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4 毫秒
1.
[目的]探讨跖骨颈斜行截骨内翻嵌插固定治疗疼痛性母外翻畸形的疗效。[方法]回顾该术式治疗36例(52足)疼痛性母外翻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时限为2 a。手术前后均摄双足正侧位X线片,测量母外翻角及第1、2跖骨间夹角以判定畸形程度。并采用足部疾患治疗效果JOA评分并进行患足功能评分以评价其临床疗效。对该术式的适应证和并发症亦作了一定的探讨。[结果]术后骨愈合满意,无延迟愈合及不愈合情况,皮肤感染2例3足。术后2 a与术前相比,患者的母外翻角及第1、2跖骨间夹角平均矫正15.6°和4.2°,JOA评分提升29.6分。[结论]跖骨颈斜行截骨内翻嵌插固定可三维立体矫正母外翻畸形,是治疗疼痛性母外翻畸形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2.
结合15例21只足随访,我们认为第1跖骨远端楔形截骨术对于(足母)外翻角大于40°的严重畸形的矫正颇为适宜,但应强调(足母)跖关节稳定性的重建。楔角计算公式的应用可免除术后(足母)内翻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选择性跖骨远端截骨治疗(足母)外翻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对2007年3月~2011年1月本院60例(101足)中度及重度(足母)外翻进行回顾性分析.双足41例,单足19例.其中女性57例,男性3例;年龄23~81岁,平均62.6岁.[结果]本组60例(101足)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48个月,平均22个月.参照美国足踝外科协会Maryland(足母)跖趾关节百分评分系统,90~ 100分40例(66足);80~89分16例(30足);70~79分4例(5足);优良率95%.术前HVA 30°~44°,平均36°;术后10.5°~21°,平均15.3°.IMA 13°~18°,平均16°;术后6°~10°,平均8.5°.第1跖趾关节活动度术前0°~30°,平均16°;术后为25°~50°,平均35°.第1跖骨长度较术前减少3 ~6 mm,平均4.2mm.[结论]本术式为软组织合并骨性手术,手术方法简单,创伤较小,跖骨头成形充分,术后不需要辅助内固定等优点,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术式. 相似文献
4.
小切口第一跖骨远端截骨术矫正(足母)外翻畸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切口第一跖骨远端截骨术矫正蹄外翻畸形的疗效.方法:2003年以来采用小切口第一跖骨远端截骨术治疗(足母)外翻畸形300例共542只足,不做内固定.对所有患者采用美国骨科足踝外科学会(AOFAS)(足母)趾-跖趾-趾间评分标准进行临床评估,并结合影像学诊断综合评价手术疗效.结果:AOFAS总平均分为89.4±10.2分.影像学评估,术后(足母)外翻角(HVA)为12.8°±5.8°(4°~22°),较术前34.6°±9.6°(18°~68°)改善22°±8.4°;第一二跖骨间角(IMA)为7.6°±1.8(6°~11°),较术前14.3°±3.2°(11°~21°)改善6.7°±2.4°,P<0.05表示有显著性差异.542只患足,498只对术后疗效满意,满意率91.5%.结论:小切口第一跖骨远端截骨术矫正(足母)外翻,临床效果可靠,不需内固定,手术切口美观,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第1跖骨双截骨联合软组织松解治疗(足母)外翻畸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讨论第1跖骨截骨联合软组织手术治疗拇外翻畸形的手术疗效及其优点。[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1月-2006年1月本科按本术式治疗拇外翻畸形26例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外观及功能改善明显。[结论]第1跖骨截骨联合软组织手术治疗拇外翻畸形,矫形手术效果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 回顾性研究第1跖骨基底长斜行闭合截骨治疗足母外翻的临床效果.[方法]2007年2月~2008年11月间行第1跖骨基底长斜形截骨结合远端软组织松解内侧关节囊重叠缝合治疗<足母>外翻共21例24足,均属中重度足母外翻,第1、2跖间角均大于15°,行第1跖骨基底斜行闭合截骨螺钉内固定术.[结果]平均随访7.6个月,术前平均HVA、IM 1-2角分别为31.30°±6.68°和16.62°±2.65°,术后平均HVA、IM 1-2角分别为12.96°±7.15°和9.80°±2.43°,平均矫正HAV角19.6°、IM角8.2°,术前、术后平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01),第1跖骨长度与第2跖骨长度比术前、术后分别为(89±6.7)%、(84±5.6)%,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第1跖骨基底长斜形闭合截骨手术方法治疗中重度<足母>外翻畸形可以取得比较好的矫正结果. 相似文献
7.
