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长程增强型体外反搏对高胆固醇血症猪主动脉内皮结构的影响。方法18头健康雄性乳猪随机分为正常饲养组、高脂饲养组及高脂饲养+体外反搏组,各6头。后两组同量高脂饲养建立高胆固醇血症猪疾病模型,对高脂饲养+体外反搏组进行36h的长期体外反搏治疗,取各组动物腹主动脉血管组织,用苏丹Ⅲ染色法观察内膜脂质沉积的改变情况,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各组动物主动脉内皮结构的变化。结果血管内膜苏丹Ⅲ染色结果显示脂纹面积占总内膜面积比例高脂饲养组(9.48%±2.28%)和高脂饲养+体外反搏组(6.53%±0.81%)明显高于正常饲养组(1.66%±0.18%),P〈0.05;且高脂饲养+体外反搏组较高脂饲养组明显减低,P〈0.05。提示猪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模型成功建立,长程体外反搏后主动脉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改变显著减轻。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可见正常饲养组血管内皮细胞排列整齐,呈梭状与血流方向一致,大小较均一,表面光滑,内膜完整,内皮与内皮下结构连接紧密,未见平滑肌细胞侵入或增生,无脂质沉积;高脂饲养组血管内皮细胞排列紊乱,内皮细胞有明显脱落,部分细胞胞膜皱缩,体积明显减小,符合凋亡细胞的外形特征,内膜破损明显,平滑肌细胞侵入和增生,脂质沉积,泡沫细胞形成;高脂饲养+体外反搏组血管内皮细胞排列紊乱和大小不一程度介于两组之间,皱缩脱落细胞较高脂饲养组明显减少,可见平滑肌细胞轻度增生和脂质沉积。结论高脂饲养组和高脂饲养+体外反搏组主动脉内皮结构改变提示有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形成;长期体外反搏干预可以显著改善高胆固醇血症猪主动脉内皮结构损伤,可能是长期体外反搏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早先的一项开放研究表明,对于存在多重冠心病危险因素(高VLDL甘油三脂,低HDL胆固醇和高空腹血糖)的高血压患者,多沙唑嗪对代谢有有益的作用。Andersson PE等据此进行了一项双盲、平行分组研究,对同时患有高甘油三脂血症和高血压患者使用多沙唑嗪和依那普利治疗6个月,以阐明多沙唑嗪对代谢的影响。胰岛素敏感性使用正常血糖高敏感性胰岛素钳夹技术测定。相对于依那普利,多沙唑嗪对胰岛素敏感性的提高更明显(21%,P=0.02),而且同时降低了血清甘油三脂(23%,P=0.01),VLDL甘油三脂(30%.P=0.08)以及VLDL胆固醇(24%,P=0.02)。多沙唑嗪的这种降脂作用是由于血浆脂蛋白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多沙唑嗪对高胆固醇仓鼠模型晚期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作用,Wilson TA等进行了一项实验[Metabolism Clinical & Experimental,2003,52(10):1240-1245]。选取36只10周龄的雄性金黄仓鼠平均分为3组,给予非纯质高胆固醇饮食9个月,饮食中包含有10%椰子油以及0.1%胆固醇。其中一组在9个月末行安乐死后取出主动脉,固定并保存备用。其余2组中,一组继续如法喂养至15周;另一组则添加了20mg/(kg·d)的多沙唑嗪。研究表明,在15周末多沙唑嗪组仓鼠较未用药组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酸三脂均明显降低(TC:-68%,LDL-C:-73%,TG:-74%)。  相似文献   

