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吴芳芳  陈慧  张兰 《肿瘤药学》2022,12(5):620-625
目的 观察多柔比星脂质体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铂类耐药型复发性卵巢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76例铂类耐药型复发性卵巢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多西他赛联合贝伐珠单抗化疗6个周期,观察组患者给予多柔比星脂质体联合贝伐珠单抗化疗6个周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药物不良反应,血清人附睾蛋白4(HE4)、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变化,以及中位生存期(mOS)和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期(mPFS)。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疾病控制率(DCR)、客观有效率(ORR)分别为76.32%、57.89%,高于对照组的52.63%、31.58%(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HE4、CA125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乏力等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观察组(P<0.05),但观察组心脏毒性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小板减少、肝肾功能损伤、高血压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mOS、mPFS较对照组明显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柔比星脂质体联合贝伐珠单抗在铂类耐药型复发性卵巢癌患者中疗效值得肯定,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动脉灌注多西他赛和表柔比星联合静脉输入贝伐单抗治疗乳腺癌术后胸壁复发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6年5月-2019年5月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治疗的乳腺癌术后胸壁复发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动脉灌注组(30例):动脉灌注多西他赛、表柔比星联合静脉输入贝伐单抗治疗;静脉化疗组(30例):静脉输入多西他赛、表柔比星、贝伐单抗治疗。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主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生命质量评分情况。结果 治疗后,动脉灌注组患者的总缓解率53.3%,显著高于静脉化疗组的33.3%(P<0.05)。动脉灌注组患者中消化道反应Ⅰ级6例,Ⅱ级5例,Ⅲ级1例,总发生率为40.0%;骨髓抑制Ⅰ级2例,Ⅱ级2例,Ⅲ级1例,总发生率为16.7%。静脉化疗组患者中消化道反应Ⅰ级6例,Ⅱ级7例,Ⅲ级3例,Ⅳ级1例,总发生率为56.7%;骨髓抑制Ⅰ级4例,Ⅱ级3例,Ⅲ级1例,Ⅳ级1例,总发生率为30.0%。动脉灌注组患者的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静脉化疗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躯体、情感、认知、角色、社会功能及整体生命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动脉灌注治疗组患者的提升幅度显著高于静脉治疗组(P<0.05)。结论 动脉灌注多西他赛、表柔比星联合静脉输入贝伐单抗治疗乳腺癌术后胸壁复发的效果优于静脉输入多西他赛、表柔比星、贝伐单抗治疗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贝伐珠单抗联合替莫唑胺密集方案治疗恶性复发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2月至2018年2月联勤保障部队第901医院肿瘤五科住院的脑恶性胶质瘤复发患者62例,信封法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给予替莫唑胺密集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贝伐单抗方案。观察两组患者4个疗程后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及无进展生存时间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主要为高血压及蛋白尿,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无进展生存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贝伐珠单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复发脑胶质瘤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4.
唐梦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8,41(12):2266-2268
目的 考察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氟尿嘧啶腹腔灌注治疗胃癌晚期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5年12月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诊治的晚期胃癌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试验组(48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氟尿嘧啶静脉治疗,试验组患者给予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氟尿嘧啶腹腔灌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2年复发率和病死率。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77.08%,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46.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58%,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的复发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氟尿嘧啶腹腔灌注治疗胃癌晚期患者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显著降低患者的复发率,安全性也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西黄丸联合贝伐珠单抗注射液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8月—2023年8月保定市第一医院收治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86例,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3例)和治疗组(43例)。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贝伐珠单抗注射液,5 mg/(kg?d),持续时间90 min以上,1次/2周。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西黄丸,3 g/次,2次/d。两组均治疗8周。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Karnofsky(KPS)评分、生活质量(QOL)评分和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较高(P<0.05)。治疗后,两组的KPS、QOL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KPS、QO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242(CA242)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西黄丸联合贝伐珠单抗注射液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生存质量,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贝伐单抗注射液联合卡培他滨片对晚期转移性直肠癌患者血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表达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2017年10月到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诊治的晚期转移性直肠癌的患者84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患者口服卡培他滨片,2 000 mg/m2,分2次服用,连续给药2周。观察组(42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第1天静脉滴注贝伐珠单抗注射液7.5 mg/kg。3周为1个周期,疗程为8个周期。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无进展生存率、血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水平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化疗有效率和控制率分别为28.57%和59.5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11.90%和38.1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6个月、1年和2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92.85%、80.95%和59.5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0.95%、57.14%和38.1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EGFR及HER水平均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物质生活、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和心理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各项评分降低幅度明显小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高血压、蛋白尿及鼻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未表现出明显差异。