8.
Austin手术治疗轻中度青少年(足母)外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Austin手术治疗轻中度青少年(足母)外翻的疗效.[方法]2005年11月~2007年1月,采用Austin手术治疗轻中度青少年(足母)外翻病人16例,28足,年龄17~19岁,平均17.8岁,术前、术后12个月及术后15个月时摄负重位X线片,测量(足母)外翻角(HVA),近端关节固定角(PASA),远端关节固定角(DASA),第1、2跖骨间角(IMA),术前、术后各组数据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16例28足全部得到随访,最短随访到术后15个月,最长的1例随访到术后27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6.9个月,(足母)外翻角较术前改善14.6°,第1跖骨间角较术前改善6.9°,近端关节周定角较术前改善8.3°(P值均小于0.05);根据顾湘杰等的评价标准,患者主观评价:优19例,良8例,可1例,优良率96.4%.[结论]Austin手术具有良好的截骨稳定性,手术方法简单,易于掌握推广,并发症少,疗效可靠,是治疗轻中度青少年躅外翻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研究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足躅外翻的新疗法.[方法]采用小切口手术治疗,行骨赘切取、跖骨颈斜形截骨、关节囊张力带矫正畸形、可吸收螺丝钉内固定、石膏托制动方法,术后6周去除外固定,可下床适当活动.随访26例,时间13~30个月,平均21个月. [结果]优26例(50足),占89.7%;良2例(4足),占6.94%;差1例(1足),占3 4%.优良率达96.6%.[结论]微创截骨张力带矫形治疗足(足母)外翻,手术简捷,术后恢复快,合并症少,畸形复发率低,是值得推广应用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Akin截骨术联合第一跖骨基底截骨术的手术方法及治疗中重度拇外翻的随访结果,并进行疗效评价。方法 2003年6月至2009年6月,手术治疗中重度拇外翻患者38例,75足;年龄46~72岁,平均53.4岁。比较术前、术后拇外翻角(HVA),第一、二跖骨间角(IMA),所得数据输入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并根据拇外翻评分标准进行评分。结果术后评价优31例(81.6%),良4例(10.5%),可2例(5.2%),差1例(2.6%),优良率92.1%。术前外翻角30.33±8.9,术后11.17±5.07(P=0.000),术前跖间角13.54±5.18,术后9.46±5.4(P=0.016),术前术后拇外翻角及跖夹角对比有显著差义。结论 Akin截骨术联合第一跖骨基底截骨术简单、容易操作,损伤小,骨折愈合率高,效果显著,是治疗中重度拇外翻的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第一跖骨双截骨矫正重度外翻畸形的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采用第一跖骨双截骨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62例(87足)第一跖骨远端关节面角(distal metatarsal articular angle, DMAA)增大的重度外翻患者资料,男9例(14足),女53例(73足);年龄28~70岁,平均56岁。术前X线片示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HVA)平均为48.6°,第一、二跖骨间角(intermetatarsal angle,IMA)平均为19.8°,DMAA平均为22.1°。术前根据患者畸形情况制定手术方案,截骨部位、角度、截骨量均依据术前测量值操作。比较术前、术后及取内固定前HVA、IMA、DMAA的变化,同时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趾-跖趾-趾间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价疗效。结果 62例(87足)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0~57个月,平均21个月。术后6个月, HVA 14.6°±1.2°, IMA 7.9°±0.7°,DMAA 7.7°±0.9°,矫形效果均满意。术后出现僵硬2例,皮神经损伤2例,转移性跖痛1例,无一例发生畸形明显复发、骨不愈合及跖骨坏死。术后AOFAS评分由术前平均(28.4±9.1)分达到术后1年的(91.8±1.8)分;49足为优,31足为良,7足为可,优良率为92.0%(80/87)。结论 第一跖骨双截骨术可有效矫正DMAA增大的重度外翻畸形,患者术后可早期部分负重,并发症少,手术疗效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改良Ludloff截骨术治疗严重外翻的疗效。方法自1999年3月~2000年12月,采用改良Ludloff截骨术结合其它手术治疗严重外翻患者56例(63足)。男3例(3足),女53例(60足);年龄16~65岁,平均46岁。选择第一、二跖骨间夹角大于16°的严重外翻患者行改良Ludloff截骨术,4足加行Reverdin截骨,3足加行Akin截骨。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0个月,所有患者均拍摄患足负重位X线片并测量,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Maryland评分标准对疗效进行评定,与目前临床常用截骨方法进行比较,对改良Ludloff截骨术优缺点进行分析。结果术后无不愈合或迟缓愈合,无感染。Maryland跖趾关节评分90~100分者41足(65%),80~89分者17足(27%),70~79分者5足(8%),优良率为92%。结论改良Ludloff截骨术具有跖骨短缩少、愈合快、纠正畸形能力强、坚固内固定可使患者早期下地活动等优点,是治疗第一、二跖骨间夹角大于16°且无跖趾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严重外翻的一种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4.
