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经手术证实的TAPVC患儿46例的临床资料,分析超声心动图检查的声像图特点,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本组病例中,经超声诊断并经手术证实为心上型22例,心内型18例,心下型2例,混合型4例。超声心动图对肺静脉回流部位诊断的准确率达97.8%,对回流途径诊断准确率达93.5%。结论超声心动图对TAPVC诊断的准确率高,对TAPVC的分型诊断及回流部位变异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在小儿混合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术前诊断、术后随访的价值和经验。方法选择自2010年1月-2016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阜外医院小儿中心经手术证实为混合型TAPVC的22例患者,将术前术后超声资料与CT检查及手术结果对照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本组混合型TAPVC约占总体TAPVC的5.4%。22例患儿均成功接受了手术矫治,其中包括:心上型+心内型19例,心上型+心下型3例;其中合并肺静脉回流梗阻7例(含单侧肺静脉发育不良1例),共占约31.8%。超声术前准确探查全部回流途径的病例占(13/22)59.1%,误判为心上型TAPVC 2例,误判为心内型TAPVC 5例,术前漏诊1例为法鲁氏四联症合并肺静脉发育不良患儿。超声对肺静脉回流途径梗阻部位的诊断率为(8/13)61.5%。术前共12例患儿(54.5%)接受了增强螺旋CT检查,CT对各支肺静脉回流途径均判断准确,对肺静脉回流梗部位检出率约38.5%。所有患儿术后6个月内均接受至少一次超声复查,中位随访时间为4个月。截止最后一次超声随访资料显示有5例患儿术后仍存在肺动脉高压,其中3例出现肺静脉与左房吻合口或分支狭窄,发生于术后2个月-4个月。结论超声心动图可为儿童混合型TAPVC提供重要的诊断线索和随访信息,熟悉本病不同类型、了解少见的变异情况有助于提高超声诊断水平,有利于评估患儿手术风险及预后。  相似文献   

3.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21,37(7):668-671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诊断异位引流入上腔静脉的心上型肺静脉异位引流(SAPVC)的漏诊和误诊原因。方法:回顾分析19例均经CT和(或)手术证实且矫治成功的SAPVC异位引流入上腔静脉的超声心动图特征,评估术前和术后上腔静脉内径、血流速度、汇入位置及合并畸形,分析其诊断准确率及漏诊和误诊率。结果:19例SAPVC(14例部分型、3例完全型和2例混合型)的异位肺静脉开口于上腔静脉,超声确诊9例(47.37%)、漏诊7例(36.84%)、误诊3例(15.78%)。肺静脉变异支数共13例(12例5支、1例7支),其变异率为68.42%,且汇入上腔静脉的部位多见近心段。16例合并简单先天性心脏病,3例合并主动脉缩窄、永存左上腔、二叶式主动脉瓣等心内畸形。结论:经胸超声心动图容易漏诊或误诊异位引流入上腔静脉的SAPVC。全面扫查胸骨旁、剑突下及胸骨上窝上腔静脉长轴观察有无异常静脉血流汇入上腔静脉,加强伪像、正常或异常心内结构鉴别及联合CT可降低漏、误诊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total anomalous pulmonary venous connection,TAPVC)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选取5例TAPVC患者,其中1例心上型患者行左心房共同静脉吻合;1例心内型患者将房间隔缺损扩大,应用补片将异位引流的肺静脉隔至左心房;3例混合型患者中有2例垂直静脉与左心耳吻合,补片将异位引流的肺静脉共同腔隔至左心房,1例扩大房间隔缺损后行心包片补片将异位引流的肺静脉隔至左心房。结果:所有患者均痊愈并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个月~2年,心功能基本正常。结论:TAPVC患者一旦诊断明确应及早手术,正确认识肺静脉复杂的解剖,选择适当的手术方法可获良好的治疗效果。手术治疗的关键在于肺静脉流入左心房足够宽畅,避免狭窄。  相似文献   

5.
