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氟化合物(PFCs)是一类新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这类化合物稳定性高,易与蛋白质结合并在生物体内蓄积,因此广泛存在于环境和生物中。孕妇血液、脐血、羊水和母乳中均可检出该类物质,提示子代胎儿期即可暴露于PFCs。目前,针对母亲孕期PFCs暴露对子代健康的影响已经开展了较多流行病学研究,研究结局包括子代出生结局、神经行为发育、免疫系统疾病及生殖健康。并且有研究发现产前暴露于PFCs可能会降低子代出生体重,造成神经发育异常、免疫力降低以及延迟生殖发育,但是另外一些研究并未观察到一致的结果。既往研究纳入的人群特征不同,PFCs暴露水平差异较大,采用的结局指标也不尽相同,可能是研究结论不一致的原因。目前尚不能确定人类妊娠期PFCs暴露对子代生长发育的确切影响,仍需开展大样本量的队列研究,以明确PFCs暴露和子代生长发育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全氟化合物(Perfluorinated Compounds,PFCs)作为新型持久性有机环境污染物,其对全球生态系统的影响逐渐受到多个研究领域的重视。全氟辛烷磺酸(Perfluorooctane Sulfonate,PFOS)和全氟辛酸(Pe-fluorooctane Acid,PFOA)是目前最受关注的两种典型全氟化合物。本文对近年来PFOS和PFOA对生物体的神经毒性及其可能机制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本文旨在对生命早期全氟/多氟烷基化合物(perfluoroalkyl 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 PFASs)暴露与婴幼儿不良健康结局的人群流行病学研究进行综述。在PubMed、Embase和中文电子数据库中进行检索,广泛阅读、归纳和总结近5年发表的相关队列研究文献。近5年的研究重点关注于生命早期PFASs暴露对婴幼儿生长发育指标、激素水平、神经心理功能发育、免疫调节、端粒长度及肝毒性等的影响,并发现了生命早期PFASs暴露与以上不良健康结局的关联。虽然针对特定健康结果的研究数量有限,但有证据表明生命早期暴露于全氟/多氟烷基化合物可能会影响新生儿/婴幼儿出生后身长、体质指数、甲状腺激素水平、免疫调节和神经心理功能发育等。这些发现或可为生产含有PFASs产品的风险评估和决策提供见解。  相似文献   