Austin手术治疗(足母)外翻的远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Austin手术治疗拇外翻5年以上长期随访结果,并进行疗效分析。方法利用Austin手术治疗拇外翻患者438例,其中91例176足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11年,平均7.8年;男12例20足,女79例156足;年龄23-81岁,平均47岁。术前、术后2周、术后5-11年摄负重位X线片,测量拇外翻角(HVA)、第一、二跖骨间角(IMA)、近端关节固定角(PASA)、远端关节固定角(DASA),并观察其变化。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7年在足底应力测试仪上对18例患者36足测量足底应力,并将两组数据进行对比。结果根据Maryland第一跖趾关节百分评分法对所有患者进行评定,优126足(71.6%),良39足(22.2%),可11足(6.3%),优良率为93.8%。HVA较术前纠正14.2°(t=3.207.P〈0.01),IMA较术前纠正7.5°(t=2.304,P〈0.05),PASA较术前纠正8.3°(t=1.976,P〈0.05),DASA较术前纠正0.4°(t=0.216,P〉0.05)。术后第一跖骨头下负重增加,第二、三跖骨头处应力明显减少,第一至第五跖骨头下负重应力值趋于均匀。结论Austin手术截骨方法简单、稳定、不愈合率低、操作易掌握,是治疗第一跖趾关节无骨关节炎的轻、中度拇外翻患者的一种较好的、疗效可靠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旋转Scarf截骨术治疗拇外翻(hallux valgus,HV)合并第1跖骨旋转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采用旋转Scarf截骨术治疗35例(40足)HV合并第1跖骨旋转畸形患者,其中男5例,女30例;年龄25~76(40.32±5.43)岁。观察并比较手术前后拇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HVA),第1、2跖骨间角(intermetatarsal angle,IMA),第1跖骨远端关节面角(distal metatarsal articular angle,DMAA),第1跖骨长度(the first metatarsal length,FML),术后采用美国矫形骨科学会足踝外科学组(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拇趾-跖趾-趾间关节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系统进行功能评价。结果 :35例(40足)均获得随访,时间12~36(14.35±3.62)个月。HVA、IMA和DMAA分别由术前的(36.32±4.5...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第1跖趾关节融合结合外侧足趾旋转Weil截骨治疗重度跖内收型拇外翻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年3月至2021年8月接受第1跖趾关节融合结合旋转Weil截骨治疗的重度跖内收型拇外翻患者37例(69足),男8例(11足),女29例(58足);年龄67~83(70.03±2.87)岁;左侧3例,右侧2例,双侧32例。分别于术前、术后6周及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疼痛缓解程度评价。术前及末次随访时采用美国骨科足踝外科学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urgery,AOFAS)前足评分对患足功能进行评价。并测量手术前及末次随访时拇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HVA),第1、2跖间角(intermetatarsal angle,IMA)的变化情况。结果:37例(69足)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48 (22.8±0.6)个月。术后7~10(8.00±1.21)周第1跖趾关节处达到骨愈合,无延迟愈合及不愈合发生。术前HVA (44.30±2.84)°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Scarf截骨术与第1跖骨双平面截骨术(double metatarsal osteotomy,DMO)治疗中重度拇外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治疗的50例(81足)中重度拇外翻畸形患者,根据截骨方式不同分为Scarf截骨术(Scarf osteotomy,SO)组或DMO组。SO组26例(44足),男1例,女25例;年龄48~65(55.50±4.67)岁;中度18例(30足),重度8例(14足)。DMO组24例(37足),男1例,女23例;年龄45~62(52.10±6.80)岁;中度14例(24足),重度10例(13足)。手术前后在足部负重正位X线片上测量并比较拇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HVA)、第1、2跖骨间角(intermetatarsal angle,IMA)及远端跖骨关节面角(distal metatarsal articular angle,DMAA),第1跖骨相对长度(relative length of first metatarsal,RLFM)的变化情况。术前及末次随访时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拇趾、跖趾、趾间关节评分进行临床疗效评价。观察两组患者负重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5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SO组随访时间12~36(20.50±6.22)个月,DMO组16~28(19.80±2.44)个月,两组随访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切口Ⅰ期愈合,术后(20.31±3.17)个月截骨均愈合,SO组术后1例出现获得性拇内收畸形,未出现转移跖痛;DMO组术后2例发生转移性跖痛。