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长期低剂量职业性接触电离辐射的放射诊疗工作人员脂质过氧化及其抗氧化能力。方法 收集134名职业接触电离辐射的放射诊疗工作人员个人剂量,血清中丙二醛(MDA)、过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结果 放射工龄<5年的放射诊疗工作人员血清中SOD、GSH-Px活力、MDA含量与5年及20年以上工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累积剂量当量<2 mSv的放射诊疗工作人员血清中GSH-Px活力与累积剂量2~5 mSv及>5 mSv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本研究中放射诊疗工作人员虽然长期接触低剂量射线,但不会对身体健康造成明显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2017—2021年济宁市某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水平,为针对性开展放射人员健康教育提供支持。方法 采用热释光设备监测放射工作人员职业性外照射个人剂量,以2017—2021年济宁市某放射诊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为调查对象,分析连续5年个人监测剂量结果。结果 2017—2021年共监测放射工作人员1 685人次,全部放射工作人员年集体有效剂量为1 608.12人·mSv,人均年有效剂量为0.95 mSv。不存在个人年有效剂量超过5 mSv/a的人员。不同年份个人年有效剂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42.168,P<0.01)。2021年个人年有效剂量最高,为1.70 mSv。≥5年工龄组高于<5年工龄组,10~<20和≥20年工龄组高于5~<10年工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不同职业类别个人年有效剂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87.603,P<0.01)。核医学人员个人年有效剂量最高,为1.06 mSv。结论 2017—2021年济宁市某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处于低水平,在放射防护管理上应重点关注核医学、年...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杭州市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受照情况,为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于2017年在杭州市15个县(市、区)选择89家医疗机构的放射工作人员为研究对象,依据GBZ 128—2016《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监测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调查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受照情况,描述性分析不同性别、工种(放射诊断、放射医疗、核医学和介入放射学等)、工龄(≤10年、10年~、20年~和30年)、医疗机构等级(一级及以下、二级和三级)和省市县三级(县级以下、县级、市级和省级)的放射工作人员年个人剂量当量水平。结果共收集1 574名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放射工作人员年个人剂量当量为0.19 (0.20) mSv。男性和女性年个人剂量当量分别为0.19 (0.21) m Sv和0.19 (0.20) m S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工种、工龄、医疗机构等级和省市县三级的放射工作人员年个人剂量当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从事核医学和放射治疗的放射工作人员年个人剂量当量较高,分别为0.22 (0.20) m Sv和0.22 (0.19) mSv;工龄20~30年的放射工作人员年个人剂量当量较高,为0.24 (0.24) m Sv;三级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年个人剂量当量较高,为0.20(0.19) mSv;省级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年个人剂量当量较高,为0.26 (0.16) mSv。结论杭州市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当量处于较低水平,从事核医学和放射治疗工作,工龄为20~30年,三级医疗机构和省级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的年个人剂量当量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4.
了解宁波市放射工作人员的接触剂量状况,分析其对健康的影响。通过个人剂量监测数据档案获取的个人剂量监测值,对年均剂量定义后,通过年龄、性别、生活习惯1∶1匹配的方式确定电离辐射职业照射较大剂量组(TLD≥1.0mSv/a)与职业照射小剂量组(TLD≤0.1mSv/a),对比分析组间健康检查指标的差异,按照放射工龄分层后进一步分析工龄对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剂量组间的白细胞计数(t=-1.988,P=0.048)、心电图异常人数(χ2=3.873,P=0.049)和眼晶体异常人数(χ2=4.041,P=0.03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按工龄分层后显示,放射工龄10~19a职业照射较大剂量组与职业照射小剂量组匹配者的白细胞(t=-1.993,P=0.047)、尿酸(t=2.732,P=0.007)和心电图检查的异常人数(χ2=3.955,P=0.04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放射工龄≥20a职业照射较大剂量组与职业照射小剂量组匹配者的眼晶体异常人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00,P=0.025)。提示,长期低剂量职业暴露的累积效应对机体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工龄较长且存在一定剂量负担的放射工作人员是健康监护的重点对象。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研究241Am-Be中子源测井过程中操作人员所受辐射剂量,探讨测井中子源的管理及防护对策。方法 通过对某公司操作现场观摩和现场测量,获取中子源表面γ剂量率、中子剂量率以及取源、运输、装源等过程的操作时间和距离等参数,计算241Am-Be中子源测井过程中操作人员所受到的辐射剂量,分析操作人员所受个人有效剂量的来源和占比。结果 一次源罐检查、搬运和检测过程中的中子照射和γ射线照射的有效剂量分别为94.17μSv和2.72μSv,一次装源和取源的中子照射和γ射线照射的有效剂量分别为36.66μSv和24.08μSv,中子源一次测井全过程的中子照射和γ射线照射的有效剂量分别为130.83μSv和26.80μSv;按每年测井100次估算,则中子源测井总的年有效剂量为15.78 mSv。