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半枝莲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对黄芩属植物半枝莲(Scutellaria barbataD.Don)的抗肿瘤活性部位(氯仿萃取物和正丁醇萃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方法用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加热回流提取干燥药材,经石油醚、氯仿、正丁醇分步萃取,利用反复硅胶柱色谱、聚酰胺柱色谱、Sephadex LH 20凝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核磁共振氢谱、碳谱数据对所得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对羟基苯甲醛(1)、3,4二羟基苯甲酸(2)、对羟基苯乙酮(3)、5,7,4′三羟基8甲氧基黄酮(4)、5,7,4′三羟基6甲氧基黄酮(5)、5,7,4′三羟基黄酮(6)、5,4′二羟基6,7,3′,5′四甲氧基黄酮(7)、5羟基4′甲氧基黄酮7OαL鼠李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8)。结论化合物7、8为半枝莲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角果藜(Ceratocarpus arenarius L.)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聚酰胺柱色谱及反复重结晶等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性质与光谱分析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角果藜体积分数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11个化合物,分别为5,7,4′-三羟基-3′,5′-二甲氧基黄酮(5,7,4′-trihydroxy-3′,5′-dimethoxyflavone,tricin,1)、5,7,3′,4′-四羟基-5′-甲氧基黄酮(5,7,3′,4′-tetrahydroxy-5′-methoxyflavone,selagin,2)、N-反式阿魏酸酪酰胺(N-transferuloyltyramine,3)、尿囊素(allation,4)、尿嘧啶(uracil,5)、3-羟基-4-甲氧基苯甲酸(3-hydroxy-4-methoxybenzoic acid,6)、水杨酸(salicylic acid,7)、11,12,15-三羟基-13-烯-十八碳酸(11,12,15-trihydroxy-13-en-octadecenoic acid,8)、蜕皮甾酮(ecdysone,9)、1-O-β-D-glucopyranosyl-(2S,3S,4 R,8 E)-2-[(2′R)-2′-hydroxypalmitoylamino]-8-octadecene-1,3,4-triol(10)、胡萝卜苷(daucosterol,11)。结论化合物111为首次从角果藜属植物角果藜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滇桂艾纳香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离鉴定中药滇桂艾纳香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葡聚糖凝胶(SephadexLH-20)柱色谱及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原儿茶醛(1)、原儿茶酸(2)、对羟基苯甲醛(3)、β-谷甾醇(4)、豆甾醇(5)、山柰酚(6)、3,5,3′-三羟基-7,4′-二甲氧基黄酮(7)、3,5,3′,4′-四羟基-7-甲氧基黄酮(8)、槲皮素(9)、5-羟基-3,7,3′,4′-四甲氧基黄酮(10)。结论化合物3~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中间锦鸡儿黄酮类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施蛟  陈博  孙智华  胡昌奇 《药学学报》2003,38(8):599-602
目的研究中间锦鸡儿的化学成分。方法用溶剂法、色谱法分离化学成分,用波谱法鉴定其结构。结果从中间锦鸡儿中分离得到10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7,4′-三羟基-3,3′-二甲氧基黄酮(1),3,5,7,8,4′-五羟基-3′-甲氧基黄酮(2),槲皮素(3),柠檬黄酮醇(4),槲皮素-3-甲醚(5),2(S)-7,3′,5′-三羟基二氢黄酮(6),5,7,3′,4′-四羟基-3,8-二甲氧基黄酮(7),紫铆查尔酮(8),甘草素(9)和5,7,4′-三羟基-3,8二甲氧基黄酮(10)。结论化合物6为新化合物,其余皆首次从中间锦鸡儿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藏药多腺悬钩子的黄酮类成分。方法采用各种柱色谱技术对其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8个黄酮类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槲皮素(1),5,7,4′-三羟基双氢黄酮(2),木犀草素(3),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4),5,7,3′-三羟基-8,4′,5′-三甲氧基黄酮(5),香叶木素-7-O-β-D-葡萄糖苷(6),槲皮素-3-O-β-D-葡萄糖基-7-O-α-L-鼠李糖苷(7)和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8)。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藜芦的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百合科藜芦属植物藜芦Veratrum nigrumL.的黄酮类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方法:采用溶剂法、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柱层析进行成分分离和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藜芦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9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甲氧基异鼠李素(3-methoxylisorhamnetin,1)、异鼠李素(isorham-netin,2)、3-甲氧基槲皮素(3-methoxylquercetin,3)、槲皮素(quercetin,4)、异槲皮苷(isoquercitrin,5)、3,5,7-三羟基-3′,5′-二甲氧基黄酮(3,5,7-trihydroxy-3′,5-′dimethoxylflavone,6)、5,7,4′-三羟基-3′-甲氧基黄酮(5,7,4-′trihydroxy-3-′methoxyl-fla-vone,7)、5,7,3′,4′-四羟基黄酮(5,7,3′,4-t′etrahydroxyflavone,8)、5,7,3′,5′-四羟基黄酮(5,7,3′,5-′tetrahydroxyflavone,9)。结论:化合物1~9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蒙古黄芪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中药蒙古黄芪的化学成分。方法用硅胶柱、Sephadex LH 20和HPLC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核磁共振氢谱、碳谱数据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蒙古黄芪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7,4′三羟基异黄酮(1)、4,2′,4′,羟基查尔酮(2)(、3R)-8,2′二羟基7,4′二甲氧基异黄烷(3)、(6αR,11αR)9,10二甲氧基紫檀烷3OβD-葡萄糖苷(4)、2′羟基3′,4′二甲氧基异黄烷7OβD葡萄糖苷(5)。