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准自杀行为是指一种模拟或酷似自杀而未造成死亡后果的随意行为眼1演。1994年8月~2004年8月,在我院住院患者中有39例患者出现准自杀行为。我们对这39例患者出现准自杀行为的原因进行了调查分析,采取一系列防范措施,确保了患者的生命安全,并扼制了他们的准自杀意念和行为。现报告如下。1患者资料本组39例,男性13例,女性26例。年龄32~68岁,平均年龄48岁。其中胃癌晚期广泛转移9例;肝癌晚期13例;乳腺癌术后骨转移5例;乳腺癌脑转移4例;肺癌晚期5例;风心病、联合瓣膜病变、多脏器栓塞1例;慢性肾炎、肾功能衰竭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2患者准自杀行为的表现39例准自杀行为患者中,其中13例爬窗欲跳楼,11例割腕,5例欲自缢,2例头碰床栏,8例想服安眠药。3原因分析3.1社会、家庭及个人因素3.1.1失去自我生活照顾能力,社会身份。39例患者因晚期肿瘤,病情严重失去自我照顾能力和社会身份,感觉活着毫无价值,产生厌世情绪,想一死了之。3.1.2孤独,被遗忘。患者因久病、病重多次住院治疗,家庭耗费了大量的精力、财力,家人及朋友关心减少,流露出厌烦的情绪,甚至将其遗弃。病例中14例缺少家人照顾、关心,产生被遗忘而孤...  相似文献   

2.
癫痫患者的自杀行为问题复杂且严重,而自杀意念是识别自杀行为的重要指标,同时,探索癫痫患者自杀意念相关研究是预防患者自杀、提高临床医务人员认知的重要方式之一。文章就癫痫患者自杀意念的现状、测量工具及影响因素等内容进行综述,以期为癫痫患者自杀风险筛查及预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自杀是一种有意残害自己生命的行为。 1974年美国 NIMH将自杀行为分为自杀意食、自杀未遂、自杀死亡。尽管这三者之间不能完全区别开来,但许多研究还是发现了它们各自不同的特点。1 自杀的影响因素 (1)自杀的生物学因素:几十年来人们一直从自杀行为的遗传学、脑结构、神经介质及神经分泌等方面来研究自杀的生物学影响因素,但结果不尽一致。 5-羟色胺的代射产物 5-羟吲哚醋酸 (5- HIAA)与自杀行为的关系一致是研究热点且结论较为一致。除此之外,被证实与自杀行为有关的生物因素,还有血小板上单胺氧化酶 (MAO)活性降低,自杀者脑…  相似文献   

4.
癌症患者自杀行为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住院癌症患者发生自杀行为的相关因素,制定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及安全管理措施。方法按时间顺序逐个调查2004年7月-2007年6月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肿瘤科住院期间发生自杀行为的29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自杀行为分类,并分析自杀原因,在此基础上采取相应心理护理、安全管理措施,比较针对性护理措施后的效果。结果29例发生自杀行为的患者中,自杀成功3例,占10.3%,自杀未遂8例,占27.6%,有自杀准备4例,占13.8%,有自杀计划2例,占6.9%,有自杀意念12例,占41.4%。发生自杀行为的原因与心理障碍、情感支持缺乏、疼痛、生活质量下降和经济负担过重等有关。通过有针对性的干预,自杀行为人数逐渐下降(P〈0.05)。结论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强化病区护理安全管理,增强医护人员法律意识,能使住院癌症患者自杀行为减少。  相似文献   

