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前十字韧带断裂继发半月板损害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研究前十字韧带(anteriorcruciateligament,ACL)断裂对半月板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1984年12月~1999年12月间收治的419例ACL断裂患者半月板的损伤情况及其与软骨损伤的关系。结果外侧半月板的损伤率随病程增加无显著变化,而内侧半月板的损伤率随病程增加显著增加,由急性期的31.1%增至亚慢性期的48.2%(P<0.01),又增至慢性期的78.8%(P<0.001)。内侧半月板后角损伤率较前角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损伤形态以纵裂最常见,随着病程的增加,半月板损伤也越发复杂。内侧半月板损伤患者的内髁软骨损伤的发生率要高于内侧半月板正常者的内髁软骨损伤发生率,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外侧半月板损伤患者的外髁软骨损伤的发生率却显著高于外侧半月板正常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ACL断裂可伴发和继发半月板的损害,ACL断裂时伴发的多为外侧半月板的损伤,而继发的半月板损害却以内侧为重。内髁软骨损害主要由股胫关节前后向不稳、异常活动增加造成,而与内侧半月板的损伤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治疗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断裂合并半月板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72例ACL断裂合并半月板损伤的临床资料,其中ACL断裂并内侧半月板损伤25例,并外侧半月板损伤37例,并内、外侧半月板损伤9例,双膝均有ACL断裂并半月板损伤1例。行关节镜下单纯半月板切除9例,半月板切除(或缝合)同时ACL重建63例。术前Lysholm评分为42.5±10.5 单纯半月板切除组为45.7±9.6 同时ACL重建组为40.9±12.7。结果术后均获随访,平均3.1年,术后总Lysholm评分为82.2±12.5 单纯半月板切除组为78.6±11.8 同时ACL重建组为85.3±9.0,三者组内手术前后比较,术后均优于术前(P〈0.001) 而同时ACL重建组又优于单纯半月板切除组(P〈0.01)。结论ACL损伤后膝关节发生半月板损伤的可能性增高,一期同时修复可以减少膝关节其它继发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关节镜手术治疗前交叉韧带(ACL)合并半月板损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关节镜下对135例ACL合并半月板损伤患者行ACL重建,同时行半月板修复或半月板修整.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时间3~12个月,术后未出现关节粘连、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半月板修整患者均无交锁且回旋挤压试验阴性.半月板修复患者3个月时随访,回旋挤压试验阳性1例;12个月时随访,回旋挤压试验阳性3例,交锁1例,两者都有1例.Lysholm评分:手术前为(46.3±6.2)分,术后6个月为(73.4±7.6)分,术后12个月为(87.8±8.2)分,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CL与半月板常同时损伤,手术前应作好ACL重建及半月板修复或修整准备,关节镜同期治疗ACL并半月板损伤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前十字韧带损伤合并内侧半月板ramp损伤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探讨前十字韧带损伤合并内侧半月板ramp损伤的发生率、诊断方法、修补术及其临床疗效。方法2002年4月至2005年4月,共进行333例单纯前十字韧带损伤重建术,陈旧性损伤(>3个月)215例,急性损伤(<3个月)118例。合并内侧半月板ramp损伤者89例,其中85例需手术修补。手术取腘绳肌腱、自体或异体骨-髌腱-骨移植物重建前十字韧带,同时应用全内缝合方法,经两个后内入路配合经髁间窝入路,利用缝合钩修补ramp损伤。前十字韧带损伤中,ramp损伤的总发生率为26.7%,其中陈旧性损伤的发生率为30.7%,急性损伤为19.5%。结果可随访者75例(88.2%),随访5~41个月,平均20.2个月。随访时采用主观症状观察、临床查体、二次关节镜手术观察及MR检查。其中二次手术观察25例,MR复查21例。