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公众急救知识培训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前我国急救事业已进入快速发展期,但急救理论与急救技术发展不平衡.急救培训虽已受到广泛关注和大力发展,但系统规范的急救技能培训仍是薄弱环节.公众对急救知识培训的认识不够,缺乏职业的急救教育部门和队伍,故急救知识和技能的普及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任务.培训的过程应该突出急救技能的简单性和可操作性,促使培训对象转变观念,使其充分认识到急救技能的重要性.树立积极"备战"的实用观念.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运用仿真模拟急救培训的方法,提高低年资护士的急救能力和综合素质.方法 制定急救演习培训计划,对低年资护士开展仿真模拟急救演习培训,即采用拟定急救方案、场景模拟、现场实施急救,演习结束专家点评、评价打分.结果 经过仿真模拟急救培训,低年资护士的临床护理急救技能和综合能力较前显著提高.结论 仿真模拟急救培训能提高低年资护士的综合急救能力、整体协调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同时亦提高了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优化农村地区急诊急教体系建设.方法 在原有急诊急救体系的基础上,研究制订新的急诊急救体系框架,并进行实施;制订三级医疗机构急诊急救适宜技术,并进行培训推广.结果 急诊急救体系的建设,主要向农村延伸,满足农村地区群众的急诊医疗需求,建立快速、便捷急诊急救服务流程.结论 急诊急救体系的建立,提高急救反应速度,方便群众就诊,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对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急救护理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方法 回顾115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急救措施、护理方法 及急救效果.结果 在急救过程中通过对患者的细致观察与正确及时的处理,能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的平稳,防止病情恶化.结论 正确的急救护理能提高急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社区居民急救知识与技能掌握现状,为开展居民急救普及培训提供有益的建议.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本市社区居民928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急救培训活动少,能科学拨打急救电话的仅占46.7%,但居民获取急救知识的意愿很强.结论 开展城市居民常用急救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天门市基层医院急诊急救现状,提出加强急诊急救工作的建议.方法:通过问卷调查、理论测试及操作技术的演练对我市26所乡镇卫生院的急救人员的急诊急救能力进行调查,找出薄弱环节.结果:农村乡镇卫生院急诊急救现状令人担忧,急救人才的匮乏、技术力量的薄弱、辅助检查及医疗设备的缺乏是主要原因.结论:加强和改善农村基层医院的急诊急救工作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7.
急性氰化物中毒的抢救需要专业技能和急救护理的经验.过去,急救护理是不需要专业技能的,无论是院前急救、阶段性急救、儿科急救、创伤急救、伤员分配,还是高级诊所的急救护士,都会在临床上面临处理氰化物中毒病人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索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及运行的有效模式,创作急救医学影视教材,提高急救医疗质量和水平.方法 (1)对国内外急救医疗体系的建设与发展进行调研、分析,总结特点,积累资料;(2)充分利用有效资源,创建急救医学运行模式;(3)制作现代急救医学影视教材;(4)运用实践.结果 按新模式运行后各急救医疗指标均明显提高.结论 该项目成果能规范急救医疗服务行为,提高急救效能,提高对危重患者救治和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灾害事故的应对能力和水平,具有可推广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氢氟酸烧伤的临床急救,建立急救应急预案,树立急救护理理念,提高氢氟酸烧伤患者的急救成功率.方法:回顾分析17例氢氟酸烧伤的治疗护理过程.结果:1例烧伤面积51%合并吸入性损伤、休克、急性中毒的患者救治数小时后死亡,余患者治愈出院.结论:氢氟酸烧伤患者建立急救应急预案,争分夺秒进行急救,警惕患者可能随时发生的低血钙和氟化物神经毒反应,紧急施救,可提高急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对门诊护士进行急救技能训练时,采用针对急救技能培训的效果.方法:从2016年5月起,将我院门诊护士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在开展培训前,对200例门诊护士进行急救知识以及急救技能考试,根据考试结果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对我院200名护士进行两个月急救知识以及急救技能培训,对比开展急救培训前后200名门诊护士的合格率以及急救知识评分.结果:实验结果显示,进行针对性急救技能培训后,所有护士的平均分均有所提高,并且优秀率有明显增高.培训前考试合格人数为121(60.47%)人,培训后考试合格人数为184(91.86%)人;开展急救培训前后考试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将针对急救技能培训应用于门诊护士急救技能中,能够有效提高门诊护士的急救技能,丰富门诊护士的急救知识,改善医院门诊的急救效果,是一种有效的急救培训方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急救一体化管理对提高伤员救治成功率的作用.方法 建立急救中心一体化管理体系,成立急诊急救应急团队,开通绿色急救通道,加强院前院内应急急救,重点发展急危重病急救专业,确立急诊专业特色专科,设备齐全配备到位能用会用,注重人才队伍科研培训等.结果 与急救中心一体化管理模式实施前相比院内反应时间缩短了1.38~2.66min,急救抢救成功率上升至98.34%.结论 急救一体化管理能够为抢救病人提供准确、及时、有效的现代急救护理,能显著提高伤员救治成功率,是急诊医学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在企业职工当中利用急救员培训普及急救技能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我中心2009-2010年度中当地企业选派的职工共810例进行急救知识问卷调查、急救技能培训和考核.结果 常熟地区企业职工中急救知识的普及程度较低.经过培训急救知识得分率为89.06%,心肺复苏术普及率92.96%,创伤急救技术普及率96.91%;与培训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经过急救员培训,职工的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明显加强,因此在企业中推广急救员培训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不断发展,医学水平不断提高,使得医院急诊急救受到大家的广泛关注.急诊急救几乎涉及医学各个领域,因此,急诊急救管理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改善医院急诊急救管理现状,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有效促进医学事业的发展,意义重大.本次研究对医院急诊急救管理现状进行了解和分析,以便改善医院急诊急救效果,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4.
