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学生生活事件与抑郁状况的关系,为加强中学生心理卫生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对5所中学的3798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较常发生的生活事件为学习压力和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与学习压力、人际关系、受惩罚及健康适应有关的10项生活事件对中学生可产生较大的应激影响;中学生抑郁检出率为38.4%,年级、家庭类型、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和健康适应与中学生抑郁的发生存在相关。结论中学生抑郁情况不容忽视,生活事件与抑郁之间存在统计学关联。  相似文献   

2.
中学生抑郁与其相关影响因素的综合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探讨中学生抑郁状况与其相关因素的关系,以便为中学生抑郁问题的理论研究和辅导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中学生抑郁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和应对量表,对558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中学生整体抑郁水平较低,但有32.9%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问题,男女生在抑郁方面不存在性别差异;年龄差异在中学生抑郁上表现十分明显,高中生的抑郁状况要高于初中生。中学生抑郁情绪与生活事件、父母教养方式、人格和应对方式各因子均有十分显的相关关系;进一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有6个因素对抑郁的预测作用十分明显,具体为不良情绪应对、内外向、学习压力、退避、神经质、父理解型教养方式。结论 中学生抑郁与生活事件、父母教养方式、人格和应对方式关系密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黄莹  李燕  卢林 《卫生软科学》2013,(6):365-367
介绍了中学生抑郁宣传在中学生抑郁预防干预中的应用及近期效果评价。通过对宣传效果进行调查和反馈,结果显示,中学生抑郁预防宣传材料在中学生抑郁预防干预研究中的应用是可行的,短期内对中学生产生了有效而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中学生网络成瘾与抑郁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中学生网络成瘾与抑郁的相关性,为加强中学生心理卫生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网络成瘾量表和抑郁量表,对3 798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元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网络成瘾与抑郁的相关性.结果 中学生网络成瘾、抑郁检出率分别为5.2%和38.4%;不同网络使用情况、不同性别网络成瘾和抑郁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网络成瘾与抑郁存在正相关,成瘾组与未成瘾组抑郁因子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学生网络成瘾和抑郁发生情况不容乐观,网络成瘾与抑郁之间存在统计学关联.  相似文献   

5.
了解2019年辽宁省中学生抑郁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防控中学生抑郁情况发生提供相应策略措施.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在辽宁省14个市范围内抽取初中、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一至三年级32 909名学生,使用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nter for Epidermiologic Studies Depression Scale,CES-D)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辽宁省中学生抑郁得分为(12.66±9.53)分,抑郁症状检出率为19.5%.方差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影响抑郁发生的主要因素有年级、校园欺凌、网络成瘾倾向、被家长打骂、饮酒、性别、请假或休学、吸烟、严重伤害、经济水平分类(P值均<0.05).结论 辽宁省中学生抑郁情况不容乐观,应加强有效的防控措施,降低其不良影响因素的发生,从而减少抑郁症状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王志勇  李解权  梁亚琼  洪忻  徐斐 《职业与健康》2007,23(14):1188-1190
目的 了解南京地区中学生逃学行为的发生情况及其与抑郁障碍的流行病学联系。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研究对象为南京地区13个区县的56个学校的168个班级7161名在校的初一至高三的中学生。结果 该样本人群中逃学行为总的发生率为6.2%,逃学行为在性别、年龄和年级分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抑郁障碍现患率为14,8%,男性抑郁障碍的现患率(16.4%)显著高于女性人群(13.0%),但不存在显著的年龄、年级和城乡差异。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对可能的混杂因素进行调整后,患有抑郁障碍发生有逃学经历的风险显著高于无抑郁障碍者(调整优势比为:OR=18.6,95%CI=1.39—2.48)。结论 抑郁障碍者可能是逃学行为的独立危险因素。逃学行为的发生、抑郁障碍已成为中学生人群中一个越来越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有关职责部门应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7.
