血管内科1343例住院患者在前瞻性监测的同时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发生医院感染例次60例,例次感染率为4.47%;医院感染发生的部位以下呼吸道居首位(56.67%);医院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杆菌和真菌,各占37.78%;分离的革兰阳性球菌对替考拉宁、万古霉素高度敏感;革兰阴性杆菌对美罗培南、左氧氟沙星、替卡西林/克拉维酸最敏感;真菌对测试的抗真菌药物均敏感.结论 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以呼吸道常见,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和真菌为主,药敏提示革兰阳性球菌耐药情况较严重,革兰阴性杆菌对多数药物敏感,真菌对所有测试的抗真菌药物均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我院从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40例心血管内科患儿的临床护理情况进行研究,寻找心血管内科护理过程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结果:心血管内科患儿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主要包括三种:医院环境因素、护理人员因素以及患儿及其家属因素.结论:心血管内科应通过加强医院的软硬件建设、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加强与患儿家属的沟通交流等措施,不断提高护理水平,及时发现并解决心血管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综合医院心血管内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及临床特征,总结干预措施,以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回顾性调查2008年1月-2012年12月心血管内科7 654例患者临床资料,调查分析医院感染发生的部位及病原菌分布;对照研究2008-2010年(干预前)与2011-2012年(干预后)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资料,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及对比。结果心血管内科7 654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78例、184例次,感染率2.3%、例次感染率2.4%、日感染率为2.7‰;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最高占78.8%;145例呼吸道感染患者中痰培养阳性91例,培养阳性率62.8%,检出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64株占70.3%;经过一系列干预措施,心血管内科医院感染率及日感染率分别由干预前的2.8%和3.0‰下降至干预后的1.8%和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制定切实有效的预防措施与护理对策,可以降低心血管内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研究心血管内科患者常见的感染及有效的临床处理方法.方法 抽取从2014年5月到2016年5月来我院治疗的168例心血管内科患者,对这168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统计其感染发生率,并分析感染类型及临床处理方法.结果 心血管内科患者发生感染者有23名,感染发生率为13.7%,呼吸系统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感染.结论 心血管内科患者发生感染会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命质量,因此我们一定要及时掌握患者心血管内科感染的特征和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与治疗,提高心血管内科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心血管内科患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对2009年5月—2012年8月医院收治的132例心血管内科感染患者临床治疗和医院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心血管内科患者的感染率为7.33%,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66.66%,其次为泌尿系统和胃肠道,分别占13.63%和12.12%;在并发症、心功能、患者住院时间、有无侵入性操作、是否使用过预防性的抗菌药物、是否使用过抑酸药物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针对心血管内科患者的感染危险因素,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尽量减少侵入性操作、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改善患者的基础情况,以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14.
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高危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心血管内科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作为病例组,未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在可能引起医院感染的因素变量上的差异。结果 2 308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17例,感染率为5.07%。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71例次,占60.68%);共分离病原菌90株,革兰阴性菌65株(占72.22%),革兰阳性菌20株(占22.22%),真菌5株(占5.56%)。单因素检验7个变量是影响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经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心血管内科的医院感染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心功能分级、血浆清蛋白水平、侵入性操作。结论心血管内科患者医院感染率较高,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对高龄、住院时间长患者密切关注,及时纠正心力衰竭,积极治疗合并症,尽量减少侵入性操作,严格无菌操作规程。  相似文献   

15.
吉伟青 《现代保健》2014,(4):118-120
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患者的常见感染危险因素及对策。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本院心血管内科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统计感染发生率,对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本组心血管内科患者感染发生率为14.7%(22/150),以呼吸系统感染最常见,G-菌感染比例高;经过统计学分析,感染的发生受到患者年龄、住院时间、有器质性心脏病、有并发疾病以及有创性治疗的影响(P〈0.05)。结论:临床医师应该了解并掌握心血管内科患者的常见感染特点及危险因素,为制定有效的防治对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心血管内科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的分析,探讨其临床特点,为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年1月-2009年12月心血管内科临床分离病原菌进行回顾性分析,使用WHONET 5.4和Excel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分离病原菌1968株,革兰阴性菌1216株占61.79%,革兰阳性菌256株占13.01%,真菌496株占25.20%;呼吸道分离病原菌1520株占77.23%,泌尿道分离病原菌160株占8.13%,伤口分泌物分离病原菌36株占1.83%;引起感染的病原菌排列前5位的分别为白色假丝酵母菌324株占16.46%、肺炎克雷伯菌276株占14.02%、大肠埃希菌178株占9.04%、铜绿假单胞菌156株占7.93%、鲍氏不动杆菌137株占6.96%;5年白色假丝酵母菌的分离率有所下降,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氏不动杆菌的分离率明显上升。结论心血管内科患者易发生以呼吸道感染为主的医院感染,且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肺部感染是心力衰竭加重的常见诱因之一,因此需加强心血管内科病原菌监测,以便有效控制感染的发生和耐药菌株的出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耐药性及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以指导临床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选取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468例,对其感染患者送检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并进行药敏试验,同时分析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发生感染156例,感染率为33.33%;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上呼吸道和泌尿道为主,分别占37.50%、22.02%和10.71%;共分离病原菌168株,其中革兰阳性菌76株占45.24%,革兰阴性菌92株占54.76%,排名前5位病原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溶血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分别占22.62%、18.45%、15.48%、14.88%、11.90%;主要革兰阳性菌对乙酰唑胺和替考拉宁的耐药率较低,均<7.00%,主要革兰阴性菌对帕尼培南和阿米卡星的耐药率较低,均<8.00%;研究表明,年龄、住院时间、合并症、应用抑酸剂和心功能分级是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临床应根据心血管内科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控制感染的发生,当感染发生时,应先分离培养致病菌,并进行药敏试验,选用耐药率低的抗菌药进行及时的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心血管内科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为其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9-2011年医院36例心血管病并发医院感染的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研究.结果 36例心血管病并发医院感染的患者发生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占33.3%,其次依次为上呼吸道、泌尿生殖道、胃肠道、皮肤及其他感染,分别占18.8%、16.7%、12.5%、10.4%、8.3%;病原菌主要以铜绿假单胞菌等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相关因素主要有高龄、合并慢性支气管炎等慢性基础疾病、心力衰竭、侵入性操作、阿司匹林及抑酸药物的应用、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结论 心血管内科患者医院感染与慢性基础疾病、心力衰竭等多种危险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9.
157例老年患者医院感染分析   总被引:23,自引:11,他引:23  
目的了解医院内科系老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病情况,以便有效预防和控制老年医院感染。方法对我院2003年8月~2005年4月内科老年住院患者中,所发生的医院感染157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老年病科、神经内科、内分泌科、心血管内科为医院感染的高发科室,冬季为高发季节,感染部位主要为呼吸道感染,真菌为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结论加强对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的控制,老年病科为重点科室,冬季为重点季节,提高临床医生老年医院感染诊断水平,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20.
严志璟 《现代养生》2014,(8):207-207
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总结相应的防范措施。方法:分析近2年来某院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总结出有效的防范措施。结果:该院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主要来源于以下三个方面,即护理人员、医院,以及患者自身。结论:通过采取进一步明确护理人员的岗位职责、加强医院的护理管理制度建设,以及加强护患之间的沟通等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范该院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