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本研究旨在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造血干细胞的回输量和回输时受者白细胞数与疾病预后关系。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收治的37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回输时受者白细胞数分为粒细胞缺乏组和非粒细胞缺乏组,比较两组患者移植后造血重建、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移植后复发及死亡的发生情况;按照回输的单个核细胞数(MNC)及CD34阳性细胞数的中位数,将患者分为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比较不同剂量组患者移植后造血重建、GVHD、移植后复发及死亡的发生情况。结果表明,回输时受者为非粒细胞缺乏者造血重建快于粒细胞缺乏者;高剂量MNC组造血重建快于低剂量MNC组;CD34阳性细胞计数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之间造血重建无统计学显著差异。高剂量MNC组和非粒细胞缺乏组GVHD发生率高(P〈0.05)。不同回输造血干细胞量及回输时白细胞数组间复发及死亡率间无统计学显著差异。结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MNC计数和回输时受者白细胞数与造血重建相关;高剂量MNC组和非粒细胞缺乏组GVHD发生率高:回输造血干细胞的量与回输时受者白细胞数与疾病的复发及死亡无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2.
《中华血液学杂志》2022,(2):141-145
目的评估65岁以上老年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6年6月1日至2020年7月31日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断并接受含新药诱导方案序贯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22例65岁以上MM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接受移植的老年患者均在移植前对重要脏器功能进行评估, 自2016年起同时采用国际骨髓瘤工作组虚弱评分评估移植适应证。结果 22例患者接受移植时的中位年龄为66.75(IQR 4.50)岁。共20例患者接受了造血干细胞动员, 中位采集造血干细胞单个核细胞数为4.53×108/kg, CD34+细胞数为3.37×106/kg, 中位采集次数2次。造血干细胞回输后中性粒细胞植入中位时间11 d, 血小板植入中位时间13 d, 移植后100 d治疗相关死亡率为0。中位随访48.7个月, 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未达到, 中位总生存时间为111.8个月。结论对于经过筛选的≥65岁老年MM患者,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联合抗胸腺淋巴细胞球蛋白(ATG)体内净化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初步疗效。【方法】对5例难治性SLE患者进行APBSCT同时联合使用ATG体内净化去除淋巴细胞。采用环磷酰胺(CTX)4g/m2化疗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5μg/(kg.d)动员患者的外周血干细胞,然后予CTX50mg/(kg.d)×4d预处理后回输保存的外周血干细胞,回输前予ATG(猪)20mg/(kg.d)×2d,回输中位单个核细胞(MNC)4.28×108/kg,中位CD34 细胞2.48×106/kg,回输后予ATG(猪)20mg/(kg.d)×2d行体内净化。移植后口服泼尼松5~10mg/d维持治疗。【结果】5例患者移植后造血均恢复顺利,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于中位时间 9d>0.5×109/L,血小板于中位时间 10d>20×109/L。干细胞动员过程中有3例患者出现疾病活动,加用泼尼松后控制。所有患者均于移植后1个月左右皮疹及关节疼痛逐渐消失,SIEDAI降至5分以下,尿蛋白减少或消失。移植后3个月复查自身抗体滴度下降。中位随访至移植后6.5个月,造血功能恢复良好,病情处于持续缓解状态。【结论】APBSCT联合ATG体内净化是治疗难治性SLE的有效方法之一,但要注意在移植过程中有感染和疾病活动的可能,长期疗效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PBHSCT)过程中造血重建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auto-PBHSCT的177例病人的造血重建成功率、造血重建时间和移植后28 d造血重建状态,探索造血重建的影响因素。结果:粒系中位植入时间为12(8-21)d,植入率98.9%,均在28 d内植入;血小板中位植入时间为17(7-420)d,植入率95.5%,移植后28 d血小板累积植入率80.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回输CD34~+细胞数量和rh TPO的使用是粒细胞植入时间的影响因素;而疾病种类、预处理方案、回输CD34~+细胞数量是血小板植入时间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回输CD34~+细胞数量是粒细胞植入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而疾病种类、回输CD34~+细胞数量是血小板植入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疾病种类和回输CD34~+细胞数量是移植后28 d造血重建状态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对于auto-PBHSCT而言,疾病种类、预处理方案、回输CD34~+细胞数量、rh TPO的使用是造血重建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选择2004-10/2009-01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的23例重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男3例,女20例,中位年龄(28±11)岁.分为4组:环磷酰胺10 mg/(kg·d)组12例,环磷酰胺20 mg/(kg·d)组5例,环磷酰胺30 mg/(kg·d)组4例,环磷酰胺40mg/(kg·d)组2例.