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观察颈内动脉(ICA)、大脑中动脉(MCA)和稚2基底动脉(VBA)闭塞致急性脑梗死患者不同时间窗动咏溶栓治疗的疗效。方法分别对19例发病〈6h及21例发病6~9h不同血管(ICA12例,MCA18例,VBA10例)闭塞患者,根据头颅磁共振灌,iYJ~权成像(PWI)/弥散加权成像(DWI)≥20%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行动脉内超选择性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2tPA)溶栓治疗。治疗前后进行卒中量表(NIH2SS)评分,治疗后90d用修正Rallkin量表(MRS)评价临床预后。结果溶栓后血管再通率:MCA组77.8%,VBA组5010%,ICA组33.3%,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发病〈6h组和6~9h组患者溶栓治疗后NIHSS评分比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5),两组间NIHSS的改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90d时预后良好率:MCA组77.8%,ICA组41.7%,VBA组30.0%.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发生颅内出血4例,血管再闭塞1例。结论动脉溶栓治疗MCA闭塞的疗效最好.ICA闭塞次之,VBA闭塞较差。动脉溶栓时间窗〈6h与6~9h的疗效无明显差异。提示对PWI/DWI不匹配的患者,动脉溶栓治疗时间窗可放宽到9h,  相似文献   

2.
何顺德  张胜 《现代保健》2009,(32):82-83
目的观察心肌梗死的溶栓和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4年1月至2009年3月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和常规药物对症治疗,判断再通率,观察疗效和急性期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结果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再通82例,再通率68.3%,其中发病6h以内溶栓再通率为85.7%(48/56),发病6~20h溶栓再通率53.1%(34/64)。两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急性心脏事件发生情况:再通组,急性心衰发生率7.1%,心绞痛发生率3.6%,病死率3.6%;未通组急性心衰发生率18.8%,心绞痛发生率12.5%,病死率17.9%。两组相比亦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联合常规药物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方法,可有效促进心肌功能恢复,明显提高抢救成功率,值得无条件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医院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超早期选择性动脉内溶栓的疗效及预后。方法: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6h内均在CT检查、MRI+MRA及血管造影基础上接受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分别于溶栓前、后不同时间根据Barthel指数(BI)评分及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患者运动功能。结果:溶栓治疗有效率达93%,显效率达76.6%,血管再通率达86.7%以上。治疗后BI评分较前增加(尸l〈O.05),NIHSS评分较前降低(尸〈0.05)。结论:超早期选择性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不仅能恢复患者脑部血流灌注、再通闭塞的血管,重建血流。而且能阻断脑梗死的病理过程。从而挽救缺血半暗带,明显改善患者的功能预后,是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超声波辅助溶栓药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总共入选病人116例,分为单纯溶栓药物治疗组(57人)和联合超声治疗组(59人),治疗36天。结果联合超声波治疗脑梗塞,基本治愈18.6%,显效40.7%,进步37.3%,无效3.4%,总有效率96.6%,与单纯溶栓治疗组比较,疗效明显(P〈0.01)。结论超声波辅助溶栓治疗脑梗塞,可以显著改善病人临床症状.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徐柳新  耿琴 《职业与健康》2001,17(10):157-158
(目的)比较降纤酶与血栓通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方法)经颅脑CT确诊的脑梗塞病人92例,随机分为2组,各46例,降纤酶组男性27例、女性19例,年龄47-72岁,平均61岁,采用降纤酶10IU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隔日1次,共3次。血栓通组男性25例、女性21例,年龄49-72岁,平均60岁。采用血栓通注射液420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共用14天。2组均同时辅以甘露醇、极化液、胞二磷胆碱等常规治疗。(结果)降纤酶组总有效率86%,血栓通组总有效率65%,降纤酶组在发病6h内及6-12h内用药有效率明显高于血栓通组(P<0.01),2组均有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优于血栓通,应用越早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6.
