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臂丛神经自控镇痛在断指再植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臂丛神经自控镇痛在断指再植术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50例断指再植病人随机分成两组:静脉自控镇痛(PCIA)组(n=25)和臂丛神经自控镇痛(PCBA)组(n=25)。术后定时记录疼痛VAS评分、不良反应及再植指血管危象发生情况。结果 PCBA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PCIA组,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CBA组血管危象发生率低于PCIA组。结论 PCBA较PCIA更适合用于断指再植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2.
静脉自控镇痛(PCIA)对断指再植术后血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断指再植术后,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极易发生血管痉挛及栓塞,为了预防血管痉挛及栓塞的发生,需保持吻合后的血管持久通畅.目前已有很多文献报道:断指再植术后,疼痛刺激与再植指术后局部血管痉挛,与再植指血液循环发生障碍关系极大,值得重视.本文旨在探讨和观察断指再植术后病人静脉行自控镇痛(PCIA)对再植指血运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关于低分子右旋糖酐在显微血管外科中应用的看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显微血管外科技术已开展了30多年,为了巩固小血管吻合后的疗效,低分子右旋糖酐已成为显微血管吻合后的常规药物。但是该药物在显微血管吻合后能否起到作用?我们通过1999年7月~2001年1月对200例病人均不使用低分子右旋糖酐的临床实践,浅谈一些看法。1 临床资料本组男性106例,女性84例,年龄16~52岁,乎均28岁。本组病例中:(1)断指再植术78例115指,成活71例106指,失败7例9指,成功率90%。(2)断掌再植术8例,全部成活。(3)游离第二足趾移植再造拇指24例30指,其中单足第二…  相似文献   

4.
断指再植术后局部镇痛、抗痉挛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断指再植术后局部镇痛、抗痉挛的临床应用。方法 2003年4~12月收治断指再植病例22例26指,随机分为L、M组,L组为对照组:采用目前术后常规镇痛方法;M组为试验组:采用局部镇痛、抗痉挛治疗。结果 两组病例再植术后疼痛VAS评分有显著差异,M组明显低于L组,M组14例17指均成活,术后无一例发生血管危象。L组8例9指成活8指,1指术后发生血管危象失败。结论再植术后局部镇痛、抗痉挛方法镇痛效果良好、应用安全,对血管痉挛、血管危象具有良好预防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神经性高血压的疗效. 方法 自2009年9月到2011年6月间,采取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脑神经疾病患者中36例术前伴有神经源性高血压.对12例合并有高血压的左侧脑神经疾病患者进行左侧延髓腹外侧区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术前及术后监测患者血压、血管紧张素A2、醛固酮水平,术后随访6~25个月,平均时间10个月.观察其血压恢复情况. 结果 随访示患者高血压情况有较为明显的改善,行左侧延髓腹外侧区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探查12例患者术后高血压治愈3例;显效5例;有效3例;无效1例.术后较术前血清血管紧张素、醛同酮均有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行左侧延髓腹外侧区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探查组24例术后高血压治愈3例;显效6例;有效8例;无效7例. 结论 异常血管袢压迫脑神经根及延髓,长期疼痛刺激和情绪紧张是神经性高血压的病因之一,行左侧延髓腹外侧区的显微血管减压术可使神经源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下降.  相似文献   

6.
舒芬太尼患者自控镇痛用于面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后镇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舒芬太尼和芬太尼患者自控镇痛(PCA)用于面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MVD)后镇痛的疗效、安全性及其副作用.方法 将62例MVD术后患者分为舒芬太尼组(S组,n=32)和芬太尼组(F组,n=30),分别使用舒芬太尼和芬太尼进行术后PCA.记录术后1、6、12、24、48和72 h的疼痛评分、生命体征、副作用以及患者总体满意度.结果 术后12 h时安静痛VAS及48 h时需求按压及有效按压次数S组少于F组(P<0.05);两组效果均较满意,S组非常满意率高于F组(P<0.05).结论 舒芬太尼和芬太尼PCA用于面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后镇痛时安全有效;等效剂量舒芬太尼镇痛、镇静效果强于芬太尼.  相似文献   

7.
