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管母细胞瘤MRI诊断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15  
目的:进一步提高对血管母细胞瘤MRI表现的认识。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血管母细胞瘤43例,对其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血管母细胞瘤常位于小脑半球及蚓部,其它部位少见。可多发和伴发腹部脏器病变。大囊小结节征是囊型血管母细胞瘤的特征表现,其MRI信号在平扫各加权像上均高于脑脊液信号;实质型信号强度在T2 加权像上随TE时间延长而升高,瘤内及周围可见血管流空信号。增强扫描有助于病灶的检出和定性诊断。结论:MRI是诊断血管母细胞瘤的有效检查方法,但需与囊型胶质瘤、单纯囊肿、脑膜瘤、AVM 等鉴别。  相似文献   

2.
脑动静脉畸形的MRI及MRA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脑动静脉畸形(AVM)的MRI特征,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使用GEsigna echo speed1.5T超导MR机对71例AVM患者分别行MRI及MRA检查。MRI采用SET1和FSET2加权序列,MRA采用3D-TOF序列。结果:MRI及MRA能显示AVM的瘤巢,AVM的继发改变MRI能很好显示,MRA能显示AVM的三维解剖结果。结论:MRA和MRI是无创性评从脑AVM的有效方法,两  相似文献   

3.
颅内血管母细胞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管母细胞瘤的MR I特征性表现,提高其正确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血管母细胞瘤的MR I资料,分析肿瘤的特点。结果12例肿瘤表现为囊腔结节型(70.6%),MR I表现为囊性病灶和附壁瘤结节,增强后瘤结节明显强化;5例为实质型肿瘤(29.4%),表现为实质性肿块,其内或周围可见流空血管,增强后肿瘤明显强化。结论血管母细胞瘤具有特征性的MR I表现,特别是增强扫描是评价血管母细胞瘤的最佳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4.
产后抑郁症(PPD)为常见的产后精神障碍,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基于表面的形态学测量、扩散张量成像、扩散峰度成像、血氧水平依赖功能MRI、MR波谱成像等多种MRI技术已广泛用于探究PPD病人的脑结构、功能和代谢中发生的异常改变,这些技术使得明确PPD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成为可能,也可为该病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提供客观的影像依据。就MRI在PPD中的影像学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颅内血管母细胞瘤(ICHB)的特征性MRI表现并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2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ICHB患者于临床症状出现后均经头部MR平扫与增强扫描检查。全部MRI操作是采用PHILIPS GYROSCAN T5-NT0.5T超导性磁共振仪进行的。对所有患者的MRI表现进行了回顾性分析。ICHB按其MRI表现分为大囊小结节型、实质型和单纯囊型3种类型。结果MRI显示本组患者的ICHB多位于小脑半球,囊液呈长T1长T2信号,瘤结节规则,T1WI为稍低或等信号,T2WI为高信号,增强后呈明显均匀强化。24例中的5例被术前MRI误诊,其中,1例大囊小结节型被误诊为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2例实质型被误诊为髓母细胞瘤,以及2例单纯囊型被分别误诊为囊性星形细胞瘤和蛛网膜囊肿,而其余19例是由术前MRI明确诊断的,包括14例大囊小结节型和5例实质型,术前MRI对ICHB的诊断准确率为79.2%。结论多数ICHB具有特征性MRI表现,低场MRI对本病的定性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MRI和MRA检查在脑AVM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46例脑动静脉畸形作了常规MRI和MR血管造影,MRI采用SET1、T2加权成像,MRA采用三维时飞跃法。结果:MRI准确显示了46例AVM的瘤巢,11例可见亚急性出血灶,5例可见含铁血黄素沉积,23例病灶区组织软化或萎缩,4例有占位效应。3D-TOF RMA显示41例AVM供血动脉、23例引流静脉。5例加做增强3D-TOF及6例加做2D-TOF后,引流静脉显示明显改善。结论:MRI和MRA结合应用能对脑血管畸形作出较准确的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所需的基本信息并对治疗效果作出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7.
