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溃疡性结肠炎或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发生在结直肠黏膜的一种弥漫性的非特异性炎性疾病,种原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黏膜及黏膜下层炎症性疾病,炎症可以向近端蔓延到左半结肠,几乎所有患者都累及直肠.  相似文献   

2.
近年,西方一些报告提出,结肠、直肠癌只有当肿瘤穿透黏膜肌层浸润至黏膜下层才诊断恶性WHO(2000)肿瘤分类消化系统肿瘤病理学及遗传学将大肠癌明确定义为结肠或直肠的恶性上皮性肿瘤.这个部位只有当肿瘤穿透黏膜肌层至黏膜下层时才考虑为恶性.那么国内病理医师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以前的结肠、直肠活检诊断的癌是否符合这一标准,是否有错误;结肠、直肠内窥镜活检标本癌应如何诊断.我们搜集200例结、直肠活检标本与对应的手术标本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溃疡性结肠炎又称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直肠、结肠黏膜的非特异性炎症性病变.本病的发生与免疫异常、精神神经因素、遗传因素及非特异性感染有关.病变主要分布于直肠、乙状结肠,严重者可累及整个结肠,主要侵犯黏膜及黏膜下层,病变部位可见结肠黏膜的充血、水肿、出血以及形成大小不等的溃疡.  相似文献   

4.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很清楚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性疾病.病变主要限于大肠黏膜与黏膜下层.主要临床表现是腹泻、大便有黏液脓血、腹痛及里急后重.多见于20~40岁.病变位于大肠,多数在直肠和乙状结肠,可扩展至降结肠、横结肠,也可累及全结肠,病变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  相似文献   

5.
溃疡性结肠炎( ulcerative colitis,UC)又称非特异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未明的直肠和结肠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以反复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为主要症状,主要侵犯远端结肠及直肠的黏膜和黏膜下层,还可向远端扩展,以至遍及整个结肠,以结肠黏膜慢性炎症和溃疡形成为病理特点[1] ,目前对该病尚缺乏特异性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6.
溃疡性结肠炎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未明的直肠和结肠炎性疾病.病变主要限于大肠黏膜与黏膜下层,多累及直肠和远端结肠.临床表现有腹泻、黏液脓血便和腹痛、里急后重.  相似文献   

7.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的炎性病变,主要侵犯结肠、直肠黏膜下层,表现为炎症和溃疡,多累及直肠和远端  相似文献   

8.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原因不明的大肠黏膜的慢性炎症和溃疡性病变主要累及直肠黏膜和乙状结肠黏膜,甚至可逆行到全结肠及回肠末端.  相似文献   

9.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变主要限于大肠黏膜与黏膜下层,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  相似文献   

10.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特发于结肠黏膜的慢性炎症和溃疡性病变,是一种局限于结肠黏膜及黏膜下层的炎症过程。多位于乙状结肠和直肠,也可延伸至降结肠,甚至整个结肠,其病理过程漫长,常反复发作。UC以腹泻、腹痛、黏液便、  相似文献   

11.
Survivin、fhit在结直肠良恶性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survivin蛋白、fhit蛋白在结直肠良性和恶性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0例正常结肠黏膜、30例结直肠低级别上皮内瘤变、30例结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68例结直肠癌组织中survivin、fhit的表达.结果 Survivin在正常结肠黏膜中无表达,在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及腺癌中的阳性表达分别为43.3%、76.7%、91.2%,正常结肠黏膜与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腺癌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fhit在结直肠腺癌中的阳性率明显低于正常结肠黏膜或结肠上皮内瘤变,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随组织学分级的增加、Dukes分期的进展和淋巴结的转移,survivin表达阳性率逐渐上升,fhit表达阳性率逐渐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survivin和fhit表达呈负相关性(r=-0.527,P=0.000).结论 Survin和Fhit基因突变或缺失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Survin和Fhit联合检测有助于结直肠肿瘤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生物学行为的评估.  相似文献   

12.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直肠和结肠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变主要限于大肠黏膜和黏膜下层,范围多自远段结肠开始,50%以上的患者病变累及直肠和乙状结肠.临床表现为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呈反复发作,治愈难度大,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2006年5月-2010年5月,我院应用外用溃疡散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135例,取得较好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溃疡性结肠炎或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黏膜及黏膜下层炎症性疾病.病变常累及全部结肠,主要限于结肠黏膜,以溃疡为主.病变几乎不侵犯肌层及浆膜.本病的主要临床特征是反复发作的腹泻,粪内有脓血和黏液,腹痛和里急后重.病程漫长,病情轻重悬殊.本病可见于任何年龄,但青壮年及学龄期少年儿童发病率较高,婴儿少见.发病率男略多于女.  相似文献   

14.
溃疡性结肠炎,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尚未明确的慢性直肠和结肠炎性疾病,病变主要位于结肠的黏膜和黏膜下层.主要症状有腹泻、黏液脓血便和腹痛、里急后重.病程漫长,病情轻重不一,常反复发作.  相似文献   

15.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发生于结直肠黏膜的慢性炎症性和溃疡性病变,病变多连续,大多位于乙状结肠和直肠,部分严重者可侵犯全结肠,一般局限于大肠黏膜及黏膜下层.临床表现以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伴腹痛、里急后重等症状为主.其病程较长,且反复发作,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  相似文献   

16.
结肠透析是将患者自身的结肠、直肠作为透析膜,利用结肠自身潜在的吸收和排泄功能,清除肠腔内及肠黏膜上的有毒代谢产物和毒素[1].  相似文献   

17.
溃疡性结肠炎系直、结肠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因可能与免疫、感染、遗传等因素有关.主要累及直肠和乙状结肠,严重者可波及整个结肠,甚至回肠末端.病变主要侵犯黏膜层.早期仪黏膜充血、水肿和糜烂等炎症改变.肠腺底部隐窝内有脓肿形成.并可产生广泛糜烂或多发性溃疡.长期反复发作.可形成多发性炎性息肉.  相似文献   

18.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慢性炎症性疾病,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本病起病缓慢,病程长,病情轻重不一,反复发作.病变主要局限于结肠黏膜与黏膜下层,主要临床表现有腹痛、腹泻和黏液脓血便.本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多见于20~40岁,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17岁,因反复腹胀并排便不.5年余,于2015年11月15日入院。体格检查:全身营养状况较差,腹部膨隆,上腹部可见肠型,上腹部可触及扩张肠管及粪块。 X 线提示:盲肠、升结肠及横结肠明显扩张,不排除巨结肠可能;造影检查提示:盲肠、升结肠及横结肠明显扩张,最大内径达11 cm,远端降结肠、乙状结肠及直肠明显缩窄,直径约2 cm,符合先天性巨结肠改变(图1);直肠黏膜活检提示:(3、7、11点)直肠黏膜未见神经节细胞,考虑为先天性巨结肠( Hirschsprungs dis-ease, HD)。  相似文献   

20.
特发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原因不明的主要发生在结肠黏膜层的炎症性肠病,以溃疡糜烂为主,主要累及直肠,乙状结肠黏膜,向上扩展可至降结肠,甚至全结肠和回肠盲端.本病大多见于青中年,其主要的临床表现有血性牯液便、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等.单用西药治疗效果不佳,笔者自1991年以来,用中西结合方法治疗特发性溃疡性结肠炎51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