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报道了以心律失常为主的小儿病毒性心肌炎72例,其中各类早搏为75%。窦性节律异常15.3%。阵发性心动过速5.6%。传导阻滞为4.2%,早搏中以室性早搏为多。除多源性早搏、RonT、伴其它心电图异常的早搏等应为病理性外,窦性心动过速或过缓仍应重视并进一步详查以明原因。X线检查心脏增大者不多(18.3%),心影正常不能排除心肌炎诊断。  相似文献   

2.
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并心律失常临床特点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VMC)并心律失常临床特点、治疗疗效。方法对1994年2月~2003年1月诊断为CMC并心律失常的78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早搏60例次,占76、9%;其次是ST-T改变34例次,占43.57%;房室传导阻滞10例次,逸搏2例次。74例治愈,2例转变为慢性偶发性室早,1例安放起搏器,1例死亡。结论心电图检查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并心律失常,有一定的临床意义;确诊需结合临床和辅助检查,治疗应采取综合措施,必要时使用激素、血管活性药物。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我院儿科自1981年8月至1982年5月应用乙胺碘呋酮Amiodarone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所致的心律失常病儿17例,其中住院病儿16例,门诊随访1例。年龄最小2岁半,最大13岁,其中5岁以上15例占88%。17例中房性早搏2例,结性早搏1例,频繁室性早搏13例,频繁室性早搏伴结性早搏1例。病儿发病时间最短一天,最长一年。治疗前有6例曾采用各种抗心律失常药物无效。服药剂量每天每公斤15~20毫克,分2~3次服,服至1~  相似文献   

4.
病毒性心肌炎(VMC)是心血管系统常见病,已由50年代占心脏病住院病种的第10位上升到90年代的第4位(上海地区统计资料),大多数预后良好,但部分可迁延而遗留有各种心律失常(如早搏、房室传导阻滞等),更为严重的是有可能发生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则需安装永久心脏人工起搏器。有少数病毒性心肌炎可演变为扩张型心肌病(DCM)导致心力衰竭甚至死亡。而 DCM 患者以往5年的生存率仅50%。又  相似文献   

5.
<正> 我院自1992年10月至1993年5月共检测动态心电图(DCG或Holter)290例,其中正常人85例,心脏病患者205例。结果表明:1.心律失常检出率最高的为室上性早搏(PAC),占85%;其次为室性早搏(PVC),占72.86%。其中冠心病组早搏的检出率为最高。正常人可以出现偶发性早搏,属生理性早搏。各类早搏的发生如>1000个/24h,应考虑为病理性早搏。2.心脏病组除早搏外其它心律失常检出率依次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占27.85%;长RR间期(Panse),占20.71%,最长的Pause为3150ms;房颤(Af),占9.29%;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小儿临床诊断病毒性心肌炎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的意义。方法 总结分析150例临床诊断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及其它临床资料和随访情况。结果 150例患儿检出室性早搏82例(占54.7%),其中24小时大于2000个34例(22.7%),室性心动过速2例(1.3%),室上性早搏48例(32.0%),室上速8例(5.3%),窦房传导阻滞8例(5.3%),房室传导阻滞32例(21.3%),束支阻滞8例(5.3%)。单纯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的6例,ST-T改变的8例,既有室性早搏又有室上性早搏39例。结论 动态心电图检查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疗效观察、预后分析具有重要意义。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心律失常以室性早搏多见,发生三度房室传导阻滞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并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疗效.方法 随机取近5年在我院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并心律失常的小儿患者8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 本组患儿早搏56例(70%),其次是ST-T段改变33 例(41.25%),房室传导阻滞8例(10%).治愈77 例,1例转变为偶发性房早,1例安放起搏器,1例死亡.结论 心电图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检查的检查,有重大的临床意义,结合临床和辅助检查,能够确诊心律失常,可以知道临床治疗;治疗时应采取综合抢救措施,病情严重时可以酌情使用激素、血管活性药物.  相似文献   

8.
范红芬  翁仁巧  张琳 《西部医学》2014,26(10):1343-1344
目的 分析低龄儿与成人病毒性心肌炎心电图表现,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excel录入数据,对2001年1月~2013年1月住院的183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按年龄分为低龄儿组126例、成人组57例的异常心电图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心律失常低龄儿占110例(87.30%),成人22例(38.60%);低龄儿心电图表现异常程度明显,以室性旱搏为主,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比成人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T-T改变:低龄几45例(35.71%),成人35例(61.40%);传导阻滞:低龄几21例(16.67%),成人27例(47.37%);成人ST-T改变、传导阻滞的发生率均比低龄儿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低电压、Q-T延长、异常Q波发生率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低龄儿与成人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心电图改变在心律失常、ST-T改变、传导阻滞三个方面的发生率差异明显,对临床提高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指导用药、估计心肌受损程度及预后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病毒性心肌炎后遗症期的心律失常。方法:根据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心电图为85.71%,动态心电图为100%,结论病毒性心肌炎所致心律失常以单纯室性早搏最多见,偶见复合室性早搏,也可出现房性早搏,交界性早搏,持久或间歇性Ⅰ度、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束支传导阻滞。  相似文献   

10.
<正> 近年来,我地区病毒性心肌炎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以心血管症状起病者易引起重视,而以消化道症状为首发表现的病毒性心肌炎相对少见,易误诊。现将我科自1995年6月至1997年12月收治的以消化道症状首发的病毒性心肌炎18例报告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18例以消化道症状首发的心肌炎患儿占同期全部住院心肌炎患儿的20.5%,其中男6例,女12例,男女之比为1:2。病程最长者8天,最短1天,平均2.6天。治愈16例,死亡2例。1.2临床特点:18例患儿发病时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上腹不适、腹痛、乏力等,其中呕吐为最常见症状(16例,占88.9%)。腹痛次之(12例,占66.7%)。多伴有精神不振或萎糜等。查体均有面色苍白、心动过速或心音低钝或心律失常。两例死亡患儿均伴有休  相似文献   