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意外伤害发生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百色市中学生意外伤害的发生现状及其与心理健康状态的关系,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1855名百色市中学生,对其意外伤害的发生及心理健康状态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中学生意外伤害的发生率为31.81%,初中生伤害的发生率高于高中生;意外伤害的发生与年龄及SCL-90中的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精神病性的心理因子有关。结论 不健康的心理状态是中学生意外伤害的危险因素,应对中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及安全训练,预防和控制中学生意外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文化取向、自尊对中学生抑郁症状的影响,为实施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量表、自尊量表对733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中学生的文化取向以垂直个人主义取向为主;低年龄组中学生垂直个人主义得分显著高于高年龄组中学生(P<0.01),而躯体症状得分显著低于高年龄组中学生(P<0.01);中学生水平集体主义和垂直集体主义文化与抑郁症状呈显著正相关(P<0.01),自尊与抑郁症状呈显著负相关(P<0.01);自尊和水平个人主义对抑郁有显著的负向预测效应,水平集体主义和垂直集体主义对抑郁有显著的正向预测效应。结论中学生的文化取向及自尊与抑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成都市中学生抑郁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成都市中学生抑郁症状的发生情况,探究中学生抑郁的主要影响因素,为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及一般情况调查表,以分层整群随机方法对成都市998名中学生进行调查,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抑郁的主要影响因素. [结果] 被调查初中、高中和职高学生中,抑郁人数所占比例分别为49.1%、60.7%和60.3%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健康状况、吸烟经历、学习成绩和学习压力与中学生抑郁产生有关. [结论] 中学生抑郁状况在不同年级、不同学校间不同.抑郁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性别、健康状况、是否尝试吸烟和学业压力.应加强和改进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增进中学生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贵州省中学生自杀态度及抑郁情绪现况,探讨自杀态度与抑郁情绪的关系。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贵州省抽取中学生5109名,采用自杀态度调查问卷(QSA)、中学生抑郁自评量表调查。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分析自杀态度与抑郁情绪的关系。结果贵州省中学生自杀态度总得分为(2.9±0.3)分,对自杀态度总体上持中立或矛盾的态度。对自杀行为性质、自杀者、自杀者家属及安乐死持肯定、宽容的态度的分别为3.8%、36.1%、68.0%及20.8%;抑郁情绪总得分为(2.0±0.8)分,总体上有轻度抑郁情绪存在。其中34.3%的中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一般抑郁情绪;49.2%的中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与学业有关的抑郁情绪;27.2%的中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与人际关系有关的抑郁情绪。典型相关分析得出第一对典型变量的典型相关系数为0.287,第二对典型变量的典型相关系数为0.052,提示抑郁情绪越严重对自杀的态度越趋于持肯定或宽容的态度。结论有抑郁情绪的中学生自杀倾向可能越突出,预防中学生自杀的发生需加强生命健康及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中学生抑郁症状相关影响因素,为进一步预防和干预中学生抑郁症状的发生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通过在线问卷调查形式采集苏州市1 734名中学生相关健康问题信息。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中学生抑郁症状相关影响因素。 结果 调查的中学生抑郁症状304人,检出率为17.5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1.894,95%CI:1.440~2.492)、尝试饮酒(OR=2.902,95%CI:2.188~3.849)、曾被家长打骂(OR=2.674,95%CI:2.026~3.530)和过去一周每天至少60 min及以上中高强度运动0次(OR=3.930,95%CI:2.287~6.753)是中学生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 结论 苏州市中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为17.53%,应将中学生作为重点人群开展防控抑郁症状科普宣传和干预工作,建议根据不同性别、饮酒、运动频次和家庭亲子关系状况采取有针对性的中学生抑郁症状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2.
高中生抑郁状况调查及应对措施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抑郁(depression)是一种持续的心境低落、悲伤、消沉、沮丧、不愉快等综合而成的情绪状态,是由社会心理因素与生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容易出现一些不良的行为表现,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下降,甚至其他过激行为如自杀。近年来,中学生面临青春期及学习压力等因素的影响,抑郁的高发生率逐渐受到了人们的重视。本文重点通过调查我校高中学生抑郁发生率情况,以努力发现其成因及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3.
陈咏梅  范明明 《中国学校卫生》2021,42(10):1520-1523
  目的  分析开封市中学生抑郁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中学生的抑郁防控提供依据。  方法  2019年9—10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开封市随机抽取4 058名初、高中学生,使用抑郁量表(CES-D)对其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开封市中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为14.5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高年级学生患抑郁风险高于低年级学生(OR=1.47),因病请假、因病休学、受到严重伤害、受到校园欺凌、有打架行为、遭受家庭暴力、吸烟和网络成瘾均与抑郁症状呈相正关(OR值分别是1.37,1.67,1.91,2.69,1.65,2.29,1.47,2.58,P值均 < 0.05)。此外,打架行为和吸烟的交互作用对中学生抑郁症检出存在影响。  结论  中学生抑郁与年级、家庭和校园环境均密切相关。应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改善不良的校园环境,减少生活中的不良事件,从而减少中学生抑郁症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中学生生活事件评定及其与焦虑、抑郁之间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评定中学生生活事件发生频率 ,探讨生活事件应激强度与焦虑、抑郁症状的关系。