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汗法是中医治法之一,被广泛地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中,张仲景善用汗法治疗各种杂病,本文将《金匮要略》中有关汗法的条文做一总结,从汗法的应用如发汗祛湿止痛、发汗行水化饮、发汗和营、益气固表、发汗升津濡筋、发汗以通阳化气及汗法的宜忌调护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以资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2.
3.
汗法为主治疗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体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笔者自1992年1月~2001年12月采用汗法,重用麻黄、桂枝、细辛治疗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RA)79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14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均属活动期,以随机单盲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79例,男24例,女55例,男女之比为1∶2.29;年龄14~65岁,平均(35.39±15.61)岁;病程最长36年,最短9个月,平均(6.55±5.18)年。对照组35例,男女之比、年龄、病程以及活动度、关节功能分级[1]与治疗组无显著性差异。 1.2 诊断标准及临床分型 本组病例诊断标准、活动度、关节功能分级标准均符合美国风湿病…  相似文献   

4.
陈国安 《河北中医》1998,20(1):27-28
疮疡,乃一切外科疾病的统称.汗法,是指运用辛散发汗的药物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又称解表法.兹将汗法在疮疡治疗中的应用浅述如下.1汗法的治病原理外邪一旦侵入人体,人体的正气必然奋起抗邪,以阻止外邪的侵入,这是正常人体所具备的防御机能.倘若外邪初犯,邪在肌表,其邪气的发展趋势是由表及里,而人体的正气则是由里向外与之抗争,形成邪正相搏之势,此时治疗,当顺其正气之势而应用汗法,促使汗液外泄,往往能使侵入肌表之邪随汗而解,从而使疾病转愈.此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其在皮者,汗而发之”之理也.疮疡初起并俱表证时,应用汗法治疗,同样能使邪毒随汗而解,因而使疮疡消散于无形.所以《素问·五常政大论》云:“汗之则疮已.”汗法,实乃疮疡初起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2汗法的适用范围汗法,并非所有疮疡都能应用,施治当有一定的范围.《外科正宗》在论述肿疡治法中说:“身体拘急,脉紧恶寒,饮热就暖者,邪在表也,宜汗之.”《内经》所指应用汗法的也是有“其在皮者”的前提.由此可见,应用汗法治疗疮疡,一般适用于在患疮疡的同时而兼有表证者,多在发病的初期,外邪尚在肌表,脓肿未成之际.其具体的治疗法则主要有辛温解表和辛凉解表.辛温解表适用于表寒证,症见疮疡色白(即皮包不变),恶寒较重,发热头痛,无汗不  相似文献   

5.
李培生 《中医杂志》1989,30(7):4-10
汗法为八法中之一,其适应证范围颇为广泛。就外感疾病来说,对于时令病或某些传染病初起的阶段,病位在表,此时使用汗法,可  相似文献   

6.
卢秉久  吴百灵  阎斌 《中医药学刊》2005,23(12):2159-2160
黄疸是以身黄、目黄、小便黄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然而,其病因病机却复杂多变,仲景把其分别在《伤寒论》的太阳病、阳明病等条文及《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中进行论述;认为黄疸形成的主要病因是湿、热、瘀、寒。病位主要在太阳、阳明。在治疗方面主要采用发汗、利小便、通大便、活血化瘀、温化寒湿等方法。其代表方剂一直为后世医家广泛应用。屡见卓效。  相似文献   

7.
汗法属中医治病八法中之一法 ,临床多用以治疗表证。痹证乃风、寒、湿邪侵袭肌肤经络 ,客阻于筋脉关节 ,使气血运行不畅而发病。在痹证之初 ,邪气客表 ,往往多用汗法 ,使邪气随汗而解。但在久痹 ,邪气深入 ,痹着胶结多舍汗法而不用。笔者近年临床中发现 ,不论新痹久痹 ,均可应用汗法 ,但汗之之法 ,则应根据病之不同而有所不同 ,试归纳如下。1 汗可祛邪以汗法祛邪 ,宜在痹证之初 ,方如麻杏薏甘汤、九味羌活汤。此为常法 ,不多赘述。2 汗可以鼓舞气血久痹之证 ,往往气血虚弱 ,邪气久羁 ,痹着胶结 ,缠绵难愈。治宜补益气血 ,舒筋活血 ,方如独…  相似文献   

8.
汗证治疗心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家俊  张崎 《中医杂志》1998,39(5):268-269
汗证是指阴阳失调、营卫不和、腠理开阖不利而引起汗液外泄的病证。临床上分为自汗、盗汗两类。一般认为自汗多属气虚不固,盗汗常为阴虚内热。然临床病情复杂,一些汗证患者虚实夹杂,治疗棘手,套用常法,疗效欠佳。笔者治疗此类病人常用虚实兼顾,标本同治,寒热并用或采用经方辨证治疗,往往取得较好的疗效,爱举  相似文献   

9.
根据《内经》“其在表者,汗而发之”,温病解表法总的作用是“开腠透邪”,其具体作用是发汗、疏表、透疹。使用后多收到皮毛疏通,汗出而解的效果。温病在使用汗法时应把握辨证准、不失误、滋汗源三个重要环节。1选用汗法辨证是关键 温病解表是否需要发汗,关键是辨汗之有无。从汗之有无来判断其腠理属郁闭还是开泄,从而决定是否发汗。一般说,腠理郁闭无汗者,应发其汗。如温病寒遏暑湿之证,其治疗主方是新加香薷饮,运用要点是无汗,其用药不避辛温。寒邪外束,中遏湿邪,故当用辛温之品,如吴鞠通所说:“温病最忌辛温,暑病不忌者…  相似文献   

