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年龄与性别:本组20例最小年龄41岁,最大年龄81岁,40~49岁4例,50~59岁7例,60~69岁4例,70岁以上5例,女性3例,男性17例,男女之比为5.8∶1。心律失常与梗塞部位:本组20例,发生心律失常为17例,其发生率为85%,其中前壁梗塞13例,发生心律失常占65%,前间壁梗塞占30.76%,下壁梗塞5例,发生心律失常4例占20%,说明前壁梗塞心律失常发生率最高,其前间壁梗塞多见。心律失常性质与梗塞部位:本组发生窦性心动过速2例,心动过缓2例,均发生于下壁梗塞。室性期前收缩7例,发生于前壁梗塞6例,占85.7%,交界性心律1例,左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白细胞(WBC)与急性心肌梗塞(AMI)心肌酶、梗塞面积、并发症、以及病死率的关系。方法对200例AMI患者入院后48h内的外周血WBC计数进行检测,同时测定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的含量。结果 WBC中、高组病人血清CPK值均较WBC低组升高,差异有极显著性(P<0.05,P<0.01);血WBC低组单部位AMI发生率较中、高组病人显著增高(P<0.05或<0.01),而高组多部位AMI发生率较低、中组病人显著增高(P<0.05或<0.01);血WBC计数中,高组病人心功能不全、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均高于低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高组病人死亡率为21.4%,低、中组总死亡率为2.6%,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对白细胞水平监测可作为急性心肌梗塞鉴别病情和判断预后的重要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塞的治疗,通常是针对其心律失常、心衰、心源性休克三大并发症的治疗。而近10年来,在心肌治疗的早期积极设法挽救急性心肌的缺血,以求缩小梗塞范围的问题,引起了广泛的重视。保护心肌、限制心肌梗塞范围的扩展是防止心律失常、泵衰及心源性休克的根本措施。因为心肌梗塞范围愈大,心肌损伤愈多,则心肌机能障碍就愈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愈高病死率愈高,预后也愈差。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了一项随机、双盲的前瞻性研究,以比较使用有中度致吐作用化疗患者单用格雷西隆(granisetron)、单用地塞米松及两者合用的止吐效果和耐受性。对象为以下药物单用或其中数种合用的患者,包括环磷酸胺(600~1000mg·m-2)、阿霉素(≥50mg·m-1)、表阿霉素(≥5mg·m-2)或卡铂(≥300mg·m-2)。化疗前24h期间有恶心与呕吐或曾用止吐剂、除肿瘤外同时有其它严重疾病、前一年期间有癫病以及有可引起呕吐的其它疾病(例如胃肠梗阻、CNS肿瘤转移与高钙血症)的患者均不列入研究。患者于接受化疗后24h内用区间平衡随机表以双…  相似文献   

6.
陆凤翔  张权 《江苏医药》1999,25(10):775-775
本文对比分析106例心肌梗塞前24~72小时内有心绞痛与118例无心绞痛患者急性心梗(AMI)后临床资料,以了解梗塞前一定时间心绞痛对AMI面积、梗塞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心功能衰竭及病死率的影响,从而探讨心肌缺血预适应对AMI预后的影响。资料与方法对象1988年1月至1997年12月本院住院AMI(诊断符合1979年WHO诊断标准)患者。根据AMI发病前24~72小时内有无心绞痛分为A(梗塞前。已绞痛组)、B(无梗塞前心绞痛组)两组,两组患者一般情况见附表。方法两组患者治疗状况相似,入院后查心肌酶谱,每4~6小时查酶谱共3~4次,选取肌酸…  相似文献   

7.
8.
9.
急性心肌梗塞早期易发生低钾血症且血钾降低与梗塞部位密切相关已被世人注意。而低钾血症是诱发室速和室颤的危险因素之一。有人报道在冠心病监护单位中,发现77%的室颤患者血钾浓度低于3.8mmmol/L。本文通过对15例AMI患者血清钾含量、梗塞部位、室性心律失常的观察,分析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选自我院1992年至1998年收治的AMI患者15例,其中男7例、女8例,年龄54~84岁,平均68岁。所有病例均符合1979年国际心脏病  相似文献   

10.
关于急性心肌梗塞(AMI)预后的研究,早年采用的方法是建立临床判断预后的指标,其准确度不甚满意。70年代以来由于认识到 AMI 的预后与梗塞范围密切相关,加以无创的测量梗塞范围方法的建立,对估计 AMI 病人的预后有所进展。1972年Sobel 等首先对33个 AMI 病人用系列血清  相似文献   

11.
我院1985—1991年经心电监护观察急性心肌梗塞108例,着重探讨心肌梗塞部位与室性心律失常及死亡情况的关系。资料:本组108例,男72例,女36例,年龄30—82岁,平均年龄62.4岁。结果:108例中死亡25例,占23.15%,在25例死亡病例中,17例室颤,4例室性自搏,4例左心衰及心源性休克。其中21例前壁梗塞中包括广泛前壁梗塞10例,有6例室颤,2例室性自搏心律,2例左  相似文献   