方法 :运用自编的“中学生生活事件评定表”评定 10 36名某国家大型企业子弟中学学生一年来生活事件发生率和生活事件应激强度 :运用Zung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 (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焦虑和抑郁症状。结果 :2 0项生活事件发生率 1.2 %~ 19.2 % ,生活事件强度无显著性差异。焦虑和抑郁症状检出率分别为 11.87%和 16 .6 0 % ,有抑郁症状的中学生的学习与学校生活、人际关系、家庭环境、性生理与性心理四个维度生活事件应激强度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有焦虑症状的中学生人际关系、家庭环境两个维度生活事件应激强度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中学生紧张性生活事件应激与焦虑、抑郁症状呈统计学关联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新疆维吾尔族中学生抑郁情绪状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在新疆乌鲁木齐市和喀什市分层随机整群抽取2 157名维吾尔族中学生,采用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中学生应对方式问卷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维吾尔族中学生抑郁情绪检出率为20.45%(441/2 157);不同健康状况、学习成绩、伙伴关系、父母陪伴时间、父亲文化程度、父母关系、人均月收入和人均住房面积间中学生抑郁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无抑郁组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得分为(52.28±14.17)分,抑郁组为(43.97±13.06)分,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71,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抑郁相关影响因素包括伙伴关系差、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得分低、父母陪伴时间较少、父亲惩罚及母亲拒绝否认得分高、问题解决及积极合理解释得分低和忍耐得分高(P值均0.05)。结论维吾尔族家庭父母应进一步改善对孩子的养育方式和应对方式,以减少中学生抑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南京中学生体力活动现状及其与抑郁症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南京地区中学生体力活动现状及其与抑郁症状的关系,为有针对性地改善青少年抑郁症状和开展健康行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抽取南京地区13个区县56所学校168个班级7161名在校初一至高三年级中学生,采用儿童抑郁量表(Children’s Depression Inventory,CDI)进行抑郁症状评定。结果南京中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为14.8%,每天平均体力活动时间为0h,0—1h,1—2h,〉2h的中学生分别占24.4%,40.2%,19.4%和15.9%。经多因素调整后,与每天无活动时间者相比,活动时间为0~1h,1~2h,〉2h的中学生罹患抑郁症状的风险分别降低30%,32%和34%(调整后分别为:OR=0.70,95%CI=0.57~0.86;OR=0.68,95%CI=0.53.0.88;OR=0.66,95%CI=0.50~0.87)。结论体力活动时间与青少年抑郁症状的发生呈负性关联。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独生与非独生中学生抑郁症状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为中学生抑郁症状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云南省6个市/县/区17所学校学生共12 206人,采用自编问卷、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及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进行调查。结果独生与非独生中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分别为21.5%和2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独生与非独生中学生共性的影响因素有课余生活、自评性格倾向、童年生活、家族抑郁史、性别、自评教师对学生自己的关注程度、学习压力、生活事件其他因子、人际关系、指向情绪的应对方式、健康适应因子(OR>1);最近2周是否患病、班级管理方式、自评家庭收入、学生对学校满意程度、社会支持5个因素是非独生中学生独有的影响因素。结论非独生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应关注非独生中学生,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长沙市中学生童年期创伤的发生情况,探讨童年期创伤与中学生抑郁症状的相关性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法在长沙市2所中学抽取1 030名初中生,采用儿童期创伤问卷(CTQ)、儿童抑郁量表(CDI)进行调查和评估,分析童年期创伤与抑郁水平的相关性,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童年期创伤与抑郁症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大连市中学生抑郁症状的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2019年抽取大连市城区和郊县中学生3 159名,使用学生健康行为调查表及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3 159名中学生的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平均分为(11.0±9.4)分,抑郁症状检出率为16.18%。遭受校园欺凌、不健康饮食行为个数多、被家长打骂、女生、农村地区、网络成瘾、非常态家庭学生的CES-D总分高,而达到理想睡眠时间、体育课时数多的学生CES-D总分降低(P均0.01)。农村(OR=1.37)、女性(OR=1.63)、被家长打骂(OR=1.97)、网络成瘾(OR=2.16)、遭受校园欺凌(OR=2.69)均是中学生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存在不健康饮食行为的中学生出现抑郁症状的危险性更高,且个数越多危险性越高;上网时长2~3 h(不含3 h)的中学生出现抑郁症状的危险性更高(P0.05);达到理想睡眠时间、体育课时数多的(3节)中学生出现抑郁症状的危险性更低(P0.05)。结论 2019年大连市中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虽然低于国内相关研究,但情况也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中学生生活事件、认知情绪调节与抑郁的关系,为改善中学生心理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编负性生活事件、认知情绪调节问卷(CERQ)和抑郁自评问卷(BDI)对184名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 中学生在重新关注计划(14.36±3.48)和积极重新评价(13.92±3.65)得分最高,而灾难化(6.73±3.45)和责难他人(7.89±2.38)策略得分最低;相关分析显示,负性生活事件数与抑郁得分、灾难化和责难他人显著正相关(r=0.26、0.19、0.26,P均<0.01),抑郁得分与沉思、灾难化、责难他人和自责显著正相关(r=0.45、0.44、0.25、0.25,P均<0.01);层次回归模型表明,负性生活事件、沉思、灾难化对抑郁症状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其中沉思和灾难化两个变量解释抑郁症状总方差的22.3%。结论 负性生活事件对中学生抑郁具有显著影响,而沉思和灾难化的应对策略可能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