对每组患者实施不同预处理剂量的环磷酰胺,×3d,存预处理前均采集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保存细胞数为(1.7~3.8)×108/kg.所有受试者在任何时间点着白细胞低于0.5×109 L-1,血小板低于10×109 L-1即进行干细胞颈内静脉移植,回输细胞昔为(2.1~3.4)×108/kg.结果显示:环磷酰胺10 mg/(kg·d)组9例血小板和白细胞无下降,3例血小板和白细胞第7~9天下降,但能自行恢复.环磷酰胺20 mg/(kg·d)组1例血小板和白细胞无下降,4例血小板和白细胞第5~9天下降,但能自行恢复,均无需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支持.环磷酰胺30mg/(kg·d)组4例血小板和白细胞第3~7天下降,其中1例于第5天回输干细胞,白细胞在移植后10,14 d最低值分别为2.47×109 L-1,18.8×109 L-1;移植后30 d血小板为134×109 L-1.环磷酰胺40 mg/(kg·d)组2例血小板和白细胞第3,5天下降,其中1例于第4天回输干细胞,白细胞在移植后10,14 d最低值分别为1.67×109 L-1,9.8×109 L-1;移植后30 d血小板为215×109 L-1.1例于第6天回输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白细胞在移植后10,14 d最低值分别为2.18×109 L-1,16.5×109 L-1;移植后30 d血小板为96×109 L-1.所有移植病例均无移植物抗宿上病、肝静脉闭塞病、出血性膀胱炎和感染的发生.与环磷酰胺10 mg/(kg·d)组比较,环磷酰胺20,30,40 mg/(kg·d)组完全的临床缓解率明显升高.提示以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为后盾,采用移植或不移植干细胞的方法,将很可能使重型系统性红斑狼疮达到长期的完全临床缓解.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HLA不全相合造血干细胞联合脐血移植治疗急性白血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2008年6月~2010年12月本科20名急性白血病患者接受HLA不全相合造血干细胞联合脐血移植,和同期进行的HLA不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的51名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造血重建、植入,移植相关并发症和疗效方面的比较。结果联合移植组平均输入脐血有核细胞数2.96×107/kg,CD34+细胞2.99×105/kg;1名患者未植入,ANC≥0.5×109/L的平均时间为12.6±2.50 d,Plt≥20×109/L的平均时间为17.2±3.70 d和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植入检查均为完全供者型;联合移植组Ⅲ~Ⅳ度的严重aGVHD的发生率为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1.7%(P0.05);1年OS联合移植组为80%优于对照组的72.5%(P0.05);两组间cGVHD发生率、复发率和感染并发症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LA不全相合造血干细胞联合脐血移植降低严重aGVHD的发生率,提高长期生存率,是对HLA不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方法的改良,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背景: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年轻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首选方法,但在中国多数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无合适的供者,单倍体相合或非血缘造血干细胞移植国内外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联合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报道少见.目的:观察不同干细胞来源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方法:10例(3~52岁)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分别接受了亲缘HLA相合(2例),单倍体相合(5例),非血缘(3例)的外周血和/或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其中5例患者同时联合了间充质干细胞共移植.预处理方案主要为环磷酰胺、氟达拉滨和抗人胸腺球蛋白,以霉酚酸酯、环孢素A加短疗程的甲氨蝶呤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单倍体相合移植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马利兰和CD25单克隆抗体;同基因的例5患者预处理方案为抗人胸腺球蛋白+甲基泼尼龙.输注间充质干细胞的量为(0.27~1.85)×106/kg.接受和未接受间充质干细胞组的患者回输的造血干细胞有核细胞分别为(7.4~17.38)×108/kg和(6.09~13.68)×108/kg.结果与结论:除1例单倍体相合患者移植未成功,+36 d死于并发症外,余患者移植后染色体及DNA指纹检测等说明造血干细胞移植完全供者植入.移植后中性粒细胞达到0.5×109 L-1,血小板计数≥20×109 L-1中位时间分别为12 d和13 d;其中造血功能恢复快慢的趋势是同基因移植>外周血或/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单纯外周血或/和骨髓干细胞移植,而亲缘HLA全相合的52岁患者造血恢复最慢.非血缘移植例1、6患者发生了Ⅰ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单倍体相合移植的例2和例10患者发生了Ⅱ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后出现了局限性的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余下患者移植后生活质量良好,无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除未接受间充质干细胞的例3患者移植后出现严重感染外,其余患者移植后再未出现严重的感染和出血.结果提示造血干细胞是安全,高效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方法,联合应用间充质造血干细胞者患者造血恢复快,移植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8.