在可随访的75例患者中,所有患者的主观症状及临床查体均呈正常表现;在二次关节镜手术观察的25例中,均全部愈合。在经MR复查的21例中,18例完全愈合,3例部分愈合。结论大约1/3的前十字韧带损伤合并有内侧半月板ramp损伤,陈旧性损伤较新鲜损伤合并ramp损伤的发生率更高。在重建前十字韧带的同时应修补ramp损伤,全内缝合方法是修补ramp损伤的很好方法,可以达到很高的愈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半月板对前交叉韧带断裂及重建术后胫骨前向稳定性的影响。 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期间前交叉韧带重建患者,排除前交叉韧带部分断裂和多发韧带损伤病例。所有不稳定半月板撕裂均行半月板部分切除术,根据半月板损伤部位及程度进行分组。采用KT-1000测量术前、术后3个月和6个月的胫骨前平移量(ATT)。组间对照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结果共纳入158例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其中半月板正常组61例,内侧半月板后角撕裂组49例(19例为撕脱<总宽度40%;30例为撕脱≥总宽度40%);外侧半月板撕裂组35例(12例为撕脱<总宽度40%;23例为撕脱≥总宽度40%);内侧半月板前角或体部撕裂组13例(6例为撕脱<总宽度40%;7例为撕脱≥总宽度40%)。术前内侧半月板后角撕裂≥总宽度40%患者的胫骨前平移量较半月板正常患者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141,P<0.01)。术后3个月及6个月,各个半月板撕裂组的ATT值与半月板正常患者相比均无差异(P >0.05)。 结论内侧半月板后角撕裂与前交叉韧带断裂可增加膝关节的不稳定性,半月板部分切除术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的膝关节稳定性无影响。  相似文献   

6.
傅利锋  胡劲涛  王政  陈鑫 《中国骨伤》2017,30(8):721-725
目的:观察半月板成形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功能和稳定性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接受符合纳入标准的前交叉韧带重建患者64例,分为对照组和成形组。对照组30例,为半月板完整的前交叉韧带重建患者,男24例,女6例;年龄22~43岁;左侧17例,右侧13例;随访时间12~19个月。成形组34例,为接受半月板成形的前交叉韧带重建患者,男27例,女7例;年龄23~42岁;左侧22例,右侧12例;随访时间12~20个月。观测术前患侧胫骨前移度、膝关节功能评分及末次随访时健侧和患侧胫骨前移度、主动本体感觉和膝关节功能评分。胫骨前移度采用KT-1000测量,膝关节功能采用Lysholm评分量表和KOOS量表评估,主动本体感觉测量膝关节重复30°、45°、60°的3个角度的误差。结果:对照组术后患侧胫骨前移度(1.4±0.2)mm,低于成形组的(2.2±0.4)mm(P0.05)。对照组和成形组术后膝关节Lysholm总分分别为93.7±2.7和92.3±3.0,均较术前的52.8±3.9和51.6±5.1提高(P0.05),但术后对照组Lysholm总分与成形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KOOS量表的评分中,对照组术后症状、疼痛、日常生活、运动能力及生活质量分别为90.7±5.5、93.2±4.3、96.8±2.2、90.9±5.3和91.8±4.5,高于术前的72.7±6.0、70.6±7.3、72.5±7.4、52.8±5.4和36.2±6.5(P0.05);成形组术后症状、疼痛、日常生活、运动能力及生活质量分别为88.9±5.8、92.6±3.5、96.5±2.1、89.3±7.2和90.6±4.1,高于治疗前的71.9±5.1、71.2±7.1、71.3±6.2、53.1±6.1和35.6±4.7(P0.05),对照组术后KOOS量表各项评分与成形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对照组健侧主动本体感觉误差为(12.2±3.4)°,与成形组健侧的(12.8±3.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侧主动本体感觉误差为(13.5±3.7)°,小于成形组患侧的(17.1±4.2)°(P0.05);对照组患侧主动本体感觉误差与健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成形组患侧主动本体感觉误差明显大于健侧(P0.05)。结论:半月板成形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中短期内膝关节功能无显著影响,但膝关节本体感觉及稳定性减弱。  相似文献   

7.
