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创伤弧菌感染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创伤弧菌 (vibriovulnificus)为非霍乱弧菌 ,以前称贝内克菌属 (beneckeavulnifica) ,是嗜盐性海生G 杆菌属 ,Roland[1] 在1970年首先报道由创伤弧菌感染引起小腿坏疽和内毒素性休克。Hollis等[2 ] 在 1976年随后报道从血液中培养分离该细菌 ,并且鉴定为乳酸阴性嗜盐弧菌。 1979年Farmer[3] 将它再命名为创伤弧菌。从那时起 ,美国、荷兰、丹麦、西班牙、以色列、土耳其、我国台湾等一些沿海城市相继有创伤弧菌感染的临床报告。国外有关创伤弧菌感染的临床报道以及研究逐渐增多 ,然而 ,在国内大陆沿海关于创伤弧菌感染的病例报道十分罕见。…  相似文献   

2.
创伤弧菌原发性脓毒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近年来 ,创伤弧菌 (VibrioVulnificusVV)原发性败血症已引起美国、日本等沿海国家的重视。为增强对本病的认识 ,提高诊治成功率 ,现对我们 1995~ 2 0 0 1年收治的 17例病例加以分析总结 ,并对VV的致病力进行了初步的动物试验 ,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及症状 :男 12例 ,女5例 ,年龄 39~ 6 7岁 ,均为沿海区县人 ,平素均喜食海鲜产品 ;发病月份为5~ 9月份 ;基础疾病 :12例患有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 (2例伴腹水 ) ,1例患有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 ,1例患白细胞减少症 ,1例有糖尿病史 ,2例无明确基础疾…  相似文献   

3.
创伤弧菌脓毒症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为非霍乱弧菌,1970年Roland首先报道了由创伤弧菌感染引起小腿坏疽和内毒素性休克;在美国、丹麦、西班牙、以色列及我国台湾等一些沿海城市相继由创伤弧菌感染的临床报告;而国内1991年由姜红首先报道创伤弧菌败血症死亡1例;近来浙江省温州地区陆续有创伤弧菌败血症病例报告,大多因多器官功能障碍而死亡。可见创伤弧菌感染是一种少见而又致命性的重要疾病。  相似文献   

4.
创伤弧菌脓毒症患者的抢救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伤弧菌为嗜盐性海生G杆菌属,创伤弧菌脓毒症起病急、病情进展快、病死率高,我院1998年5月至2002年8月收住了创伤弧菌脓毒症患者1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创伤弧菌脓毒症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8年1月至2019年12月67例创伤弧菌脓毒症患者的病例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死亡组和治愈组在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入院实验室指标、抗菌药物和外科手术的差异。然后将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多因素分析,最终得出影响患者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酒精性肝病大鼠创伤弧菌脓毒症凝血因子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制作酒精性肝病大鼠创伤弧菌脓毒症模型,观察脓毒症组大鼠在染菌后2、6、12、24 h各时间点脓毒症表现,并检测各时间点大鼠血浆FIG、AT:A、tPA、PAI-1水平。结果脓毒症组大鼠染菌后6 h开始出现较明显的毒血症状,并随时间的延长而加剧,24 h达高峰,濒临死亡。脓毒症组大鼠血浆FIG在染菌后呈进行性升高,6 h始明显高于正常对照N组及酒精肝对照A5组(P<0.01),12 h达高峰,24 h FIG有下降趋势,但与12 h组相比,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AT:A在染菌后呈进行性下降,6 h即显著低于A5及N组(P均<0.01)。tPA在染菌后2 h第1次达高峰(P<0.05),下降至正常水平后于24 h再次显著升高(P<0.01),PAI-1于2 h显著升高(P<0.01),而tPA/PAI值2 h显著降低,24 h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酒精性肝病大鼠创伤弧菌脓毒症早期即可出现明显的凝血紊乱,动态检测FIG、AT:A、tPA、PAI-1水平可反映创伤弧菌脓毒症病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创伤弧菌脓毒症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1例创伤弧菌脓毒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总结.结果 创伤弧菌脓毒症临床上多表现为急性发热、寒战、休克和特征性下肢血性大疱样皮损、皮肤及肌肉坏死等,进展极为迅速,多数病例于48 h内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 此症预后差,病死率高,早期、联合、足量使用敏感抗菌素是治疗关键.  相似文献   