瘙痒是一种令人不愉快的、引起搔抓冲动的感觉和情感体验。引起瘙痒的原因复杂多样,瘙痒的病理生理改变及发生机制尚不明确。功能MRI(fMRI)是一种基于MR成像发展起来的无创性活体成像技术,在皮肤科主要用于研究不同方式诱导瘙痒的机制,以及瘙痒为主要症状的几种皮肤病,如特应性皮炎、银屑病、慢性荨麻疹等。就fMRI在瘙痒、止痒机制中的研究以及在常见的瘙痒类疾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8.
针刺太冲穴的脑功能MRI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采用功能MRI(fMm)方法研究与针刺太冲穴(Liv3)有关的脑功能区,以及可能的针刺后效应。方法健康右利手志愿者18例参加本次实验。实验采用单组块设计,包括静息期、刺激期和针刺后效应期。每名被试只接受1种针刺,即针刺右侧Liv3或针刺相邻假穴位,其中,10例被试者参加穴位针刺,其余8例参加假穴位针刺,同时进行全脑的fMRI。采用统计参数图(SPM99)进行统计学分析,用t检验分析获得刺激期、后效应期状态分别与静息期状态信号对比的脑功能图像,以P〈0.001的像素构成统计参数图,最后利用SPM的掩盖(Mask)功能,从针刺激活区中排除假穴位针刺的干扰激活区,得出针刺激活的特异性脑区图。结果排除8例假穴位针刺期激活脑区后,与静息状态比较,针刺10例被试右侧太冲穴激活的脑区主要包括左右小脑(t值分别为10.06、9.82)、前额叶、顶上小叶(t值分别为4.36、4.53)和顶下小叶(t值分别为3.94、4.95)、枕叶、海马旁回(t值分别为5.63、6.32)、岛叶(t值分别为3.82、5.51)、丘脑、豆状核(t值分别为3.24、4.40)以及对侧颞极和前、后扣带回(P值均〈0.01)。排除8例假穴位针刺“后效应期”激活区后,针刺10例被试太冲穴后效应期激活的脑区主要包括双侧小脑、前额叶、顶上小叶和顶下小叶、枕叶、豆状核、海马旁回,同侧颞极、海马、岛叶和丘脑,对侧尾状核头和胼胝体以及前、后扣带回。结论针刺Liv3激活视区、边缘系统和皮层下灰质结构,可能是脑内调整的特异性脑区,而且这些区域在后效应期仍有激活,为针刺后效应的存在提供了一定的客观证据,这将为以后针刺实验的科学设计奠定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9.
脑血吸虫病的MRI与病理研究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目的 探讨脑血吸虫病MRI表现与临床理的关系,评价MRI诊断该病的应用价值。方法 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帝的18例脑血吸虫病。采用1.5TMRI扫描机,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幕下7例,幕上11例,局灶性脑炎及脑膜炎型5例,肉芽肿型12例,脑萎缩型1例。绝大部分病变T1WI不低、等信号,T2WI为高信号,有结节状、斑点状或环状强化,并明显灶周水肿。结论 脑血吸虫病MRI表现有较高的特异性,对早期诊断及追踪  相似文献   

10.
评述心脏功能性MRI、心肌灌注成像和冠状动脉MR成像的最新发展状况和临床应用,叙述有关各种技术的操作方法和所用序列特点,以及对各种心脏疾病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痛与血管压迫神经的位置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有神经血管压迫症状患者的临床和MRI表现,其中40例有三叉神经痛,10例无三叉神经痛。结果:40例有三叉神经痛患者的MRI表现中35例(87.5%)显示血管压迫三叉神经根进入区(REZ)处,5例(12.5%)显示压迫三叉神经节前段(PGS)处;10例无三叉神经痛患者的MRI表现中4例(40%)显示压迫REZ处,3例(30%)显示压迫PGS处,3例(30%)显示压迫三叉神经门进入区(PEZ)处。结论:大部分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神经血管压迫位于REZ处。  相似文献   