42例婴幼儿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总结婴幼儿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1995年3月至2005年3月,我院共完成42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手术治疗,男33例,女9例,年龄18天~3岁,平均(4.3±3.2)月,体重3.2~11kg,平均(5.4±1.2)kg。心上型27例,心内型10例,心下型3例,混合型2例。所有患者均由超声心动图确诊,11例行心导管检查,3例心下型行磁共振成像检查。均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矫治术。6例心上型采用左心房顶部入路。结果:死亡4例,死亡率9.52%(3例心上型围术期死亡,1例心内型术后1年因肺静脉回流梗阻死亡)。3例心下型无死亡。心律失常7例中,6例为心上型双心房横切口,1例为心内型。随访39例,随访时间1月~10年,存活者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可由超声心动图确诊,必要时辅以心导管检查及磁共振成像检查。新生儿及婴儿期手术可获得良好效果。心上法矫治心上型可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是较少见的先天性心血管病,多合并房间隔缺损。本文介绍5例TAPVC的超声心动图改变。材料和方法本组中男2例,女3例,平均年龄8.2岁,心上型2例,心内型3例(其中1例引流入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矫治术后肺静脉梗阻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01至2015-12于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心脏中心施行TAPVC矫治术后发生肺静脉梗阻16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0例。所有患儿均出院前、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回院复诊,包括经胸心脏超声多普勒、心电图、X线胸部正侧位片。以经胸心脏超声多普勒检查肺静脉流速2 m/s为梗阻标准,诊断肺静脉梗阻。结合患儿临床表现(反复心力衰竭、生长发育迟缓)确定二次手术时机。二次手术采用sutureless缝合技术和常规补片扩大技术。结果:术后发生肺静脉狭窄16例患儿无失访,其中7例吻合口周围狭窄(混合型1例,心下型3例,心上型2例,心内型1例);7例单支肺静脉狭窄,2例双支肺静脉狭窄,无三支及以上肺静脉狭窄。按术前Darling类型分:混合型2例,心下型5例,心上型5例,心内型4例。11例(68.8%)术后肺静脉狭窄流速增快发生在术后3~6个月。5例二次手术患儿中,4例采用sutureless缝合技术,1例采用常规补片扩大技术,均为吻合口周围梗阻狭窄,2例死亡,3例患儿随访中。结论:TAPVC矫治术后吻合口周围狭窄为主要二次手术适应证,并且需早期即行手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混合型全肺静脉畸形引流(TAPVD)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5例混合型TAPVD患者,年龄8~28岁(平均15.6岁),术前经肺动静脉造影、核磁共振成像及超声心动图确诊均为心内型与心上型的混合型TAPVD。手术在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4例患者因术中显露或吻合左上肺静脉和左心房困难,故左上肺静脉及垂直静脉未作处理,1例在完成将各条肺静脉引入左心房后,结扎垂直静脉。结果:5例患者均存活,1~13年随访中均无明显症状,其中1例术后生育1子。结论:混合型TAPVD术前如诊断明确,手术方案适当,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手术应力求做到心内畸形完全矫治,但遗留一支肺静脉汇入体静脉系统,对手术近、远期效果影响均不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儿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中的特点,提高MSCTA对小儿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经手术证实的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患者1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应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检查,观察异位引流静脉的位置、形态及合并的心脏畸形,并与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18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患者中包括心上型8例,心内型2例,心下型4例,混合型4例。结论多层螺旋CT在诊断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中具有重要作用,是一种无创并可靠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TAPVC)患者的外科治疗经验,以提高手术疗效。方法:20例患者均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行TAPVC矫治术。心上型12例,心内型7例,混合型1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2例,肺动脉瓣狭窄及三房心各1例,三尖瓣关闭不全7例。结果:术后早期(30 d)死亡1例,死于术后严重低心排出量综合征,生存19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5年,心功能恢复良好;术后2周超声示右心房室明显缩小,左心房室扩大。结论:完全性肺静脉畸形引流一经确诊应尽早手术,手术的关键是保证吻合口够大和避免吻合口狭窄及心律失常。心上法可为肺静脉主干与左心房顶部吻合提供良好显露并可降低心律失常发生率,是心上型TAPVC左心房与肺静脉总干吻合良好途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MSCT对先天性肺静脉异位引流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CTA检查的肺静脉异位引流患儿26例影像学资料。结果 MSCT正确诊断25例肺静脉异位引流,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19例,其中心上型10例,心内型3例,心下型5例,混合型1例;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7例。结论 MSCT能准确诊断出肺静脉异位及其分型,对临床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2.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手术治疗(附44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的手术方法和治疗经验。方法对44例TAPVC患者施行手术治疗,其中心上型29例,心内型13例,心下型2例。手术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心上型早期行心脏上翻法吻合、中期行左右房联合切口法,近期改良为心上吻合法。心下型采用心脏上翻纵切口吻合。结果手术死亡2例(心上型和心内型各1例);心律失常12例,出院时恢复安性心律。结论TAPVC一经确诊.必须立即手术,以防止肺血管阻塞性病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完全性肺静脉畸形引流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院自1976年1月至1989年12月手术治疗完全性肺静脉畸形引流(TAPVC)58例。心上型38例,心内型19例,混合型1例。死亡5例,死亡率8.6%。