<正>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umbilical cord blood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UCBSCT)亦称脐血移植,是利用脐血中造血干细胞(HSC)移植进行造血免疫系统重建,从而治疗一系列免疫、血液相关疾病,如急、慢性白血病及再生障碍性贫血、地中海贫血和淋巴瘤等,是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之一[1]。随着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  相似文献   

9.
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UCBT)因来源丰富、HLA相合程度要求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低等优点,已成为重要的造血干细胞来源,但由于单份脐带血(UCB)细胞有限,应用于成人移植还有一定的局限性.为促进脐血造血干细胞应用于成人移植需从通过改良收集和冷冻复苏、体外扩增、双份UCB移植的方法,从而增加UCB造血干细胞数,弥补干细胞自身缺陷,添加辅助细胞提高干细胞植入效率.  相似文献   

10.
我院于2002-12~2003-12收治儿童重型再障3例,实施了非血缘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护理体会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2例,女1例,平均5岁.经山东脐血库配型成功后,行预处理(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加大剂量环磷酰胺CTX),经肘正中静脉回输非血缘脐血造血干细胞35~40 ml.回输后25~30 d骨穿报告示细胞增生活跃,粒系、红系及巨核系均恢复造血,回输后52~56 d骨髓恢复造血功能,移出层流病房,90~100 d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寻贮存式自身输血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6年本院进行贮存式自身输血的127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的造血干细胞采集及自体血回输情况。结果 127例供者共采集自体血70 550 m L,仅2例出现轻度献血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2/127);采集骨髓血100 159m L。117例供者骨髓血采集前WBC(27.02±8.21)×1010/L、Plt(213.19±62.42)×109/L、RBC(4.31±0.44)×1012/L、Hb(131.53±14.53)g/L,自体血回输后1d WBC(35.85±9.08)×1010/L、Plt(188.34±50.24)×109/L、RBC(4.02±0.41)×1012/L、Hb(122.60±13.48)g/L。自体血回输后1 d造血干细胞供者WBC明显高于采髓前(P0.05),Plt、RBC、Hb明显减低(P0.05)。结论贮存式自身输血能节约血液资源,防止输血相关疾病发生,可应用于造血干细胞供者。  相似文献   

12.
目前,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是唯一能治愈遗传性疾病的方法,而脐血作为造血干细胞的新来源,脐血移植(CBT)已被广泛应用于遗传性疾病的临床治疗.笔者回顾了CBT应用于多种类型遗传性疾病,如血红蛋白病、遗传代谢病、先天性免疫缺陷病(PID)及先天性骨髓衰竭性疾病的疗效,为遗传性疾病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异基因骨髓移植或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lloBMT,Allo-PBSCT)是当前根治造血系统恶性肿瘤、骨髓衰竭性疾病、部分遗传性疾病疗效最好的方法.但最大的问题是HLA相符供体来源困难,使临床应用受到限制。脐血因含“高质量”造血干、祖细胞,故已成为良好的干、祖细胞供源来替代骨髓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随着对脐血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Cord Blood Transplantaon.CBT)的临床应用也在不断地扩大。  相似文献   

14.