4.
一氧化氮合成酶与高胆固醇血症大鼠肾损害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氧化氮(NO)在肾脏生理及病理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糖尿病早期NO的增多与高滤过高灌注有着密切的联系,且与诱生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的表达上调相关[1]。在肾炎模型中浸润的巨噬细胞可表达iNOS,它与NO的增多及肾组织损伤有关[2]。在高胆固醇血症动物模型肾组织中也有浸润的巨噬细胞,肾小管细胞也表达iNOS,那么其中iNOS如何变化,它的变化与脂质肾损害有什么关系,均未见报道。本研究中,我们系统检测了高胆固醇血症大鼠尿、肾皮质NO变化及肾小管iNOS的表达情况,探讨iNOS与脂质肾损害…  相似文献   

5.
血脂异常与冠心病及其调脂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经过多年的以及众多的大型临床实验研究证实: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和脑血管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血浆高胆固醇(TC)、高甘油三酯(TC)、低密度脂蛋白(LDL)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HDL)降低可造成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受损,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降低,内皮通透性增加,加速动脉粥样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胆固醇血症的临床疗效对比观察。方法将我院门诊治疗的120例老年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平均分为瑞舒伐他汀组和辛伐他汀组各60例,观察对比两组降脂疗效及用药安全性。结果两组治疗后的血脂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其中瑞舒伐他汀组治疗后的TC和LDL-C水平明显低于辛伐他汀组(P<0.05),两组在TG和HDL-C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且肌酸激酶、肝肾功能、血尿常规等均正常。结论瑞舒伐他汀用于治疗老年高胆固醇血症,更能有效降低LDL-C的水平,具有良好的降血脂疗效,且用药安全,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高胆固醇血症对家兔Oddi括约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32只家兔分为对照组和高胆固醇血症4、6、10周组,每组8只,进行Oddi括约肌压力及肌电的测定.采用t检验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高胆固醇血症10周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含量较高(t=9.63,11.38,P<0.05);Oddi括约肌基础压、峰压、振幅升高(t=5.23,6.34,3.24,P<0.05);肌电活动由原来的锋电位变为肌电簇,肌电簇持续时间延长,每簇放电率降低(t=13.68,10.18,P<0.05).结论 家兔发生高胆固醇血症时,胆汁成分发生改变,提高了Oddi括约肌的张力,同时加快Oddi括约肌蠕动,加速胆汁的排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降脂汤对高胆固醇血症大鼠肾系膜细胞表型的影响和可能机制.方法:高脂饲料饲喂大鼠,建立高脂模型,以来适可为对照,观察降脂汤对大鼠血脂、肾功能及肾脏病理学的影响.结果:降脂汤可降低大鼠TG、TC、LDL和Scr,升高HDL;还能减轻肾小球系膜病变和细胞外基质产生,降低肾小球系膜区α-SMA和Ⅳ型胶原表达.结论:降脂汤对大鼠脂质性肾损害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在降脂基础上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增殖和表型转化有关.  相似文献   

9.
绝经后妇女,激素替代疗法(HRT)能改善血脂,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减少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减少绝经后妇女约50%冠心病的发生率与死亡率[1]。为此作者对106例高胆固醇血症的绝经后妇女使用尼尔雌醇及安宫黄体酮治疗3年的结果进行了研究分析。一、资料与方法1.资料:选择106例年龄46~58岁的绝经后高胆固醇血症的妇女,绝经年限5.5±0.89年(x±s),近3个月内未用过激素及其他降血脂药。除外孕酮过敏、子宫肌瘤、子宫切除术史、激素依赖性肿瘤的患者。采用国产长效雌激素——尼尔雌醇,每2周1次,每次2mg,加用安宫黄体酮2mg,…  相似文献   

10.
脂代谢紊乱是造成肾损伤的独立风险因素,动物实验研究表明,高胆固醇饮食能使肾脏疾病恶化,而降脂治疗则有明显的肾脏保护作用。低密度脂蛋白(LDL)和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被认为与慢性肾脏病(CKD)的进展有密切联系。血浆LDL水平升高时,动脉内膜因LDL或其他因素作用,可产生氧自由基及其代谢产物使进入内膜的LDL发生氧化,成为Ox-LDL。Ox—LDL可活化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导致内皮通透性增加和内皮功能损伤,NO释放减少,内皮素释放增加,促进各种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的分泌,终导致细胞功能紊乱。LOX~1为日本学者在牛血管内皮上发现的一种新型Ox—LDL受体,除发挥正常生理状况下的防御功能外,在病理情况下LOX—1可调节内皮细胞、巨噬细胞及其他细胞的修复、活化和转化,同时清除Ox—LDL。  相似文献   