8.
酒精性肝病大鼠创伤弧菌脓毒症各脏器的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酒精性肝病大鼠创伤弧菌脓毒症重要脏器的超微结构变化,探讨研究创伤弧菌的致病性。方法采用酒精灌胃联合自由饮酒法制做大鼠酒精性肝病模型,取成模大鼠12只,分成2组,实验组6×108cfu/mL浓度创伤弧菌右下肢皮下注射感染肝病大鼠;对照组等量生理盐水右下肢皮下注射。48 h后颈动脉取血液及患肢病变组织进行细菌培养,留取肝脏、心脏、肺脏、肾脏、脾脏、右下肢肌肉、大脑等脏器组织0.1 cm×0.1 cm×0.1 cm置电镜固定液,超薄切片观察超微结构。结果实验组大鼠12 h后,皮温升高,右下肢明显肿胀、皮肤发紫,精神萎靡,活动减少,呼吸急促,均在48 h内濒临死亡,血液及患肢病变组织培养出创伤弧菌,电镜下见心肌、肺、肝、肾等组织的部分实质细胞内和间质中有创伤弧菌生长,肝脏、心脏、肺脏、肾脏、脾脏、右下肢肌肉、大脑存在不同程度超微结构改变,部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基膜断裂溶解,线粒体、内质网等细胞器损伤明显,其中以下肢骨骼肌、肺、肝脏的超微结构改变尤为明显,脾脏的改变相对较轻。结论创伤弧菌感染酒精性肝病大鼠后导致多个脏器的实质细胞及间质超微结构损伤,致使多器官功能障碍甚或衰竭,是导致机体快速死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正>创伤弧菌是一种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可表现为严重的原发性脓毒症、创伤感染和胃肠炎3种临床亚型[1]。创伤弧菌感染导致的原发性脓毒症死亡率可高达50%,研究发现,该菌感染从发病到进行有效治疗的间隔时间越长,患者的死亡率越高。因此,创伤弧菌感染的快速诊断和早期治疗对提高患者生存率至关重要。本例报道1例慢性肾病患者感染创伤弧菌得到快速诊断,最终有效控制感染的病例,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创伤弧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和诊疗经验,  相似文献   