本文对该病的发生率、诊断和手术方法进行讨论,着重介绍作者采用左右房联合切口矫治本病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 TTE)与CTA对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otal anomalous pulmonary venous connection, TAPVC)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2年12月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经手术证实的40例TAPVC患者,包括23例心上型、10例心内型、4例心下型、3例混合型,术前均接受TTE和CTA检查,比较两种检查对TAPVC的诊断价值。结果:对TAPVC整体分型的诊断准确率CTA 95.00%(38/40)高于TEE 70.00%(2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TAPVC共合并64项心内外合并畸形,TTE和CTA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3.75%(60/64)和87.50%(56/64),两者无明显差异(P>0.05);TTE和CTA对于继发的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和肺动脉高压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7.88%(29/33)和18.18%(6/33),TTE高于CTA(P<0.05)。结论:CTA整体分型诊断优于TEE,但两者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用于危重先天性心脏病的产前及产后诊断、手术方案决策、术中及围术期监测,以及术后随访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19年8月在胎儿期确诊为危重先天性心脏病并于出生后50天内手术治疗的新生儿及小婴儿15例,男7例,女8例。分析患儿的产前及产后超声心动图特点,与术后诊断相对比。术中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引导经胸球囊扩张术及术中监测。术后随访评价心功能及手术疗效。结果:所有患儿产后超声心动图诊断均与手术探查相符。产前诊断中1例患儿确诊主动脉瓣狭窄,但无法评价瓣膜结构;1例主动脉弓发育不良患儿产前诊断为单纯主动脉缩窄;1例混合型完全型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产前诊断为心内型TAPVC;1例梗阻性心上型TAPVC胎儿期未发现梗阻;余产前诊断均与术后诊断相符。所有患儿于出生后50天内进行手术治疗。术中超声心动图及术后超声心动图随访示手术效果满意。结论:超声心动图在产前及产后一体化诊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产前及产后诊断危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使其出生后得到及时救治,选择最佳手术时机及策略;术中超声心动图可以引导经胸球囊扩张术以及评价矫治术后疗效;围术期超声心动图监测为围术期管理提供多方面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完全性肺静脉畸形连接 ( TAPVC)的 X线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 16例完全性肺静脉畸形连接的X线平片及心血管造影结果。全部病例均经手术证实其术前诊断。结果  X线平片显示 11例心上型者有典型“雪人征”,1例心上型和 2例混合型者“雪人征”不典型 ,2例心内型者无特征性表现。所有病例均经心血管造影明确诊断。结论 X线平片对诊断心上型 TAPVC具有一定价值 ,心血管造影是诊断 TAPVC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心上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超声心动图的诊断特点及对围术期临床转归的指导意义。方法:对2010年6月至2015年6月5年间我院儿童心脏中心收治的心上型TAPVC患儿的超声心动图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超声心动图诊断并外科手术证实为心上型TAPVC 69例,男性46例,女性23例,中值年龄5.0个月(21d~180个月)。69例术前超声心动图诊断均与手术诊断一致,符合率100%。设定超声测量房间隔交通≤5mm为限制性房间隔交通(限制性房水平分流)。本组研究提示限制性房间隔交通组就诊年龄(P=0.005)、体表面积(P=0.015),经皮血氧饱和度(P=0.039),房间隔交通直径指数(P0.001)等均明显低于房间隔交通直径5mm患儿组(非限制性分流);而肺动脉收缩压(P=0.002),右心室舒张末径指数,右心室与左心室前后径比值则明显高于非限制性分流组(P0.001),且术后ICU时间明显长于非限制性分流组(P=0.01)。结论:超声心动图是诊断心上型TAPVC首选且准确的方法。心上型TAPVC尽早诊断手术预后良好。房水平分流大小,引流血管是否梗阻,术前右心室与左心室内径比值与心上型TAPVC患儿围术期转归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多层螺旋CT诊断先天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诊断先天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1年10月至2002年10月采用多层螺旋CT诊断16例怀疑先天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患儿,平均年龄5.94岁(1个月至13岁),所有病例CT血管造影资料采用表面遮盖显示等技术进行三维重建。以外科手术的结果为标准,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及心导管及心血管造影检查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16例病例中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5例(其中心内型3例。心上型及心下型各1例),部分肺静脉异位引流11例。多层螺旋CT诊断符合率100%(16/16);心血管造影诊断符合率为87.5%(14/16);超声心动图的诊断符合率。75%(12/16)。多层螺旋CT对心内合并畸形房间隔缺损,有6例未能清楚显示,而心血管造影及超声心动图均能明确诊断。结论 多层螺旋CT诊断先天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是准确及可行的,可部分替代心血管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19.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otal anomalous pulmonary venous drainage,TAPVD)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TAPVD27例(心上型15例,心内型12例)均在体外循环下手术。心上型6例采用传统双心房联合切口,9例采用心上法,后者经上腔静脉与升主动脉之间显露左心房与共同静脉干行-一侧吻合:心内型切开房间隔缺损与冠状静脉开口之间的残余房间隔壁,自体心包将肺静脉开口与冠状静脉窦隔入左心房。结果早期死亡2例,其他病人痊愈出院,术后随访3个月-4年,恢复良好,无吻合口狭窄发生,出院后无因心、肺衰竭死亡病人。结论TAPVD早期诊断极为重要,手术治疗的关键在于左心房与肺总静脉吻合口应足够大,避免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祁明  郑萍 《心脏杂志》2012,24(5):639-641
目的:比较心上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的各种手术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TAPVC提出更合理的手术方式。方法: 2000年8月~2011年4月外科手术治疗60例心上型TAPVC,包括经房间隔手术14例,经左右心房手术19例,心上法27例。结果: 术后死亡4例,其中经房间隔手术死亡2例,经左右心房死亡1例,心上法死亡1例。术后主要并发症为肺静脉梗阻、低心排、手术创伤所致心律失常、左心发育不良所致急性肺水肿、呼吸衰竭。其中心上法手术患者并发症明显低于其他两组。结论: 心上径路治疗心上型TAPVC近、中期效果良好,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