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999年5月-2008年5月我院共完成心脏瓣膜置换手术58例,取得良好效果,现将其术前准备、手术技术、围手术期处理等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和讨论运用瓣膜手术治疗心脏瓣膜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皖收治的70名心脏瓣膜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患者进行瓣膜手术治疗,把手术前后患者病死率、并发症的发生率、LVEF(左心室的射血分数)、PASP(肺动脉的收缩压)当作疗效的观察指标,对患者在手术之前PASP的等级、心功能分级、性别、年龄的不同疗效进行评价。结果60岁以上患者在手术之后的PASP和LVEF的变化值要比60岁以下的患者低,但是在手术之后的病死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上较高(P〈0.05);各项疗效的性能指标在不同性别之间存在的差异没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运用瓣膜手术治疗心脏瓣膜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临床效果与患者的年龄有着很大关系,与性别无关;患者的心功能越差以及在手术之前PASP的水平越高,疗效就越差,要对高危的因素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心脏瓣膜萱换术后抗凝依从性的影响。方法121例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术后按护理方法分为观察组(n=62)和对照组(n=59),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的健康指导和心理护理。结果观察组抗凝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抗凝依从性,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28例心脏瓣膜替换术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手术技巧。方法全组均为风湿性二尖瓣及主动脉瓣病变。本组病例均是在气管内插管+静脉复合麻醉下,经胸正中切口,常规建立体外循环。采用右心房-房间隔径路。先置换二尖瓣,再置换主动脉瓣。有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病例,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二尖瓣置换采用连续缝合,主动脉瓣置换采用间断褥式缝合。结果死亡2例,总死亡率7.1%。24例获得随访,随访5年,心功能Ⅰ~Ⅱ级19例,占随访的79.1%,效果良好。结论掌握手术时机,改善心功能,术中心肌保护,注意瓣膜匹配,掌握好手术技术是提高手术效果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5.
老年风湿性心脏瓣膜置换术5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老年风湿性心脏瓣膜置换术的疗效,总结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2009年12月本院收治的风湿性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选择其中老年风湿性心脏瓣膜置换术50例为观察组,选择中青年风湿性心脏瓣膜置换术5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结果:老年风湿性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并发症多,死亡率高。结论:对于老年风湿性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要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严防术后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护理配合(附88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自1995年2月-2002年6月共施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88例。本文根据我院实际开展的心脏瓣膜置换手术隋况,结合文献,就手术巡回、器械护士的护理配合工作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7.
李季  谢晓阳 《中国药业》2009,18(11):48-49