结论 贝伐单抗注射液联合卡培他滨片能够有效延缓晚期转移性直肠癌患者病情进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真实世界下贝伐珠单抗致严重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20年1月—2022年1月山西省某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接受贝伐珠单抗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用药后是否发生严重高血压将患者分为严重高血压组和非严重高血压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发生严重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300例患者,其中61例(20.3%)出现严重高血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吸烟史、高血压史、贝伐珠单抗累积剂量均与接受贝伐珠单抗治疗患者发生严重高血压有明显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高血压史(OR=2.512, 95% CI: 1.321~4.776, P=0.005)和贝伐珠单抗累积剂量(P=0.033)是导致患者严重高血压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且累积剂量≤2 000 mg发生严重高血压的风险较大(OR=3.704, 95% CI: 1.081~12.692, P=0.037)。结论 贝伐珠单抗累积剂量、高血压史是接受贝伐珠单抗治疗患者发生严重高血压的高危因素,临床需加强重点监护,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必要时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以保障患者治疗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月重庆市开州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晚期胃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第1天静脉滴注多西他赛注射液,75 mg/m2;第2天静脉滴注盐酸伊立替康注射液,75 mg/m2;第3~16天分2次口服替吉奥胶囊80 mg/m2,连续诱导化疗3个周期。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注射注射用卡瑞利珠单抗,200 mg,21 d为1个周期,连续免疫治疗3个周期。比较两组疗效及安全性,以及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和生活质量差异。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达52.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0.00%(P<0.05)。两组治疗后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各项评分和总分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SF-36各项评分和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血清CEA、CA199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Ⅲ度及以上反应性毛细血管增生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方案治疗可提高晚期胃癌治疗疗效,不良反应较低,并能降低血清CEA、CA19-9水平,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张源  施德  梅浪华 《肿瘤药学》2023,13(2):210-213
目的 探讨老年脑胶质瘤患者抗血管生成治疗中颅内出血及缺血性卒中的发生情况。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的122例老年脑胶质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替莫唑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2周。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生存质量改善情况、治疗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表皮生长因子(EGF)水平变化以及颅脑出血和缺血性卒中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78.69%)显著高于对照组(63.93%)(P<0.05)。观察组生存质量提高率(70.49%)显著高于对照组(52.46%)(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VEGF、EGF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VEGF、EGF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颅内出血和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6.56%、4.92%)均高于对照组(1.64%、0.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均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抗血管生成药物贝伐珠单抗治疗老年脑胶质瘤患者的近期疗效良好,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降低血清VEGF、EGF水平,但其颅脑出血和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纳武利尤单抗联合DP方案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灌注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12月在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晚期NSCLC患者187例,将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92例)和观察组(95例)。对照组使用超选择支气管动脉栓塞灌注化疗治疗,输注2 000 mL 0.9%氯化钠溶液或糖盐水水化,0.9%氯化钠溶液100 mL分别稀释多西他赛注射液及顺铂注射液,37.5 mg/m2,先缓慢注入稀释后多西他赛,间隔30 min再注入稀释后顺铂。灌注化疗间隔3周,共4个疗程。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输注纳武利尤单抗注射液,3 mg/kg,每2周用药1次,直至患者不耐受或病情进展。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KPS)、肿瘤标志物和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以及化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65.2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0.2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KPS评分较化疗前均增加(P<0.05),且观察组KPS评分增加程度明显较对照组大(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癌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CYFRA21-1水平较化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肿瘤标志物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CD3+、CD4+和CD4+/CD8+均显著降低(P<0.05),而观察组患者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免疫功能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化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纳武利尤单抗联合DP方案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灌注治疗对晚期NSCLC患者近期疗效良好,且可以改善患者生存资料和免疫功能,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不良反应轻,患者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奥希替尼辅助DP方案(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抗菌肽人类阳离子抗菌蛋白18(hCAP18)及POK红细胞髓性致癌因子(POK)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3月—2019年1月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70例晚期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DP方案治疗,在第1、8天静脉滴注多西他赛注射液,60 mg/m2与250 mL的0.9%氯化钠溶液进行充分的混匀,1次/d;第1~4天静脉滴注注射用顺铂,30 mg/m2,1次/d。所有患者均以3周为1个化疗周期,连续2个周期。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甲磺酸奥希替尼片,80 mg/d,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临床疗效等指标的评价。观察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癌胚抗原(CE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细胞角质蛋白19片段(CYFRA21-1)等肿瘤标志物的水平,血清中的hCAPI8、Pokemon表达情况,远期的生存情况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客观缓解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62.9%和85.7%,对照组的ORR和DCR分别为28.6%和60.0%,观察组的ORR和DCR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CEA、VEGF、CYFRA21-1水平较治疗前有明显的下降(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CEA、VEGF、CYFRA21-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hCAP18、Pokemon的水平有明显的下降(P<0.05);治疗后,观察组hCAP18、Pokemon水平下降更显著(P<0.05)。观察组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奥希替尼辅助DP方案可以有效降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CEA、VEGF、CYFRA21-1水平,高效改善患者的近期疗效及远期生存情况,且治疗过程安全有效,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对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评估。