10.
创伤弧菌脓毒症诊疗方案(草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创伤弧菌脓毒症病情极为凶险,病死率超过50%。但由于病例分散,发病率低,目前国内外尚缺乏有循征依据的诊治方案或指南。方法基于本课题组经过近10年对创伤弧菌脓毒症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结果,并复习国内外文献,提出了《创伤弧菌脓毒症诊疗方案(草案)》,希望能有助于创伤弧菌脓毒症的诊断与治疗。结果在本方案中,我们提出:①创伤弧菌脓毒症早期临床诊断标准包括:患者4—11月急起发热,肢端特征性血性大疱样皮损、甚至大范围皮肤及肌肉坏死,迅速出现低血压或休克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有慢性肝病或长期嗜酒史以及近1~2周内有生食海鲜或接触带菌海水史等。②尽早、足量、联合应用三代头孢菌素及喹诺酮类药物疗效最佳。③早期对病变肢体进行外科干预及综合支持对症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结论本方案的推荐意见有助改善创伤弧菌脓毒症患者的预后,这只是初步的草案,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创伤弧菌脓毒症大鼠的心肌酶变化及心肌超微结构的病理改变,探讨乌叫他厂联合抗菌药物对创伤弧菌脓毒症大鼠心肌损伤的干预作用。方法对60只成年雌性大鼠采用腹腔内注射创伤弧菌悬液建立脓毒症模型,将其分为四组,每组15只,分别为胀毒症对照组(C组)、氧氟沙星治疗组(K组)、乌司他丁治疗组(u组)、乌司他丁联合氧氟沙早治疗组(L组)。C组大鼠出现休克症状后观察各组大鼠心肌组织透射电镜下超微结构改变。H时留取血液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法行心肌酶学检测。结果L组_人冬氰酸转氨酶(AST)、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羟丁酸脱氢酶(HBDH)值均明显低于其他三组(P均〈0.01)。K组、U组仅CK值显著低于C组(P均〈0.01),而其AST、LDH、HBDH水平与C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U组与K组AST、CK、LDH、HBDH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组大鼠心肌细胞的超微结构病变最重,K组心肌纤维的超微结构改变较少,U组心肌纤维的超微结构改变较K组多,而L组心肌纤维的结构基本正常。结论乌司他丁伍用抗菌药治疗对创伤弧菌脓毒症大鼠急性心脏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浙江省部分地区腹泻患者创伤弧菌的感染情况。 方法 对2010年6-10月采集的标本,经3%氯化钠碱性蛋白胨水于37 ℃增菌后,划线纤维二糖多粘菌素E平板于40 ℃培养18~24 h,挑取可疑菌落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 结果 在144份腹泻患者粪便样本中检测分离到2株创伤弧菌,阳性率为1.39%(2/144);均为生物Ⅰ型,其基因型为vcgC/16S rRNA B型。药敏结果显示分离的创伤弧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如阿米卡星、庆大霉素。 结论 在监测的腹泻样本中分离到具有较强致病能力的创伤弧菌,且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应加强对海水产品和腹泻样本中创伤弧菌的检测及耐药分析,预防创伤弧菌的感染暴发。  相似文献   

