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8年3月至1999年3月我们应用鼻窦内窥镜行功能性鼻窦手术50例,经随访观察,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接受鼻窦内窥镜功能性鼻窦手术的50例中男24例,女26例,12~61岁,平均39.5岁;根据术前检查及CT轴位加冠状位扫描,诊断为筛上颌窦炎28例,额筛上颌窦炎12例,全组鼻窦炎5例,鼻息肉合并筛上颌窦炎3例,上颌窦囊肿2例.  相似文献   

2.
放疗后引起粘膜变脆、瘢痕形成及解剖标志改变 ,增加了内窥镜鼻窦手术的难度及发生并发症的危险性。为研究放疗后患者内窥镜鼻窦手术的效果及安全性 ,对 5年间 2 0 0余例因肿瘤行中面部放疗后发生顽固性鼻窦炎的 6例患者 ,进行了内窥镜鼻窦手术。 6例患者的照射剂量为 6 5 5 0~ 80 0 0 c Gy,放疗后均出现低热、流脓涕、鼻阻等明显的鼻窦炎症状 ,CT检查示鼻窦模糊 ,其中 1例发生双侧后鼻孔瘢痕闭锁 ,3例溢泪 ,1例发生严重中耳炎 ,均经内科治疗无效。手术是在放疗结束后 1年以上进行 ,包括至少是单侧全筛窦切除术及上颌窦造口术等内窥镜鼻…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 ,75岁 ,因左鼻腔及筛窦息肉于 2 0 0 1年 8月 2 3日行鼻窦内镜手术 ,采用 Messerklinger术式。术前 30分钟阿托品 0 .5 mg,鲁米那 0 .1肌注 ,术中用 2 %丁卡因溶液 2 5 ml加 1:10 0 0肾上腺素 3ml湿棉片行鼻粘膜表面麻醉 ,2 %利多卡因5 ml加 1:10 0 0肾上腺素 3滴行鼻丘区粘膜下浸润麻醉。按常规手术 ,顺利。术后 4小时诉左眼胀痛 ,流泪 ,视物模糊 ,考虑鼻腔填塞所致 ,拔除少许填塞纱条 ,眼痛稍缓解。术后第一日诉仍眼痛头痛流泪并左眼视力明显下降。检查 :左眼视力光感 ,球结膜充血水肿 ,角膜雾状浑浊 ,前房浅 ,左瞳孔扩大直径 4 .…  相似文献   

4.
患者 ,女 ,5 6岁 ,因吸涕带血 3个月 ,右侧鼻阻1 0d收住院。无复视等症状 ,既往史无特殊。检查 :右中鼻道中段有血迹。鼻窦CT示右后鼻孔占位性病变 (蝶窦占位性病变待排 )。全麻下行鼻窦内窥镜右筛窦功能性根治术 ,见筛窦内充满息肉样肿物 ,取病变组织送冰冻切片 ,报告为良性新生物。术毕将所有标本送病检经免疫组化染色报告为 (右筛窦 )神经内分泌癌。 1周后全麻下行鼻外筛窦根治术 ,术中前组筛窦未见新生物 ,后组筛窦取出 2块 1cm左右质脆组织 ,蝶窦完好。筛窦内壁骨质软 ,与中鼻甲粘连而切除之。术后免疫组化染色报告 :送检组织见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彻底治疗鼻内翻性乳头状瘤,降低术后复发率的手术方法.方法治疗临床及病理确诊为内翻性乳头状瘤31例,其中10例有1~2次前期经鼻或经上颌窦前壁(Caldwell-LUC 术式)的手术史.经前鼻孔镜,鼻内窥镜检查和CT检查,见肿瘤侵及鼻腔、中鼻甲、中鼻道、上颌窦、筛窦26例;侵及鼻腔、筛窦、上颌窦、蝶窦5例.31例在鼻窦镜下行鼻腔、中鼻甲、筛窦、蝶窦肿瘤切除术,用柯-陆氏术式清理上颌窦肿瘤及残余鼻腔外侧壁肿瘤组织.随访1年至1年6个月.结果31例中2例复发,复发率6.43%,复发2例,经再次手术,随访1年无复发.结论对于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侵及鼻腔鼻窦,尤其是上颌窦同时受侵者,应用鼻内窥镜加柯-陆氏术式辅以电刀或微波处理创面,鸦蛋子油纱条填塞术腔,可减少肿瘤复发.  相似文献   