结论其中化合物1、2为首次从黄芪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棉团铁线莲黄酮类成分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研究棉团铁线莲Clematis hexapetalaPall.的干燥根及根茎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溶剂提取,硅胶柱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鉴定了12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3,5,6,7,8,3′,4′-七甲氧基黄酮(1),nobiletin(2),liquiritigenin(3),橙皮素(4),柚皮素(5),7,4′-二羟基-二氢黄酮-7-O-β-D-葡萄糖苷(6),5,7,4′-三羟基-3′-甲氧基黄酮醇-7-O-α-L-鼠李糖(1→6)-β-D-葡萄糖苷(7),6-hydroxybiochainA(8),芒柄花素(9),大豆素(10),染料木素(11),鸢尾苷(12)。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艾叶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对中药艾叶(Folium Artemisiae argyi)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方法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聚酰胺柱色谱、制备TLC、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7-二羟基-6,3',4'-三甲氧基黄酮(eupatilin,异泽兰黄素,1),5,7,4'-三羟基-6,3'-二甲氧基黄酮(jaceosidin,棕矢车菊素,2),2-羟基苯甲酸(2-hydroxybenzoic acid,3),二十八烷酸(octacosanoic acid,4),蒙花苷(linarin,5)。结论其中,化合物3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5为首次从艾叶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芫花醋炙品中黄酮类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更好地开发利用芫花(Daphne genkwa Sieb.et Zucc)药用植物资源。方法用硅胶、羟丙基葡聚糖凝胶LH-20柱色谱、HPLC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NMR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醋炙芫花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芫花素(genkwanin,1)、3′-羟基芫花素(3′-hydroxy-genkwanin,2)、芹菜素(apigenin,3)、洋芹素-4′,7-二甲醚(4′,7-dimethylapige-nin,4)、椴苷(kaempferol-3-β-D-(6-O-trans-p-coumaroyl)glucopyranoside,5)、4′,5-二羟基-3′,7-二甲氧基黄酮(4′,5-dihydroxy-3′,7-dimethoxyflavone,6)、4′,5,7-三甲氧基黄酮(4′,5,7-trimethoxyfla-vone,7)、山奈酚-3-O-β-D-葡萄糖苷(kaempferol-3-O-β-D-glucoside,8)、3′,4′,5,7-四甲氧基黄酮(3′,4′,5,7-tetramethoxyflavone,9)。结论化合物1~9均为首次从芫花醋炙品中分离得到,化合物7、8为首次从瑞香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9为首次从芫花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板栗种皮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更好地开发利用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Blume)的药用资源。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氧化铝柱色谱和重结晶等方法对板栗种皮的体积分数为75%的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通过NMR谱和薄层色谱等方法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对羟基苯甲酸(p-hydroxy benzoic acid,1)、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2)、没食子酸(gallic acid,3)、香草酸(vanillic acid,4)、东莨菪内酯(scopoletin,5)、豆甾-4-烯-6β-羟基-3-酮(stigmast-4-en-6β-ol-3-one,6)、豆甾-4-烯-3,6-二酮(stigmast-4-en-3,6-dione,7)、豆甾烷-3β,6α-二醇(stigmastane-3β,6α-diol,8)。结论化合物7、8为首次从栗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板栗种仁的化学成分(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离并鉴定板栗种仁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和重结晶等多种分离方法对板栗种仁的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溶液回流提取物进行分离,并通过NMR、ESI-MS等多种谱学方法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6S,9S)6-羟基-3-酮-α-紫罗兰醇-9-O-β-D-葡糖苷[(6S,9S)6-hydroxyl-3-oxo-α-ionol-9-O-β-D-glu-copyranoside,1]、(6S,9R)6-羟基-3-酮-α-紫罗兰醇-9-O-β-D-葡糖苷[(6S,9R)6-hy-droxyl-3-oxo-α-ionol-9-O-β-D-glucopyranoside,2]、5-羟基-2-羟甲基吡啶(5-hydroxyl-2-hydroxylm-ethylpyridine,3)、α-D-呋喃果糖甲苷(methyl-O-α-D-fructofuranoside,4)、正丁基-O-β-D-呋喃果糖苷(n-butyl-O-β-D-fructofuranoside,5)。结论这5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栗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板栗总苞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目的分离并鉴定板栗总苞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和重结晶等多种分离方法对板栗总苞的体积分数为95%乙醇溶液回流提取物进行分离,并通过NMR和TLC等多种方法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羟甲基糠醛(5-(hydroxymethyl)furfural,1)、没食子酸(gallic acid,2)、对羟基苯甲酸(p-hydroxybenzoic acid,3)、对苯二酚(hydroquinone,4)、麦角甾-6,22-二烯-3β,5α,8α-三醇(ergost-6,22-diene-3β,5α,8α-tri-ol,5)、莽草酸(shikimic acid,6)、豆甾-4-烯-6β-醇-3酮(stigmast-4-en-6β-ol-3-one,7)、ganschisandrin(8)、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9)。