13.
PURPOSE: To describe the epidemiology, pathophysiology,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of Vibrio vulnificus, a rare organism that surfaced following Huricane Katrina and caused serious problems for many victims. DATA SOURCES: Selected scientific literature supplemented with case presentations of patients seen following Katrina. Conclusions: After Hurricane Katrina and as a result of extensive flooding of below-sea-level New Orleans, toxic waters contaminated many areas of the city. As a result of this extensive flooding of toxic waters, people were exposed to V. vulnificus. IMPLICATIONS FOR PRACTICE: Consider V. vulnificus in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and culture all wounds for this organism in any patients exposed to contaminated seawater. Prompt initiation of antibiotic treatment, especially before the onset of septic shock, provides the best outcomes.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大鼠创伤弧菌(VV)脓毒症血浆中组织因子(TF)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的改变以及头孢哌酮钠与乳酸左氧氟沙星联用对其的影响。方法制作大鼠VV脓毒症模型(VV组)和VV脓毒症药物干预模型(AA组),使用ELISA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浆中TF和TFPI的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NC组)相比,VV组在染菌后9 h、12 h血浆TF显著升高(P<0.05),各时间点血浆TFPI含量无显著改变(P>0.05);9 h、12 h的TFPI/TF比值有显著性下降(P<0.05)。AA组染菌后9 h、12 h血浆TF明显高于NC组(P<0.05),TFPI/TF比值在抗菌药物干预后逐渐上升,16 h时点该比值明显高于NC组(P<0.05)。与相同时间点的VV组比较,AA组染菌后12 h血浆TF明显减低(P<0.05),12 h、16 h血浆TFPI明显升高(P<0.05),9 h、12 h、16 h的TFPI/TF比值亦明显升高(P<0.05)。结论创伤弧菌脓毒症时血浆TF含量显著升高,但同期TFPI并无明显减低或升高,TFPI/TF比值减低;头孢哌酮钠联用乳酸左氧氟沙星可减低血浆TF含量,提高TFPI/TF比值。创伤弧菌脓毒症时存在明显的促凝和抗凝作用的失衡,抗菌药物干预后可使促凝和抗凝平衡被逐渐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联合乌司他丁对酒精性肝病大鼠创伤弧菌脓毒症的实验治疗作用。方法采用酒精灌胃联合自由饮酒制作大鼠酒精性肝病模型,右下肢皮下注射创伤弧菌感染肝病大鼠,制作酒精性肝病大鼠创伤弧菌脓毒症模型15只,随机分1~3组,分别于染菌后12h经腹腔注射药物,1次/12h,治疗10d。第1组用等量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第2组应用头孢哌酮和左氧氟沙星,第3组应用头孢哌酮和左氧氟沙星联合乌司他丁。观察大鼠的活动、皮肤黏膜颜色、右下肢感染创口、存活数等。第1组大鼠死亡后,第2组和第3组治疗10d后颈动脉取血液及患肢病变组织进行细菌培养,取大鼠右大腿肌肉、肝脏、肺脏的电镜标本,观察治疗前后细胞超微结构改变。结果各组大鼠12h后,皮温升高,右下肢明显肿胀,皮肤发紫,精神萎靡,活动减少,呼吸急促。第1组大鼠均在24~48h内死亡,血液及患肢病变组织培养出创伤弧菌。2、3组大鼠药物治疗后,精神萎靡状态及呼吸急促等明显改善,3~5d后患侧大腿病变处溃破糜烂,10d后两组大鼠均存活,血液及患肢病变组织培养均为阴性。第3组与第2组比较,前者状态恢复好。抗菌药物治疗前后主要脏器细胞的超微结构改变明显减轻,抗菌药物联合乌司他丁对细胞超微结构改变减轻更为显著。结论应用足量头孢哌酮和左氧氟沙星对酒精性肝病大鼠创伤弧菌脓毒症具有显著的疗效,头孢哌酮和左氧氟沙星联合乌司他丁的疗效更佳,为临床治疗创伤弧菌脓毒症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培养分离的创伤弧菌菌株(2014-DJH)进行耐药表型与分子特征分析。方法 采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进行生化鉴定和耐药分析;采用PCR方法检测vvhA基因和pilF基因,及vcg和16S rRNA基因分型;应用多位点序列分析进行分子分型。结果 分离菌株2014-DJH经生化鉴定为革兰阴性的生物1型创伤弧菌;对大多数常用抗生素都敏感,对妥布霉素中度敏感;PCR检测vvhA和pilF阳性,为vcgC-16S rRNA B(CB)基因型;菌株的多位点序列型为glp 5、gyrB 3、mdh 32、metG 68、purM 21、dtdS 39、lysA 115、pntA 4、pyrC 42、tnaA 75。结论 菌株2014-DJH为新ST型菌株,命名为ST 289,注册号为id-389。基因分型结果表明该菌具有较强的致病能力,加强创伤弧菌感染的监测与预警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吴漆波  石亚素  虞艳  潘军航 《疾病监测》2012,27(11):894-897
目的 了解2010-2012年浙江省舟山市售贝类中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VV)的污染状况与季节性变化规律,及其毒力相关基因分型。 方法 采用3%氯化钠碱性蛋白胨水增菌,纤维二糖一多粘茵素E(cc)琼脂分离贝类海产品中的创伤弧菌,可疑菌落的鉴定采用API20E,采用最近似值法(most probable number,MPN)进行创伤弧菌的定量检测,应用PCR技术进行生物Ⅰ型、Ⅱ型和血清E型鉴定,及vcg、16S rRNA毒力基因分型。 结果 179份样品检出64株创伤弧菌,检出阳性率为35.75%。不同季节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5.23,P0.05),夏季检出率最高为68%。39株VV菌株为溶血素A基因(hemolysin gene A, vvhA)核酸阳性,1株BT2型,1株血清E型,其余37株均为BT1型。vcgC/E和16S rRNA A/B毒力基因分型结果显示:CB型 31株,CAB型4株,EA型 3株,EAB型 1株。 结论 舟山市售贝类中创伤弧菌的污染状况严重,尤其是夏秋季,毒力基因型呈多样性,以CB型为主。应对贝类的食品安全进行风险评估,预防食源性疾病的暴发。  相似文献   

1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