背景:前交叉韧带合并半月板损伤临床常见,针对不同的损伤类型,采取不同的治疗策略,对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至关重要。目的目的:研究前交叉韧带合并半月板不同损伤类型的特点,探讨相应的治疗策略。方法方法:选取2005年10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前交叉韧带合并半月板损伤患者139例,男98例,女41例;年龄13~71岁,平均31.2岁;左膝62例,右膝77例,病程5 d至1.6年,陈旧性损伤(病程>3周)32例,新鲜性损伤(病程≤3周)107例。患者均有外伤史。临床主要表现为膝关节不稳、疼痛、弹响、绞锁。将术中镜下影像资料进行分析,统计前交叉韧带合并半月板损伤的类型特征及手术方式。结果结果:所有病例均采用关节镜微创手术治疗,前交叉韧带完全断裂113例,部分断裂26例。外侧半月板损伤46例(盘状半月板损伤8例,胫骨髁间棘撕脱2例)占33.1%,内侧半月板损伤65例(46.7%),内外侧半月板同期损伤28例(20.2%)。半月板纵行撕裂42例(桶柄状撕裂24例),水平状撕裂8例,斜行撕裂36例,瓣状撕裂13例,横断性撕裂12例,复合性撕裂28例。前交叉韧带重建139例,半月板部分切除36例,半月板缝合103例。结论结论:陈旧性前交叉韧带合并半月板损伤以外侧半月板多见,急性损伤以内侧半月板损伤为主。内外侧半月板同期损伤多见于陈旧性损伤。陈旧性损伤多数需要半月板部分切除,急性损伤多数可以缝合。前交叉韧带合并半月板损伤应早期手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研究前交叉韧带(ACL)断裂伴发的半月板和软骨损伤的临床特点,探讨其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293例经关节镜检确诊为ACL断裂的青年患者,男228例,女65例;年龄18~40岁,平均28.6岁;将性别、受伤机制、病程、伤后运动水平、再伤史、体重指数(BMI)等因素作为自变量,将半月板损伤的发生部位和软骨损伤的严重程度作为因变量,利用x2检验确定影响半月板和软骨损伤的危险因素,然后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 病程和不稳定性再伤史与半月板损伤部位有关(P<0.05);性别、受伤机制、病程、伤后运动水平、不稳定性再伤史与软骨损伤的严重程度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不稳定性再伤史[OR=9.875,95%CI(5.444,17.911),P<0.05]是影响半月板损伤发生率和部位的独立危险因素;受伤机制[OR =2.441,95% CI(1.224,4.869),P<0.05]、病(1.031,1.644),P=0.027]、不稳定性再伤史[OR=4.201,95% CI(1.993,8.854),P<0.05]是影响软骨损伤发生率和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不稳定性再伤发生率随病程延长而增加. 结论 ACL断裂可导致不稳定性再伤并伴发严重的半月板和软骨损害,应早期医疗干预,恢复关节稳定性,避免不稳定性再伤,对于高能量接触性损伤者或运动要求高者尤其如此.  相似文献   

9.
10.
