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生儿肺炎病原学及临床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目的研究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病原和临床表现。方法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流感和副流感病毒,部分患儿进行了巨细胞病毒、柯萨奇病毒、解脲支原体和人型支原体血清学检查。结果165例新生儿肺炎中呼吸道病毒阳性44例(26.7%),疑似病毒肺炎27例(16.4%),疑似支原体肺炎4例(2.4%),临床诊断细菌肺炎11例(6.7%),不明原因肺炎79例(47.9%)。对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腺病毒肺炎和细菌肺炎的临床表现进行了分析。结论本次调查新生儿肺炎病原以病毒多见,新生儿肺炎临床症状不典型,难以依靠临床表现作出病原学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婴幼儿喘息性疾病与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关系,同时进行常见食物过敏原和吸入过敏原筛查,旨在探讨婴幼儿喘息与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支原体感染及过敏的关系及其与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方法对2000-01—2003-12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232例下呼吸道感染的婴幼儿进行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支原体抗体的检测,并进行过敏原检测,收集特异性体质的表现及家族史,对有喘息症状的部分患儿进行随访。结果喘息组患儿以上2种病原体感染率高于非喘息组;81例喘息患儿随访中,有67.90%(55例)的患儿转为哮喘,这部分患儿的特应性体质表现及家族史与发病密切相关。结论婴幼儿喘息性疾病与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支原体感染密切相关,过敏是婴幼儿反复发生喘息性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非细菌性病原体分布特点。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11月于沈阳市儿童医院住院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1788例,运用多重RT-PCR与毛细电泳联用技术对10种病毒病原体及2种非典型病原体进行检测,同时抽取静脉血行肺炎衣原体、肺炎支原体血清学抗体检测,分析不同病原体的分布特征。结果(1)1788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病原体阳性率为72.43%(1295/1788),其中病毒病原体阳性率为59.68%(1067/1788),非典型病原体阳性率为22.04%(394/1788)。阳性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肺炎支原体、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B、偏肺病毒、鼻病毒、副流感病毒、流感病毒A、博卡病毒、腺病毒、肺炎衣原体、冠状病毒。(2)季节分布:春季以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支原体为主要病原体;夏季以肺炎支原体阳性率最高,其次为流感病毒A;秋季偏肺病毒阳性率最高;冬季主要为流感病毒B、呼吸道合胞病毒。(3)性别、年龄分布:肺炎支原体阳性率女孩高于男孩(P<0.05),其他病原体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病原体在不同年龄组间的阳性率不同(P<0.05):肺炎支原体阳性率在>6岁组最高;呼吸道合胞病毒和肺炎衣原体阳性率在<1岁组最高;偏肺病毒、流感病毒B阳性率在1~<3岁组最高。(4)疾病分布:重症肺炎患儿以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支原体、鼻病毒、偏肺病毒为主;大叶性肺炎患儿的病原体主要为肺炎支原体;急性支气管肺炎前5位病原体为肺炎支原体、流感病毒B、偏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结论肺炎支原体、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B、偏肺病毒、鼻病毒为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主要病原体,呼吸道病原体阳性率在不同年龄阶段、季节和性别间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肺炎的病毒病原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几种常见呼吸道病毒在新生儿肺炎中的感染分布情况,我们于1995年3月-1996年6月对常年收集的165例新生儿肺炎患儿标本,应用美国呼吸道病毒免疫荧光试剂盒进行了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和副流感病毒的检测工作。  相似文献   