11.
病毒性心肌炎20例与疑似心肌炎30例DCG监测结果分别较ECG多检出室上性心律失常9/20,18/30,室性早搏4/20,5/30,AVB1/20,DCG可大大提高对心律失常检出率,尤对有晕厥、眩晕等症状,而EKG正常者有明确诊断的价值。疑似心肌炎组早搏夜间型多,定性早搏均为Ⅰ级,不能排除良性早搏,故不宜滥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163例次小儿心律失常心电图及其病因.窦性心律失常99例次(60.73%);异位心律失常43例次(26.30%);其中以定性早搏最常见;传导阻滞21例次(12.88%)。病因主要是病毒性心肌炎、风湿病、心肌病和先天性心脏病。文中对心律失常发生机理和室性早搏的临床意义的判断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病毒性心肌炎是小儿常见病之一。心电图是临床诊断病毒性心肌炎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文结合临床、超声波及酶学检验对我院收住入院的140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心电图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 本文共观察小儿病毒性心肌炎140例,其中男88例,女52例。年龄10个月~4岁,平均7.4岁。复发者85例。每例均作3次以上心电图记录、超声波检查及血液酶学检查,排除其他心脏病变。140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电图改变。早搏115例,占82.1%。其中,室性早搏85例,房性早搏25例,交界性早搏5例;逸搏4例,占2.9%,均为交界性逸搏;传导阻滞12例,占8.6%。其中,一度房室传导阻滞4例,二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三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3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3例,左前分支传导阻滞2例。ST—T改变64例,占45.7%。  相似文献   

14.
刘海春  王效增 《吉林医学》2000,21(5):275-276
目的 :观察万爽力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疗效。方法 :对 6 0例临床诊断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为 33例用万爽力 (用万爽力、极化液、抗心律失常药物等 )治疗 ;对照组 2 7例 ,用常规极化液、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结果 :万爽力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心电图 ST- T改善及房室传导阻滞、阵发性心房颤动、窦房传导阻滞、早搏及心功能改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在目前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无特效药物治疗的情况下 ,万爽力不失为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各型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及有关诊治情况 ,系统观察了我科自 1994年 8月- 2 0 0 0年 12月收治的病毒性心肌炎心律失常患儿96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参照 1994年 5月威海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1] ,我科收治的 96例患儿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 ,其中男 5 2例 ,女 4 4例。发病年龄 1~ 3岁 16例 ,4~ 7岁 4 2例 ,8~ 14岁 38例。其中 16例有两种类型的心律失常 ,按例次计共为 112例次 ,其中2 4例患儿采用了Holtermonitor(2 4h动态心电图监测 )。1.2 心律失常类型  112例次中 ,窦性心动过速 4…  相似文献   

16.
对我院1984年~1991年100例住院婴幼儿心律失常患者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引起婴儿心律失常的疾病中,临床上以病毒或细菌感染所致心肌炎最常见,在100例中占69例。心肌炎时,心电图上除ST-T改变外,还可发生传导阻滞、异位搏动等心电图表现,其中以窦性心律失常和各种早搏多见,100例中占63例,这两类虽都不是严重心律失常,但有时与疾病严重程度不成正比,值得临床医师注意。②婴幼儿患者中任何心律失常均可发生,但严重心律失常较少,100例中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儿童病毒性心肌炎心电图改变在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取住院确诊为病毒性心肌炎的患儿69例,分析住院期间心电图与其它辅助检查对诊断的价值.结果:病毒性心肌炎心电图表现异常率占100%,提示心律失常最常见ST-T改变次之,传导阻滞少见.结论:心电图变化在儿童病毒性心肌炎诊断中虽非特异,但许多典型改变对诊断病毒性心肌炎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疗效。方法:对120例临床诊断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随机各分两组,治疗组70例,用中西医结合(黄芪、抗心律失常药等)治疗;对照组50例,用常规(极化液、抗心律失常药等)治疗。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心电图ST-T改变及房室外传导阻滞、阵发性心房颤动、窦房传导阻滞等恢复均优于对照组(P<0.01、0.05),对早搏及心功能改善两面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目前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无特效药物治疗的情况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作为一种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9.
张创良 《重庆医学》2008,37(10):1136-1137
心律失常是病毒性心肌炎(virus myocarditis,VMC)常见临床表现之一,其中最常见为室性心律失常[1]。本院自2000年1月至2007年3月加用黄芪治疗病毒性心肌炎(VMC)并发心律失常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选择本院自2000年1月至2007年3月收住院的VMC患者56例,随机  相似文献   

20.
病毒性心肌炎病程早期有种酶升高已众所周知,但乳酸脱氢酶(LDH)及其同功酶(LDHi)在病毒性心肌炎的变化规律及用于并发症的鉴别诊断报道较少见。为了探讨LKH及LKHi对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价值,我们观察了118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87例急性心梗(AMI),28例仅有早搏、心律失常,而无其他证据的非心肌炎病及57例健康人的血清LDH及LDHi,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对象:118例病毒性心肌炎,男60例,女58例,年龄7岁以下40例,8~15岁35例,16~25岁14例,26~40岁20例,40岁以上9例,病程1~160天。实验方法:血清LDH总活性测定,选用北京中生生物工程高技术公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