10.
范星霞  范维 《新中医》2003,35(3):65-66
汗法常用于治疗外感六淫之邪的表证。笔者巧妙运用汗法,治疗乳腺增生、末梢神经炎、遗尿等病症,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1 散结消肿,治疗乳腺增生昝某,男,43岁,1996年10月18日初诊。患者因工作  相似文献   

11.
汗证治疗八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汗为心液”,“肾主五液”,“阳加于阴谓之汗”,此乃汗证之概况。笔者诊读之余,对此略有所悟,现以管窥之见,归纳其证治八法如下:1调和营卫止汗法本法适用于风邪袭表,营卫不和,胰理不密之自汗。其症可见汗出恶风,周身酸楚,时有寒热,苔薄脉浮等。常用方为桂枝汤。若表邪轻微,无寒不热,或仅有表虚,汗出较甚者,可予桂枝龙骨牡顿汤和营调卫,潜镇摄纳。若盗汗之人,并无烦热口干、舌红脉细等阴虚见症,或仅见些许气阴亏乏之候时,可与生脉散合而用之。笔者曾以此法治疗小儿盗汗,获效良多。2益气团表止汗法肺脾气虚,卫外不固,…  相似文献   

12.
汗法居八法之首 ,常用以治疗表证或时病初起 ,笔者在多年临床实践中用之 ,颇有效验。现介绍如下。四时外感 首推解肌黄某 ,男 ,3 8岁 ,1 998年 4月 2 3日初诊。患者恶寒头痛无汗 ,继而发热 ,达 3 9.1℃ ,肢体酸楚 ,目痛鼻干 ,舌苔薄黄 ,脉浮微洪。予柴葛解肌汤 (柴胡8g,葛根 1  相似文献   

13.
14.
汗法治疗毛发红糠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岚  王晓莲 《北京中医》2003,22(4):36-36
毛发红糠疹又称毛发糠疹 ,是一慢性鳞屑性炎症性皮肤病 ,病因不明 ,本病目前尚无特效疗法。我科病房从 1985年 5月至今 ,收治毛发红糠疹患者共 2 5例 ,其中 13例患者经中医辨证 ,采用以汗法为主治疗 ,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男性 6例 ,女性 7例。男性年龄在 2 4~ 6 8岁之间 ,平均 5 3岁 ;女性年龄在 2 5~ 77岁之间 ,平均4 9 .3岁。病程 1个月~ 9年。 6例患者既往治疗曾应用维胺酯、强的松、地塞米松、双酮嗪、雷公藤多甙。 7例患者为毛发红糠疹继发红皮病。2 治疗方法经中医辨证 ,分为血分蕴热、外感毒邪与血虚风燥、肌…  相似文献   

15.
汗法活用     
经云:“阳加於阴,谓之汗”。汗则心率加快,血管扩张,气血沸腾,阳气上升。证之中医,不仅外散风寒,驱邪外出;还能内鼓正气,振撼营卫。用之得当,大有消肿、止痛、决闭、收泻、止痒等功效。不信,请看实例,人但知过汗之弊,又孰知巧汗之功乎!此所以汗列八法之首也。  相似文献   

16.
盛京 《西部中医药》1996,9(5):10-11
汗法在内科杂病中的运用举隅盛京四川省梁平县中医院(634200)汗法为八法之首,多用于表证,但并非局限于表证。一些内伤杂病如水肿、黄疸,内伤发热等证,有时虽不具有发热、恶寒、脉浮等表证,但多有无汗及肺气不宣、表卫郁闭的特征,此时因证而佐入发汗解表药物...  相似文献   

17.
18.
汗法的临床运用与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汗法亦称解表法。在临床上是比较常用的一种治疗法则。运用汗法,一要发散,二要清气,三要通络。汗法适应于一切外感疾病,或伏邪淤着窍络从化为他病的,亦可根据“宣可决壅”的道理而用之,常可收一得之功。因为汗法能开发卫实,疏通腠理,若用于补虚、宣络、  相似文献   

19.
《金匮》是论治杂病最早的专著之一。书中对杂病的治疗,大体上体现了汗、吐、下、和、温、清、消、补等治法,而对汗法的论述尤多,不仅论述了汗法解表的基本用法,还有汗法与八法中它法的合用,更有对不汗之汗以及汗治宜忌、误汗交证等的论述,内容颇为丰富。今试作探析,误漏之处,敬祈指正。一、汗法的基本运用1、汗以祛风.产后营卫交虚,风邪外袭,证见“头微痛,恶寒,时时有热,心下闷,干呕,汗出”,其病在表,当以汗法。  相似文献   

20.
表证是在体表出现的证候,汗法是“八法”第一法。本文对表证和汗法的认识,很多是从临床实践中体会出来的,现与大家共同讨论。1 论表证 表证是外感病最早出现的病证,从《内经》开始就被认为是病邪在表的证候。《灵枢·百病始生》说:“是故虚邪之中人也,始于皮肤。”《伤寒论》明确指出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