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安全、合理的静脉输液巡视时间,提高护理工作效率。方法将240例骨折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20例,两组均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加丹红注射液30ml静脉滴注治疗,均调节输液滴数为60gtt/min,每5分钟巡视1次,观察组输液滴速下降时,调整为60gtt/min,对照组不作调整;记录两组的输液时间和输液滴速。结果观察组输液速度显著快于对照组、输液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1);同时间段两组输液滴速比较,除第1次外,其余时间段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对外科骨折、无心肺损伤和疾患的患者输入一般液体治疗时,输液的前1个小时内每30分钟巡视1次,尔后每15分钟巡视1次,既可保证液体匀速进入,又能减轻护理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
为节约护士计算滴数和输液时间,用硬卡片、胶水、鞋扣钉制成圆形输液滴数与时间查对卡,该卡制作简便、查对快捷、便于携带,可提高护士工作效率,保证治疗安全。  相似文献   

3.
输液滴速与时间查对卡的制作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节约护士计算滴数和输液时间,用硬卡片、胶水、鞋扣钉制成圆形输液滴数与时间查对卡,该卡制作简便、查对快捷、便于携带,可提高护士工作效率,保证治疗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滴速-滴系数对应关系及对输液速度计算精度的影响。方法在同一温度下[(20±1)℃],测定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4种常用溶媒在不同滴速下的滴系数,并对不同溶媒滴系数进行比较。结果不同溶媒的滴系数随着滴速变化趋势类似,即低速输液(0~20 gtt/min)时,滴速-滴系数关系呈非线性关系(以生理盐水为例,曲线拟合函数关系式:Y=22.75-0.27X+0.0069X~2);中高速输液(21~120 gtt/min)时,滴速-滴系数关系呈线性关系(以生理盐水为例,直线拟合函数关系式:Y=20.31-0.022X)。以输液器包装的标称滴系数计算输液速度会导致±10%左右的计算误差。结论滴系数随着滴速的变化趋势并非是线性的,滴速-滴系数对应关系明显影响输液速度的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解决临床输液过程中患者随意调节滴速的问题,保证患者输液安全、有效。方法自行设计静脉输液滴速调节器保护夹,该保护夹由塑料夹和固定带两部分通过尼龙搭扣相互粘连制成,临床应用于心血管内科患者。结果与未使用静脉输液滴速调节器保护夹相比,使用静脉输液滴速调节器保护夹时,患者输液滴速误差及患者投诉发生率显著降低(均P<0.01)。结论静脉输液滴速调节器保护夹设计合理,操作便捷,且便于清洁消毒,可确保输液安全。  相似文献   

6.
介绍通过护理信息化平台,自动生成电子输液巡视单并应用于临床输液中。提出电子输液巡视单能有效提高临床护理治疗工作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7.
巡视服务在门诊输液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巡视服务在门诊输液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于2004~2008年在门诊输液室患者输液全过程设专人巡视岗位,随时满足患者各种需求;与未实施巡视服务前(1999~2003年)比较护理服务满意度和患者投诉率.结果 开展巡视服务后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巡视服务前(P<0.01),护理服务投诉率显著低于巡视服务前(P<0.01).结论 巡视服务可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静脉输液的安全性,避免医疗资源浪费。方法将住院期间需静脉输液治疗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两组患者静脉用药统一由治疗护士在治疗室净化台配置,静脉用药配置后对照组在治疗室插好输液器,观察组在病房于患者静脉穿刺前插输液器。结果两组患者均未发生输液反应,治疗期间仅3例患者(对照组2例,观察组1例)出现沿穿刺静脉走向皮肤发红,未作特殊处理,第2天症状消失;输液器使用数量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空气细菌菌落数治疗室与病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穿刺前在病房插输液管符合医院感染的要求,可避免医疗资源浪费,提高护士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9.
输液巡视单的设计与应用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钟冬秀 《护理学杂志》2001,16(2):111-112
为了加强输液患者的护理,及时发现并处理输液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我院于1999年设计、应用静脉输液巡视单,并规范管理,经一年多实践,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介绍如下。1 输液巡视单的设计输液巡视单大小为14cm×10cm,由眉栏、输液栏、巡视栏三部分组成(见样表)。输液巡视单床号姓名日期序号药  名剂量滴数/分配制人     执行人     时间巡视时间滴数/分全身反应通畅渗漏处理签名2 方法2.1 使用方法护士根据每组液体书写眉栏、药名、剂量并根据患者病情及药物性能合理安排输液顺序,并标明序号。按操作规程进行核对、配药,用塑料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输液毫升与滴数的换算关系,以便更准确计算单位时间内输入的液体量。方法记录不同型号头皮针、不同液体、不同输液速度影响下,15gtt的液体量和1ml液体的滴数各40次,并分别与传统换算值(15gtt=1m1)进行比较。结果不同因素下,15gtt的液体量与1m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1ml液体的滴数与15gtt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临床上计算输液时间可采用19~21 gtt=1ml的换算值,但要求数据精确度较高时,最好先实际测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静脉输注高氧液对心脏停搏患者心肺复苏的价值.方法 将60例心脏停搏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抢救和输入常规液体,观察组在常规施救的基础上输入高氧液,1 000~2 500 ml/d至神志恢复.结果 观察组血气指标及SpO2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在心肺复苏过程中静脉输注高氧液有助于改善微循环、迅速提高氧分压与血氧饱和度,提高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研究瑞芬太尼复合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与单纯使用瑞芬太尼或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效果。方法60例择期LC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单纯瑞芬太尼组(R)、瑞芬太尼+芬太尼组(RF)和单纯芬太尼组(F)(n=20)。观察记录全麻诱导、维持及苏醒期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SpO2,停药至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病人拔管后即刻、1、3、7、12h的疼痛程度评分(VRS)、意识状态评分(OAAS)及苏醒期并发症。结果与RF、F组及组内诱导前比,R组诱导插管时MAP较低,HR较快,术毕MAP较高,HR增快,术中维持过程无明显差异。RF、F两组间及组内在诱导与维持过程MAP及HR无明显差异,拔管及离开手术室时RF组MAP升高、HR增快。R、RF两组术后各观察指标时间差异无显著性,F组明显延长。三组术后并发症无统计学差异。R组术后VRS明显高于RF、F组(P〈0.01);组内与拔管后即刻相比,R组术后VRS评分均明显升高,RF、F组无明显变化。F组在拔管后即刻,术后1、3h的OAAS均明显低于R、RF组(P〈0.01)。结论与单纯使用瑞芬太尼或芬太尼麻醉相比较,在麻醉诱导期复合使用瑞芬太尼和芬太尼,后期再以瑞芬太尼维持麻醉,其麻醉效应更加平稳,苏醒质量不受明显影响,术后不良反应更轻,并可减少患者术后对于镇痛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恒温箱加热静脉输液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门诊部输液室100例输液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静脉输入宣温液体,观察组静脉输入恒温箱加热的液体(37℃或34℃),观察两组患者输液肢体发冷、全身畏寒、寒战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对照组患者静脉输入20~30 ml液体时感觉肢体发冷50例,随着输液量增加出现全身畏寒13例,寒战7例,患者输液满意度为22.0%.观察组患者于输液完毕前出现肢体发冷7例,无全身畏寒及寒战发生,患者输液满意度为9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恒温箱加热输液能增加寒冷季节输液患者舒适度和满意度,减少不良反应;但在使用过程中要确保恒温葙性能稳定,温度适中.  相似文献   