5.
第七讲自杀(上) 自杀系指自愿的、自己动手让自己死亡的行为。自杀既是医学现象,又是社会现象,更是心理不健康的一种特殊表现。1985年Pefeffer提出了自杀行为谱(Suicide Spectrum)的概念。他将自杀行为按程度不同分为五个层次序列:非自杀行为→自杀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与自杀意念、领悟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59例惠爱医院住院的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近3个月是否有自杀行为,将患者归入自杀行为组(n=28)和非自杀行为组(n=31);采用自杀意念自评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及自编一般资料调查表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结果伴自杀行为组自杀意念较未伴自杀行为组强烈(t=3.03,P<0.05),领悟社会支持度低于未伴自杀行为组(t=2.99,P<0.05)。中介效应分析表明,领悟社会支持在自杀意念与自杀行为间发挥完全中介作用,自杀意念会削弱抑郁症患者的领悟社会支持,导致自杀风险增加。结论领悟社会支持在自杀意念与自杀行为间发挥重要中介作用,故在自杀干预中既要丰富社会支持资源和支持方式,又要引导患者主动利用,减少自杀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丁红燕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30):140-142
目的:从关于青少年自杀行为的大量研究中更深刻地理解和把握自杀的概念、青少年自杀的特点、原因以及干预策略。 资料来源:通过计算机在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中以“自杀”为关键词搜索1979-01/2005-01期间与青少年自杀行为相关的文献,在PsycAr-ticles心理学全文期刊数据库中以“suicide”为主题词搜索1976-01/1995-01期间的相关英文文献,同时通过手工以“自杀”、“suicide”为主题词在图书馆查找1979-01/2005-01的相关书籍内容,在互联网上以“自杀调查结果”为主题词进行搜索相关文献。 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包括自杀理论、自杀行为、青少年自杀方面的研究文献,筛除研究对象样本量太小、在权威性较低的期刊上发表的文献。排除重复性研究。 资料提炼:共收集到156篇关于自杀或青少年自杀的研究文献,其中关于自杀的综述性文献11篇,关于自杀理论的文献17篇,关于自杀行为的文献63篇,关于青少年自杀的文献54篇,关于自杀调查结果的文献11篇。选择18篇进行综述。 资料综合:自杀者对自杀的后果具有一定认识和思考。自杀未遂率高于自杀死亡率,自杀成为前5位的死亡因素,自杀率存在性别差异,自杀的发生与发育成熟与否有关,青少年自杀的原因包括生理、心理、精神障碍、家庭和社会因素等方面,青少年的自杀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预测和干预的。 结论:自杀是青少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存在生理、心理、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原因。一定程度上青少年的自杀行为可以预测,并可以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8.
胡晓梅  胡金明 《护理研究》2011,25(26):2372-2373
[目的]探讨住院抑郁症病人自杀发生率、性别差异、自杀因素及护理干预对策。[方法]利用问卷调查表对150例自杀未遂的抑郁症病人自杀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住院抑郁症病人出现自杀意念、自杀意图、自杀行为较高;女性病人自杀行为明显多于男性,但男性自杀行为的后果更为严重;精神病家族史、自杀家族史、家庭环境等均与自杀行为密切相关。[结论]住院抑郁症病人存在较多的自杀问题,特别是病程长、多次住院、具有精神病家族史和自杀家族史者是自杀预防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自杀行为相关因素的性别差异。方法:依据ICD-10诊断标准入组有自杀行为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1739例和无自杀行为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3713例,进行不同性别间各项目的比较分析,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男、女性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自杀行为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男、女性伴自杀行为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在年龄、婚姻状况、职业、吸烟史、饮酒史、重大精神创伤史、入院次数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伴自杀行为患者较无自杀行为者年龄更大、已婚者更多、独生子女较少、较多家族自杀史、家族精神异常史、既往自杀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女性伴自杀行为者较无自杀行为者年龄更大、较多饮酒史、重大精神创伤史、家族自杀史、既往自杀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患者的重大精神创伤、家族自杀史、既往自杀史与发生自杀行为相关(P<0.05)。男性患者的既往有自杀史与发生自杀行为相关(P<0.01)。结论:男、女性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自杀行为危险因素存在一定差异,区别化对待其危险因素对预防自杀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马玉芬  宋春燕 《护理研究》2006,20(6):1427-1428
预防和制止住院病人自杀是医护人员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综述了综合医院住院病人自杀的原因和特点,并提出了防范自杀行为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1.
自杀是一种由于自身意识的动作或行为所造成的死亡,是人类的悲剧,是由于社会、家庭、自身因素导致人心理失衡,从而采取一些极端的方式自行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据统计,全球每年有100万~120万人自杀死亡,世界上每40s就有1人成功自杀,每3min有1人自杀未遂\[1\]。自杀是有自杀意念到自杀未遂或自杀死亡的自杀行为的连续过程。有自杀意念不一定发生自杀行为,但自杀行为发生之前肯定有自杀意念\[2 3\]。因此,对住院患者自杀行为的预见及早期预防尤为重要。本文回顾了我科1例老年胃癌术后患者的自杀事件,经护理后该患者放弃自杀的念头,配合治疗,治愈出院。电话随访6个月,患者生活态度积极乐观,未出现再次自杀行为。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湖北省综合医院非精神科住院患者自杀行为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目标抽样法,按照1∶1配比,抽取湖北省50所综合医院,采用住院患者自杀行为病例报告表对2015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所有医院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系统中非精神科住院患者自杀未遂和自杀死亡的案例进行收集和分析。结果 45所医院接受了本次调查,共报告自杀病例169例,自杀行为发生率为3.48/10万住院人次。二级医院住院患者自杀行为发生率是三级医院的1.10倍;年龄≥60岁、学历为小学或初中、职业为无业或农民、患有恶性肿瘤或慢性疾病者更易发生自杀行为。自杀行为多出现在春季,00:00—07:59及住院1周内,主要发生在病房内,自杀方式以跳楼为主。自杀完成率高达49.11%,11所医院因患者自杀发生了医疗纠纷,自杀原因以躯体疾病、家庭关系、家庭经济状况为主。结论综合医院住院患者自杀行为发生率高,建议管理者针对非精神科住院患者自杀行为特征及影响因素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对住院患者自杀的关注与重视。  相似文献   