12.
脑静脉畸形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脑静脉畸形的MRI表现,评价各成像序列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搜集经临床手术证实的脑静脉畸形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了常规MRI平扫及3D-MOTSA MRA检查。6例行Gd-DTPA增强T1WI,其中3例行3D-MOTSA增强MRA检查。结果 小脑4例,额叶、顶叶、枕叶共4例。5例MRI平扫引流静脉为长T1短T2流空信号,3例呈长T1低信号、长T2高信号。扩张的髓静脉为网状及条状长T1低信号、长T2高信号,增强扫描呈“海蛇头”样改变,即多条髓静脉呈辐射状汇入粗大的引流静脉。3D-MOTSA MRA检查显示部分引流静脉,髓静脉显示较少。3D-MOTSA增强MRA检查引流静脉全程显示,髓静脉显示数目多。结论 MRI能明确诊断脑静脉畸形的合并症,弥补脑血管造影的不足,3D-MOTSA增强MRA检查可取代脑血管造影。  相似文献   

13.
肥厚型心肌病的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l)对肥厚型心肌病(HCM)的诊断价值,并与超声心动图的结果相对比;同时通过磁共振电影观察心脏功能的改变及心室壁厚度于心动周期内的变化情况。材料和方法:15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MRI扫描时应用心电门控,分别进行自旋回波(SE)序列和梯度回波(GE)序列(电影)检查观察心室壁和心内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同时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于舒张末期在左心室中部水平(短轴位)分别测得心室前壁、侧壁、后壁和室间隔的室壁厚度,在心脏长轴位测得心尖部的室壁厚度,并与二维超声结果相比较,并根据心脏电影MRI计算出室间隔和心室侧壁的室壁增厚率。结论:(1)肥厚型心肌病以心室壁的异常肥厚为特点,MRI表现既有左室壁对称性普遍肥厚;亦有非对称性局部心肌肥厚的各类亚型。根据血流动力学的改变MRI可区分梗阻型和非梗阻型。(2)对于心室(前)侧壁、心尖部和室间隔局限性增厚的HCM,MRI能准确定位和分段,对室壁厚度的测量较二维超声心动图亦更准确。(3)电影MRI可反映心动周期内心腔内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同时更清楚地显示出心肌于舒张期和收缩期不同时相的动态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4.
MRI及MRA诊断小脑实质型血管网织细胞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小脑实质型血管网织细胞瘤的MR及MRA的特点.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实质型血管网织细胞瘤18例,均行MRI平扫及Gd-DTPA增强扫描,8例行MRA扫描,2例行DSA检查.结果 18例实质型血管网织细胞瘤均位于后颅窝,2例多发.肿瘤表现为均匀或不均匀稍长T1及稍长T2信号,除2例轻度均匀强化外,其余均匀或不均匀强化明显,14例可见小囊变区,16例病灶实质部分见血管流空信号,2例与邻近脑膜关系密切,MRA均显示瘤内或瘤周多发、增粗、迂曲的动脉血管及"肿瘤染色".结论 利用MRI结合MRA可较明确诊断小脑实质型血管网织细胞瘤,不典型者需与脑膜瘤、星形细胞瘤、髓母细胞瘤等鉴别.  相似文献   

