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通过采用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观察丁苯酞对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和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将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即临床常规治疗组,试验组即在临床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分别检测对照组和试验组在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结果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和试验组患者在治疗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后的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能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相似文献   

2.
王国印  侯婧 《中国医药》2013,8(8):1079-1080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 将急性脑梗死患者70例,按入院时间顺序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丁苯酞软胶囊0.2 g口服,3次/d,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g加依达拉奉30 mg静脉滴注,2次/d.对照组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g加依达拉奉30 mg静脉滴注,2次/d,14 d为1个疗程.2组均给予抗血小板药、他汀类药物和改善血循环药物等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2周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6.5±0.9)分比(7.9±1.2)分,(3.4±1.8)mg/L比(5.6±1.4) mg/L,均P<0.05].结论 依达拉奉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治疗在提高ACI患者临床疗效、减轻ACI炎症反应、降低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方面均优于单用依达拉奉.  相似文献   

3.
4.
5.
颜颖颖  马甲 《中国药师》2015,(11):1911-1913
摘 要 目的: 探讨丁苯酞对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122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62)。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周。比较两组临床总有效率,以及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Hcy、血浆CRP水平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1.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4.52%(P<0.05)。治疗后两组血Hcy、CRP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后均较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丁苯酞对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效果明显,可明显降低血Hcy、CRP水平,减少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神经功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血栓通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液流变学、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和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7月到2021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8例,随机划分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以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研究组基于对照组联用血栓通针治疗.比对...  相似文献   

7.
王艳 《中国药业》2012,21(8):82-83
目的 观察丁苯酞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选取8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两组常规使用复方丹参、胞磷胆碱、拜阿司匹林等活血化瘀、神经营养药对症治疗,治疗组再给予丁苯酞胶囊200 mg/次,3次/d,疗程为20 do观察治疗前、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的变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评判疗效.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71%,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hs-CRP显著下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也优于对照组(P<0.0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早期口服丁苯酞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可减低芡性反应,改善预后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喇俊荣 《河北医药》2011,33(10):1520-1521
脑梗死是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疾病,其发病率、致残率均高。近年来,随着对脑梗死损伤机制研究的深入,疾病早期过程的炎性反应及其损伤作用日益受到关注。炎性介质与急性脑梗死之间的关系已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重视。  相似文献   