医药信息     
急性脑梗塞 治疗有新进展 北京急救中心放射科主任医师郑嘉升等为时一年多的临床研究表明,急性脑梗塞患者如果在发病6小时内,通过脑动脉介入溶栓手术,70%以上患者可得到较好恢复。这是因为急性脑梗塞在发病早期脑组织由于血栓形成而失去血液供应,但脑组织还没有完全坏死,此时如能在患者发病6小时以内实现脑血管血液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行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且所有患者均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所有患者发病至治疗时间均在6h以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肠溶片等治疗,观察组在早期使用rt-PA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95.0%)明显大于对照组(77.5%),且P〈0.05: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比较,治疗前两组无明显差异,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rt-PA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早期的静脉溶栓治疗可明显提高疗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越早应用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病例分析,探究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的有效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发病6小时内使用rt-PA静脉溶栓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6例,分析其疗效的影响因素.结果:26例溶栓病例的总有效率达65.38%;2h内、2~4.5h及4.5~6h内溶栓有效率分别为100%、53.3%及66.6%.溶栓前NIHSS评分4~10分者有效率为100%,11~20分者有效率为50%,20分以上者均无效(0%);超过80岁溶栓有效率为60%;总的脑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11.53%.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时间窗越早,溶栓前NIHSS评分越低,预后越好;高龄不是静脉溶栓绝对禁忌症;溶栓后脑出血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9.
林春霞  李皆 《现代保健》2009,(30):119-119
目的观察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AM1)溶栓时间与溶栓成功的关系。方法溶栓适应证的ST段抬高的AMI病例68例,给予国产尿激酶100~150万U溶栓,肠溶阿司匹林0.3g口服;尿激酶溶栓6h后,给予肝素5000U肌注,2次/d。结果静脉溶栓治疗2h以内再通13例(再通率72.2%);3~6h以内再通21例(再通牢91.3%);7~12h以内再通7例(再通率38.9%);13~24h再通0例(再通牢0%)。结论急性心肌梗死(AMI)尿激酶溶栓治疗,越早越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模式CT指导下急性脑梗死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1月—2014年8月收治的77例发病6-9 h内的急性脑梗死、多模式脑CT检查显示存在缺血半暗带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之后随机分成溶栓组(A组,n=40)和非溶栓组(B组,n=37)两组。B组给予非溶栓方案,A组则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方案。比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记录其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结果 1A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0%,明显高于B组的51.4%,对比差异明显(P〈0.05);2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A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给予多模式CT指导下的尿激酶静脉溶栓方案,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局部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对52例发病6h内的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行动脉内超选择性尿激酶溶栓治疗.结果 经局部动脉内溶栓治疗后,完全再通32例,部分再通10例,未通10例;治疗后3个月,疗效良好者36例,疗效差者16例;疗效良好的36例患者中有32例(88.9%)在局部动脉内溶栓治疗后即刻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善≥2分,疗效差的16例患者中只有2例(12.5%)NIHSS评分改善>12分;溶栓后脑出血12例(23.1%).结论 局部动脉内溶栓治疗能明显提高大脑中动脉闭塞后再通率,显著改善预后,是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的一种有效和安全的方法 .局部动脉内溶栓治疗后即刻NIHSS评分改善≥2分可能是患者后期疗效好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月~2011年4月心内科收治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228例为溶栓组,另选同期住院未行溶栓治疗的380例患者为对照组。溶栓组根据溶栓开始时间距发病时间〈6h为A组,6~24h为B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溶栓组加用尿激酶治疗。观察各组胸痛缓解时间、心电图、心肌酶学改变以及出血等并发症和住院期间病死率。结果溶栓各组除发生轻微的一般出血外,未见严重并发症。溶栓组再通率61.4%(A组再通率72.2%,B组再通率42.9%),对照组再通率15.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溶栓组病死率8.77%,对照组1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静脉溶栓是安全、有效的,溶栓治疗效果与溶栓时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在下腔静脉滤器保护下,早期综合性介入治疗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8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经健侧股静脉先置入下腔静脉滤器,再经患侧胭静脉或股静脉穿刺行深静脉腔内成形+局部导管溶栓治疗24例,单纯行局部溶栓治疗4例。结果深静脉腔内成形术成功率85.7%,溶栓总有效率为100%,其中治愈17例(60.7%),显效9例(32.1%),好转2例(7.1%)。溶栓时间:综合性介入溶栓平均40.5h,单纯局部溶栓平均74.3h。治疗中穿刺点发生小血肿2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早期下肢深静脉腔内成形+局部溶栓,同时用滤器预防肺动脉栓塞,是保证局部溶栓疗效和增加其安全性的最佳方式。  相似文献   

14.