雷静  黄玉葵  蓝梅  罗静  刘艳 《全科护理》2021,19(16):2302-2304
总结1例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病人回输自体干细胞时出现速发型超敏反应,再次成功回输的护理经验,为au-to-H SCT病人回输自体造血干细胞护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脐血HLA分型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脐血含丰富的造血干细胞,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多种危重疾病患者的有效手段。收集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自1989年第1例HLA全相合同胞获成功起,至今全世界已超过238例。脐血移植前的HLA分型是决定其移植成功的重要环节之一。然而由于脐血在收集过程中时间、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HSCT)联合抗CD20单克隆抗体(利妥昔单抗)治疗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1例难治、复发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进行AHSCT同时联合使用了抗CD20单抗。采用环磷酰胺(CTX)4g/m2 阿糖胞苷(Ara-C)4g/m2化疗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5μg/kg/d动员患者的外周血干细胞,然后予去甲氧柔红霉素(IDA)10mg/d×3d 经典BEAM方案预处理后回输保存的外周血干细胞,共回输单个核细胞(MNC)4.36×108/kg,CD34 细胞2.48×106/kg,回输后分别于 1d及 8d予抗CD20单抗375mg/m2行体内净化。结果患者移植后造血恢复顺利,于 15d中性粒细胞绝对数(ANC)>0.5×109/L, 18d血小板>20×109/L。移植后1月复查腹腔淋巴结消失。随访至移植后13月,造血功能恢复良好,病情处于持续完全缓解状态,仍在继续随访中。结论AHSCT联合抗CD20单抗是治疗难治、复发B细胞NHL的有效方法之一,有利于清除移植后的微小残留病(MRD),防止复发。  相似文献   

17.
背景:儿童复发难治急性白血病单纯化学治疗效果极差,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愈该类疾病的惟一有效方法。研究显示单倍体移植与同胞相合及非亲缘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治疗效果接近,甚至优于后者,且父母作为供者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依从性好,能够保证移植干细胞数量及预防原发病复发,明显提高了患者移植成功率及长期无白血病生存率。目的:回顾分析父母供者单倍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复发难治急性白血病的疗效。方法:入选35例父母供者外周血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复发难治急性白血病。均采用"改良1,4-丁二醇二甲磺酸酯/环磷酰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预处理方案和环孢素、吗替麦考酚酯及甲氨蝶呤三联短程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结果与结论:35例父母供者外周血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复发难治急性白血病均植入成功。135例患儿回输单个核细胞中位数为5.82(3.23-8.45)×108/kg,其中CD34+细胞中位数为4.52(2.37-11.51)×106/kg。2干细胞回输后100 d内,移植相关死亡率为14.3%。33-Ⅱ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为34.3%,Ⅲ-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为37.1%,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总发生率为42.9%。42年无白血病生存率为42.9%,2年总生存率为51.4%,2年原发病复发率为34.3%,中位生存时间为24个月。提示对于无人类白细胞抗原相合同胞供者及不能及时寻找到非血缘人类白细胞抗原相合供者的儿童复发难治急性白血病,父母供者外周血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是一种高效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更正     
我院于2002-12~2003-12收治儿童重型再障3例,实施了非血缘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护理体会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2例,女1例,平均5岁.经山东脐血库配型成功后,行预处理(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加大剂量环磷酰胺CTX),经肘正中静脉回输非血缘脐血造血干细胞35~40 ml.回输后25~30 d骨穿报告示细胞增生活跃,粒系、红系及巨核系均恢复造血,回输后52~56 d骨髓恢复造血功能,移出层流病房,90~100 d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19.
