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观察连栀矾溶液加锡类散保留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直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72例慢性溃疡性直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采用连栀矾溶液加锡类散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柳氮磺吡啶片,庆大霉素、甲硝唑保留灌肠治疗。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治愈率分别为61.1%和44.4%,总有效率分别为86.1%和75.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P<0.05)。治疗组在改善肛门坠胀感、黏液脓血便等主要临床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连栀矾溶液加锡类散保留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直肠炎疗效显著,患者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清溃方保留灌肠联合柳氮磺胺吡啶(SASP)口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及复发情况。方法:83例U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对照组41例,治疗组采用清溃方灌肠、SASP口服,对照组予SASP口服治疗,疗程均为5周,治疗后评价疗效,随访3个月,观察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85%,对照组总有效率75.61%,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改善腹痛及粘液脓血便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Sutherland疾病活动指数及Baron内镜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下降更为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随访3个月,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溃方保留灌肠联合SASP口服治疗UC疗效显著,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3.
王曦  杨军  李影  郑强 《新中医》2015,47(8):64-65
目的:观察香连止泻片内服联合结肠宁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大肠湿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UC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予美沙拉嗪肠溶片,吞服勿咀嚼,每次1 g,每天4次。观察组给予香连止泻片,每次4片,每天3次,口服;和结肠宁保留灌肠,每次5 g,每天1次。疗程为8周。进行治疗前后大肠湿热证评分和结肠镜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结肠镜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香连止泻片内服联合结肠宁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大肠湿热证)的综合疗效优于单用美沙拉嗪肠溶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连栀矾溶液联合康复新溶液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2组均给予对症、支持和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治疗,并口服美沙拉嗪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采用连栀矾溶液联合康复新溶液保留灌肠。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治疗组完全缓解率、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连栀矾溶液联合康复新溶液保留灌肠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结肠滴注溃结灌肠液配合隔姜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U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给予结肠滴注溃结灌肠液配合隔姜灸治疗,对照组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15d为1个疗程,4个疗程后比较2组患者症状积分变化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7.3%,对照组有效率70.4%,治疗组疗效方向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治疗组在改善腹泻、脓血便、里急后重、食欲减退等症状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结肠滴注溃结灌肠液配合隔姜灸治疗方案对UC患者的症状有明显改善作用,有待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宋长满  史宝娜  董毅 《光明中医》2021,36(2):253-255
目的探讨热奄包联合葛根芩连汤加减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的影响。方法选择收治的90例溃疡性结肠炎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每组45例,对照组口服西药思密达联合常乐康,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中药白苓健脾颗粒。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主症及肛门灼热积分、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小便短赤、口干口苦积分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但改善不明显(P>0.05),观察组在主症、次症各方面及总积分方面均有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各指标及总积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71.11%;治疗后,2组患者TNF-α、IL-2、Hs-CRP及粪钙卫球蛋白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TNF-α、IL-2、Hs-CRP及粪钙卫球蛋白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热奄包联合葛根芩连汤加减灌肠能有效缓解UC患者症状,改善患者主观感受,提高临床疗效,其机制可能与其能够调节UC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有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西药结合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方法将69例U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前者予中西药结合保留灌肠,后者仅用西药灌肠,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药结合灌肠治疗UC优于单纯西药灌肠。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麻黄汤加减配合梅花针治疗慢性湿疹风寒证的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麻黄汤加减口服治疗,对照组予枸地氯雷他定片口服治疗,两组均给予梅花针穴位放血。结果:治疗后两组EASI、瘙痒程度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麻黄汤加减配合梅花针治疗慢性湿疹风寒证疗效较好,且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旋覆代赭汤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6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旋覆代赭汤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对照组予奥美拉唑加莫沙必利口服治疗,疗程4周。结果:治疗组显效17例,有效11例,无效2例,对照组显效15例,有效13例,无效2例,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改善反酸症状上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旋覆代赭汤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与西药对照组无差别,但在某些临床症状改善上优于西药对照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药对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其对血小板颗粒膜蛋白(GMP-140)的影响。方法:选取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1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中药口服配合灌肠治疗,对照组采用柳氮磺胺吡定口服配合庆大霉素、地塞米松灌肠。结果:治疗组的临床表现及肠粘膜均有显著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GMP-140的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口服配合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不仅能改善临床症状及肠粘膜情况,而且能降低GMP-140的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配合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大肠湿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5例,给予中药汤剂内服并配合灌肠治疗,对照组25例口服美沙拉嗪,治疗30天后评价临床疗效、主要症状评分、肠黏膜评分及疾病活动指数评分(DAI),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88.0%,对照组76.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腹痛、腹泻、脓血便症状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但治疗组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肠黏膜积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DAI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内服配合灌肠治疗UC大肠湿热证疗效肯定,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康复新液保留灌肠联合口服健脾清肠汤加减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2例轻中度U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康复新液60 ml用生理盐水稀释成100ml保留灌肠,每天两次,共4周;稳定期给予自拟健脾清肠汤加减口服.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缓释颗粒2g用生理盐水稀释成100ml灌肠液保留灌肠,每天两次;稳定期用美沙拉嗪缓释颗粒或柳氮磺胺吡啶口服维持.于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进行结肠镜检查,观察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判定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黏液脓血便、腹痛、腹泻症状改善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结肠镜检查结果充血水肿、糜烂、溃疡消失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康复新液保留灌肠联合口服健脾清肠汤加减治疗UC临床疗效肯定,且无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3.
