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目的 评估肝细胞癌(HCC)患者外周血甲胎蛋白mRNA(AFP mRNA)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肝癌患者外周血AFP mRNA进行检测。结果 37例肝癌患者中AFPmRNA阳性16例(43,2%),25例肝硬变患者中AFPmRNA阳性2例(8.0%),20例正常对照无1例阳性;AFP mRNA阳性的HCC患者肝外转移发生率(87.5%)显著高于AFP mRNA阴性的HCC患者(33.3%),差异有显著性(x^2=10.856,P≤0.001,OR=14.00,95%可信区间CI=2.464~79.550);不同临床分期的HCC患者其AFP mRNA检出率不同,Ⅲ期患者检出率(61.9%)明显高于I、Ⅱ期检出率(18.8%);AFP mRNA的检出率与血清AFP水平不同无明显相关。结论 巢式RT—PCR方法是检测外周血残癌细胞AFP mRNA的一种灵敏可靠技术,检测外周血中的AFP mRNA可能对判断肝癌有无血行播散和病程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外周血AFP mRNA表达与原发性肝癌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目的 通过检测手术或介入治疗前后的肝癌患者外周血甲胎蛋白信使核糖核酸(AFP mRNA)的表达,了解原发生性肝癌的血行播散情况及肝癌综合治疗的病理生理基础。方法 采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技术,对54例原发性吕患者外周血样本AFPmRNA的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 54例样本中,26例(48.1%)AFP mRNA阳性,20例正常人及10例良性肝病患者分别只有1例阳性。16例伴  相似文献   

4.
荧光检测外周血AFP mRNA的表达与肝癌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定量检测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甲胎蛋白信使核糖核酸(AFP mRNA)表达的意义。方法: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定量检测51例原发性肝癌,10例转移性肝癌,18例非肝癌的恶性肿瘤,16例慢性肝病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甲胎蛋白mRNA。结果:AFP mRNA在非肝癌的恶性肿瘤患者无异常表达,在转移性肝癌(20%,2/10),慢性肝病(6.3%,1/16),原发性肝癌(37.3%,19/5)、AFP mRNA的基因拷贝数和肝癌TNM分期[1],门静脉癌栓,肝外转移显著相关,而与肿瘤大小及血清AFP值无相关性。结论:巢式FQ-PCR检测肝癌患者外周血AFP mRNA异常预示有血源性转移的可能,可作为肝癌的诊断,肿瘤分期和有无肝外转移及愈合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肝癌唾液AFP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不同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唾液AFP与血清AFP的相互关系,以便寻求一种作为肝癌辅助诊断的更简便易行的方法,我们根据唾液的许多成份来自血清这一原理,采用酶标参比电泳法对5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唾液与血清AFP同时作了定量分析,结果显示了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7.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每年有20余万患者死于此病。血清AFP在大多数肝癌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AFP是一种胚胎性蛋白质(72Kd的1球蛋白),其生物学功能目前尚不明确。在胚胎期,胎儿的肝脏,卵黄囊及胃肠道系统均可合成AFP。AFP在胎儿出生12周后迅速降至正常范围以内(20μg/L,放免法测定)。肝癌细胞再次合成AFP可能是由于某些致病因素引起AFP基因转录增加或翻译修饰水平的提高所致。本研究拟应用巢式RT-PCR定性检测肝癌、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内AFP mRNA的表达情况。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选…  相似文献   

8.