11.
代谢综合征肾损害及其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主要由内脏性肥胖(体重增加,腰围增粗)、胰岛素的抵抗(高胰岛素正糖钳夹试验检测或公式计算)、糖代谢异常(糖调节受损或糖尿病)、脂质代谢异常[甘油三酯(TG)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减低、小而致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比例增加]及高血压组成,并能出现高尿酸血症、内皮功能紊乱(出现微量白蛋白尿)、高血凝状态[血浆纤维蛋白原、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升高]及微炎症状态(C反应蛋白阳性)等。其中肥胖常为启动因素,而胰岛素的抵抗是MS中心环节。MS可引起肾损害,必须重视。  相似文献   

12.
高胆固醇血症与豚鼠胆囊色素性结石的形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们在低蛋白饮食致豚鼠胆色素结石模型中,发现了肝脏肉眼可见的脂肪变性.因此我们进行高胆固醇血症与胆色素结石形成相关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β-钙联蛋白在兔腹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实验旨在探讨β-catenin在球囊损伤和高胆固醇血症所致的兔腹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表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缬草油对高胆固醇血症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巢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高脂组、缬草油(25mg·kg-1.d-1)组和辛伐他汀(5mg·kg-1.d-1)组,用含4%胆固醇和1%胆酸钠的高脂饲料饲喂大鼠建立高脂模型。观察8、12、16周时各组大鼠血脂、尿蛋白、血肌酐和肾小管间质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巢蛋白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结果:随时间延长,高脂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逐渐出现巢蛋白和α-SMA表达。巢蛋白表达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24h尿蛋白、血肌酐正相关(r=0.963、0.830、0.944、0.706,P〈0.01),与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正相关(r=0.974,P〈0.01),与α-SMA呈正相关(r=0.804,P〈0.01)。缬草油能显著降低大鼠血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24h尿蛋白和血肌酐,下调肾小管上皮细胞巢蛋白和α-SMA表达(P〈0.01)。在巢蛋白表达减少同时,肾小管间质损伤和纤维化明显改善,其改善作用较辛伐他汀更明显(P〈0.05)。结论:缬草油可能通过降脂、下调肾小管上皮细胞巢蛋白表达减轻高胆固醇血症大鼠肾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15.
脾切除对脂质代谢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脾切除对脂质代谢的影响,以及保留部分和自体脾移植是否对脂质代谢产生有益的作用。方法 将35只大鼠随机均分为普通饮食组(OF)、高胆固醇饮食组(ACF)、脾切除+高胆固醇饮食组(ST)、部分脾切除+高胆固醇饮食组(HST)、脾切除+自体脾移植+高胆固醇饮食组(STSA)。观察血脂变化。结果 ACF组血清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OL)呈升高趋势。ST组血清TG,CHOL进一步升高,高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群高胆固醇血症对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发生风险的影响及性别差异。方法:资料来源于"河南省城市社区成年人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调查"数据,研究对象来自河南省城市20个社区年龄≥45岁的中老年人群。根据血总胆固醇水平四分位数和性别进行分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  相似文献   