显微血管吻合术后便秘患者的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显微血管吻合术后,由于需较长时间的绝对卧床期,加上病人的精神紧张、麻醉、镇痛药等因素的影响,患者发生便秘的现象非常普遍,导致病人腹胀、食欲下降、睡眠不良等情况,严重的由于排便过于用力,会导致吻合血管痉挛或血管危象的发生,使手术失败。因此,如何处理好病人术后的便秘,是护理的关键问题。经过临床护理实践,笔者总结出一套适合显微血管吻合术后便秘患者理想的护理干预方法,即采用适量的饮水、腹部按摩及合理使用开塞露的综合方法来处理便秘,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收集2001年6月至2001年12月显微血管…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应用病人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analgesia,PCA)泵经指屈腱鞘内连续给药治疗断指再植术后血管痉挛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0例56指断指再植患者应用PCA泵将罂粟碱和利多卡N经腱鞘内注入血管吻合口周围,观察术后血管痉挛发生情况。结果再植40例56指全部成活,其中1例返回病房20min后发生血管痉挛,注入罂粟碱30min后缓解。结论利用PCA泵经指屈腱鞘在血管吻合口持续注入罂粟碱和利多卡因可有效地预防和治疗断指再植术后血管痉挛,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超前镇痛护理在预防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临床效果.方法 实验组:30例43指断指再植术后预防性使用人工冬眠合剂(5%GS 500 ml+哌替啶100 mg+氯丙嗪50 mg+异丙嗪50 mg)输液泵持续静滴5~7 d;对照组:30例42指断指再植术后患者主诉疼痛时再给止痛药.结果 实验组血管危象发生率为16.6%,对照组血管危象发生率为30%.结论 超前镇痛护理能明显预防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发生,提高断指再植成活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显微血管减压联合三叉神经感觉根定向毁损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6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行显微血管减压术联合三叉神经感觉根定向毁损术治疗。结果 53例术中发现三叉神经根部有血管压迫,3例无明确责任血管。56例患者术后疼痛即刻消失,并出现轻度至中度的面部感觉迟钝和麻木感。随访0.5~3年,无疼痛复发病例,48例仍有轻度的面部麻木,8例无面部麻木。结论显微血管减压术联合三叉神经感觉根定向毁损术是安全有效,如果在术中能确定有责任血管压迫三叉神经根时,在行减压术的同时对病变的三叉神经感觉根行定向毁损术,是降低复发率和取得长期满意效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无效的原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无效的原因。方法 对23例经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无效的面肌痉挛患者行再次手术,发现责任血管判断失误致主要压迫血管遗漏7例;减压棉片插入位置不当,血管襻未离开面神经根部9例;减压材料选择及操作方法错误5例;责任血管粗大弯曲,而减压棉片过小致血管复位2例。结果 经第2次手术后21例患者症状立即消失,2例面部仍抽搐者分别在术后2周和6周后消失。第2次术后所有患者经1.0~6.0年随访(平均3.4年),无一例症状复发。结论 显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面肌痉挛的有效方法,准确判断责任血管和正确减压是提高手术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序贯法测定羟考酮用于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术终镇痛衔接的半数有效剂量(Median effective dose,ED_(50))。方法选择2017年6—10月在全麻下行经乙状窦入路显微血管减压手术的面肌痉挛患者23例,男5例,女18例,年龄18~64岁,BMI 18~24kg/m2,ASAⅠ或Ⅱ级。手术结束前30min给予羟考酮,手术结束后连接相同配方的镇痛泵。根据序贯法设定浓度,当出现第7个交叉点时终止试验。术后30min患者镇痛口述分级(verbal rating score,VRS)评分1分为阴性。结果 Dixon-Mood法计算羟考酮ED_(50)为0.054mg/kg(95%CI 0.053~0.056mg/kg);Probit回归模型计算为0.054mg/kg(95%CI 0.030~0.077mg/kg)。结论羟考酮用于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术终镇痛衔接的ED50为0.054mg/kg。  相似文献   

13.