9.
10.
王连玉 《河北医药》2013,(18):2807-2808
急性脑梗死(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CI)是常见心脑血管疾病之一,其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给社会及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在我国,脑梗死是继恶性肿瘤之后的第2大死亡原因和主要病残原因之一,每年发病率约为120~180/10万,病死率60~120/10万[1]。丁苯酞是一种新型抗脑缺血药物,可阻断缺血性脑卒中所致脑损伤的多个病理环节,明显缩小大鼠局部脑缺血的梗塞面积,减轻脑水肿,改善脑能量代谢和缺血区的微循环和血流量,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并具有抗脑血栓形成和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对缺血性脑卒中具有较强的治疗作用[2]。在我院采用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30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尿酸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住院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62例(观察组)及同期来我院体检40例(对照组),进行血清尿酸的测定,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老年急性脑梗死组血尿酸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可能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之一,测定血尿酸含量有利于判断病情及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例在宝鸡市人民医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00例,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治疗,对照组100例,仅给予丁苯酞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NDS评分、MoCA评分、ADL评分及血清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2%)显著高于对照组(7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均有所下降,认知功能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下降显著低于对照组,认知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观察组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hs-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依达拉奉注射液联合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清尿酸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15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实验组及150例非脑梗死患者为对照组,记录临床危险因素及相关实验室检验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脑梗死组血清尿酸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校正年龄及心血管危险因素后,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血清尿酸水平升高为急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诊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尿酸水平进行测定和分析,探讨血尿酸水平与急性脑梗死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经头CT和(或)MRI+DWI证实为急性脑梗死的20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于入院次日晨抽空腹静脉血,进行血尿酸测定。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及BartheIndex指数分别于患者入院、出院时对其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结果与正常血尿酸组相比,高血尿酸组患者入院时、出院时的NIHSS评分及BI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了性别、年龄、既往病史、血糖、血脂、肌酐等因素后,高血尿酸水平仍与患者的预后呈负相关。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时血尿酸水平越高,卒中严重程度越重,预后越差。高血尿酸水平是急性脑梗死早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可作为估计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江艳柳 《安徽医药》2021,25(5):1024-1026
目的 探讨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3月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病人50例作为观察组,收集同期于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进行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两组hsCRP与血常规,比较两组hsCRP、白细胞(WBC)计数水平以及不同损伤程度急性脑梗死病人hsCRP水平.结果 观察组hsCRP、WBC血清计数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型急性脑梗死病人hsCRP水平为(5.12±2.34)mg/L,中型急性脑梗死病人hsCRP水平为(8.57±2.42)mg/L,重型急性脑梗死病人hsCRP水平为(11.64±3.68)mg/L.中型急性脑梗死病人hsCRP水平高于轻型,重型急性脑梗死病人hsCRP水平高于中型,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hsCRP可作为特异性血清学标志物用于急性脑梗死的病情评估,其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有密切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尿酸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7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健康者72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血尿酸及血脂水平。结果观察组血尿酸水平、血尿酸异常率以及总胆同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者血尿酸水平明显高于颈动脉正常者(P〈0.05)。结论血尿酸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5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7例和试验组77例。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每天2次,静脉滴注;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丁苯酞注射液25 mg,每天2次,静脉滴注。2组患者均治疗14d。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流动力学、血清内皮素-1(ET-1)、钙调蛋白(CaM)、血栓素A-2(TXA-2)、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VEGF受体(VEGFR)、血小板衍生内皮细胞生长因子(PD-ECGF)水平及2组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4.42%(65例/77例)和70.13%(54例/7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血浆黏度分别为(1.02±0.14)和(1.29±0.17)mP a·s,全血黏度切变率分别为(3.03±0.41)和(3.98±0.56)mP a·s,血细胞比容分别为0.33±0.04和0.42±0.05,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为(42.38±5.35)%和(50.43±6.26)%,血清ET-1分别为(50.62±6.63)和(62.47±8.05)ng·L-1,CaM分别为(98.65±12.18)和(137.85±16.45)mg·mL-1,TXA-2分别为(70.02±9.55)和(82.14±11.15)ng·L-1,血清VEGF分别为(419.36±40.37)和(372.27±39.44)ng·L-1,VEGFR分别为(405.47±45.36)和(346.56±41.19)ng·L-1,PD-ECGF分别为(12.47±1.36)和(6.11±0.65)μg·mL-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有恶心呕吐、头昏、困倦、心率减慢,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4.29%(11例/77例)和10.39%(8例/77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降低血清ET-1、CaM、TXA-2水平,减轻血管内皮损伤,防止血栓形成,提高血清VEGF、VEGFR、PD-ECGF水平,促进新生血管形成,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尿酸水平与急性脑梗死发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住院急性脑梗死患者89例为观察组,检测入院24h内血尿酸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和分析两组间的相关性;分别对观察组病例人院第1天及第28天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析神经功能缺损与人院时血尿酸水平的相关性。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尿酸水平及异常率明显增高,与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血尿酸异常组较正常组人院第28天神经功能缺损的程度存在显著差异也较重,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血尿酸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病密切相关,参与了其发病机制,是预后不良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清尿酸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微出血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连续性收治的21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人口学特征,临床和实验室及影像学数据,CMBs的诊断采用MRI T2加权梯度回波序列检查.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测定尿酸和脑微出血的独立相关性.结果 94例(44.3%)患者发现存在CMBs.与未出现CMBs患者相比,发生CMBs的患者平均年龄更大、尿酸值更高,合并高血压病、既往脑卒中病史、WMLs分级及高总胆固醇几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尿酸水平第1分位数组相比,尿酸水平第4分位数组的患者合并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以及心脏疾病及发生CMBs的几率更大、体重指数更高(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脑卒中病史、SBP、DBP、WMLs分级和尿酸与CMBs的发生有关(P<0.05).多变量分析显示:尿酸、WMLs分级、脑卒中病史、高胆固醇血症和高血压均为CMBs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并且尿酸水平的OR值显著高于其他指标(P<0.05).结论 血清尿酸水平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CMBs的独立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20.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尿酸水平改变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尿酸水平改变的特点。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1年12月来院急性脑梗死患者204人,记录NIHSS评分,收集入院后第二日晨空腹血尿酸,以同期来院体检健康140人为对照组,对两组血尿酸水平进行比较,根据NIHSS评分将研究组分为三组:轻、中、重度神经功能障碍组,三组间患者尿酸水平进行比较。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尿酸水平显著下降(t=3.89, P〈0.01),轻、中、重度神经功能障碍组间尿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42, 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体内抗氧化能力显著下降,提高血尿酸水平增加体内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