结论其中化合物6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7~9为首次从栗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更好地开发利用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Blum)种仁。方法对板栗种仁的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提取物进行酸水解,水解物采用硅胶柱色谱?氧化铝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和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NMR谱数据并参考文献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对羟基苯甲酸(p-hydroxybenzoic acid,1)、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2)、没食子酸(gallic acid,3)、5-羟甲基糠醛(5-hydroxymethylfurfural,4)、β-谷甾醇(β-sitosterol,5)、α-菠甾醇(α-spinasterol,6)、齐墩果酸(oleanane acid,7)、2α-羟基齐墩果酸(maslinic acid,8)、α-香树脂醇(α-amyrin,9)、单棕榈酸甘油酯(glycerolmonopalmitate,10)。结论化合物6、8为首次从栗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9为首次从板栗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HPLC法测定板栗种仁中原儿茶酸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建立测定板栗种仁酸水解前后原儿茶酸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柱(20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磷酸(体积比为8.0∶92.0∶0.1),检测波长为259 nm,流速为0.8 mL.min-1,柱温为25℃。结果测定酸水解前板栗种仁中原儿茶酸含量质量分数为8.12×10-3%;酸水解后原儿茶酸含量质量分数为1.82×10-2%。结论HPLC法可用于板栗种仁中原儿茶酸的含量测定;板栗种仁提取物经过酸水解后的原儿茶酸含量有较大增加。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测定板栗种仁中总多糖及没食子酸的含量的方法。方法总多糖含量测定:以葡萄糖为对照品,采用分光光度法,于620 nm处测定;没食子酸含量测定: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Diamonsil ODS C18柱(20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磷酸(体积比为4.0∶96.0∶0.1),检测波长为273 nm,流速为1 mL.min-1。结果葡萄糖的质量在45.0~225.0μg(r=0.9999)、没食子酸的质量在0.044~0.440μg(r=0.9998)内线性关系良好,总多糖和没食子酸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7%(RSD为0.8%,n=6)和101.3%(RSD为1.2%,n=6)。结论建立的方法可为板栗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板栗种仁中原儿茶酸、对羟基苯甲酸、异香草酸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Dikma Diamonsil C18柱(250 mm×4.6 mm,5μm),以甲醇-体积分数为0.05%的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60 nm,柱温为室温。结果原儿茶酸?对羟基苯甲酸、异香草酸质量浓度分别在10~100 mg.L-1?5~50 mg.L-1?50~500 mg.L-1内与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8,n=6),方法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5%?98.0%?99.6%。结论本方法可用于同时测定板栗种仁中原儿茶酸?对羟基苯甲酸、异香草酸的含量。  相似文献   

18.
板栗花中一个新木脂苷类化合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板栗花的活性成分。方法通过柱色谱进行分离,利用波谱数据综合解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乙酸乙酯部位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杨梅树皮素(I)、槲皮素(II)、没食子酸(III)、4-喹啉酮-2-羧酸(IV)和(+)-异落叶松树脂醇-9′-O-α-L-鼠李糖苷(V)。结论I~V均为首次从板栗花中得到,其中化合物V为新化合物,命名为栗木脂苷。  相似文献   

19.
火绒草中酚类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火绒草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与鉴定。方法应用硅胶柱色谱、葡聚糖凝胶柱色谱和高效液相制备色谱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火绒草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咖啡酸乙酯(ethyl caffeate,1)、芹菜素(apigenin,2)、对羟基苯甲酸(P-hydroxybenzoic acid,3)、原儿茶醛(protocatechuic aldehyde,4)、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5)、咖啡酸(caffeic acid,化合物6)、槲皮素(quercetin,7)、木犀草素(luteolin,8)、对羟基桂皮酸(p-hydroxy cinnamic acid,9)、阿魏酸(ferulic acid,10)。结论化合物1-3、8首次从火绒草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为首次从火绒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裸花紫珠的脂溶性化学成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裸花紫珠(Callicarpa nudiflora Hook. Et Arn.)叶的脂溶性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大孔树脂HPD-100柱色谱分离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裸花紫珠叶的水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已知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4′-二羟基-3,7,3′-三甲氧基黄酮(1)、5-羟基-3,7,3′,4′-四甲氧基黄酮(2)、木犀草素(3)、木犀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4)、七叶內酯(5)、乌苏-12-烯-3β-醇(6)、熊果酸(7)、β-谷甾醇(8)。结论 化合物5、6为首次从紫珠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香豆素类化合物为首次从紫珠属植物中分得的化合物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