膝关节前十字韧带切断对内侧半月板后角应力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确定前十字韧带损伤与内侧半月板后角的生物力学量化关系。方法对10具尸体膝关节标本应用生物力学加载装置进行测试,实验分前十字韧带完整组和前十字韧带切断组。对膝关节同时加载134N前向载荷与200N轴向载荷,膝关节屈曲30°、60°、90°时,通过压力感受器测定内侧半月板后角所承受的压力载荷。结果前十字韧带完整组内侧半月板后角所承受的应力分别为:屈膝30°时(22.8±11.5)N,屈膝60°时(27.1±16.3)N,屈膝90°时(26.7±14.5)N;前十字韧带切断组分别为:屈膝30°时(87.3±43.9)N,屈膝60°时(77.7±43.3)N,屈膝90°时(66.2±40.1)N,应力值较前十字韧带完整组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十字韧带切断组与完整组内侧半月板后角所受应力的比值分别为:屈膝30°时5.7±5.4,屈膝60°时3.5±3.1,屈膝90°时2.6±1.3。表明ACL切断后,内侧半月板后角所受应力数值平均增加了160% ̄470%。结论前十字韧带对内侧半月板后角所受应力具有显著影响,前十字韧带缺损后内侧半月板后角承受过度负荷,处于损伤的高危状态。对前十字韧带损伤后的内侧半月板后角继发损伤必须准确诊断并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急性损伤早期关节镜下检查和手术治疗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Ao Y  Tian D  Wang J  Yu J  Hu Y  Cui G  Xiao J 《中华外科杂志》1999,37(11):671-673
目的 探索关节镜下早期微创修复与重建膝关节交叉韧带(ALC)的方法。方法 对23例ACL急性完全断裂者施行了早期关节镜术。结果 18例主前诊断相符;3你关节镜下明确诊断,2例发现断裂:观察到内侧副韧带断裂间接与直接损伤征象各2例。ACL断裂病理类型:韧带体部断裂21例,上、下止点撕脱各1例。21例早期重建ACL中,6例在关节镜下完成。结论 ACL急性损伤早期施以关节镜手术,创伤小、诊断明确,可观察  相似文献   

12.
魏民  朱娟丽  刘洋 《中国骨伤》2017,30(1):25-28
目的:观察袖套状保留残端的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骨科就诊的42例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其中男17例,女25例,平均年龄28.4岁,平均受伤时间5.5周(2~12周)。采用关节镜下重建前交叉韧带,同时保留胫骨侧韧带残端,通过滑膜袖套恢复残端张力。治疗前及治疗后2、6、12个月采用Lachman试验、前抽屉试验对稳定性进行评价,术后12个月采用Lysholm评分和Tegner运动分级评价膝关节功能。治疗前和治疗后12个月行膝关节MRI检查。结果:术后2、6、12个月Lachman试验、前抽屉试验均为阴性。术前Lysholm评分37.8±7.1,Tegner评分2.1±0.4;术后12个月的Lysholm评分96.8±6.1,Tegner评分6.2±0.9,均高于术前。术后12个月复查MRI显示前交叉韧带显影良好。结论: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袖套状保残重建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3.
Medial collateral ligament of the knee is an important coronal stabiliser and often injured in isolation or as combination of injuries. The article reports a case of incarcerated medial collateral ligament (MCL) injury in combination with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 injury in 20 year old male who presented to us 4 weeks after injury. Clinical examination and MRI was correlated to complete ACL tear with torn distal MCL and incarceration into the joint. Patient was taken up for ACL hamstring graft reconstruction with mini-arthrotomy and repair of the torn MCL. Patient was followed up with dedicated rehabilitation protocol with good functional results. At one year follow-up, patient exhibited full range of motion with negative Lachman, Pivot shift and valgus stress tests. This article highlights the rare pattern of MCL tear and also reviews the literature on this pattern of injury.  相似文献   

14.