5.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引起婴幼儿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主要病原之一,尤以冬春季节的婴儿肺炎最为多见。为了进一步认识RSV肺炎临床表现和实验室诊断价值,1984年12月~1985年4月我们对住院治疗41例肺炎患儿作双份血清抗体测定,其中确诊为RSV肺炎共27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作者根据多年的观察认为,病毒对许多肺炎病例的临床症状均有一定影响。特别在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和腺病毒感染时,病毒的主导作用特别明显。例如在200例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患儿中,54%发生哮喘综合征,50~70%有细支气管炎和肺炎,肺部体征明显,常发生在疾病的头3天,并常在7~10天内痊愈。在87例流感时发生肺炎的患儿中,在发病初期流感病毒的影响表现为:常有神经中毒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肺炎支原体(MP)以及混合感染所致婴幼儿肺炎患儿的肺功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于2005-10—2006-04因支气管肺炎于苏州大学儿童医院治疗的婴幼儿151例,运用直接免疫荧光法(DFA)和定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肺炎患儿痰液中呼吸道合胞病毒和血清中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体。采用瑞士ECOMEDICS公司的V’max26(EXHALYZER)肺功能仪对151例婴幼儿(根据年龄和病原不同分组)进行肺功能检测,观测患儿潮气呼吸流速容量环形态及其各项指标变化。结果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肺炎支原体肺炎或两者混合感染患儿潮气流速容量环均变窄,呼气曲线升枝陡峭,呼气高峰提前,降枝呈波谷样凹陷。呼气峰流速因年龄不同而有所差异,1岁以内组肺炎患儿呼气峰流速增高(P<0.05),而~3岁组肺炎患儿呼气峰流速略降低(MP感染组P<0.05)。RSV、MP急性感染均表现为呼吸频率(RR)、潮气呼气峰流速/呼气量(PF/Ve)、潮气呼气峰流速/呼气达峰时间(PTEF/TPTEF)增加,每公斤潮气量(VT/kg)、呼气达峰时间比(TPTEF/TE)、呼出75%潮气量时呼气流速(TEF25%)、到达潮气呼气峰流速时呼气量(VPTEF),以及代表小气道功能的指标25/PF、%V-PF下降,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反映大气道功能的指标潮气呼气中期流速/潮气吸气中期流速(ME/MI)差异无显著性。不同病原组间肺功能各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潮式呼吸参数用两样本均数t检验和多样本均数的方差分析。结论RSV和MP感染所引起的肺炎均能导致婴幼儿肺功能的损害,主要表现为小气道阻塞性改变。RSV和MP急性期感染之间肺功能损害程度并无显著区别,预后有无差别还有待于进一步的随访研究。TBFV环可作为评价临床上婴幼儿肺功能的损害程度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的疗效。方法将78例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7 d,观察组采用喜炎平注射液静脉滴注抗病毒治疗7 d。细菌感染者加用抗生素及对症支持治疗。观察两组患儿退热时间、咳喘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X线胸片吸收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在退热时间、咳喘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X线胸片吸收时间及住院时间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7.5%(39/40)高于对照组84.2%(32/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未发现明显副反应。结论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疗效明显优于利巴韦林,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我科于1987年11~1988年2月月对住院77例支气管肺炎患儿应用我校微生物教研室制备抗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单克隆抗体(McAb)检查患儿咽部脱落细胞中的RSV特异抗原。国外用McAb检查患者咽部脱落细胞中病毒抗原已有报道[1]。本文就应用McAb免疫荧光法快速诊断呼吸道RSV肺炎32例的临床意  相似文献   

10.