吕杰 《浙江创伤外科》2005,10(4):298-299
臂丛神经阻滞用于上肢手术,除提供手术无痛条件外,还具有扩张上肢血管、解除血管痉挛、增加血流等效应[1]、利于组织灌注和血管吻合、并发症少、生理干扰轻等优点[2].但单次臂丛神经阻滞无法满足冗长时间手术及术后镇痛的要求,重复臂丛神经阻滞失败率高且阻滞完全有一定的难度,而连续臂丛神经阻滞可满足长时间微血管吻合手术以及术后镇痛的要求[3],麻醉效果良好.本文采用硬膜外导管置入腋鞘作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和术后镇痛,与单次臂丛神经阻滞和术后肌注哌替啶镇痛的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老年病人多因近端股骨骨折或股骨颈骨折而行全髋置换术。由于老年人血管结构改变,代谢紊乱,手术刺激可致血管活性物质形成,因此常处于高凝状态并持续到术后;全髋置换术时,骨水泥单体的释放,更易诱发血栓形成和心脑血管意外,加之此类病人常需长期卧床,因而易发生术后深静脉血栓。血液流变学的改变在血栓形成中起重要作用,不同麻醉方法下全髋置换术病人术后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已有报道,术后不同镇痛方式对全髋置换术老年病人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尚未定论。本研究拟比较术后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和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对全髋置换术老年病人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右美托咪啶联合舒芬太尼用于断指再植术后静脉镇痛,观察对术后疼痛、镇静效果及血管痉挛的影响.方法 60例急诊行单指断指再植患者,随机分为2组(n=30),即对照组(A组)和右美托咪啶组(B组),观察术后镇痛、镇静效果,不良反应,以及断指再植后的血管痉挛发生率.结果 术后两组患者的镇静评分、不良反应和血管痉挛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镇痛评分小于A组(P<0.05).结论 断指再植术后应用右美托咪啶复合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右美托咪啶可以增强舒芬太尼的镇痛效果,无明显不良反应,但对血管痉挛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显微动静脉内瘘术64例分析   总被引:20,自引:12,他引:8  
目的 探讨供血液透析使用的动静脉内瘘术的手术方式及显微血管吻合操作技术。方法 收集64例动静脉内瘘术,比较桡动脉-头静脉侧端吻合术和桡动脉-头静脉端端吻合术两种不同术式的内瘘血流量及血管合并症,分析吻合口不同口径对内瘘血流量的影响。结果 内瘘血流量每分钟200ml以上56例,出现内瘘血管合并症8例,因血流量不足再次手术6例。动静脉侧端吻合的内瘘质量比端端吻合好,当吻合口小于0.5cm时内瘘血管合并症增加。结论 桡动脉-头静脉侧端吻合术是动静脉内瘘术的首选术式,血管吻合口的大小以0.5cm为适宜,血管吻合应遵循显微血管缝合原则。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断指再植术后24 h内自控镇痛泵患者出现的无意识障碍抽搐的原因,并能在临床中解决此类抽搐问题,最终预防了血管危象的发生。方法对2015年3月-2016年4月收治的613例使用自控镇痛泵的断指再植患者出现抽搐的5例,患者进行原因分析。结果通过及时缓解抽搐症状,再植指体均未出现血管危象和其他并发症。结论断指再植患者术后使用自控镇痛泵可以有效预防因疼痛引起的血管痉挛,而使用镇痛泵又会引起恶心、呕吐等副反应,抽搐现象在临床中发生几率较低。为了避免抽搐诱发血管痉挛,对使用自控镇痛泵患者应以预防为主并及时处理抽搐引起的血管危象。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镇痛泵的使用、护理方法及不良反应的观察。方法选择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80例,静脉自控镇痛70例作为观察对象。比较术后镇痛效果。结果减轻了病人术后痛苦,提高了病人舒适度。结论镇痛泵可以按需镇痛,有效地起到术后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9.
断指再植术操作精细,费时较长,要求手术野绝对平静,术后能较长时间的镇痛.而传统的臂丛阻滞不能满足现代创伤显微手术的需要.近年来,本院采用改良腋路臂丛置管用于断指再植及术后镇痛,经临床22例应用,均获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断腕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观察和护理方法。方法对1990年一2009年珠海市人民医院收治并进行腕关节离断再植术及外院转入腕关节离断再植术后病例53例进行分析总结,其中完全离断19例,不完全离断34例。结果术后发生血管危象11例,其中静脉危象7例,动脉危象3例,动静脉联合危象1例。经处理后血运恢复9例,肢体坏死2例。结论断腕再植手术的成活率不仅取决于高质量的手术操作,术后护理中密切观察,及时发现血管危象同样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