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因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120例经临床和CT诊断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进行选择性的全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检查,部分病因明确病例进行栓塞治疗。对所有造影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20例血管造影术显示:正常8例(6.7%),阳性112例(93.3%),其中颅内动脉瘤79例(70.5%)、血管畸形17例(15.2%)、脑动脉狭窄及闭塞16例(14.3%),均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原因。结论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的最直接和最可靠的检查方法,并能为血管内栓塞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提供可靠解剖形态。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0月至2012年10月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共133例,上述患者诊断符合中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蛛网膜下腔诊断标准,本组患者实施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检查,对本组患者所得相关资料进行分析,观察不同年龄段下动脉瘤、动静脉畸形、动脉炎和烟雾病诊断情况,并与临床确诊进行对比。结果本组13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均实施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检查,其中101例患者确诊,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确诊率为75.9%。其中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诊断确诊动脉瘤有79例,所占比例为59.3%、确诊的动静脉畸形有14例,所占比例为10.5%、确诊的动脉炎有5例,所占比例3.7%、确诊的烟雾病有3例,所占比例为2.5%。结论颅内动脉瘤是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病因,而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是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中最直接和最可靠的检查措施,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3.
动脉法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诊断的评价(附126例分析)南京铁道医学院附院(210009)放射科周献光高广如李国昭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神经系统的多发病和常见病。脑血管造影是主要的研究方法,随着动脉法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的护理方法。方法:对92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并总结有效护理措施。结果:本组造影均顺利完成,疗效满意,无并发症发生,2~3周后康复出院。结论:全面的围术期护理对提高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检查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45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先采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进行诊断,后采用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进行诊断,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与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比较诊断符合率为9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平均瘤体宽度为(6.5±2.9)mm,瘤颈宽度为(3.4±2.5)mm,与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的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确诊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脑血管成像(MSCTA)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病因诊断。方法将52例SAH患者的MSCTA结果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及手术结果进行比较。结果MSCTA对SAH的病因(动脉瘤、脑血管畸形)诊断与DSA检查及手术所见完全吻合,诊断符合率100%。结论64排MSCTA可作为SAH病因诊断的首选检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检查的安全性。方法对3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行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前、中、后的安全性及动脉瘤检出阳性率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hunt和Hess分级对动脉瘤患者的临床状态进行分级以选择手术时机和判断预后。结果hunt和Hess1级患者动脉瘤检出率为50%,预后良好;2级检出率78.94%,血管痉挛15.87%,死亡5.26%;3级检出率80%,血管痉挛60%,死亡20%;4级检出率100%,血管痉挛50%,死亡50%。发病3d以内造影后合并再出血21.05%,并血管痉挛5例(26.31%),动脉瘤检出率68.42%,由于血管痉挛未完成造影1例,死亡15.78%,遗留严重神经系统损害10.52%。发病〉3w造影前再出血22.22%,血管痉挛11.11%,遗留严重神经系统损害22.22%。结论Hunt分级1~3级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3d内行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是安全的,Hunt分级3级以上患者应首先稳定生命体征,再行DSA。  相似文献   

8.
脑动脉瘤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脑动脉瘤好发于青壮年,它的严重后果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ahagzeSAH)和交通性脑积水,是导致患者残废和死亡的主要原因。随着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和治疗已取得长足的进步。我科1990年12月~2002年3月共收治76例可疑为脑动脉瘤的患者分别进行常规的脑血管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及相关治疗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对32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进行CT和DSA和腰椎穿刺检查明确诊断,探讨相关病因并进行积极治疗。结果:32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24例造影阳性,其中颅内动脉瘤破裂21例,(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破裂2例),AVM2例,DAVF1例。21例动脉瘤破裂患者中栓塞13例,2例术中破裂,其中1例抢救成功,1例死亡,在6~12个月随访5例行血管造影,瘤体栓塞完全,载瘤动脉通畅。结论:自发性网膜下腔出血病例行脑血管造影,早期发现动脉瘤等危险因素并给予相关治疗是预防再出血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经CT平扫诊断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39例,进行MSCTA检查及三维图像后处理,并均与DSA检查对照,适合介人治疗的病例,进行介人栓塞治疗。结果 全部39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例共检查出动脉瘤23例,脑动静脉畸形1例,脑动脉硬化1例,未见异常14例。其中颈内动脉动脉瘤5例,前交通动脉动脉瘤7例,大脑中动脉动脉瘤5例,大脑前动脉动脉瘤1例,基底动脉动脉瘤1例,椎动脉动脉瘤1例,多发动脉瘤1例,23例患者中共检出24个动脉瘤,有1例为2个动脉瘤。脑血管病变的阳性率为64.3%。结论 MSCTA检查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检查的一种简单、快速、无创及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CT血管显影在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以往只能通过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来检查 ,但有创且复杂 ,无法随时进行。随着螺旋CT的应用 ,通过静脉注射造影剂 ,进行连续薄层扫描 ,三维重建后获取脑血管三维立体影像 ,具有快速、简单、微创伤及可靠性 ,现回顾我院对 2 0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的CT血管显影 (CTA)检查 ,评价其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一、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 :从 1998年 9月~2 0 0 0年 7月 ,对 2 0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CTA检查 ,其中男 14例 ,女 6例 ,年龄 2 1岁~ 6 7岁 ,平均40 5岁 ,临床上均有头痛或…  相似文献   