12.
急性心肌梗死(AMI)时出现恶心呕吐症状,甚至以此症状首诊。我们统计了105例AMI患者有无伴恶心呕吐,探讨其在AMI时的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为1996~1997年间我院CCU病房收治的105例AMI患者。其中男80例、女25例,年龄34~88岁,平均58.8岁。根据临床症状、心电图变化和血清系列酶谱确诊为AMI。其中广泛前壁AMI 26例,前壁19例,前间壁15例,下后壁45例。 1.2 观察方法 150例AMI患者按有(观察组)、无(对照组)恶心呕吐分为两组。观察组35例,对照组70例,所有患者均除外其它疾病引起的恶心呕吐(如消化性溃疡、反流性食道炎、急慢性胃炎、胆道疾病、胰腺炎等)。也未服用引起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塞后心绞痛与再梗塞、梗塞延展二者的发生率、并发症、病死率及相互关系。方法 134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4周内观察其症状、体征、心电监测、心电图及心肌酶变化。结果 134例AMI患者4周内发生梗塞后心绞痛38例(28.4%),发生再梗塞和梗塞延展9例(6.7%)。梗塞后心绞痛患者发生再梗塞和梗塞延展显著多于无心绞痛患者(15.8%与3.1%,P<0.05);梗塞后心绞痛患者并发心功能不全显著多于无心绞痛患者,再梗塞和梗塞延展患者并发心功能不全及室性心律失常显著多于无再梗塞和梗塞延展患者,P<0.05;4周的病死率,在梗塞后心绞痛组及再梗塞和梗塞延展组均增加,分别为15.8%和22.2%。结论 梗塞后心绞痛是再梗塞和梗塞延展高危者;梗塞后心绞痛及再梗塞和梗塞延展的发生使并发症增加,病死率增高。  相似文献   

14.
劉慶利 《华夏医药》2004,8(4):57-58
目的探討心肌缺血預適應(IP)對急性心肌梗塞(AMI)範圍和愈后的影響。方法回顧梗塞前有心絞痛的病例38例(A組),和梗塞前無心絞痛的病例30例(B組),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分析對比。結果A組的單部位梗塞發生率多于B組,A組的肌酸磷酸肌酶(CK)和同工酶(CK-MB)峰值,嚴重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2周內死亡率低于B組。結論梗塞前心絞痛促使IP產生,其對AMI範圍和預后起到保護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患者术后镇痛条件下,盐酸托烷司琼抗恶心、呕吐的临床效果。方法:120例患者术前无恶心、呕吐症状,择期手术后镇痛,随机分成4组,A组,甲氧氯普胺20mg加入100ml镇痛泵中;B组,氟哌利多5mg加入100ml镇痛泵中;C组,对照组,不加任何止吐药;D组,托烷司琼5m只加入100ml镇痛泵中。采用负荷量+持续药剂给药模式,持续剂量上述4组镇痛液背景流速为2ml/h。观察4组患者术后48h的恶心、呕吐程度并给予评估。结果:4组患者术后48h监测,术后恶心、呕吐情况是A组、B组、C组发生的例数明显多于D组,程度也较D组重。结论:麻醉性镇痛药最易引起术后恶心、呕吐,而新型止吐剂托烷司琼是一种新型高选择性的5-HT。受体拮抗药,注药后无椎体外系症状发生、无血压偏低、无烦躁、无过度镇静等副作用11j,对各种因素引起的恶心、呕吐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术后患者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PCA)能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促进身体康复,因而使用越来越广泛.阿片类药物是常用的镇痛药物,但有恶心、呕吐等副作用,本研究观察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和/或盐酸格拉司琼(granisetron)对全身麻醉术后患者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效果的影响及其对恶心呕吐的防治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双维超声心动图用于研究心肌梗塞的定位、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估计梗塞范围及其预后价值文献已有报告,本文旨在通过测定急性心肌梗塞恢复早期双维超声心动图左室功能指标了解其与节段性运动障碍的关系,及根据血清酶学测定估计梗塞范围,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老年(年龄60~70岁)急性岛叶梗死患者的梗死部位、梗死体积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2~12月张家口市第一医院老年病科及全科医学科收治的100例老年急性岛叶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受试者的脑梗死部位均运用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筛查并明确,按Pullicino公式计算其脑梗死体积。根据脑梗死体积大小分组,脑梗死体积<3 cm3组(A组)61例,脑梗死体积≥3 cm3组(B组)39例,利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MoCA)、脑卒中改良Rankin量表(modifed rankin scale, mRS)、日常生活能力评估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 ADL)和简易精神状况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  相似文献   

19.
正确判断急性心肌梗塞(AMI)的梗塞相关动脉(Infarct-Related Artery,IRA)对于选择积极的治疗策略,以获得心肌再灌注和减少梗塞面积是至关重要的。现多认为冠状动脉造影(CAG)是判断急性心肌梗塞(AMI)时梗塞相关动脉(IRA)的金标准。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选取首次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68例。其中男性41例,女性27例,平均年龄53.7±9.4岁。根据临床诊断确诊为AMI,发病36h以内就诊并行CAG者。除外合并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除外合并陈旧性心肌梗塞者,除外合  相似文献   

20.
1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 通常可以根据化疗药物的类型与剂量,化疗的进程,症状类型(急性或迟发性),以往的治疗效果,预期的不良反应,恶心呕吐的频度和严重性,以及病人的偏好来选择止吐药物。 影响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频度和严重性的主要因素是细胞毒性药物潜在的致呕力。通常剂量越大,致呕力越大。氮芥在静注后,30分钟内即出现呕吐。一些致呕力强的药物(如顺铂,达卡巴嗪,链脲霉素)常在服药1小时后出现。中等致呕力的药物(如柔红霉素,多柔比星,异环磷酰胺)常在服药6小时后出现。有些药物如环磷酰胺等还要迟些,约10小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