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2月在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住院治疗的肺癌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多西他赛联合顺铂进行化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吉西他滨联合顺铂进行化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疾病控制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并比较化疗前后两组的QOL评分及KPS评分。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84.44%和91.11%,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62.22%和7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QOL评分及KPS评分均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QOL评分及KP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血小板减少、乏力、贫血及发热等不良反应上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肺癌的临床效果较好,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在晚期食管癌临床治疗中的意义。方法136例晚期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两组患者均采用放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对照组采用5-氟尿嘧啶联合顺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生存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58.82%高于对照组的36.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1年期、2年期、3年期生存率分别为63.24%、51.47%、26.47%,均高于对照组的45.59%、29.41%、11.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紫杉醇联合顺铂与放疗为基准的方案治疗晚期食管癌,能够有效延缓疾病进展,提升患者治疗效果及生存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脾多肽注射液联合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晚期胃癌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口服甲磺酸阿帕替尼片,500 mg/次,1次/d,治疗过程中若出现不良反应,则根据受试者耐受情况减量或暂停服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脾多肽注射液,每次将10 mL脾多肽注射液加入500 mL 5%葡萄糖液中充分稀释后给药,1次/d,连用1周后停药3周。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近期疗效及毒副作用发生情况,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的血清肿瘤标记物水平、卡氏功能状态量表(KPS)和修订版Piper疲乏量表(RPFS)评分。结果 经治疗,观察组客观有效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20.00%、70.00%;均高于对照组的12.50%、50.00%,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25(CA125)和CA19-9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较对照组同期均显著更低,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外周血血小板(PLT)较本组治疗前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KPS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有显著提高,RPFS评分则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KPS、RPFS评分的改善效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期间,观察组乏力发生率为3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脾多肽注射液联合阿帕替尼治疗化疗失败的晚期胃癌能有效提高近期疗效,并有助于减少单用阿帕替尼所产生的乏力等毒副作用,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A125和CA19-9水平,有效维持晚期胃癌患者外周血PLT稳定,值得临床推广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用Meta分析评价替吉奥单药或联合铂类系统化疗方案在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CNKI、PubMed、Web of Science和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纳入以替吉奥单药或联合铂类方案系统化疗为观察组,紫杉醇、多西他赛及吉西他滨单药或联合铂类化疗方案为对照组的随机临床对照试验,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进行文献质量评价,RevMan 5.3.5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纳入25项研究,共3977例患者。有效性方面,观察组治疗晚期NSCLC患者的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与对照组相似,结果无统计学意义[有效率:OR=0.97,95% CI(0.83,1.13),P=0.66;疾病控制率:OR=1.11,95% CI(0.92,1.32)P=0.27]。在安全性上,即降低多种化疗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优势(P<0.05)。结论 晚期NSCLC患者选择系统化疗方案时,可推荐使用替吉奥单药或联合铂类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艾迪注射液联合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晚期胃癌癌痛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7年12月河南省许昌市立医院收治的58例晚期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9例。对照组口服盐酸羟考酮缓释片,20 mg/次,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滴注艾迪注射液,50 mL/次,1次/d。两组均给药7 d。观察两组治疗后的止痛效果、体力状态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止痛有效率为93.1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3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体力状态均有所缓解且保持稳定,观察组患者的体力状态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的便秘、恶心呕吐和头晕乏力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迪注射液联合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可有效地缓解晚期胃癌患者的癌痛,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且能改善患者的体力状态。  相似文献   

17.
承婷  孙清 《肿瘤药学》2022,12(6):775-778
目的 探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0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观察组给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近期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鳞癌治疗缓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1~4级毒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3~4级毒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实施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的临床疗效明显,且毒副反应较轻,患者可耐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多西他赛和奈达铂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5年6月辽宁省肿瘤医院妇科收治的中晚期宫颈癌患者92例,根据治疗方案的差别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静脉滴注多西他赛注射液,70 mg/m2,每周1次;同时在每个化疗周期的第一天静脉滴注注射用奈达铂,70 mg/m2。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复方苦参注射液,20 m L加入250 m L生理盐水,1次/d,连用14 d。两组21 d为1个化疗疗程,两组均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D3+、CD4+、CD4+/CD8+、NK细胞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65.22%、43.48%;临床获益率分别为89.13%、78.26%,两组有效率、临床获益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生活质量改善率分别为65.22%、84.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CD3+、CD4+、CD4+/CD8+、NK细胞较治疗前均有显著增高,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这些观察指标没有显著变化。治疗组白细胞下降、血小板下降、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肝肾功能异常的发生例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多西他赛和奈达铂治疗中晚期宫颈癌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且不良反应较少,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