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波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强度微波电磁辐射 (30 0MHz~ 30 0GHz)通过“致热效应”引起机体的健康危害已经得到有关研究的证实 ,而低强度微波电磁辐射长期暴露是否能引起机体的健康危害尚无定论。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微波电磁辐射对血脑屏障、肿瘤、遗传、神经等方面影响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2.
人们对电器设备的使用量日益增加造成生活环境电磁辐射污染,由此对人体的健康造成的影响和危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流行病学资料显示,不同频段、不同强度电磁辐射长期暴露可能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影响.该文对极低频(ELF,3 Hz~3 kHz)电磁场和射频(RF,100kHz~300GHz)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影响包括神经系统、心...  相似文献   

3.
078 微波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强度微波电磁辐射(300MHz~300GHz)通过"致热效应"引起机体的健康危害已经得到有关研究的证实,而低强度微波电磁辐射长期暴露是否能引起机体的健康危害尚无定论.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微波电磁辐射对血脑屏障、肿瘤、遗传、神经等方面影响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4.
目前,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的损伤效应尚未有确切定论,相关流行病学研究结论尚存争议,其主要原因之一是所采用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存在缺陷.开展电磁辐射流行病学研究通常会受到混杂因素和各种偏倚的影响,使得研究调查并不能得到真实可信的结果.因此,该文从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就近年来国内外主要的电磁辐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更好地进行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电磁辐射对妊娠的影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并开展了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和实验研究。电磁辐射对妊娠及子代的影响主要有自发性流产、早产、低出生体重、出生缺陷及儿童肿瘤等,但由于现有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存在不一致性,关于电磁辐射对妊娠及子代的影响还在很多方面值得进一步研究及探讨。该文综述了国内外电磁辐射与各种异常妊娠结局之间关系的研究结果 。  相似文献   

6.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接触的电磁辐射通常可分为射频辐射和极低频辐射。射频辐射的频率范围在100~300GHz之间,如手机、电视塔等都会产生射频的磁场。极低频辐射的频率范围在3~300Hz之间,如工业上用的交流电源等。电磁辐射的频率越高,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就越大。电磁辐射的污染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可给人们的身体带来危害。主要是影响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眼睛及生殖系统,可使人出现头晕、头痛、疲劳、注意力不集中、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对环境电磁辐射的影响,保护工作人员、保护公众和环境.方法 分析ICP-MS工作原理,指出ICP-MS系统中主要电磁辐射源,并对实际应用中的ICP-MS进行电磁辐射水平测量.结果 ICP-MS系统中射频发生器和负载线圈形成的射频电磁场是主要的电磁辐射源,测量数据显示被测ICP-MS的电磁辐射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结论 在电磁辐射防护措施良好、仪器正确操作下,ICP-MS的电磁辐射可有效控制在国内外现行主要电磁场暴露标准暴露限值以下.  相似文献   

8.
随着家用电器的普及和电力工业及通讯事业的迅速发展,人类生活环境中的电磁场强度成倍增加,业已成为一种新的环境污染因素。虽然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电磁辐射可能与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和血液系统等病变有关,但在动物、组织、细胞和分子等水平的研究结果很不一致,目前还无法对电磁辐射与健康的关系作出定论。我们认为,为深入了解电磁辐射对健康的影响,首先必须阐明电磁场诱发的生物学效应及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9.
电磁辐射已在电视、广播、通讯、工业、军事和生活等各方面得到广泛应用,电磁辐射已成为无处不在的一个物理因素。剂量-效应关系一直是职业危害评价的重要依据和内容,同样,在电磁辐射职业危害评价中生物剂量学也已成为人们热切关注的焦点,因此,对电磁辐射特别经常遇到的射频辐射的剂量学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随着电脑的日益普及,从70年代末以来人们开始关心电脑的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有无不良影响。电脑的电磁辐射来自视频终端显示器的阴极射线管,它能发射出软X线、紫外线、红外线、可见光以及射频、高频和低频电磁辐射。软X线在离屏幕5cm处的剂量为0~0.2mR/h(容许剂量是0.5mR  相似文献   

11.
电磁辐射对T淋巴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采用实验资料的不同,或是研究结果统计学方法的不同,电磁辐射对T淋巴细胞及其细胞因子IFN-γ、IL-2、IL-4和IL-10等是否有影响的研究结果也不一致。线性统计学方法表明电磁辐射对T淋巴细胞及细胞因子既有阳性结果又有阴性结果,而采用非线性统计学方法则表明电磁辐射对T淋巴细胞及Thl特征性细胞因子IFN-γ和IL-2产生了不利影响,提示电磁辐射可能对机体细胞免疫有影响而对体液免疫无明显作用.此结果对电磁辐射作用机制和辐射防护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某城市中心城区电磁辐射污染水平,评估电磁辐射污染的暴露水平,研究城市中心城区射频电磁辐射强度及分布情况,分析评价电磁辐射对健康的影响,为电磁辐射污染调查工作及基础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对某城市中心城区112 km2区域进行2 km×2 km网格布点,共监测36个点位,使用频谱电磁场强测量系统在频谱为30 m Hz~3 000 m Hz时,分别对电场强度、磁场强度和功率密度进行测量。结果监测的36个点位中,电场强度为0.135 8 V/m~1.819 4 V/m,磁场强度为0.360 m A/m~4.107 m A/m,功率密度为48.93μW/m2~8 783.8μW/m2。其中电场强度1.2 V/m的点位数占91.7%(33/36),磁场强度3.2 m A/m的点位数占91.7%(33/36),功率密度1 000μW/m2的点位数占86.1%(31/36)。结论该城市中心城区电磁辐射强度均低于国际非电离辐射防护委员会剂量参考水平和我国标准剂量限值,电磁辐射总体污染水平较低,处于可接受水平。  相似文献   