溶栓疗法治疗脑梗塞,最早始于50年代,60~70年代曾广泛在临床上试用,由于发生较多的脑内出血并发症,使病死率增加,故在70年代后期溶栓治疗基本处于放弃状态。近年来由于对脑梗塞病理、生理研究的深入,诊断技术不断发展,急性心肌梗塞溶栓疗法的成功,又使人们对急性脑梗塞的溶栓疗法重新关注,现就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进展与现状综述如下。1 溶栓治疗的时机 目前多数人认为发病6小时以内进行溶栓为最佳时机。在这个时间内进行溶栓已取得了成功。然而随神经科学的发展,人们发现并非所有病人在6小时内治疗都改善了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降纤酶治疗脑梗塞的疗效。方法78例脑梗塞患者,均从诊断为急性脑梗塞患者中随机抽样,观察组40例,对照组38例,两组均用5%葡萄糖水500ml加脉络宁2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15天,观察组第1、3、5天每日用降纤酶IOU加生理盐水150ml,1小时内滴完。结果40例观察组病人基本治愈12例(30%),显效20例(50%),有效4例(10%),无效4例(10%),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65.8%,uc=3.23,P〈0.01。结论降纤酶治疗急性期脑梗塞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疗效和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无溶栓禁忌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0例,应用国产尿激酶150万U加生理盐水100ml,〈30min静脉滴完,溶栓后常规给予低分子肝素。结果溶栓治疗冠状动脉再通率为68.0%;再通率与发病距溶栓的时间有关,发病距溶栓〈6h再通率达75.0%。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疗效确切,仍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李耀红  吕磊 《中国卫生产业》2014,(7):164+166-164,166
目的研究分析采用静脉溶栓方式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措施和治疗效果,为其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2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6例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采用的不同临床治疗方案以及入院时间的不同,将36例采用静脉溶栓方式治疗的患者归为观察组,36例采用常规临床治疗方案治疗的患者列为对照组,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溶栓时间和死亡率进行比较,评估期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开始溶栓时间在0.5~12h之间,平均(4±2.01)h,溶栓率为72.2%,对照组患者开始溶栓时间为1.5-14h,平均溶栓时间为(6.53±2.10)小时,无再通患者,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效果明显,具有操作简便、再通率高、安全性强的特点,对1h内发病,并符合溶栓治疗的患者建议采用积极的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不同溶栓方案治疗急性大面积肺血栓栓塞症的溶栓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02年6月~2008年6月在笔者所在医院住院的急性大面积肺血栓栓塞症患者35例,随机分为3组:尿激酶12h溶栓组、尿激酶2h溶栓组和rt—PA50mg溶栓组。结果(1)3种溶栓方案的临床总有效率均为100%,各组问均未显示有统计学差异;(2)rt—PA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后24h,呼吸困难的改善较尿激酶2h组、尿激酶12h组明显;(3)溶栓后4h、8h、12h各时间点,尿激酶2h组与尿激酶12h组D-二聚体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rt-PA组与尿激酶12h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三种溶栓方案的疗效(总有效率、病死率)和安全性(主要是出血率)相仿;(2)从溶栓治疗后I临床症状的改善,D-二聚体所显示的溶栓速率等方面来看,rt-PA组治疗肺栓塞略优于尿激酶2h、尿激酶12h组。  相似文献   

19.
陆练军 《现代保健》2012,(24):40-41
目的:观察在 MR 灌注影像指导下,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r-tPA) 静脉内溶栓治疗不同时间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分别对 21 例发病后 4.5 h 内和 33 例 4.5~9 h 内头颅 MR 灌注和弥散不匹配区域≥ 20% 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行静脉内 r-tPA溶栓治疗,观察治疗前后 NIHSS 评定神经功能恢复状况,治疗后和随访期用 Barthel 指数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不同时间窗内的 r-tPA 溶栓静脉治疗后 NIHSS 的评分均有明显改善,临床疗效明显.结论:在 MR 的 PWI/DWI 不匹配区域≥ 20% 的情况下,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 4.5 h 内和 4.5~9 h 两个时间窗,用 r-tPA 静脉溶栓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337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静脉溶栓过程中影响成功率的关键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科自1997年至2006年对收治的337例AMI患者进行静脉深栓的情况。按治疗时间、年龄、梗塞部位、糖尿病史、是否合并严重并发症进行分组,计算各组溶栓成功率并将各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h内的溶栓成功率90.1%,6h内76.4%,6—12h内44.9%(P〈0.05)。非老年组(〈70岁)的溶栓成功率74.5%,老年组(≥70岁)57.5%(P〈0.05)。单一壁范围梗死溶栓成功率73.7%,复合壁47.5%(P〈0.05)。糖尿病组溶栓成功率52.3%,非糖尿病组74.1%(P(0.05),合并有严重并发症溶栓成功率50.4%,未合并有严重并发症87.1%(P〈0.05)。结论患者就诊时间、高龄、多支血管病变、糖尿病史、合并有严重并发症是影响静脉溶栓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