13.
自杀是精神病人生命的最大威胁之一,其自杀率为一般人的6倍(Mirscnfeld 1988)。本文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杀原因,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杀特点,意在提高防范措施,减少自杀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住院精神病患者自杀行为及护理干预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自杀是指个体蓄意或自愿采取各种手段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自杀行为与疾病的关系十分密切,其中精神疾病是导致自杀的主要原因。自杀给个人、家庭、社会带来了不可挽回的损失,已成为世界范围内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有效预防住院精神病患者自杀,是精神科护理的重要内容,可以减少患者生命财产损失和医疗护理纠纷,是患方和医护人员共同期望的目标。现对有关住院精神病患者自杀行为及其干预措施的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精神病人自杀行为的有关情况,对76例具有自杀行为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精神病人的自杀行为发生率为7.26%,自杀行为发生率较高的病种依次为情感性障碍(12.8%)、精神分裂症(7.17%)、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6.45%)。自杀方式以自缢、服毒为主,63.15%的自杀行为前有自杀预兆,由此提出预防精神病人自杀应注意心理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加强住院环境的安全管理和卫生宣教。  相似文献   

16.
综合科6例老年患者自杀行为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杀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健康问题。住院患者自杀和企图自杀对医院及患者家属都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对我院20年来综合科6例老年患者自杀或企图自杀行为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护理对策,旨在防止老年患者住院期间发生自杀行为。  相似文献   

17.
住院精神病人自杀行为分析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68例有自杀行为的住院精神病人。结果发现,自杀以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居多;自杀行为多发生于夜间;自杀方式以自缢为主;自杀前多有先兆症状。针对以上特点,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8.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杀行为已作为精神病房管理工作中的一个严重问题而引起人们的关注。有人对分裂症患者进行了一项20~30年的随访研究,发现约40%的病人曾有过自杀行动,其中约10-24%自杀成功。本文拟对我院分裂症近15年来有过自杀行为的患者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抑郁症伴有自杀行为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0例抑郁症伴有自杀倾向患者进行风险评估、评估自杀高危因素、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制度与保护制度、改变患者认知结构等。结果抑郁症伴有自杀倾向患者的自杀行为包括顿服大量药物、喝农药、割腕、溺水、自缢。患者自杀行为均被及时发现,自杀未遂。10例患者经治疗和护理均康复出院。结论对抑郁症伴有自杀行为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医疗风险和患者自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住院精神病患者自杀行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病患者自杀相关因素,为有效预防自杀提供依据。方法自制调查表,回顾性调查攀枝花市三级甲等精神专科医院1976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住院期间发生自杀行为的623例病历资料,将所有资料经X^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住院精神病患者自杀行为发生率为6.80%;自杀死亡率1.28%;死亡组与非死亡组相关资料中发生自杀行为时病程、病情、时间、地点、方式、自杀史经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住院精神病患者的自杀行为与多种因素有关,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临床工作中应随时提高警惕,积极干预,及时预防或终止患者自杀行为,减少自杀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