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经行头痛是指每于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的以头痛为主要症状而经。行经头痛的病名出至《张氏医通》的"经行辄头痛",主要的发病机制为气血精不足。经行后亏虚益甚,脑窍失养所致不荣则痛;或情志内伤、肝郁化火上扰清窍而致头痛;或由痰瘀之邪瘀阻络脉导致不通则痛。后消失的病证,伴随着月经周期规律发作超过2次。本病相当于现代医学里的一种与卵巢功能周期有关的头痛,即月经  相似文献   

2.
关晓芳  吕海江 《河南中医》2022,42(4):533-536
吕海江教授在临床辨治内伤头痛时,首辨虚实,次辨不通、不荣则痛,实性头痛常选用通经活络药物;虚性头痛常选用荣养头窍药物.吕教授认为,经行头痛从天癸论治;瘀血头痛常选用通窍活血汤酌加全蝎、蜈蚣、水蛭,多用白芷加细辛、虫类药代替麝香;痰浊头痛常选用健脾化痰法,酌配清肺化痰药;对于上实下虚之头痛,则从乙癸同源治疗;内伤头痛,则...  相似文献   

3.
每遇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以头痛为主要症状,经后辄止者,称为“经行头痛”.魏绍斌教授根据自己多年临床经验,运用四逆四物加减以疏肝行气,养血活血止痛,治疗经行头痛,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国家级名老中医,浙江省中医院裘笑梅主任医师,擅治妇科杂病,对痛经之辨治,尤其独到.他认为,痛经有原发性、继发性之分及虚实之辨,原发性痛经多数是由精神创伤而致,继发性痛经多数是由于生殖器官某些器质性病变引起.经行腹痛有虚实之分,实者有寒凝、气滞血瘀或热滞;虚者有血虚、气虚、气血两虚及肝肾亏损.实者多痛于行经之前,经通而痛减,虚痛于经行之后,血去痛止,或血去而痛益甚.可按可揉者为虚,拒按拒揉者为实.但实中有虚,虚中亦有实,往往与引起禀质有关.兹根据其临证经验,整理于后.  相似文献   

5.
头痛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病症,由内外多种病理因素致清窍不利引起。国医大师凃晋文教授认为头痛当辨虚实、内外:外感六淫或内生之风、痰、瘀、火等邪气上扰,壅滞脑络,此为实;内伤脏腑虚损、气血阴阳不足,此为虚。临床头痛患者常表现为虚实夹杂。治头痛当实者通之,虚者补之。外感六淫头痛者,治当疏风散邪通络;内伤邪实为主头痛者,治以祛邪通络,辨证采用息风、化痰、活血、清热诸法;内伤久病,虚实夹杂头痛者,在祛邪的基础上重用扶正补虚之品以标本兼顾。同时凃教授治疗头痛还常选用虫类药与风药,搜风透络、引药上行。如此精准施治,以祛除病邪、恢复脏腑功能、补益气血阴阳,使清窍得利而头痛自止,临床疗效较好。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6.
妇女每逢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以头痛为主症者,称为“经行头痛”,其临床特点是头痛发作与月经有关,每伴随月经周期而反复发作,症状轻者经净而渐愈,严重者可迁延日久而疼痛不止,影响患者工作及生活。中医认为,妇女气亏虚,脑失所养;阴虚火旺,肝火上炎,扰乱清窍以及瘀轿内阻,脉络不通,均可导致经行头痛。根据临床所见,一般分下列几种证型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7.
正谢德聪教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老中医专家学术继承指导老师,福建省名老中医,擅长治疗月经病,笔者有幸能在福州跟师学习,现将其治疗痛经的经验介绍如下。痛经以"不通则痛"和"不荣则痛"为主要病机,《景岳全书》曰:"经行腹痛,证有虚实,实者,或因寒滞,或因血滞,或因气滞,或因热滞;虚者,有因血虚,有因气虚。"谢德聪教授认为痛经是气血运行不畅而致,因经水为血所化生,血随气行,气充血沛,气顺血和,则经行通畅,自无疼痛之苦,故气滞血瘀  相似文献   

8.
李梅  金季玲 《吉林中医药》2011,31(11):1107-1107
经行吐衄是指每值经前或经期,出现有规律的吐血或衄血者,又称"倒经""逆经"[1]。经行咳血属"经行吐衄"范畴。病因病机有虚实之分,虚者肺肾阴虚,相火妄动,灼伤肺络;实者肝郁化热,迫血妄行,损伤肺络。治疗原则为虚者滋阴润肺,降火止血;实者疏肝泻火,降逆止血。经行咳血之证临床并不多见,  相似文献   

9.
<正>每遇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以头痛为主要症状,经后辄止者,称为"经行头痛"。本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月经性偏头痛,是与卵巢功能周期有关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偏头痛。其发病机制主要与雌激素水平波动有关。曲红丽等~([1])认为月经性偏头痛与普通偏头痛不同,其特点为头痛发作与月经周期密切相关,头痛发作的持续时间更长,严重程度更重。药物治疗种类与普通偏头痛差异不大,但在急救药物和曲普坦类药物的剂量上明显增多,并且月经性偏头痛往  相似文献   

10.
闭经是指女子年逾18月经尚未初潮,或已行经而又中断达3个月以上者。闭经最早记载于《内经》,称为女子不月,月事不来。继后,医家对闭经的论述颇多,《景岳全书.妇人规》以"血枯.""血隔"分虚实立论,言简理明。闭经的病因病机较复杂,按"辨证求因"原则可分虚实两端虚者经血不足,血海空虚,无血可下;实者邪气阻隔,脉道不通经血不得下行。虚者多肝肾不足,气血虚弱,阴弱血燥而成经闭  相似文献   