结论 某公司241Am-Be中子源测井过程中操作人员所受剂量主要为中子照射剂量,需要加强中子源管理和采取有效的中子辐射安全管理与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河北省某医院2015—2019年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外照射剂量水平及动态变化情况,从而评价放射性工作防护情况及放射管理措施的效果,为加强放射人员的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依据现行GBZ 128标准,采集2015—2019年所有放射工作人员连续五年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数据,比较不同年份及不同职业类别(放射岗位)间人均年有效剂量的动态变化和差异水平。结果 2015—2019年人均年有效剂量分别为0.16 mSv/a、0.08 mSv/a、1.25 mSv/a、0.72 mSv/a和0.37 mSv/a,均小于5 mSv/a,低于医院的管理目标值和国家标准的要求;不同年份间比较2017年人均年有效剂量最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岗位间比较介入放射(2E)和核医学(2C)人均年有效剂量较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该院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处于较低水平,应继续保持现有的放射防护管理和措施;介入放射与核医学放射人员个人剂量较高,是放射防护管理的重点监护对象。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合肥市2015-2016年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状况, 为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定期对从事放射、介入、核医学、放疗等的工作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和个人剂量监测, 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白细胞(WBC)、谷丙转氨酶(ALT)、促甲状腺激素(TSH)、晶状体异常、眼部等检查结果异常率在各工龄组间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但眼科检查结果异常率在20~年工龄组略高; 淋巴细胞微核率与染色体畸变率均在正常范围。2015年和2016年, 放射工作人员平均年累积剂量分别为0.44 mSv、0.54 mSv, 各个科室两年均值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以介入放射工作人员两年间的平均累积剂量最高。2年的平均年累积剂量和工龄呈正相关(r=0.78, P < 0.05)。
结论 合肥市放射诊疗机构辐射防护效果较好。建议重点加强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体防护力度, 加强工龄较长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长期暴露于低剂量辐射环境中的医务工作人员的健康状况,为职业健康监护工作的科学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宁夏银川市9家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检查表,并对体检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银川市2014年9家医疗机构96.5%放射工作人员的外照射个人剂量小于5 mSv,不同放射工种间,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的外照射个人剂量高于诊断放射学、核医学和放射治疗的工作人员;各工龄组间外照射个人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工种间血常规、肝功能和肾功能各指标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工龄间,≥ 20年组工作人员白细胞异常率较其他组高,10年~组ALT和AST异常率较其他组高。结论 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外照射个人剂量处于较低水平,长期小剂量电离辐射可能对放射工作人员的造血系统和肝功能有不良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江苏省某肿瘤专科医院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为科学合理地实施放射防护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12—2016年间该医院放射工作人员(共计1 001人次,涉及放射诊断学、放射治疗学、介入放射学、核医学4个职业类别)的职业性外照射个人剂量。[结果]5年间,该医院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范围为0.16~0.22 mSv(平均0.18 mSv),所有人员监测结果均低于GB 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的限值(20 mSv)。不同职业类别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H=119.39,P0.01),人均年有效剂量从高到低依次为介入放射学(0.51 mSv)、核医学(0.28 mSv)、放射诊断学(0.19 mSv)和放射治疗学(0.13 mSv)。最高年有效剂量的最高值发生于放射诊断学的技术岗位(2.73 mSv),最低值发生于核医学的医师岗位(0.38 mSv)。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自2014年开始升高(P0.01),且高于其他职业类别(P0.01)。[结论]该肿瘤专科医院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低于国家规定的剂量限值,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放射防护管理尤其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免疫水平、微核形成及染色体畸变的影响,为保护放射工作人员免受职业照射损伤提供依据。方法 2018年选取新疆某测井公司、机械制造公司等企业的455名低剂量电离辐射作业人员为研究对象,测定个人剂量和免疫球蛋白含量,随机抽取59人进行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的检查。结果石油测井和工业探伤作业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为(4.10±1.39)和(2.36±0.74)mSv/a,作业人员大部分分布在3~5 mSv/a剂量组,占59.3%。IgG在不同剂量组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染色体畸变率为0.64%,淋巴细胞微核率为0.98‰;不同剂量组和工龄组染色体畸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监测的作业人员有效剂量属于低剂量水平,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暴露对作业人员的健康有一定的影响,应加强对异常指标监护,保障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  相似文献   

11.