院前医疗急救是城市应急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是反映一个城市的医疗保健水平、综合实力强弱的具体社会指标之一.本文通过了解南宁市城市应急联动中心的情况、院前医疗急救的现状、急救网络的建设情况及急救业务开展的情况,探讨建设基于城市应急联动平台的南宁市三级院前医疗急救体系,以优化急救资源配置,缩短急救半径,节省抢救时间,提高急救效率.  相似文献   

15.
中美急救培训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急救知识的普及能提高群众自救、互救的能力,也是提高心跳呼吸骤停复苏成功率的关键.我国和国外的心跳骤停急救成功率的巨大差距反映了我国急救培训工作的不足.本文通过对中美急救培训现状的分析、比较与探讨中美急救培训模式,希望最终能立足于中国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来制定一个有中国特色的急救培训模式,以指导国内急救培训的开展,推动"全民急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院前、院内急救护理合理性及抢救效果的评价.方法:通过对153例院前急救病例、140例院内急救病例的急救护理跟踪调查,依据"急救护理评价标准"及"抢救效果评价标准"对每一病例进行护理合理性评分、抢救效果评价.结果:标准、合理的院前及院内急救护理规划与患者的抢救有效率有密切关系,护理规划越规范,抢救有效率越高,各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通过急救护理合理性评价,可提升急救效率、改善急救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急救设备管理缺陷率中的作用.方法 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按品管圈活动步骤,进行对急救设备管理的持续质量改进.结果 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急救设备管理缺陷率由活动前的8.22%降至活动后的3.18%.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后采取了改进排班模式,编写急救设备工作指南,规范急救设备维护保养检测流程,集中放置急救设备维护保养登记本等措施,极大地降低了设备管理缺陷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对急救义务和责任的态度,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 ,抽取北京市44个公共场所的所有从业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遇到急救病人时拨打急救电话(86.9%)、参加急救培训尽量掌握一些急救知识(77.5%)分别排在急救义务的第一位和第二位;大多数人认为没有掌握急救知识技能不应采取现场急救行为;如果造成被救者不良后果,大多数人认为原则上施救人不应承担责任,除非被救者证明其存在故意或重大过失.结论 建议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公共场所从业人员急救的义务和责任,同时也应对他们的院外急救行为给予一定保护.  相似文献   

19.
随着医疗水平的高速发展,急诊急救技术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因此对急诊医生的医疗急救技术水平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然而随着患者及患者家属自我保护意识不断提高,能够作为医学生练习对象的患者越来越少.尤其是有些急救技术无法在正常人身上进行练习,使医学生急救技能训练过少,急救技术掌握不够熟练,从而导致急救现场恐慌感加剧.针对这种现象,吉林医药学院将综合急救技能培训平台应用到临床医学生的教学中,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应用急救护理新模式后危重创伤急救的护理质量.方法 通过将信息化、网络化、整体化无缝隙连接的急救新模式对63例中重度创伤患者评估其危重情况及伤情,并快速作出计划,迅速实施急救措施,然后进行评价.结果 应用急救护理新模式后,63例中重度创伤患者全部病情稳定后转入相关科室继续治疗,跟踪治愈率上升了13.77%,死亡率比以前下降了39.45%.结论 无缝衔接急救护理新模式在危重创伤急救中的应用是切实可行的,明显提高了急救的护理质量,同时提升了急救护理队伍的应变速度和护士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