背景: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的造血重建除与疾病本身、预处理方案、移植后支持治疗手段等相关外,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动员、采集和冻存是影响其移植后造血系统顺利重建的关键因素。目的:观察造血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经动员、采集和冻存后,重新回输至造血系统的重建情况,并分析影响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数量和质量的因素。设计:以造血系统恶性肿瘤为对象的病例分析。单位:解放军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血液科,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血液科。对象:选取2000-02/2004-12解放军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血液科收治的18例造血系统恶性肿瘤住院患者,年龄16~56岁,其中急性髓性白血病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淋巴瘤白血病2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2例,多发性骨髓瘤4例,非霍奇金淋巴瘤7例。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ocyte,中外制药产品,批号N3G31)。方法:①全部病例均采用对肿瘤有效的联合化疗方案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进行动员。联合化疗方案:白血病患者第1~3天每隔12h给予阿糖胞苷2g/m2,第1~5天给予足叶乙甙200mg/m2或氟达拉宾50mg/m2。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给予阿糖胞苷方案同上,第1~2天给予环磷酰胺1g/m2。淋巴瘤患者第1~2天给予环磷酰胺2g/m2。各类型患者化疗后白细胞降至1.0×109L-1以下时开始进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5μg/(kg.d)皮下注射至采集结束。②当白细胞恢复至(4.0~10.0)×109L-1时开始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单个核细胞计数≥4.0×108/kg或CD34 细胞≥2.0×106/kg时结束采集,经程序降温仪处理置入-196℃液氮中保存,37~40℃水浴解冻。③患者病灶部位行局部照射预处理,200cGy/次,5次/周,连续4周,总剂量40Gy。结束后48h回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55.3±28.7)mL,回输日距采集日平均为(56.5±22.3)d。全部患者于干细胞移植后第1天起皮下注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300μg/d,至中性粒细胞≥0.5×109L-1时停止。检测冻存前及解冻后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锥虫蓝拒染率、单个核细胞计数、粒-单系祖细胞集落数及CD34 细胞百分率。主要观察指标:①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采集情况。②冻存后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存活率及相关指标检测。③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造血系统重建情况。结果:18例造血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18例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平均采集时间为化疗后12.6d,采集次数为1.9次,采集第1天白细胞总数为(8.93±1.27)×109L-1,单个核细胞采集率为(138.33±28.61)%。②冻存后18例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标本锥虫蓝拒染率与冻存前基本相似[(96.26±1.33)%,(92.75±2.04)%,P>0.05]。解冻后单个核细胞、CD34 、粒-单系祖细胞回收率分别为(91.96±1.37)%,(85.94±0.64)%,(87.69±4.53)%。骨髓瘤患者的单个核细胞采集率、CD34 细胞百分率及粒-单系祖细胞集落数均明显低于白血病和淋巴瘤患者(t=2.524~3.268,P<0.05)。③移植后15d,15例患者中性粒细胞恢复至≥0.5×109L-1;移植后20d,血小板恢复至≥20×109L-1。化疗疗程>10次的5例患者粒-单系祖细胞生长不良,为(18.67~26.82)×105/kg,其中3例出现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造血重建延迟。结论:①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与大剂量化疗联合的动员方案可缩短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时间,提高单个核细胞采集率。②移植前化疗次数增多可影响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数量和质量,导致造血重建延迟。  相似文献   

20.
为了评价CHOEP方案对外周血干细胞的动员效果、序贯化疗联合双次移植的远期疗效和患者的耐受性,对5例复发、难治中高度恶性淋巴瘤在双次自体外周血干细胞(PBSC)移植联合序贯大剂量CHOEP方案的临床结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5例恶性淋巴瘤患者的动员方案为CHOEP联合G-CSF5μg/(kg.d),两次移植预处理均为大剂量CHOEP,第二次移植与第一次移植的中位间隔时间为9(5~31)周,两次移植回输单个核细胞数(MNC)分别为3.05(1.91~4.14)×108/?和3.55(2.23~6.0)×108/?;CD34 细胞分别为4.11(2.59~4.94)×106/?和5.70(2.77~-10.6)×106/?;CFU-GM分别为2.97(2.01~4.54)×105/?和2.44(1.78~2.9)×105/?。研究结果表明,回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后,所有患者的造血均快速重建,中性粒细胞(ANC)≥0.5×109/L时间为10(8~12)天和10.5(9~12)天,血小板≥20×109/L分别为11(10~14)天和12.5(10~15)天。双次移植后5例次并发Ⅲ-Ⅳ度口腔粘膜炎,无肝肾功能损害,无移植相关死亡。随访时间46(9~88)月,4例存活,其中3例无病生存,总体生存率80%,无病生存率60%。结论:双次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联合序贯大剂量CHOEP化疗方案是治疗复发、难治中高度恶性淋巴瘤的有效手段,动员方法简便安全,预处理方案耐受性好,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