南京市2009年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与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了解小剂量职业照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方法 采用热释光法测定个人剂量;按照国家标准对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体检。结果 我市放射工作人员2009年人均年有效剂量为0.456mSv,眼晶状体浑浊率与工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工龄的增加而增高,血常规、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异常率各工龄组间及各剂量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我市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剂量属低剂量水平,长期小剂量职业照射对人体健康有一定影响,辐射防护工作仍应加强。  相似文献   

12.
了解烟台市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采用热释光个人剂量测定方法对烟台市接触职业照射的医疗单位及工厂企业工作人员等进行监测。结果显示,烟台市放射工作人员有效监测率为95.7%,2012年的人均年剂量当量为0.52mSv;不同单位中,以医院工作人员职业外照射人均年剂量当量最高(0.61mSv),其次为工厂企业(0.44mSv),不同单位的工作人员人均年剂量当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烟台市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外照射个人剂量处于较低水平,放射防护工作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掌握广州市某三甲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情况,为放射卫生防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采用热释光剂量测量方法,对2020年广州市某三甲医疗机构的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个人剂量监测,分析监测数据。 结果共计182人参与个人剂量监测,其中X射线影像诊断工作人员占84.6%(154/182),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占15.4%(28/182)。四期合计监测566人次,其中X射线影像诊断工作人员470人次,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96人次。个人剂量年度监测期数满四期的人员占监测总人数的55.5%(101/182)。单个周期有效剂量在调查水平(>1.25 mSv)范围的有3人,分别为1.56 mSv、1.32 mSv、2.59 mSv。X射线影像诊断、介入放射学人均年有效剂量分别为0.42(0.27,0.93)mSv /a、0.59(0.17,0.78)mSv /a,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铅衣内、外人均年有效剂量分别为0.40(0.16,0.81)mSv /a、0.72(0.29,0.91)mSv/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395,P<0.05)。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铅衣外剂量大于内剂量的情况占70.8%(68/96);铅衣内剂量大于外剂量的情况占29.2%(28/96)。 结论该医院应进一步加强放射工作人员管理,降低辐射受照剂量,防止放射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接触对山东省介入放射工作人员身体健康影响。方法 按照放射人员职业健康规范要求,结合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对2013年192名介入放射工作人员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并选择未接触射线和毒物的医务工作人员75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山东省介入放射工作人员随着放射工龄增加,人均年有效剂量呈上升趋势,至放射工龄10~15年时达到最高,后开始呈下降趋势。介入组的内科症状、晶状体浑浊阳性率、白细胞、微核细胞率和对照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长期低剂量职业照射对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存在一定的影响,需进一步加强防护。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某医院2011—2013年放射工作人员接受外照射剂量水平,正确评价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危害及防护效果,为加强放射防护科学管理提供依据。方法按GBZ 128—2002《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的要求,采用热释光个人剂量计进行监测。结果 2011—2013年累计监测516人,年集体有效剂量分别为27.8、34.1、31.7人·mSv;人均年有效剂量分别为0.18、0.19、0.17mSv。人均年有效剂量2mSv者占99.99%,全部放射工作人员年有效剂量5mSv。3年中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所受的年有效剂量水平分别为0.26、0.28、0.23mSv/a,明显高于放射治疗、核医学和X射线影像诊断工作人员所受的年有效剂量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监测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水平均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但不同工种的个人受照剂量水平差异仍然较大,其中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最高,应给予重点监测。  相似文献   

16.