4.
全氟化合物(PFASs)是一类全球热点关注的持久性新型有机污染物。PFASs可通过饮水、食物、大气和土壤等环境介质暴露进入人体,在体内持久性蓄积从而引发多种毒性效应。目前,PFASs的骨毒性并未引起重视。研究认为,PFASs的暴露和蓄积对人体骨健康有重大影响,尤其是阻碍婴幼儿和青少年骨骼健康发育,加剧老年人骨丢失和骨折的发生。本文综述了PFASs的暴露浓度对人体骨密度影响的研究进展,探讨PFASs是对骨的毒性机制,以期为揭示PFASs暴露对骨骼健康的影响和毒性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调查水体及蛋类、水产品类、肉类、蔬菜类等食品中全氟化合物(PFCs),查阅国内外各类食物中全氟化合物污染残留相关文献,并搜集各类食品受PFCs残留污染数据,使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及分析,计算人体PFCs日均暴露剂量,采用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推荐的危害商值为度量指标,进行人体PFCs的健康风险评估。同时利用危害指数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水体和四类食品中PFCs污染情况进行预警,有助于各类食品的安全生产和食用,同时为制定食物中PFCs污染控制标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全氟化合物(per-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s)是一种新型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由于其广泛使用,越来越多地区的环境介质中被检测出PFASs。PFASs具有多种毒性效应,其中甲状腺毒性备受关注。研究认为PFASs可通过干扰人体的甲状腺激素水平,进而影响人体的正常生理机能,尤其是婴幼儿的生长发育。本文综述了PFASs的环境暴露浓度对人群尤其是婴幼儿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影响的研究进展,大量文献表明母亲血清或脐带血清中的PFASs水平与脐带血清或婴幼儿血样中的甲状腺激素水平有关,该现象为揭示PFASs对易感人群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影响及机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广州市某综合医院0~7岁儿童血浆中14种全氟化合物(PFCs)的暴露浓度及暴露规律。方法采用液相色谱-质谱(HPLC-MS/MS)联用法测定广州市某综合医院243个0~7岁儿童血浆中14种PFCs的浓度,应用统计方法分析儿童血浆PFCs暴露水平与年龄、性别差异和PFCs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4种PFCs在儿童血浆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检出,以全氟辛基磺酸(PFOS)和全氟辛酸(PFOA)为主,两者的检出率均99%,且其平均浓度之和占14种PFCs总浓度的90%以上。PFOS浓度随年龄增长而下降(P0.01),全氟十一酸则呈现相反的趋势(P0.01)。全氟己基磺酸、全氟戊酸、全氟庚酸和全氟丁基磺酸在男性儿童血浆内的含量高于女性(P0.05),其他PFCs未发现明显性别差异。结论广州市某综合医院0~7岁儿童体内PFCs,尤其是PFOS暴露水平比较高,应当重视其可能造成的健康危害并加强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8.
全氟辛烷磺酸和全氟辛酸毒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全氟有机化合物,尤其是其代表性化合物全氟辛烷磺酸(PFOS)和全氟辛酸(PFOA)以及它们的盐类作为持久性有机环境污染物新成员,其所造成的全球性生态系统污染已成事实。本文以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PFOS和PFOA毒理学研究资料为依据,系统地阐述了PFOS和PFOA在实验动物和人体内的吸收、分布、排泄、代谢和毒物代谢动力学,以及它们对实验动物及人类可能造成的一般毒性、肝脏毒性、神经毒性、心血管毒性、胚胎发育与生殖毒性、遗传毒性与致癌性、免疫毒性等。同时指出,由于种属差异以及一些研究资料的尚不确定性,根据现有资料对PFOA和PFOS进行安全性评价的科学性值得商榷,进一步深入对PFOA和PFOS毒作用敏感指标及毒作用机制的探讨与研究,将成为今后环境科学和预防医学领域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9.
全氟化合物量子点荧光法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氟化合物(perfluorinated compounds,PFCs)是一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其代表性物质有全氟辛酸(perfluorooctanoic acid,PFOA)和全氟辛烷磺酸基化合物(perfluorooctane sulfonate,PFOS).全球PFCs年排放量中98%存在于水体中,但是自来水处理系统对PFCs影响甚小[1],因而进一步完善PFCs的检测方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外对PFCs的检测主要为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PLC/MS),但由于仪器昂贵其应用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北京市昌平区市售乳制品及水果蔬菜中全氟化合物(PFCs)的含量及摄入量。方法于2016年10—12月,从昌平区某些大型超市中采集13种婴幼儿奶粉、8种成人奶粉、17种婴幼儿液体奶(奶酪和酸奶)、22种成人液体奶(奶酪和酸奶)、豆芽菜及四种水果(西瓜、葡萄、蓝莓和猕猴桃),检测5种全氟化合物[全氟丁酸(PFBA)、全氟丁烷磺酸(PFBS)、全氟己酸(PFHx A)、全氟辛酸(PFOA)、全氟辛烷磺酸盐(PFOS)]的含量,并进行膳食暴露评价。结果乳制品中可检出三种PFCs(PFOS、PFOA和PFHx A),其中婴幼儿乳制品中总PFCs浓度为35.3~282.8 ng/kg,中位数为223 ng/kg;成人乳制品中,总PFCs含量为58.3~306.8 ng/kg,中位数为231.1 ng/kg。果蔬样品中可检出5种PFCs,其中,水果样品中总PFCs含量为103.8~227.8 ng/kg,中位数为170.7 ng/kg;蔬菜样品中总PFCs含量为67.3~170.7 ng/kg,中位数为113.4ng/kg。经估算,儿童和成人经上述食品的PFCs每日摄入量分别为6.3 ng/(kg·d)和1.7 ng/(kg·d),其中,PFOS和PFOA的日摄入量均低于欧盟制定的每日耐受摄入量(TDI)。结论北京市昌平区市售乳制品和果蔬中PFOA和PFOS的含量不会对北京市居民健康造成即时危害。  相似文献   

11.
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per-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s)是一类人工合成的脂肪族化合物,广泛存在于环境介质中,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具有潜在、持久性的危害,因此被认为是一种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POPs)。大量实验室及人群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暴露于PFASs,不但会引起机体的各种毒性,且可导致甲状腺激素(thyroid hormone,TH)水平的改变,增加发生甲状腺功能减退的风险,进而引起发育迟滞、代谢紊乱等各种相应的临床症状。本文就几种长链、短链及新型PFASs,对PFASs在人体内的毒代动力学过程、PFASs暴露对甲状腺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2.
全氟化合物尤其是全氟辛酸(PFOA)与全氟辛烷磺酸(PFOS)在我国水环境中广泛检出。考虑到饮用水暴露途径的潜在健康风险, 我国新颁布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22)中的水质参考指标增加了PFOA和PFOS指标, 限值分别为40和80 ng/L。本研究对确定该卫生标准限值的相关技术内容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包括PFOA与PFOS的环境存在水平和暴露状况、健康效应、安全基准值的推导和卫生标准限值的确定等, 并提出了未来饮用水标准制定方向的展望。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2018年和2019年我国主要流域饮用水中全氟化合物(PFCs)的监测结果,了解饮用水中PFCs检测所用标准物质在不同储存条件下的稳定性。方法:选择饮用水中检出率较高的全氟丁烷磺酸、全氟己酸、全氟辛酸、全氟壬酸和全氟辛烷磺酸5种的中碳链和短碳链PFCs,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5种的中碳链和短碳链PFCs进行检测,分析不同浓度(5μg/L和500μg/L)标准溶液、在不同储存温度(-18℃、4℃及20℃)、不同溶剂[(纯水、甲醇、甲醇水溶液(v/v=1∶1)]以及储存在玻璃容器和聚丙烯容器等条件下全氟化合物标准物质的降解率,对标准物质在不同储存条件下的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储存在玻璃容器中物质的降解率波动较大,最大降解率为-103.8%,同等条件下在聚丙烯容器中的降解率为4.1%。温度对溶剂的影响较大,-18℃会造成水冻融;20℃可能造成储存甲醇挥发。结论:以甲醇作为溶剂,在聚丙烯容器中密封冷藏储存有利于PFCs标准物质的储存,且浓度越高稳定性越好。  相似文献   

