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MRI定位围针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61例中风偏瘫病人随机分为MRI定位围针组31例,头针组30例,经过30次针刺治疗,2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意义,MRI定位围针组优于头针组。核磁共振成像对照分析提示,经治疗后87.5%的病灶缩小,部分病灶完全吸收消失。  相似文献   

2.
CT定位围针法治疗中风失语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4  
以颅脑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即“CT”)所示病灶在头皮的相应投射区围针(简称CT定位围针)治疗中风失语症30例,并与传统头针治疗(即针刺言语一、二、三区)27例比较.结果前者总有效率为86.67%,后者总有效率为62.96%,提示CT定位围针法治疗中风失语症的疗效优于传统头针疗法(x2=4.31,P<0.05).  相似文献   

3.
针灸疗法是中风病中医康复的主要治疗方法,现就近4年的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现状综述如下。1 头针疗法 王氏取顶颞前斜线、顶颞后斜线(均为瘫痪对侧)治疗中风93例,总有效率为96.55%。孙氏交替针刺顶中线、顶颞前斜线和顶旁1线、顶旁2线,并结合导引治疗中风后偏瘫660例,总有效率为97.58%。江氏以CT所示病灶在头皮的相应投射区围针治疗中风失语症30例,并与传统头针治疗(即针刺言语一、二、三区)27例比较,结果:前者总有效率为86.67%.提示CT定位围针法治疗中风失语症的  相似文献   

4.
江钢辉  李艳慧  黄勇  李健萍 《针刺研究》2004,29(1):63-65,68
目的 :观察头颅磁共振成像 (MRI)定位围针对中风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将确诊的 40例中风偏瘫病人随机分为两组 ,其中 2 0例用MRI定位围针法治疗 ,另 2 0例用传统头针法治疗 ,对治疗前后患者血液流变学变化进行比较。结果 :两种针法对中风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多项指标均有改善作用 ,经统计学处理发现 ,MRI定位围针法在改善血液流变学方面优于传统头针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结论 :MRI定位围针法治疗中风偏瘫具有肯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头针、体针配合推拿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头针,体针,推拿对中风偏瘫的影响.方法:将50例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5例,分别给予头针,体针配合推拿及传统针刺方法治疗2个月,观察两组病例治疗前后语言功能、肢体瘫痪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愈显率64.0%,与对照组的40.0%比较差异有明显性意义(P<0.05).结论:头针、体针配合推拿法对中风偏瘫作用显著,是临床治疗中风偏瘫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CT定位围针法治疗中风失语症进行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观察该疗法治疗中风失语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取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盲法评价研究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中风失语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CT定位围针组与传统头针组进行对比治疗,以简化《汉语失语症检查法》(北京医科大学高素荣等制定)的记分标准评定疗效,进行四级评判,系统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症状变化及不良反应,评价CT定位围针法治疗中风失语症的有效性、安全性,并规范该疗法治疗中风失语症的治疗方法。结果:两组失语各项评分比较和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CT定位围针法对中风失语症患者有显著疗效,优于传统头针言语一、二、三区组。可明显改善患者《汉语失语症检查法》评分及主要症状等。  相似文献   

7.
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7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的治疗效果.方法:治疗组30例采用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单纯用针刺治疗.针刺均采用头针和体针相结合,取穴原则与刺法相同.结果:两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差异显著,P<0.01;ADL积分差异显著.结论:提示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效果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CT定位围针法治疗中风后神经功能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以CT所示病灶在同侧头皮垂直投射区的周边进行围针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病灶侧头皮言语区(言语一、二、三区)、运动区(顶颞前斜线)、感觉区(顶颞后斜线)的方法治疗.两组均每天治疗1次,15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5天、30天,对两组患者主要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4%,对照组总有效率7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15天、30天两组患者主要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30天和治疗后15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CT定位围针法对中风后神经功能缺损患者疗效肯定,且优于传统头针.  相似文献   

9.
头针,又称头皮针或头针疗法,是指针刺人体头部的特定刺激点(区、带、腧穴)来治疗全身疾病的一种针刺方法。头针治疗疾病历史悠久,早在《内经》就有关于头针治疗各种疾病的记载,《针灸甲乙经》及《针灸大成》等文献中记载头部腧穴治疗全身疾病的内容更加丰富。头针疗法是在传统针灸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知识发展起来的,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对脑源性疾病和部分非脑源性疾病存在一定优势,现将近五年头针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情况综述如下。1脑源性疾病1.1中风偏瘫1.1.1头针配合体针孙氏等[1]随机将120例中风偏瘫病人分为3组,头针配合醒脑开窍组(A组)33例;头针配合传统针刺组(B组)60例;传统针刺组(C组)27例,根据患者的神志、语言、肢体运动功能等进行综合评分,观察3组临床疗效。结果A组基本痊愈3例,显效20例,有效7例,总有效率为90.19%;B组分别为7例、28例、21例及93.13%,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C组显效7例,有效11例,总有效率为66.17%,与前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或极显著性意义(P<0.05,P<0.001)。张氏[2]观察头针加体针透刺配合康复锻炼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观察组取患...  相似文献   