14.
输液滴速问题调查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为加强输液过程管理.从全院静脉输液病人中随机抽取210例.现场检查其输液滴速是否合乎标准。结果79.5%病人滴速正常.20.5%滴速不符.其中81.4%滴速过快、18.6%过慢。提示要加强静脉输液病人的滴速管理和巡视.防止静脉输液并发症及护理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16.
周围静脉输液技术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药液配制、排气中气泡残留问题、静脉准备及穿刺方法、无痛拔针及拔针后按压穿刺点等方面综述了静脉输液中的相关问题,为临床护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从药液配制、排气中气泡残留问题、静脉准备及穿刺方法、无痛拔针及拔针后按压穿刺点等方面综述了静脉输液中的相关问题,为临床护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19.
静脉输液不溶性微粒污染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汪筠  孙文武 《护理学杂志》2006,21(19):72-74
目的 探讨静脉输液操作中各环节可能造成不溶性微粒污染的过程、原因及危害,杜绝造成不溶性微粒污染的途径.方法 进行输液器质量、进气方式、空气环境、配药环境、配药用具和加入各种针剂与不溶性微粒污染的相关实验.利用注射液微粒分析仪测定各样品的不溶性微粒数,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不同厂家的输液器所含不溶性微粒存在显著差异(均P<0.01),进气方式(F、G组)、空气环境(H、I组)、配药环境(J组)、配药用具(K、L、M组)以及加入各种针剂(N、O、P组)的不同,亦引起不溶性微粒污染(均P<0.01).结论 常规静脉输液的各环节均有可能致数量和大小不等的不溶性微粒污染.应加强输液操作各环节质量管理,尽量采用避免不溶性微粒污染的操作方式.  相似文献   

20.
静脉输液不溶性微粒污染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汪筠  孙文武 《护理学杂志》2006,21(10):72-74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操作中各环节可能造成不溶性微粒污染的过程、原因及危害,杜绝造成不溶性微粒污染的途径。方法进行输液器质量、进气方式、空气环境、配药环境、配药用具和加入各种针剂与不溶性微粒污染的相关实验。利用注射液微粒分析仪测定各样品的不溶性微粒数,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同厂家的输液器所合不溶性微粒存在显著差异(均P〈0.01),进气方式(F、G组)、空气环境(H、I组)、配药环境(J组)、配药用具(K、L、M组)以及加入各种针剂(N、O、P组)的不同,亦引起不溶性微粒污染(均P〈0.01)。结论常规静脉输液的各环节均有可能致数量和大小不等的不溶性微粒污染。应加强输液操作各环节质量管理,尽量采用避免不溶性微粒污染的操作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