14.
全氟化合物(PFASs)是一类存在于环境和生物体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FASs由于具有优良的疏水疏油性和化学稳定性,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和消费产品.PFASs可以通过食物链不断蓄积并产生生物放大作用,对人类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其中免疫毒性可能是PFASs暴露最敏感的健康效应之一,已引起广泛关注.本文归纳了PFASs免疫...  相似文献   

15.
[背景]全氟化合物(PFAS)是一类具有潜在健康风险的新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建立生物样本中PFAS的检测方法,对评估人群暴露负荷和健康效应具有重要意义.[目的]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法,建立同时测定人血清中6种全氟羧酸类化合物(全氟庚酸、全氟辛酸、全氟壬酸、全氟癸酸、全氟十一烷酸、全氟十二烷...  相似文献   

16.
全氟辛酸(perfluorooctanoic acid, PFOA)和全氟辛烷磺酸(perfluorooctane sulfonate, PFOS)是使用范围最广的全氟化合物,PFOA和PFOS具有生物蓄积性,半减期较长,生物监测提示其在人类血液中普遍存在,可能与多种潜在不良健康效应有关。本文综述了PFOA和PFOS致癌性相关的研究进展,结果表明二者与人类前列腺癌、膀胱癌和乳腺癌等癌症发生发展的因果关系尚不明确,其可能的致癌作用机制涉及氧化应激、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激活、表观遗传改变等。  相似文献   

17.
全氟类化合物(perfluoronic compounds,PFCs)广泛应用于化工、纺织和合成洗涤剂等产品中[1],产品使用后在环境和生物体中的最终分解产物主要是全氟辛烷磺酸(perfluorooctane sulfonate,PFOS)[2],在毒理学研究中可观察到的毒性包括抑制免疫系统,导致肝细胞损伤和改变甲状腺功能等[3].目前,在世界范围内的海水、地表水和饮用水中都检测到了PFOS的污染[4].为了解湖北省武汉市水体PFOS污染现状,于2009年10月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技术对长江和汉江(武汉段)江水以及生活用水进行了检测.  相似文献   

18.
全氟辛烷磺酸作为一种新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其所造成的全球生态污染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以近年来国内外的毒理学研究资料为依据,综述其对实验动物及人类可能造成的肝脏毒性、神经毒性、心血管系统毒性、胚胎毒性、生殖发育毒性、遗传毒性与致癌性、联合毒效应等,希望为相关研究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全氟类化合物(polyfluorinated chemicals,PFCs)是一类来自工业生产,存在于人们日常生活环境中内分泌干扰物(endocrine disruptors,EDCs)。研究表明,PFCs可以聚集在生物体内,并通过影响甾体激素合成、诱导生殖系统细胞凋亡、拮抗激素受体等机制,在生殖系统表现出毒性作用。在男性中,这类物质被证明与精子的质量与数量的下降及异常精子比率的上调有关,干扰男性性激素水平(如睾酮);而在女性中也发现血液或卵泡液中PFCs水平的升高,往往伴随着性激素及促性腺激素(如雌孕激素,卵泡刺激素等)水平的异常以及生育力的下降,这类物质在孕期的暴露甚至有影响至下一代的可能。此外,已有动物实验从分子层面对这类物质的毒性机制进行了证实,因此PFCs的生殖毒性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孕妇接触动物性食品中全氟化合物(PFCs)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为生殖健康及妇幼保健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11月在该地区某医院就诊的孕产妇640名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其在孕期接触动物性食品中PFCs的相关信息以及妊娠结局情况。结果:χ2检验结果显示,食用动物肥肉、动物肝脏和动物血类食品对孕产妇不良妊娠结局存在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食用鱼类食品对孕产妇不良妊娠结局无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食用动物血类食品是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OR=3.334),其他因素与不良妊娠结局均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了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孕期女性应平衡膳食,同时相关部门应加大食品安全管理,重视PFCs的危险性,尽可能地避免PFCs的接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