12.
螺旋CT及数字减影在颅内动脉瘤中的应用3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脑血管成像检查方法CTA、3DCTA及DSA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中Vi11is环及其周围动脉瘤的诊断,及数字减影(DSA)在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了本院2004~2007年间3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CTA、3DMSCTA的同时行DSA检查。结果:CTA,3DMSCTA可清晰显示颅内1~4级脑血管结构,DSA是一种有创检查,对血管内治疗手术的难易程度有很大的指导意义。结论:CTA,3DMSCTA观察颅内外血管病变可获得更多诊断信息,是DSA的重要补充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11例MSCT平扫确诊为SAH患者均行64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其中8例MSCT检查后进行DSA检查,3例进行手术治疗。结果MSCT造影显示11例自发性SAH中,9例为动脉瘤出血,1例脑动静脉畸形。11例病例均经DSA或手术证实。结论多层CT血管造影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诊断准确性高,无创伤性,快速,简便。可作为一种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颅脑CTA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结合我院及外院接诊的80例患者为例,均接受颅脑CT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对比诊断结果。结果:80例患者中DSA检出92枚动脉瘤,单发动脉瘤者71例,多发动脉瘤者9例,2枚动脉瘤者6例,3枚动脉瘤者3例。CTA检出89枚动脉瘤,遗漏大脑后动脉瘤1枚,椎动脉瘤1枚,海绵窦段动脉瘤1枚。总体检测阳性率为96.74%。CTA与DSA检测动脉瘤和瘤口直径差异对比P>0.05。结论:颅脑CTA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与DSA相当,可作为首选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DS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脑血管造影采用改良Seldinger技术,行选择性左右颈内动脉及椎动脉数字减影(DSA)造影检查。分析了100例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IADSA)患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情况。结果:100例全脑血管造影的总阳性率为69%(69/100)。结论:认为IADSA在全脑血管造影过程中,定性、定位正确率高,图像清晰,并发症少,在神经介入放射的诊断及治疗中有着很大的发展前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胼胝体出血的临床表现、病因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了s例经头颅CT及MRI扫描证实的胼胝体出血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胼胝体出血占同期脑出血住院病人的1.2%.病因多为动脉瘤或血管畸形。结论:胼胝体出血极易破入蛛网膜下腔和脑室.临床上若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青.应尽可能行头颅CT及MRI检查.并尽可能行脑血管造影检查,以明确病因,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17.
罗文科 《当代护士》2014,(6):99-101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降低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经股动脉插管行全脑血管造影术患者焦虑的效果。方法选择40例全脑血管造影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0例进行一般常规护理,观察组20例进行预防术前焦虑、术后并发症的护理干预。比较2组焦虑水平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通过实施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焦虑水平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实施全程护理干预能降低并发症,并且护理干预前后患者的焦虑忧郁等心理指数明显减轻,使造影术成功率提高。  相似文献   

18.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 ,它起病急 ,病情重。其发病原因主要为颅内动脉瘤、颅内动静脉畸形及脑动脉硬化致血管破裂。为明确病因及病变部位 ,常需作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我科自 1997年以来 ,共收治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做DSA的患者 10例。本文就这 10例患者行DSA的护理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0例患者 ,均经腰穿及CT证实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其中男 4例 ,女 6例 ,年龄最大 5 5岁 ,最小 2 3岁 ,平均年龄 39岁。行DSA后确诊为颅内动脉瘤 6例 ,动静脉畸形 2例 ,2例未见异常。 1例因再次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而死亡…  相似文献   

19.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多种原因引起的脑血管突然破裂,使血液进入颅内或椎管内的蛛网膜下腔所引起的综合征。临床发病急,死亡率高。加强其早期诊断对预后和临床治疗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1-2]。临床中常常采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是诊断颅内血管性疾病的“金标准”,但存在风险高,创伤大,易发生不良反应的缺点[3-4]。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多层螺旋CT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这种诊断方法具有扫描时间短、层厚薄、图像清晰的优势[5]。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诊断中的应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CT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分析经腰椎穿刺证实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45例以及外伤性蛛网下腔出血105例的CT征象。结果: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CT表现为脑池铸型高密度影,脑沟、脑内线状或雾带状高密度影。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常伴有灶性或普遍性脑挫裂伤,颅骨骨折等。结论:CT扫描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和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定位、定性诊断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