10.
头部腧穴治疗中风偏瘫历史悠久,早在唐朝到清朝有关的医籍就已有明确记载。目前医学杂志所报导的有关头部腧穴治疗中风偏瘫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根据现代医学大脑皮层功能定位的理论,采用山西焦氏头针运动区的方法;一是根据传统的中医学理论,采用头部循经取穴的方法。据报导二者的临床有效率均达90%以上。但是,由于两种方法的理论基础不同,所以对头部腧穴和头针运动区治疗中风偏瘫有无特异性,是目前针灸界所正在探讨的问题。为了进一步研究头部腧穴治疗中风偏瘫的机理,以及传统的头部腧穴与头针运动区对中风偏瘫治疗有无特异性,我们观察了针刺双侧通天穴与运动区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刘小平 《中医研究》2012,25(7):63-65
目的:观察化瘀通脉针刺法治疗中风急性期后疗效.方法:将180例中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20例和常规针刺法60例.2组患者住院期间均进行内科常规对症处理,治疗组加用头针、CT定位围针法和体针(通脉三针)结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选取肩髁、曲池、外关、环跳、阳陵泉等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化瘀通脉针刺法疗效明显优于常规针刺疗法,2组临床疗效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化瘀通脉针刺法对脑梗死与脑出血疗效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瘀通脉针刺法治疗中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头针配合体针治疗中风后偏瘫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蔡恒  李萌 《上海针灸杂志》2009,28(7):383-385
目的观察头针配合体针治疗中风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按会诊顺序将120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头针配合体针组(A组)66例和传统针刺组(B组)54例,根据患者的神志、语言、肢体运动功能等进行综合评分,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A组基本痊愈6例,显效40例,有效14例,总有效率为90.9%,B组显效14例,有效22例,总有效率为66.7%。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针配合体针治疗中风急性期、恢复期的疗效优于单纯传统针刺法。  相似文献   

13.
头针结合CT定位治疗中风10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运用头针结合CT定位治疗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198例中风患者,随机分为头针结合CT定位组(治疗组)100例,头针治疗组(对照组)98例.2个疗程后分析结果.结果:治疗组疗效(显效率57.0%,有效率97.0%)较对照组(显效率31.63%,有效率92.86%)为好(P<0.05).结论:头针结合CT定位治疗中风可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头部不同针刺法治疗梗塞性痴呆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磊  伦新 《上海针灸杂志》2009,28(6):313-315
目的 观察头部不同针刺法治疗梗塞性痴呆的疗效及对脑血流的影响.方法 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头颅CT定位围针组(简称治疗组)20例,常规头针组(简称对照组)20例,治疗6星期后观察疗效,并于治疗前后做脑血流图比较.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0.0%,对照组为65.0%,两组疗效经Ridit分析,P<0.05:治疗组在治疗后的脑血流图各项指标中,除了上升时间未见明显变化外,转折波比值、波幅、流入容积速度等均有较大的增加(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转折波比值、波幅、流入容积速度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结果表明头颅CT定位围针治疗梗塞性痴呆的疗效优于常规头针治疗,且治疗组在改善脑血流方面较对照组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方氏头针联合Rood技术对早期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干预,探讨方氏头针对中风偏瘫早期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6例中风偏瘫早期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普通针刺配合Rood技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方氏头针治疗,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和Ashworth量表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FMA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shworth量表等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方氏头针加Rood技术和普通针刺加Rood技术均可明显改善早期中风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方氏头针加Rood技术治疗早期中风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疗效优于普通针刺加Rood技术且疗效满意,可作为临床中风偏瘫早期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康复的优化方案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头针结合体针治疗中风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中风后偏瘫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5例采用体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头针治疗,观察两组Fugl-Meyer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1%,对照组为6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Fugl-Meyer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针结合体针治疗中风后偏瘫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头针配合体针治疗中风偏瘫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中风偏瘫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头针配合体针组和单纯体针组各40例。头针配合体针组给予头针配合体针治疗,单纯体针组给予单纯性头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头针配合体针组总有效率为97.5%,高于单纯体针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针配合体针治疗中风偏瘫恢复期疗效优于单纯体针治疗。  相似文献   

18.
透针疗法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临床观察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9  
目的:探寻治疗偏瘫痉挛状态的有效手段.方法:运用患肢阴阳经相透针法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29例,与常规针刺组(头针 体针)22例、药物治疗组(口服妙纳)27例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肌张力累积差值差异大,肌张力降低明显;在降低肌张力、髋内收肌张力上与常规针刺组、药物治疗组对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透针疗法治疗中风肢体痉挛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头针结合舌针治疗中风失语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失语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在给予瘫痪肢体针刺治疗及基础药物治疗的同时予以头针结合舌针治疗,对照组30例予以常规穴位针刺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后语言功能较治疗前均有提高(P<0.01),但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针结合舌针能显著提高中风后失语症患者语言功能.  相似文献   

20.
针刺疗法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头针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方法:将62例中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施以头针和体针治疗,进行临床对比观察.结果:痊愈率57%,有效率97.33%,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5).结论:头针治疗中风偏瘫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