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婴儿的肺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引起小儿病毒性肺炎最常见的病原。2005年3月-2006年6月,我们对RSV肺炎婴儿的肺功能动态变化情况进行了观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本院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病原微生物分布情况.方法 选择本院儿科住院的875例年龄28 d~8岁的CAP患儿,于入院4h内分别采集呼吸道分泌物和静脉血,呼吸道分泌物行细菌和真菌培养,实时(RT) -PCR检测肺炎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静脉血用EHSA法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和腺病毒,并行血培养.结果 875例CAP患儿中,呼吸道分泌物培养出致病菌233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24株(占53.2%),革兰阴性菌107株(占45.9%),真菌2株(占0.9%).排名前6位细菌分别为肺炎链球菌(34.8%),大肠埃希菌(11.6%),金黄色葡萄球菌(8.6%),肺炎克雷伯菌(6.4%),卡他莫拉菌(5.6%),不活泼型大肠埃希菌(4.7%).前6位细菌中产酶菌株占检出全部细菌的20.6%.非细菌病原体检出率为24.5%(214/875例),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感染率为19.3%(169/875例).呼吸道合胞病毒与肺炎链球菌混合感染率最常见(3.3%).多数病原微生物以≤1岁患儿中感染率高.结论 肺炎链球菌与呼吸道合胞病毒为本院儿童CAP的主要病原体;多数病原微生物在≤1岁患儿中的感染率高.  相似文献   

12.
自1985年2月至1986年6月我院在123例拟诊为病毒性肺炎住院患儿中,对76例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诊断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测定阳性者21例(27.6%),其中毛细支气管炎12例,肺炎9例。现将21例的临床表现及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确诊RSV感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在新生儿时期发病较少,国内有报道RSV肺炎在新生儿的发病率约为16.3%,并且分析了新生儿时期RSV肺炎的特点。我院新生儿病房于1996年1月~1997年2月间收治了20例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经综合治疗,特别是对3例重症患儿予多巴酚丁胺与丙种球蛋白的治疗,效果满意。现就我院20例新生儿RSV肺炎的诊治体会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1.一般情况:20例患儿中男11例,女9例。发病日龄为9~28天(14.7±11.9天),其中9~14天12例(60%);15~21天4例(20%);22~28天4例(20%)。足月儿19例((95%);早产儿1例(5%)。住院天数10~36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肺炎的治疗方法。方法将65例RSV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干扰素治疗组34例,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干扰素,病毒唑对照组31例,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病毒唑。结果干扰素治疗组可明显缩短患儿喘憋时间、咳嗽时间及肺部哕音消失的时间,提高治愈率。结论干扰素治疗RSV肺炎安全、有效,能明显提高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15.
了解本院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病原微生物分布规律。方法:对入选的1 167例年龄在28 d至8岁间的CAP患儿,于入院4 h内分别采集呼吸道分泌物和静脉血进行多病原联合检测。呼吸道分泌物用于细菌培养,并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检测肺炎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和腺病毒。结果:在1 167例CAP患儿中,呼吸道分泌物培养出细菌308株,其中革兰阳性菌占53.6%,革兰阴性菌占46.4%。前5位细菌分别为:肺炎链球菌(35.1%),大肠埃希菌(11.7%),金黄色葡萄球菌(8.8%),肺炎克雷伯菌(6.5%),卡他莫拉菌(5.8%)。产酶菌株在前5位细菌中占30.1%。非细菌病原体检出率为24.1%(281/1 167),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感染率最高,为19.3%(225/1 167)。呼吸道合胞病毒与肺炎链球菌的混合感染率最常见(35.2%)。多数病原微生物在1岁以下患儿中的感染率高于1岁以上患儿。结论:肺炎链球菌与呼吸道合胞病毒为本院儿童CAP的主要病原体;多数病原微生物在1岁以下患儿中的感染率高于1岁以上患儿。[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12(3):184-187]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嘉兴地区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原学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对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住本院的800例肺炎患儿做痰细菌培养及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的抗原测定,并抽取血样检测肺炎支原体、腺病毒、副流感病毒IgM抗体.