四白汤口服加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0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少琼 《陕西中医》2007,28(1):56-58
目的:观察清热燥湿解毒类中药配伍,配合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方法:将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治疗组口服四白汤(白头翁、白及、白芍、白参、黄连、黄柏等),配合中药煎剂保留灌肠;对照组口服柳氮磺吡啶,配合甲硝唑、地塞米松保留灌肠。结果: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7%和86.7%,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提示:自拟四白汤口服,配合中药煎剂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较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半夏泻心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D-IB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0例。观察组予口服半夏泻心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对照组予口服匹维溴铵片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症状积分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症状积分均有降低,但观察组症状积分改善强于对照组(P0.05)。结论 :半夏泻心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D-IBS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对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设计,将6个临床中心144例轻中度U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中医综合治疗,对照组轻症予口服美沙拉嗪和(或)灌肠治疗,中度UC加用激素治疗。结果:中医治疗对UC主要症状腹泻、腹痛、里急后重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对轻度UC的症状总积分改善及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中度UC组中西医疗效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中医综合治疗可显著改善UC主要症状,对轻症UC的疗效较西医更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丹栀逍遥散加减内服配合心理疏导治疗肝经郁热型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肝经郁热型痤疮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成3组,治疗组80例,予丹栀逍遥散加减配合心理疏导治疗;对照1组60例,仅予丹栀逍遥散加减口服;对照2组60例,予丹参酮口服。2周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统计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组、对照2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0%、83.33%、71.67%,治疗组分别与对照1组和对照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栀逍遥散加减配合心理疏导治疗肝经郁热型痤疮有较好临床疗效,且优于单纯中药内服和丹参酮口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中药内服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0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赵州凤 《陕西中医》2007,28(1):59-60
目的:观察清热解毒,生肌类中药配伍,内服加灌肠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UcerativeColitis,UC)的疗效。方法:将120例U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内服消溃益肠汤(败酱草、黄芪、茯苓、薏苡仁、木香、黄连、白及),辨证加减,配合锡类散、五倍子粉灌肠;对照组内服、灌肠均用柳氮磺吡啶,疗程60d。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提示:中药内服配合灌肠治疗UC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结肠宁保留灌肠配合白头翁汤加减及美沙拉嗪口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30例采用白头翁汤加减与美沙拉嗪口服治疗,治疗组32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结肠宁保留灌肠治疗。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肠宁保留灌肠配合中药与美沙拉嗪口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高于中药与美沙拉嗪口服治疗。  相似文献   

19.
中医辨证配合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配合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随机选择门诊溃疡性结肠炎患者80例分为两组,每组40例,治疗组以中医辨证配合灌肠治疗,对照组口服柳氮磺胺嘧啶及灌肠治疗,均治疗1个月,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并分析。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7.5%和72.5%,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腹痛、里急后重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辨证配合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效果明显、疗效巩固。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乌梅丸加味口服及保留灌肠配合针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32例,以乌梅丸加味口服及保留灌肠配合针灸治疗;对照组28例,以柳氮磺胺吡啶(SASP)口服配合地塞米松保留灌肠,观察3个疗程,比较两组疗效及其临床症状改善等情况。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及临床症状改善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乌梅丸加味口服及保留灌肠配合针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有较好疗效,可延缓病情发展,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