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6 毫秒
1.
目的 探讨背侧楔形截骨术治疗第二跖骨头坏死(Freiberg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背侧楔形截骨术治疗16例Freiberg病患者。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手术前后AOFAS踝-后足评分、疼痛VAS评分、跖趾关节活动度。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33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出现转移性跖痛、跖骨头坏死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AOFAS踝-后足评分、疼痛VAS评分、跖趾关节活动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 <0.01)。结论 采用背侧楔形截骨术治疗Freiberg病可有效缓解跖骨疼痛症状,增加患者跖趾关节活动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跖骨头背侧闭合V形截骨结合可折断钉内固定治疗Freiberg病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4年6月治疗的11例Freiberg病患者资料,男5例,女6例;年龄15。52岁,平均32岁。根据Smillie分期:Ⅱ期5例,Ⅲ期6例。症状持续时间为7。48个月,平均23个月。术中行跖骨头背侧闭合V形截骨,旋转跖骨头重建关节面后,可折断钉固定。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早期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4~48个月(平均19个月)。术后疼痛均明显缓解。x线片示截骨处于术后8—13周(平均10周)坚固愈合。负重位X线片测量跖骨短缩1.1—1.8him,平均1.5mm。术后1d、1个月、1年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评分、足跖趾跖间关节量表评分及各活动度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相邻跖趾关节转移性跖痛,无移位、骨不连及坏死或感染等并发症发生。除1例Ⅲ期患者诉持续关节肿胀至术后10个月改善外,其他患者均于术后6个月内恢复正常活动。末次随访时患者满意度:优7例,良3例,差1例。结论跖骨头背侧闭合v形截骨结合可折断钉内固定具有有效重建跖趾关节、允许关节早期活动、避免二次手术的优点,是治疗SmillieⅡ、Ⅲ期Freiberg病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跖骨关节内背侧楔形截骨交叉螺钉固定治疗Freiberg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我科采用跖骨关节内背侧楔形截骨交叉螺钉固定治疗Freiberg病患者16例,其中男11例,女5例;年龄22~36岁,平均(28.3±5.7)岁。病变部位均为第2跖骨头,均为单足发病。根据Smillie分期:Ⅱ期3例,Ⅲ期11例,Ⅳ期2例。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骨愈合时间以及跖趾关节活动度,并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前足评分评价术后疗效。结果 16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2~46个月,平均(27.7±15.9)个月。患者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无切口感染、血管神经及肌腱损伤发生。跖骨短缩1.5~2.0mm,平均(1.8±0.3)mm。患者均获一期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0.3±2.4)周(8~12周)。患者术后平均(4.7±1.4)个月(3~6个月)均重返工作岗位。术后12个月随访时,跖趾关节背伸较术前改善了(17.7±2.2)°(t=2.937,P0.05),跖屈较术前改善了(8.3±1.9)°(t=2.573,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OFAS评分由术前(61.3±5.7)分改善至术后12个月的(83.7±7.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79,P0.05)。优3例,良13例,优良率为100%。结论跖骨关节内背侧楔形截骨结合交叉螺钉固定可以有效重建跖骨头外形、改善跖趾关节活动度,术后并发症少、固定强度好、骨愈合率高,允许早期负重,是治疗Freiberg病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Freiberg病的影像学表现及其指导临床诊断与治疗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1—2016-11诊治的16例Freiberg病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结合Smillie分期探讨X线片、CT、MRI技术对Freiberg病的诊断价值及其指导临床治疗的意义。结果 7例采用非手术治疗(Smillie分期:Ⅰ期3例,Ⅱ期3例,Ⅲ期1例),随访1~2年病情控制良好。9例采用手术治疗(Smillie分期:Ⅱ期1例,Ⅲ期3例,Ⅳ期5例),其中7例行第2跖骨头病灶清理+Weil截骨术,1例累行第3、4跖骨头抬高+楔形截骨术,1例行第2跖趾关节置换术。结论 X线片、CT及MRI检查有助于Freiberg病的诊断及Smillie分期,并能指导临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Weil截骨术治疗原发性跖痛症的短期临床效果。方法自2011-04—2013-05采用Weil截骨术治疗原发性跖痛症39例(48个跖骨头),切开、松解跖趾关节囊,避免损伤关节软骨,并将近节趾骨完全跖屈,彻底显露跖骨头,用摆锯自跖骨头关节面背侧下方2 mm沿足底负重平面向近端跖侧截骨,将远端跖骨块向近端平行推移,用直径1.5 mm克氏针由跖骨近端向跖骨头临时固定,用1枚直径1.7 mm皮质骨钉最终固定。比较术前及术后3个月跖骨绝对长度、跖趾关节活动度、VAS评分、AOFAS评分。