AFU、AFP及CEA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甲胎蛋白(AFP)作为诊断原发性肝癌的首选肿瘤标志物,自应用于临床以来已使肝癌的诊断准确率大大提高,至今仍作为肝癌诊断的首选肿瘤标志物。但仍有约20%~40%的原发性肝癌患者AFP呈阴性犤1犦。因此,对于影像学检查发现肝占位性病变的患者,通过联合检测多种肿瘤标志物以明确病变性质是必要的。以往研究结果均分别证实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清AFP、AFU(α-L-岩藻糖苷酶)和CEA(癌胚抗原)水平与非肿瘤患者之间的差异,进而证明其作为肿瘤标志物的诊断价值。本研究从临床实际出发,选取原发性肝癌、肝转移癌和肝良性肿瘤3…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肝癌中结构型一氧化氮合酶mRNA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观察结构型一氧化氮合酶 (cNOS)在正常肝组织、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 (以下简称肝癌 )中的表达情况 ,探讨其在肝癌的发生、血管生成、肿瘤细胞增殖和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运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cNOSmRNA在 2 0例正常肝组织、4 0例肝硬化、80例肝癌标本中的表达分布和定位情况 ;采用S P免疫组化方法测量组织的微血管密度 (MVD)和细胞增殖指数。结果 肝癌及非癌性肝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肝癌细胞及单核和 (或 )吞噬细胞上均可见有cNOSmRNA的表达。肝癌中癌细胞cNOSmRNA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肝硬化组织中的肝细胞 (P <0 .0 1) ,而正常肝组织中的肝细胞未见有cNOSmRNA的表达 ,肝癌、肝硬化中内皮细胞cNOSmRNA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 (P <0 .0 1)。肝癌组织中内皮细胞cNOSmRNA阳性表达者的MVD、细胞增殖指数明显高于阴性表达者 (P <0 .0 1,<0 .0 5 )。肝癌中细胞增殖指数随着MVD的增大而增高 (r =0 .35 77,P <0 .0 1) ,且有转移倾向的肝癌MVD和细胞增殖指数明显高于无转移倾向的肝癌 (P <0 .0 1,<0 .0 5 )。单核和 (或 )吞噬细胞中cNOSmRNA表达在正常肝组织、肝硬化及肝癌之中未见明显差别 ,且与肝癌组织学分型、MVD、细胞增殖指数及转移无关。结论 肝癌细胞cNOSmRNA表达可能与肝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手术后外周血AFPmRNA的检测及其与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原发性肝癌手术治疗患者29例,对照组为15例非原发性肝癌但须行肝部分切除手术者。分离术后第1,7和14天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提取单个核细胞的总RNA,进行RT-PCR和Southern杂交,检测AFP mRNA,并对肝癌患者进行36个月的随访。结果全组有1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复发。术后3次检测外周血AFP mRNA不全阴性者17例,其中14例复发,复发率为82.4%;3次检测均为阴性者12例,有4例复发,复发率为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手术后外周血AFP mRNA检测均为阴性。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手术后外周血AFP mRNA的检测可以预测肝癌的复发情况。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设计了两对特异性引物,用聚合酶链反应法(PCR)检测肝细胞癌病人静脉血中微量癌细胞的甲胎蛋白mRNA,PCR反应后出现与已知序列相符的101bp条带,并用Pstl限制性内切酶消化确认其特异性。该方法灵敏度达0.01fg重组DNA,在5ml静脉血中有1~10个癌细胞即可检出,且重复性好,可用于判断肝癌的早期转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联合静脉滴注化学免疫治疗(chemoimmunotherapy,CI)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甲胎蛋白(AFP)mRNA表达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nestedRT-PCR)检测36例肝癌患者血液AFPmRNA表达在TACE+CI前后的变化,并与单纯接受TACE的35例患者比较。结果在治疗后1周和4周,TACE组血AFPmRNA阳性率分别为54.3%和57.1%,与治疗前的51.4%(18/35)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而TACE+CI组血AFPmRNA阳性率各为22.2%和33.3%,分别显著低于治疗前(58.3%,21/36)和TACE组(P<0.01和P<0.05)。经过6~12个月随访,TACE+CI组平均缓解期为(5.8±2.8)月,有6例出现门脉癌栓或肝外转移(16.7%),而TACE组为(3.7±2.6)月和13例(37.1%),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和P<0.05)。结论应用RTPCR技术检测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AFPmRNA的动态变化对判断TACE等方法治疗肝癌的疗效有重要参考价值。联合静脉化学免疫治疗能显著降低肝癌患者外周血AFPmRNA的阳性率,可能对防止肝癌细胞的血行播散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CK20m RNA在大肠癌病人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现军  马恒  侯文红  僧国珍  僧靖静 《癌症》2001,20(11):1301-1304
目的:以CK20mRNA作为靶产物,检测大肠癌病人外周血中的癌细胞即微转移。并探讨其存在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20例健康志愿者和47例大肠癌患者外周血中CK20mRNA的表达。同时检测20例大肠癌新鲜组织标本中CK20mRNA的表达。结果:20例大肠癌组织标本均扩增出370bp的条带。结肠腺癌HT-29细胞系作为阳性对照亦扩增出370bp的条带,20例正常人外周血中CK20mRNA表达均阴性。全组47例大肠癌病人,19例外周血中表达CK20mRNA,总阳性率为40.4%(19/47),CK20mRNA的表达与肿瘤Dukes分期,最大直径,肝转移有关,结论:CK20mRNA可作为检测大肠癌病人外周血中微转移的良好指标;外周血中CK20mRNA的检测有助于识别出具有复发或远处转移倾向的高危大肠癌病人。  相似文献   

14.