对病原学阳性的202例患儿再根据不同病原分为3组:细菌感染组109例,病毒感染组54例,肺炎支原体感染组39例.检测3组患儿入院时血白细胞总数、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水平.结果800例肺炎患儿病原学检测阳性率为25.25%(202/800),其中肺炎链球菌46例(22.77%,46/202)、流感嗜血杆菌32例(15.84%,32/202)、金黄色葡萄球菌5例(2.48%,5/202)、肺炎克雷白杆菌8例(3.96%,8/202)、大肠埃希菌12例(5.94%,12/202)、肺炎支原体39例(19.31%,39/202)、呼吸道合胞病毒48例( 23.76%,48/202)、腺病毒1例(0.50%,1/202)、流感病毒3例(1.49%,3/202)、副流感病毒2例(0.99%,2/202),肺炎链球菌和呼吸道合胞病毒混合感染3例(1.49%,3/202),肺炎链球菌和支原体混合感染3例(1.49%,3/202).1岁以下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高发年龄;肺炎链球菌各个年龄组均可感染,主要发生在1~3岁;流感嗜血杆菌感染主要发生在3岁以下;6岁以上的年长儿以支原体感染为主.3组患儿的PCT分别为(7.78±6.14) ng/ml、(0.39±0.56) ng/ml、(0.20±0.34) ng/ml,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嘉兴地区小婴儿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原以呼吸道合胞病毒为主,婴幼儿以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为主,年长儿以支原体感染为主,通过年龄、临床表现并结合PCT检测可初步经验性推测可能感染的病原,从而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病原微生物分布规律,为临床诊断和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1560例年龄在1个月至9岁间的CAP患儿于入院2 h内、抗感染药物治疗前分别采集呼吸道分泌物和静脉血进行多病原联合检测。免疫荧光法检测鼻咽拭子标本中呼吸道病毒抗原,痰液用于行细菌培养,ELISA法检测静脉血中肺炎支原体及肺炎衣原体IgM。结果:在1560例CAP患儿中,痰培养细菌579株,其中革兰阳性菌213株(36.8%),革兰阴性菌366株(63.2%);检出前5位的细菌包括流感嗜血杆菌(7.50%)、肺炎链球菌(6.73%)、金黄色葡萄球菌(6.35%)、卡他莫拉菌(5.19%)和大肠埃希氏菌(3.46%),前5位细菌中产酶菌占检出全部细菌的3.3%。其他病原体感染中,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率最高,为12.88%,其次为肺炎支原体(7.88%)和肺炎衣原体(8.91%)。混合感染严重,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与流感嗜血杆菌混合感染最为常见。多数病原微生物在1岁以下患儿中的感染率高于1岁以上患儿。结论:流感嗜血杆菌、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为儿童CAP的主要病原体,多数病原微生物在1岁以下患儿中感染率高于1岁以上患儿,多种病原菌混合感染率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喂养方式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肺炎患儿病程的影响。方法 对确诊为RSV肺炎住院给予综合治疗的(<12个月)患儿57例,分流质组和半流质组进行比较。结果 半流质组在总病程、给氧时间和气促时间明显短于流质组。结论 喂养方式对RSV肺炎患儿病程及病情有明显影响。半流质组较流质组更具有安全性,更利于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9.
72例新生儿肺炎呼吸道合胞病毒检测分析上官明,康宏伟新生儿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在国内已有室内流行和散发个案报道,但反映较大范围新生儿RSV感染的资料尚少见,作者对较大范围来源的新生儿肺炎患儿作RSV检测,现分析如下。1.对象:(1)观察组:1...  相似文献   

20.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易发季节200例住院肺炎患儿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对2004年SARS易发的整个季节中,符合SARS诊断标准2 3 4条的肺炎病例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以供日后鉴别诊断参考。方法对2004年1~5月本院收治的符合《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标准》2 3 4条共200例肺炎患儿住院期间血、呼吸道分泌物等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儿均有发热,白细胞计数不高或降低,入院时胸片均有改变,绝大部分为斑片状渗出影;200例中51例肺炎支原体检测阳性,38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检测阳性,10例肺炎链球菌阳性,9例流感嗜血杆菌阳性,8例副流感病毒检测阳性及少数其他病原体;入院48h内124例体温降至正常。结论SARS易发季节儿童SARS需与肺炎支原体、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等病原体引起的肺炎相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