某部队医疗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水平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二炮医疗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方法 采用热释光剂量方法监测。结果 二炮医疗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在0.93~1.76 mSv之间,年个人剂量超过职业照射剂量限值20 mSv的人员为1.8%。结论 二炮医疗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有下降趋势,不同职业外照射人均年剂量以医用Φ射线诊断为最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南海石油测井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方法 使用Z或IZ鉴别式个人剂量计对南海石油测井放射工作人员进行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结果 2004~2009年共监测551人,Hp(10)、Hp(3)和Hp(0.07)的人均年受照剂量均为0.63 mSv,实测集体剂量当量分别为346.51人·mSv、347.80人·mSv和348.11人·mSv,南海石油测井放射工作人员的受照年剂量均小于5 mSv。结论 南海石油测井放射工作人员受照剂量水平较低,远低于放射工作人员的年受照剂量调查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监测分析深圳市介入放射工作人员长期接触电离辐射对外周血液常规和淋巴细胞微核的影响,为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管理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深圳市2017—2018年15家三级甲等医院在本院接受职业健康检查的放射工作人员591名,其中从事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304名为介入放射组,同期X射线影像诊断工作人员287名为普通X射线组,比较分析其个人外照射剂量及外周血液常规、淋巴细胞微核率和转化率检测结果变化。 结果 介入放射组平均年龄为37.0(32.0,45.0)岁,男性占 62.17%,人均年照射剂量为0.07(0.04,0.21) mSv。 普通X射线组平均年龄为36.0(30.0,44.0)岁,男性占55.40%,人均年照射剂量为0.03(0.03,0.05) mSv。人均年照射剂量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21 676,P=0.000)。两组的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和淋巴细胞微核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着放射工龄的增长,介入放射组淋巴细胞微核率和异常检出率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随着放射工龄的增长,对介入放射组血细胞数影响不明显。 结论 深圳市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受照射剂量水平较低,但其淋巴细胞微核异常检出率随着放射工龄的增长出现明显增高的趋势,需进一步加强对介入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提高个人防护意识,将其接受辐射损伤的程度降到最低,保证身体健康与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河南省某油田测井公司2008-2011年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为改善防护安全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1对氟化锂(LiF)同位素化合物(6LiF/7 LiF)中子探测器、热释光剂量测量系统反照率测量中子个人剂量,LiF[镁(Mg)、铜(Cu)、磷(P)]光子探测器测量光子个人剂量,通过调查表方法对每周期(90 d)测量结果超过1.25 mSv的人员异常情况进行调查,依据GBZ 128--2002《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评价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水平.结果 4年共监测1 547人次,平均年有效剂量为1.02 mSv,总集体剂量为1 582.6人·mSv,平均监测率为93.5%;年个人有效剂量超过5.00 mSv的人次数分布比为0.0045,集体剂量分布比为0.034 9;共发放可疑结果调查表172人次,其中未正确佩戴剂量计146人次,占被调查人次数的84.9%.结论 该油田测井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水平呈下降趋势,绝大多数人员处于安全工作环境,但应加强剂量计佩戴的监督管理及个人防护.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分析十堰市某医院放射工作人员2001—2013年健康监护资料,为进一步做好放射防护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01—2013年该院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1—2013年的13年期间,该院共完成5 059人次个人剂量监测,年人均有效剂量为(0.84±0.51)mSv/a;不同岗位中介入岗位人员高于其他岗位,平均为1.45 mSv/a;在7次共708人次职业健康检查中,有112人次放射敏感指标异常,异常率为15.8%,其中血常规异常较常见;异常率呈现下降趋势,女性、介入岗位和放射工龄长的人员异常率较高。结论该医院仍应进一步做好放射防护,要重点做好女性、介入岗位和放射工龄长的员工的健康监护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