关节镜下保留韧带残端的前交叉韧带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保留韧带残端的前交叉韧带(ACL)重建的近期临床效果,探讨ACL胫骨残端在重建术后韧带化及膝关节本体感觉恢复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对82例ACL断裂患者行关节镜下保留韧带残端的ACL单束重建,男53例,女29例;年龄18~41岁,平均28.2岁.受伤至手术时间为3周~22个月,平均3个月.82例患者均为ACL完全断裂,其中体部断裂77例,股骨起点断裂5例.术中病理检查观察韧带残端血管分布,尽可能保留韧带残端及表面滑膜鞘,重建的韧带自ACL残端中通过并被残留的滑膜鞘包裹.术后随访时通过Rolimeter试验检测膝关节前向稳定性,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Tegner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等评价术后疗效.结果 ACL残端病理检查显示残端韧带纤维间有血管分布,炎性细胞浸润,靠近胫骨止点处和新鲜损伤时血管分布较多.82例患者术后随访13~37个月(平均20个月).末次随访时,79例患者(96.3%)Lachman试验阴性.Rolimeter检查显示双侧膝关节前向松弛度差值由术前平均(7.3 ±2.6)mm减少至末次随访时(2.3 ±1.5)mm(t=1.981,P=0.023).Lysholm评分由术前平均(61.2 ±7.6)分改善至末次随访时(91.5 末4.5)分(t=2.915,P=0.002).Tegner评分由术前平均(3.7 ±1.4)改善至末次随访时(6.5±1.2)分(t=2.189,P:0.012).IKDC主观评分由术前平均(65.1±7.9)分改善至末次随访时(93.4±5.7)分(t=3.286,P=0.001).所有患者轴移试验检杏均为阴性,膝关节活动度正常.结论 保留牵张胫骨残端的ACL重建能够建立具有良好稳定性的膝关节,近期临床疗效良好.ACL胫骨残端组织有利于韧带的组织再血管化过程及本体感觉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应用同种异体肌腱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近期和远期效果。方法自2002年1月~2003年1月,对7例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全部为男性,平均年龄42.0岁)应用深低温同种异体胫前肌腱重建断裂的前叉韧带,术后指导患者行功能锻炼。采取IKDC(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功能评分、Lysholm评分、Tengner评分标准对患者术前,术后8个月,术后6年膝关节主观功能评分;采用KT2000在屈膝30°、90°,134N下分别测量患者术前,术后8个月,术后6年胫骨前后移动的距离。结果 7例均获随访,随访达6~7年,平均6.5年。患者术前与其他两组(术后8个月和术后6年)IKDC、Lysholm、Tengner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个月、术后6年之间三种评分比较,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KT2000屈膝30°、90°,134N下胫骨前后移动距离,术前和其他两组(术后8个月和术后6年)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8个月和术后6年之间比较,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无出现重建的前交叉韧带再断裂现象。结论同种异体肌腱能简单有效地重建膝关节前叉韧带。正确选取韧带和适当推迟康复进程是确保疗效的要点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保留并牵张缝合固定胫骨残迹的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方法,评估其临床效果。方法自2006年10月~2008年12月经关节镜下确诊ACL断裂,胫骨附丽处有残存纤维瘢痕组织79例(79膝)患者,采用保留残迹自体胭绳肌腱单束重建ACL,术中对原ACL残迹不做切除,分离、梳理其近端,用PDS线穿缝;将缝线经股骨道从Rigidfix横孔拉出以维持张力,打人横钉固定。术后随访30~37个月,平均32个月,依Daniel单腿水平跳跃试验、IKDC和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评价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2例出现小腿肌支血栓,抗凝治愈;1例切口浅层感染,引流抗炎治愈;1例出现关节纤维化,通过麻醉下手法松解康复。终末随访时稳定性检查:所有患者轴移试验阴性,4例前抽屉试验I。不稳,LachmantestI。阳性15例,Ⅱ。松弛2例。KT2000检查显示膝关节前向松弛度术后差值平均为(5.2±2.4)mm,术前为(10.1±2.7)mm,手术前后有统计学差异(t=6.835,P〈0.05)。关节活动度:7例伸膝滞缺5°,9例屈膝欠缺5°,有10°屈膝欠缺2例。Daniel单腿水平跳跃试验53例(67%)为正常,23例(29%)接近正常,3例异常。综合分析:Lysholm评分术前为(63.27±6.74)分,术后为(91.36±3.72分),手术前后有统计学差异(t=7.354,P〈0.05);24例(30%)IKDC评级正常,53例(67%)为接近正常,2例异常。结论本方法能最大程度地保留、并发挥ACL胫骨残端可能的功用,且可避免其发生髁间窝撞击;并能建立稳定的膝关节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