两组手术前后HVA、IMA、DMAA、AOF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RLF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末次随访时RLF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O组部分负重时间及完全负重时间显著早于DMO组(P<0.05)。结论:Scarf截骨与第1跖骨双平面截骨均可有效治疗中重度拇外翻畸形,影像学及临床评估相似,但术后第1跖骨相对长度SO组较DMO组延长,Scarf截骨下地负重时间早于第1跖骨双平面截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第1跖骨远端Chevron截骨联合软组织松解术治疗轻、中度拇外翻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采用第1跖骨远端Chevron截骨联合软组织松解术治疗拇外翻32例(40足),其中男3例3足,女29例37足;年龄22~80岁,平均57.57岁;病程2~32年,平均14年;轻度9足,中度31足。术前患者合并拇囊炎,伴有第1跖趾关节周围疼痛并存在负重行走时疼痛加重。手术前后拍摄足负重正侧位片,比较拇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HVA),第1、2跖骨间角(intermetatarsal angle,IMA),并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拇外翻评分(AOFAS)评价临床疗效。结果:32例患者获得了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5.2个月。术后切口均愈合良好,无感染、跖骨头坏死等并发症发生。术前HVA、IMA分别由(32.08±5.59)°、(11.63±2.24)°减小至术后12个月的(10.31±4.36)°、(5.02±2.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OFAS评分由术前的56.75±6.42提高至术后12个月的88.80±3.99 (P0.05)。结论:第1跖骨远端Chevron截骨联合软组织松解术治疗轻、中度拇外翻畸形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为拇外翻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Scarf截骨联合软组织平衡治疗重度拇外翻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采用Scarf截骨联合软组织平衡手术治疗的38例(50足)重度拇外翻患者的临床资料,男6例(8足),女32例(42足);年龄29~64(54.7±6.8)岁;左侧26足,右侧24足;病程5~23(12.4±3.9)年。比较手术前后拇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HVA)、第1、2跖骨间角(intermetatarsal angle,IMA)、跖骨远端关节面角(distal metatarsal articular angle,DMAA),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和末次随访时采用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kle society,AOFAS)评分评价前足功能恢复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患者疼痛缓解程度。结果:38例患者(50足)均获随访,时间15~23(18.3±3.2)个月。HVA、IMA、DMAA术前分别为(44.61±3.92)°、(18.74±2.... 相似文献
20.
《Foot and Ankle Surgery》2021,27(6):665-672
BackgroundPlantar pressure distribution after the first metatarsal proximal crescentic osteotomy (FMPCO) with lesser metatarsal proximal shortening osteotomy (LMPSO) for hallux valgus with metatarsalgia has not been previously described.MethodsThe pre- (Pre) and postoperative (Post) groups comprised of 18 patients who underwent unilateral FMPCO with LMPSO; fifteen healthy volunteers constituted the control (C) group. For each of the 10 regions, peak pressure (Peak-P), maximum force (Max-F), contact time (Con-T), contact area (Con-A), and force-time integral (FTI) were measured.ResultsThe mean Peak-P of the second metatarsal head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Post group than the Pre group. The mean Peak-P, Max-F, Con-T, and FTI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the Post and C groups. The mean Con-A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Post group than the C group.ConclusionFMPCO with LMPSO may improve the plantar pressure of the central forefoot comparable to healthy subject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