17.
应重视及加强对代谢综合征肾损害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是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命名的一组代谢异常疾病,主要包括内脏性肥胖(体重增加、腰围增粗、腰臀围比增大)、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正糖钳夹试验检测或公式计算)、糖代谢异常(糖调节受损或糖尿病)、脂代谢异常(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减低)及高血压,并能出现高尿酸血症、内皮功能紊乱(出现微量白蛋白尿)、微炎症及高凝血状态.其中肥胖常为MS的启动因素,而胰岛素抵抗是MS中心环节(MS的各种代谢异常都与其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不同渗透浓度X线造影剂对高胆固醇血症大鼠的肾毒性,探讨己酮可可碱(PTX)对造影剂肾毒性是否有保护作用。 方法 48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饮食组8只(NN组)和高胆固醇饮食组40只(H组,4%胆固醇+1%胆酸钠)。8周末,高胆固醇饮食组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分别为高胆固醇饮食组(HN组)、高胆固醇+低渗造影剂组(HL组)、高胆固醇+等渗造影剂组(HI组)、高胆固醇饮食+高渗造影剂组(HH组)、高胆固醇+高渗造影剂+PTX组(HHP组)。在注射造影剂后48 h测定各组大鼠的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血清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Ccr)、钠钾排泄分数及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浓度;光镜下观察肾组织学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NF-κB的蛋白表达;原位细胞调亡(TUNEL)染色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凋亡。 结果 所有给予高胆固醇饮食的大鼠血清总胆固醇水平明显增高(P < 0.05)。HH组的血清肌酐、钠钾排泄分数及血浆Ang Ⅱ水平均分别明显高于HHP组、HL组及HI组(P < 0.05);HH组Ccr水平[(0.11±0.02) ml·min-1·(100 g)-1]则明显低于HHP组[(0.43±0.03) ml·min-1·(100 g)-1]、HL组[(0.25±0.02) ml·min-1·(100 g)-1]和HI组[(0.27±0.03) ml·min-1·(100 g)-1](P < 0.05)。组织病理显示,HH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明显的变性和坏死,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率(89.60%±6.40%)明显高于其他各组[NN组(2.40%±0.77%)、HN组(5.60%±1.08%)、HHP组(8.91%±1.44%)、HL组(63.34%±11.97%)、HI组(61.50%±9.40%)](P < 0.05)。肾组织NF-κB阳性细胞的平均灰度值明显低于其他各组(P < 0.05);而HL组和HI组间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高胆固醇血症环境下注射不同渗透浓度X线造影剂均可致造影剂肾损害。PTX对高胆固醇血症环境下所致的造影剂肾毒性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胆囊胆固醇结石病发病率有不断增加趋势。在胆石病发病机制中,胆汁胆固醇过饱和是胆石形成的必要条件。近年来的研究显示,胆石病患者肝肠循环脂质代谢异常是导致胆汁胆固醇过饱和的分子生物学基础:包括肝脏高密度脂蛋白受体增加胆固醇的摄入、胆小管侧膜胆固醇转运蛋白增加向胆汁中分泌以及经小肠摄人体内的胆固醇增加。大量实验证据表明,对肝肠循环脂质代谢异常进行有效干预,通过降低肝脏胆固醇负荷及其分泌,抑制小肠胆固醇摄取等多个环节,维持胆汁胆固醇的平衡,有望成为预防胆石形成的一系列新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CKD2期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使用氟伐他汀后仍未达标时加用依折麦布进行联合降脂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32例高危及极高危的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接受氟伐他汀(40mg/d)3个月治疗后血脂水平仍未达标,再联合应用依折麦布(10mg/d)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的血脂水平、肾功能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所有患者接受氟伐他汀治疗后血清TG、TC、LDL-C、Lp(a)均明显下降,HDL-C明显升高,P〈0.01。在氟伐他汀治疗基础上加用依折麦布可使TC、LDL-C进一步下降,P〈0.01。加用依折麦布后45%的高危患者及25%的极高危患者血脂达标。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所有患者肾功能保持稳定。结论:CKD2期合并高胆固醇血症的患者,单用氟伐他汀不能达标时,联合依折麦布治疗,能够更好的达到血脂目标水平,短期使用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