13.
由于采用实验资料的不同,或是研究结果统计学方法的不同,电磁辐射对T淋巴细胞及其细胞因子IFN-γ、IL-2、IL-4和IL-10等是否有影响的研究结果也不一致.线性统计学方法表明电磁辐射对T淋巴细胞及细胞因子既有阳性结果又有阴性结果,而采用非线性统计学方法则表明电磁辐射对T淋巴细胞及Th1特征性细胞因子IFN-γ和IL2产生了不利影响,提示电磁辐射可能对机体细胞免疫有影响而对体液免疫无明显作用,此结果对电磁辐射作用机制和辐射防护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射频电磁场危害及其预防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江 《卫生研究》2002,31(5):402-404
介绍了射频电磁场的来源及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射频电磁场卫生标准 ,在此基础上 ,根据射频电磁场的物理特性 ,着重从卫生工程技术的观点介绍了防止射频电磁场危害的综合技术措施 ,其中包括 :改进工艺 ,减少电磁辐射量 ;对辐射源进行局部屏蔽 ;增大辐射源与人的距离 ;采用个体防护措施等。在防止和减少生活环境中射频电磁场对人的危害方面 ,采用加大辐射源和人的距离是一种重要措施 ,其中加强电磁辐射源的设置规划和管理 ,对作好城市规划起着重要作用。针对家庭居室中各种电器所产生的电磁波污染问题 ,也根据上述预防原理 ,扼要地介绍了有关的防护方法  相似文献   

15.
微波辐射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低强度微波电磁辐射对人体机体的健康危害有多大影响?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微波电磁辐射对大脑、肿瘤、神经、遗传等方面影响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电子对抗部队电磁辐射岗位军人神经行为功能的变化,分析电磁辐射对官兵健康的潜在危害。方法选取某电子对抗部电磁辐射岗位作业官兵120人为暴露组,选择非电磁暴露岗位官兵120人对照组,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研究官兵神经衰弱自觉症状和神经行为功能情况。结果神经衰弱自觉症状中,暴露组头晕、头痛、失眠、耳鸣、记忆力减退、易疲劳、脱发、心慌等症状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神经行为测试中,暴露组紧张-焦虑、疲劳-惰性和慌乱-困惑等3项情感状态测试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另外,暴露组数字跨度、数字译码等两项得分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电磁辐射岗位的作业人员神经行为发生功能障碍,可能与电磁辐射暴露密切相关,工作中应加强电磁辐射暴露人群健康防护。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上海市宝山区居民对电磁辐射的认知现状。方法对160户居民采用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结果 42.3%的居民能够正确选出电磁辐射定义;不同学历居民对电磁辐射、电磁辐射准确定义及是否有害健康等问题了解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知晓率有随学历升高呈递增的趋势。媒体和书籍是居民获知电磁辐射知识的主要途径。38.2%居民偶尔或经常因担心环境中电磁辐射对的危害而失眠。住宅周围有变电站、高压输电线经过的居民经常出现头痛、头昏、失眠、记忆力减退、疲乏无力的比例与无变电站、高压输电线经过的居民相比,具有显著差异。结论目前宝山区居民对电磁辐射认识不足,建议加强相关宣传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8.
电磁辐射与健康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电磁辐射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综述了电磁辐射的生物效应、流行病学调查和对生物体的作用机理方面的研究现状,并根据研究现状提出了深入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基站射频电磁辐射污染状况,为我国基站射频电磁污染的管理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参考《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监测仪器和方法》及《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监测方法》,根据GSM基站的总体分布于2007—2009年对北京市公共场所、居民区、医院、学校及幼儿园等场所选择101个代表性微蜂窝基站及23个室外宏蜂窝基站进行环境射频电磁场强度监测,同时依据基站功率、天线类型、天线架设方式、天线的增益及天线环境电磁场的分布特征和人流量密集程度定义基站射频电磁污染区并设计采样点,在各检测站点选取最大增益天线和部分有代表性的天线进行环境电磁场强度测量。结果基站射频电磁场强度在远场区随着距离增加快速衰减,经逐步多元回归分析远场区基站射频电磁场强度与天线的增益、天线的高度、测量高度及测量距离密切相关(P0.05);室内微蜂窝基站全向天线的5 147个监测数据中61.36%(3 158/5 147)低于仪器有效检出量程(0.10μW/cm2),0.47%(24/5 147)检测数据大于8.0μW/cm2,并有0.1%(5/5 147)监测数据大于40μW/cm22;5座被调查微蜂窝基站定向天线环境电磁场监测值均小于8.0μW/cm2;23座被调查宏蜂窝基站室外环境电磁场强度(56组数据)均低于8.0μW/cm2,宏蜂窝基站射频电磁污染区室内环境电磁场除窗前监测值略高于环境背景值外,室中央监测值均低于仪器有效检出量程(0.10μW/cm2)。结论基站射频电磁污染对家居环境及办公环境存在一定的影响,建议在保证信号覆盖前提下尽量降低天线的增益。  相似文献   

20.
移动电话微波电磁辐射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磁辐射是继“三废”污染之后的第四大环境污染源.近年来随着电信及电力产业的飞速发展,移动电话微波电磁场使环境电磁场的分布特征日趋复杂,它对健康的影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2004年公布的低强度电磁辐射的环境影响风险评估(REFLEX)项目研究结果和英国电离辐射防护委员会(NRPB)“2004年移动电话与健康报告”及相关的研究结果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因此,对移动电话可能带来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估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