结果本组均获得随访7~24个月,平均15.2个月。截骨后跖骨平均缩短3.88 mm。所有患者术后无切口感染及截骨延迟愈合,跖侧疼痛均明显改善。关节间隙维持,患足外观正常,无转移性跖骨下疼痛。所有患者术后跖骨绝对长度缩短、跖趾关节活动度减小,但VAS评分明显降低、AOFAS评分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Weil截骨术治疗原发性跖痛症短期临床疗效显著,是一种可靠的术式。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带跖趾关节的第二趾移植再造拇手指过程中,利用跖骨头软骨面下选择性截骨来改善跖趾关节屈曲方向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 方法 对21例21指带跖趾关节的第二趾移植再造拇、手指病例,术中在第二跖骨头底部关节囊近侧做截骨口,距跖趾关节面5.0 mm处进入跖骨,弧形截除松质骨,使跖趾关节可以屈曲到90°为止,纵贯或交叉克氏针固定关节,再按常规的再造方法重建动力、神经及血液循环. 结果 本组所有再造指均成活.随访时间6~24个月,其中6例得到长期随访(12 ~ 24个月).再造指的掌指关节被动活动范围65°~85°,平均75°.主动活动范围45°~80°,平均65°.X线片复查显示骨质愈合良好,无关节退性行变表现. 结论 在带跖趾关节的第二趾移植再造拇、手指过程中,采用跖骨头软骨面下选择性截骨的方法能明显增加再造掌指关节主、被动屈伸活动度,是提高再造指掌指关节活动度的较佳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背侧楔形截骨(dorsiflexion osteotomy,DO)及跖骨头置换(implant arthroplasty,IA)治疗晚期Freiberg病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7月—2016年7月收治且符合选择标准的25例Smillie Ⅳ、Ⅴ型Freiberg病患者临床资料,其中13例行DO治疗(DO组),12例行IA治疗(IA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患足侧别、部位、Smillie分型、病程以及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患侧跖趾关节屈曲及背伸活动度、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住院费用及术后VAS评分、AOFAS评分、患侧跖趾关节屈曲及背伸活动度,X线片复查两组内固定或假体情况。结果两组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DO组随访时间为12~30个月,平均17个月;IA组为12~24个月,平均16个月。IA组患者住院费用明显多于DO组(t=2.742,P=0.011)。末次随访时,两组VAS评分、AOFAS评分、患侧跖趾关节屈曲及背伸活动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X线片复查示,DO组患者截骨均愈合,愈合时间为8~12周,平均9.5周;两组均无内固定及假体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 DO及IA均可有效治疗晚期Freiberg病,明显缓解跖趾关节疼痛并改善活动度,但DO术式住院费用低于IA。  相似文献   

8.
目的报道关节镜下跖趾关节成形术治疗跖趾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关节镜下跖趾关节成形术治疗12例晚期跖趾关节炎。在局部麻醉下手术,分别于跖趾关节两侧建立关节镜入路和器械入路。在镜下切除跖骨头周围的骨赘及炎性滑膜组织,然后截除近节趾骨1/3左右,部分病例楔形切除部分跖骨头背侧关节面,以改善背伸活动度。结果术后随访12~28个月,4例完全没有疼痛,8例偶尔有轻度疼痛感觉。结论关节镜下跖趾关节成形术治疗晚期跖趾关节炎是可行的,符合微创的手术原则,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Ludloff截骨术治疗母外翻后出现跖骨短缩、抬高及远端旋转的解决方案.方法 30例正常足,摄足部正侧位X线片,测量第一跖骨的长度及矢状面截骨角.计算在不同截骨条件下跖骨的抬高、短缩及旋前的理论值.根据该理论值,设计Ludloff截骨术的手术方案治疗??外翻.18例23足??外翻患者,如第一跖骨头内旋<3°,行单纯Ludloff截骨术;内旋角度为3°~6°,需行有冠状面截骨角的Ludloff截骨术;内旋角度>6°,行基底在外侧的楔形截骨;其中8足同时行第一跖骨远端截骨术以矫正跖骨远端关节角.采用??趾跖趾-趾间关节评分表及二至五趾跖趾-趾间关节评分表(AOFAS)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正常足第一跖骨的长度为4.60~6.90cm,平均(6.09±0.43)cm;矢状面截骨角为20.7°~31.3°,平均25.58°±2.73°.1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8个月.??趾跖趾-趾间关节评分:90~100分18足(78%),80~89分3足(13%),70~79分足2例(9%),评分平均增加36分(术前56分,术后92分);二至五趾跖趾-趾间关节评分:90~100分5足(22%),80~89分7足(30%),70~79分11足(48%),评分平均增加21分(术前59分,术后80分).结论 根据??外翻患者第一跖骨头不同的内旋角度,选取有冠状面截骨角或有基底在外侧的楔形截骨的Ludloff截骨术,可取得较理想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跖骨头楔形截骨改善再造手指功能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应用跖骨头楔形截骨以改善再造手指功能的手术疗效。方法对36例(42指)行携带跖趾关节的第二足趾游离移植再造手指,术中将跖骨头囊内楔形截骨并沿矢状面由背侧向跖侧旋转90°,改善再造掌指关节的外形和功能。结果36例(42指)全部成活。术后随访6~36个月,再造手指外形有明显改善。再造指掌指关节从伸直位到掌侧,被动活动范围最大85°,最小70°,平均75°;主动活动范围最大80°,最小55°,平均65°。X线片复查,跖骨截骨面愈合良好。结论应用跖骨头囊内楔形截骨第二足趾移指再造手指,术后改善了再造指的外形和功能,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