定量RT-PCR检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 CK19 mRNA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法(RT-PCR)检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细胞角蛋白19(CK19)mRNA表达的状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70例经病理诊断的乳腺癌患者和30名健康对照者,以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其外周血CK19 mRNA的表达.结果:70例乳癌患者外周血CK19 mRNA表达的阳性率为32.9%(23/70),30例对照者的阳性率为3.3%(1/30),经统计学分析,两者差异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2).在不同分期的乳腺癌患者中均存在不同程度CK19 mRNA的表达,Ⅰ、Ⅱ、Ⅲ期患者外周血CK19 mRNA阳性率随分期增加而增高.结论: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可检测出各期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CK19 mRNA的表达,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提示循环肿瘤细胞可能存在于乳腺癌发展的各个阶段.  相似文献   

15.
肝癌患者外周血中白蛋白mRNA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以白蛋白(Alb)mRNA作为肝细胞在外周血中的标志物,从而早期出血中的微量肝癌细胞。方法 用RTPCR方法检测20例正常人,10例急、慢性肝炎,10例肝硬化患者及39例原发性肝癌(HCC)患者外周血中的白蛋白mRNA。结果 39例原发性肝癌(HCC)患者中有12例呈阳性,其中8例经临床证实为有转移的患者中,6例Alb mRNA为阳性,阳性率为75.0%,其它31例临床上没有明显转移的患者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CEA表达情况,探讨其作为分子标志物检测 NSCLC微转移的可行性。方法:应用RT-PCR技术检测48例NSCLC患者,15例肺良性疾病(BLD)患者 和10例健康人外周血CEA mRNA的表达。结果:NSCLC患者CEA mRNA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BLD患 者和健康对照组(P<0.01)。Ⅰ~Ⅳ期NSCLC患者外周血中CEA mR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7.8%、 83.3%、61.5%和100%。NSCLC患者外周血CEA阳性表达与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P<0.05),而与病理类型及分化程度无关(P>0.05)。结论:检测外周血CEA mRNA表达可作为诊 断NSCLC患者微转移的一个有价值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赵国华  刘信  张睿 《中国肿瘤》2014,23(2):153-157
[目的]通过检测胃癌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CD133的表达,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于术前抽取30例胃癌患者、15例胃溃疡患者、15名健康志愿者外周静脉血,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单核细胞。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CD133 mRNA表达水平。分析胃癌患者外周血CD133 mRNA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胃癌患者外周血中CD133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胃溃疡患者和健康志愿者(0.2804±0.1835 vs 0.0984±0.1321,t=6.724,P〈0.001;0.2804±0.1835 vs 0.0282±0.0597,t=-7.327,P〈0.001)。CD133 mRNA表达与肿瘤最大直径、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P〈0.05),而与性别、分化程度、淋巴管浸润、血管浸润、浸润深度无关。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CD133 mRNA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1)。[结论]胃癌患者外周血中CD133 mRNA的表达与胃癌的发展、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作者对4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甲胎蛋白(AFP)和癌细胞DNA含量进行了同步检测。结果表明,AFP(+)患者的DNA异倍体率、DNA指数、S期细胞比率和增殖指数均显著高于AFP(-)患者(P<0.05或P<0.01)。AFP(+)率和DNA异倍体率与患者临床生物学行为关系十分密切。根据AFP和DNA倍体表现不同,把患者分为三类,从Ⅰ类(二项指标皆阴者)至Ⅱ类(仅一项指标阳性)到三类(二项指标皆阳性),患者肿瘤恶性度越来越高,预后越来越差。因此,AFP和DNA含量同步检测,可作为一种肿瘤定量指标,对判定肿瘤恶性程度,预测肝癌预后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大肠癌外周血中CEAmRN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以CEAmRNA为靶基因 ,运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方法检测 4 2例大肠癌术前、术后外周血中CEAmRNA的表达。结果 :2 0例正常人外周血中均无CEAmRNA表达。 2 0例大肠癌组织标本均有CEAmRNA表达。术后外周血中CEAmRNA的阳性率与大肠癌的Dukes分期密切相关 ,术后外周血中CEAmRNA呈阳性的大肠癌日后发生肝转移的概率高于CEAmRNA呈阴性的。结论 :大肠癌外周血CEAmRNA的检测可能成为判断大肠癌恶性程度、转移、复发以及疗效监测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大肠癌患者外周血CEAmRNA和CK20mRNA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RT-PCR方法检测46例大肠癌患者、22例大肠良性肿瘤患者及30例正常人外周血CEAmRNA和CK20mRNA.结果:在良性肿瘤组及正常人组中,CEAmRNA及CK20mRNA均无表达,而在大肠癌患者中的阳性率分别是54%和61%,二者联合检测阳性(至少一项阳性)率为72%,较单项阳性率高(P>0.05).二者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及肿瘤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而与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结论: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肿瘤微转移检出率,其表达与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可作预后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