11.
徐泽合  时青 《新中医》2018,50(9):221-223
头痛为中医脑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中医学认为,内伤头痛在生理病理上与肝关系密切。笔者试从肝论治内伤头痛,若肝气郁滞者,治以疏肝理气之法;肝血瘀阻者,治以活血通络之法;肝阳上亢者,治以平肝潜阳之法;肝血亏虚者,治以养肝补血之法;肝肾亏虚者,治以培补肝肾之法。并举临床验案1例,以资佐证疏肝活血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12.
<正>头痛是临床常见的自觉症状,可单独出现,亦可见于多种疾病的过程,凡由外感六淫、内伤七情引起的以头痛为主症的病证均可称之为头痛~([1]),头痛分为外感头痛和内伤头痛,外感以风邪为主导,兼夹寒热暑湿而致病。内伤头痛分为气郁、肝火、肝阳、痰浊、瘀血、气虚、血虚、肾虚之头痛。《素问·举痛论》曰:"痛而闭不通矣。"叶天士说:"络虚则痛是也。"故不论什么原因引起的头痛,均可以概括为不通则痛、不荣则痛,其中"不通则痛"是由  相似文献   

13.
血管神经性头痛中医治疗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春祥 《陕西中医》1995,16(3):139-141
<正> 血管神经性头痛包括偏头痛、丛集性头痛、紧张性尖痛以及与组织结构无关的各种杂类头痛。本病以偏头痛最为常见,发病率占总人数的3.7~13.5%,占所有头痛患者四分之一。本文就1987年以来中医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新进展加以概述与评析。 1 病因病机 本病多由于内伤,脏腑功能受损,复感外邪而诱发。多虚中挟实,本虚标实,下虚上实。下虚多在肝、脾、肾、上实常为风,痰、瘀。中医认为“不通则痛”,由外邪侵袭。肝阳上亢、痰湿阻遏、气滞血瘀等病变均可导致脑组织的气血不能正常通畅运行而引起头痛。  相似文献   

14.
经期头痛从肝论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秋萍  张晋云 《陕西中医》2002,23(3):282-282
经期头痛 ,系指妇女在月经将要来潮之时 ;或在经行之中出现的以头痛为主 ,常兼有烦躁 ,胸胁及乳房胀痛的病证 ,因与月经周期有关 ,所以叫经期头痛。头为诸阳之会 ,为精明之府 ,是髓海所居之处 ,既与经络脏腑相连 ,又有诸苗窃与内外相通。因而外感六淫之邪 ,或经络 ,脏腑内伤的病变 ,均能导致头痛。肝体阴而用阳 ,肝为女子的先天。妇女以血为本 ,临经之期阴血下注 ,肝血偏虚 ,厥阴督脉失去濡养 ,并令全身阴阳、气血升降调节失于常度 ,妇人此时机体的生理特点可以概括为下虚上实 ,阴虚阳浮 ,水虚木旺 ,升降失司 ;此即病之本。在此基础上更因风…  相似文献   

15.
<正> 头痛是临床常见病,分外感及内伤两大类。外感头痛多实,内伤头痛既有实,又有虚。 头为六阳之首、百脉之宗,凡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上会于此。脑髓必须依赖肝肾精血濡养及脾胃运化水谷。精微输布气血来充养,《灵枢·海论》:“髓海有余,则轻劲多力,自过其度,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晕,目无所视,懈怠安卧。”所以说内伤头痛的致病原因与肝脾二脏功能失调有密切的关系,内伤头痛既然是肝脾失调导致的,所以在临床上主要分为肝阳上亢、痰浊上犯、瘀血阻络及血虚失养等几个证型。这几种类型的头痛,大体与肝脾都有直接或间接关  相似文献   

16.
经行头痛是妇科临床常见多发病,早在<张氏医通>就有"经行辄头痛"的记载.其头痛有规律的发生在经前、经期或经后,与月经周期有密切关系,且反复发作,严重影响妇女正常生活.  相似文献   

17.
经行头痛是指每于经行前后或正值经期,出现以头痛为主症的病证,如《张氏医通》有"每遇经行辄头痛"的记载,属于西医学"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的范畴,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患者工作和生活。概述了经行头痛的中医病因病机、中医药对经行头痛的治法方药,包括经方、验方及针灸等中医特色疗法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经行头痛的临床诊疗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8.
经行头痛治法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不荣则痛,不通则痛"的机理,可将经行头痛分为虚实两端,其病机为气、火、痰、虚、瘀等侵袭脑窍而致脑髓失养,脏腑气血阴阳失调。治以祛邪通络,滋养脏腑,以平为期,并将宁心安神贯穿始终。  相似文献   

19.
头痛一证临床多见.历代医家论述颇多,总归外感头痛与内伤头痛两类.外感者以祛邪为法,内伤者以调和脏腑功能为治.在临证中,笔者多以益气养血,祛痰化瘀,搜风通络为法.内伤头痛因其经久不愈多由虚、风、痰所致,证见本虚而标实.  相似文献   

20.
正原发性痛经(Primary dysmenorrhea,PD)是指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行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下腹部疼痛、坠胀,伴有腰酸或其他不适,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为最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中医学认为,痛经病在子宫、冲任,以"不通则痛"或"不荣则痛"为主要病机,分虚实两端,实者可由气滞血瘀、寒凝血瘀、湿热瘀阻导致子宫气血运行不畅而"不通则痛";虚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