目的总结200例心脏瓣膜替换手术的情况,以提高手术疗效,避免手术并发症,降低手术死亡率。方法选择1995年10月至2008年10月施行心脏瓣膜替换术的2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病因、病变类型、临床表现、手术方式及预后。结果200例患者的手术方式为二尖瓣替换术(MVR)165例、主动脉瓣替换术(AVR)12例、二尖瓣及主动脉瓣替换术(DVR)23例,同时行三尖瓣成形术32例、左心房血栓清除术26例;结果患者早期死亡13例(6.50%),死亡原因为术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8例、室性心律失常4例、凝血功能异常1例。结论合理选择手术适应证、术中加强心肌保护、手术操作精细准确、有效预防栓塞和出血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并总结连续295例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无死亡的经验。方法2006年12月-2008年6月,施行295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其中单纯二尖瓣置换术169例,主动脉瓣置换术81例,二尖瓣和主动脉瓣联合置换术45例;另合并:冠状动脉旁路移(CABG)术8例,二尖瓣成形术43例,三尖瓣成形术26例,左心房折叠术18例,左心房血栓清除术48例,主动脉根部加宽术8例,升主动脉置换术4例。结果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1例胸骨感染,6例低心排出量综合症,1例肾功能衰竭,4例室性心律失常,均经积极治疗后痊愈出院。290例被随访(2-24)月。最后一次随访。结论所有被随访者生活质量改善,活动能力提高。心功能(NYHA)Ⅰ级75例,Ⅱ级175例,Ⅲ级43例,Ⅳ级2例结论大部分心脏瓣膜病患者术前心功能较差,围手术期风险较高。如果术前积极改善心功能,提高手术技巧,尽量缩短主动脉阻断时间和体外循环时间,加强手术中心肌保护和手术后的监护及综合治疗措施,可望提高瓣膜置换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彭旭光 《贵州医药》2009,33(5):454-456
随着心血管疾病诊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条件的改善,瓣膜性心脏病和缺血性心脏病同期手术的患者越来越多。但是,同期施行冠状动脉搭桥和心脏瓣膜手术,步骤多、操作复杂、手术时间长,从而使手术死亡率明显增加。我院从2003年10月至今共完成此类手术14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巨大左心室瓣膜病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巨大左心室 [舒张末期直径 (EDD) >70 m m ]瓣膜病人外科治疗经验 ,提高其手术疗效。方法 对 34例巨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患者实行瓣膜替换术。术前平均 EDD 81.0 mm ,收缩末期直径 (ESD)6 1.0 m m ,射血分数 (EF) 0 .4 3,射血分数缩短 (FS) 0 .2 1;心功能 级 11例 , 级 2 3级。主动脉瓣替换术 (AVR) 8例 ,二尖瓣替换术 (MV R) 9例 ,AVR+MVR17例。结果 本组治愈出院 32例。围手术期及术后早期死亡 2例 ,晚期死亡 2例。结论 强调温血灌注改进心肌保护技术 ,保留二尖瓣装置和加强围手术期处理 ,是提高巨大左室心病心脏瓣膜病人手术疗效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心脏瓣膜手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脏瓣膜手术患者,由于瓣膜及心肌损害,加之手术时体外循环的影响,术后易出现低心排血量综合征(LOS)、心律失常、肺部并发症等。对此妥善处理,可促使手术的成功。  相似文献   

12.
王锋  程兆云  王佳祥  崔识远 《天津医药》2007,35(12):947-948
合并巨大左房的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手术风险性大,术后并发症多,病死率也较高。多数患者往往病史长,病情重,继发多脏器功能障碍,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探讨此类患者手术特点及技巧,对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及患者生存率尤其重要。笔者选取2002年6月—2006年6月我院收治的42例重症心脏瓣膜病合并巨大左房的患者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晚发性心脏机械瓣膜功能障碍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和总结2002-2007年收治的10例晚发性心脏机械瓣膜功能障碍患者的发病原因、诊断和治疗经验.结果 10例机械瓣膜功能障碍患者均经再次换瓣手术治疗,7例恢复顺利出院,3例因低心排,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结论 晚发性心脏机械瓣膜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心脏功能,应尽早诊断,及时手术,术后加强心功能维护及远期随访.  相似文献   

14.