15.
多发性大动脉炎的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多发性大动脉炎的MRI检查方法和诊断价值。方法:41例临床确诊为多发性大动脉炎进行MRI SE序列和MRA检查,其中35例行动态增强MRA。41例中的11例同时行血管造影,26例行彩超检查。结果:41例MRI检查共显示血管狭窄、闭塞145段,动脉瘤9个,与血管造影、彩超对照比较,二会合率均>90%。结论:MRI SE序列,常规MRA和动态MRA的联合应用,可准确、直观地显示多发性大动脉炎血管受累的性质、范围和程度,基本上可以替代血管造影。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MRI对脑结核瘤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临床治疗或手术确诊脑结核瘤病人的MRI表现。采用1.5T超导型MRI机,行常规T1WIT2WI FLAIR序列扫描并Gd—DTPA增强检查。结果:本组18例中单发病灶2例,多发16例。其中粟粒性脑结核瘤2例(未计数),共发现病灶96个,分布干幕上60个,幕下30个,脑干6个。T1WI上呈等或略高信号,T2WI上呈等或略低信号,增强后呈明显结节状强化或环形强化是脑结核瘤较具特征性的MRI表现,中心部分T2WI低信号对诊断更有价值。结论:脑结核瘤的MRI表现具有特征性,对于临床正确诊断及治疗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7.
MRI及MRV诊断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硬脑膜静脉窦血栓形成为少见脑血管病,病情严重,临床表现多样而无特异性,死亡率较高,不易早期诊断。以往对该病的诊断常依靠有创检查,如普通X线血管造影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随着磁共振成像在临床的广泛应用,脑静脉窦血栓的诊断率有了明显提高,我院用MR检查6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介绍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1997年7月~2000年8月间6例,男2例,女4例,年龄35~60岁,平均45岁。分别于病后2~8天就诊入院。临床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5例有视乳头水肿,4例脑脊液穿刺检查显示脑脊液压力升高,1例并发脑疝者行手术治疗后好转,余病例均经内…  相似文献   

18.
MRI在心脏瓣膜病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多序列MR扫描在心脏瓣膜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心脏瓣膜病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患者分别采用超声心动图(UCG)、二维(2D)黑血及亮血序列、K-空间节段真实稳态进动快速扫描序列(True FISP)对瓣膜病进行定性评价,15例患者还进行小角度快速激发(FLASH)电影序列和流速编码电影(VEC)定量分析,并将MR结果与UCG进行对比。结果 UCG和MRI诊断二尖瓣狭窄(MS)2例,二尖瓣关闭不全(MI)23例;主动脉瓣狭窄(AS)7例,其中二瓣畸形5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I)13例;三尖瓣关闭不全(TI)2例;复合或联合瓣膜病9例。受累心腔的增大和升主动脉的扩张是其主要形态学改变,异常的血液湍流信号是受累瓣膜的直接征象。VEC-MR定量分析与多普勒超声一致性好:6例AS,MR和UCG检查结果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和校正相关系数分别为:R=0,975、Rsq=0.951(P〈0.01),AI9例,分别为R=0.965、Rsq=0.932(P〈0.01)。结论 MR多序列综合扫描可对心脏瓣膜病特别是主动脉瓣疾病进行准确的定性及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19.
磁共振设备、计算机软件技术的不断发展,使磁共振成像(MRI)成为心脏大血管疾病综合诊断中不可缺少或优先使用的检查方法。笔者在心脏成像技术中,对其特殊技术、影响成像质量的因素以及成像技术中技巧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体会,现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采用PhilipsACSNT151.5T超导MR仪,体部正交线圈,对60例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10例、房间隔缺损12例、动脉导管未闭13例、Follot四联征20例,其他5例等)行自旋回波(SE)、快速梯度回波(FFE)、快速场回波(TFE)、回波平面成像(EPI)、单层多相位和多层多相位心脏…  相似文献   

20.
针刺镇痛的脑功能MRI研究   总被引:43,自引:3,他引:40  
目的 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方法研究与针刺镇痛有关的脑功能区。方法 针刺8例健康右利手志愿者的右侧大肠经合谷穴,同时进行全脑的fMRI扫描。用t检验分析获得针刺刺激状态与静息状态信号对比的脑功能图像。结果 8例受试者中6例的资料符合研究条件而被采用。针刺引起的信号升高与信号降低出现于不同的多个脑区(t≥2.345,P<0.01),其中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和左侧豆状核区的信号升高,以及双侧前扣带回区和双侧枕叶的信号降低,被认为可能是与针刺镇痛有关的脑区反应。结论 用fMRI方法研究表明,针刺镇痛效果可能是通过多个脑功能区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