巨大心脏人工瓣膜置换术围术期处理山西省人民医院(030012)郑晓红高奇英张羽李慧心胸比率80%以上巨大心脏瓣膜病人是一组较晚期的重症病人,心脏贮备力较低,往往合并肺、肝、肾重要脏器功能减退及全身状况衰减,内科治疗死亡率很高,但是对于手术治疗亦存在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91例心脏生物瓣膜置换的临床经验.方法 心脏生物瓣膜置换91例,其中单纯二尖瓣生物瓣置换术53例,主动脉瓣生物瓣置换术25例,二尖瓣主动脉瓣联合生物瓣膜置换术13例.同期三尖瓣成形术15例,左心房血栓清除术12例,左心房折叠术30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8例,房颤射频消融7例.结果 89例患者手术治愈出院.死亡2例,死因为多器官功能衰竭.85例患者随访6-48个月,无抗凝意外、瓣膜损坏、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生.结论 老年患者采用心脏生物瓣膜置换治疗心脏瓣膜疾病,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探讨重症心脏瓣膜病外科治疗的安全性、手术成功率、治疗效果的方法。方法对200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按重症心脏瓣膜病的诊断标准,均存在多项心脏瓣膜病外科手术的高危因素;其中单纯左房室瓣替换94例、单纯主动脉瓣替换10例、左房室瓣替换加主动脉瓣替换90例、右房室瓣替换3例、感染性心内膜炎赘生物清除加左房室瓣替换3例,并且进行了回顾性的分析。结果本组手术大部分取得良好恢复,并发症发生率25%(50/200),术后早期死亡率7%(14/200)。随访157例中,远期死亡8例。结论重症心脏瓣膜病外科手术的卉度症发生率较高,手术风险相对较高,但术前准备、麻醉平稳、术中对病变的纠治合理和注意并发症的预防等,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结合瓣膜置换治疗后天获得性心脏瓣膜病的效果。方法选择后天获得性心脏瓣膜病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采用瓣膜置换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射频消融治疗。结果两组均无死亡患者,治疗组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LAD、RVEDD、LVEDD及EF值治疗后均明显下降(P〈0.05),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治疗后天获得性心脏瓣膜病是目前的有效治疗方法,而射频消融的应用能有效改善超声心动图指标,从而有效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因二尖瓣闭式扩张、瓣膜成形术、瓣周漏患者再次瓣膜手术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实施心脏瓣膜再次手术182例。其中二尖瓣闭式扩张手术再狭窄130例,瓣周漏24例,机械瓣功能障碍12例,人工瓣膜心内膜炎16例。再次手术方式有二尖瓣置换、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双瓣膜置换、主动脉瓣置换。两次手术间隔时间2~23年。结果全组手术后死亡17例,占9.3%。早期死亡主要原因为术后低心排、恶性心律失常、多脏器功能衰竭和肾功能衰竭。结论瓣膜再次手术风险包括急症手术、术前心功能差、合并其他脏器功能不全、体外循环时间长等。针对以上因素采取积极措施可以进一步降低这类患者的手术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冠状动脉搭桥和心脏瓣膜手术同期施行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鑫  陈振强等 《江苏医药》2001,27(3):164-165
目的:总结同期施行冠状动脉搭桥和心脏瓣膜手术的早期效果和经验。方法:23例病人中16例为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冠状动脉病变,7例为冠心病合并心脏瓣功能不全。冠状动脉单支病变13例,其余为多支病变,23例均在全麻体外循环下同期施行冠状动脉搭桥和心脏瓣膜手术,同期室壁瘤手术3例,瓣膜置换24个,瓣膜成形6例次,人均搭桥1.74支,手术后低心排2例需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支持。结果 23例病人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无手术死亡,心脏功能得到明显改善,结论:同期施行冠状动脉搭桥和心脏瓣膜手术是有效可行的,近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31例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病例临床特点及围手术期管理经验。方法:手术在体外循环中度低温下进行,其中二尖瓣置换18例,主动脉瓣和二尖瓣置换7例,主动脉瓣置换4例,三尖瓣置换1例,二尖瓣和三尖瓣置换1例,其中三尖瓣成形17例,全组病人年龄最大61岁,最小38岁。术前EF37%~68%,心胸比0.51~0.85。结果:30例康复出院,二次开胸止血1例,死亡1例。死亡原因为二尖瓣置换术后左心室破裂,发生各种并发症10例次。结论:瓣膜置换术是治疗瓣膜病变的有效手段,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加强术中心肌保护,不断提高手术技巧,尽量保留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能减少瓣膜置换的手术风险,提高手术疗效,主动脉瓣置换时尽量去除病变的瓣叶,置入偏大一点的瓣膜,减少跨瓣压差,减少病人-人工瓣膜不匹配现象出现。术中常规探查三尖瓣,对瓣环明显扩大的病人予以三尖瓣成形或三尖瓣置换或成形环应用,高度重视三尖瓣处理的远期效果。注意围手术期的电解质的变化,防止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围手术期管理得当。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及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