6.
内窥镜鼻窦手术与传统鼻窦手术对中鼻甲及嗅觉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内窥镜鼻腔、鼻窦手术与传统鼻腔、鼻窦手术在慢性鼻窦炎、鼻息肉 ( 型 2期 , 型 2期 )中的手术疗效对中鼻甲形态及嗅觉的影响。方法 :对 1997年 9月~ 1999年 9月间参加该项研究并随访半年以上的二组病例 85例 (16 3侧 ) ,经冠状位鼻窦 CT扫描 ,术前、术后鼻内窥镜检查及嗅觉测试。二组分别施行内窥镜鼻腔、鼻窦手术及传统鼻腔、鼻窦手术 ,对中鼻甲病变采取完整保留和部分切除二类方式。结果 :经内窥镜鼻腔、鼻窦手术 ,随访半年以上的 5 2例(10 1侧 )患者鼻窦炎治愈、好转、无效率分别是 6 4.4%、2 9.7%、5 .9% ;相应中鼻甲恢复正常率分别是 6 3.1%、30 .0 %、0 .0 % ;嗅觉恢复正常率分别是 6 6 .2 %、36 .7%、0 .0 %。33例 (6 2侧 )经传统鼻腔、鼻窦手术患者鼻窦炎治愈、好转、无效率分别是 30 .6 %、48.4%、2 1.0 % ;相应中鼻甲恢复正常率分别是 47.4%、3.3%、0 .0 % ;嗅觉恢复正常率分别是 6 3.2 %、2 3.3%、0 .0 %。结论 :内窥镜鼻窦手术较传统鼻窦手术更有效地解决窦口鼻道复合体病变 ,从而提高 型、 型鼻窦炎治愈率。本研究表明中鼻甲形态的转归 ,嗅觉恢复与鼻窦炎治愈率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患者 ,男 ,2 5岁。因双鼻塞渐加重 ,伴流脓涕 2年余就诊于我科 ,经临床检查及鼻窦CT扫描确诊为两侧慢性筛窦炎 (前组 ) ;及上颌窦炎并自然开口闭塞 (钩突外移所致 ) ,入院拟施行鼻内窥镜手术治疗入院。检查 :患者一般情况好 ,血常规、出血、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心电图、胸透、肝功、肾功能等检查均正常。于 2 0 0 1年 8月 2 1日在局麻下行双侧前组筛窦、上颌窦开放手术 ,常规局麻 (表麻药用1 %地卡因 2 5ml加入 0 .1 %肾上腺素 3.0ml;浸润麻醉药用 1∶1的 1 %利多卡因和 0 .2 5 %布比卡因混合液 ,按每处 0 .5ml的量注入双侧鼻丘…  相似文献   

8.
例1,女,19岁.因右眼球外凸1年于2001年9月入院.患者1年前无意中发现右眼球外凸,有眼胀感,伴右鼻塞.口服消炎药后眼胀感略减轻,眼球外凸无好转,近2个月加重而来诊.鼻窦CT检查示筛窦占位性病变.检查示患者一般情况好,心肺(-),腹软,肝脾未触及,脊柱四肢活动好,神经系统正常.五官科检查见右眼球外凸,眼压正常,视力正常,眼球运动好.右鼻腔外侧壁饱满内凸,表面黏膜光滑,鼻腔内无新生物.鼻窦CT示筛窦占位性病变,侵入眶内,与视神经无关联,右眼球外凸,眼球本身正常.耳、咽、喉检查(-).临床初步诊断为右筛窦恶性肿瘤.入院后在全麻下经鼻窦内窥镜行开放筛窦术取材送快速病理,报告为筛窦牙质骨化纤维瘤,为良性肿瘤.遂决定放弃鼻侧切开术,经鼻窦内窥镜完成全部手术.术中见筛窦内充满黑灰色新生物,质地一般,易出血,纸样板部分破坏,筛窦腔明显扩大,仔细分离新生物与眶内脂肪垫,眼球无损伤.术后病理同术中快速病理.术后随访3个月眼球略有复位,6个月复位较明显,1年内眼球复位正常,肿瘤无复发.例2,男,3岁.因反复左鼻出血1年伴左眼球外凸半年于2001年7月入院.  相似文献   

9.
我们于1995~1998年在鼻内窥镜下手术治疗鼻窦粘液囊肿患者21例,现报告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 21例中,男13例,女8例。年龄16~65岁。鼻窦囊肿部位:筛窦6例,上颌窦11例,蝶窦2例,额窦2例;8例伴有鼻息肉。全部患者术前均行鼻窦CT冠状位和轴位检查,术后病理检查符合鼻窦粘液囊肿的诊断。 手术在局麻下进行,对于筛窦囊肿,利用0°或30°内窥镜下咬除部分筛窦骨壁,尽可能剥除囊壁;上颌窦囊肿选择其位于窦腔后外壁或内侧壁近窦口处者,首先切除钩突,然后扩大上颌窦自然开口,在30°或70°镜下清除囊…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 ,48岁 ,因双鼻腔及筛窦息肉于 1998年 4月 2 1日行内窥镜鼻窦手术 ,采用MesserKlinger术式。用 1%丁卡因溶液 2 5ml及 1∶10 0 0肾上腺素 5ml行粘膜表面麻醉。手术顺利。术后 2h出现头痛、眼痛、视物不清。检查 :双球结膜充血水肿 ,角膜水肿浑浊 ,瞳孔扩大 ,眼压指压T 1,眼底检查 :屈光介质呈雾状浑浊 ,视神经乳头大小、色泽基本正常 ,未见明显病理凹陷。询问病史 ,3年前曾患青光眼 ,治愈后未复发。眼科会诊拟诊断为闭角型青光眼 ,1%毛果芸香碱眼药水滴眼 ,10min 1次 ,5 0 %甘露醇 2 5 0ml快速静脉滴注 ,口…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报告鼻内镜下筛窦骨瘤切除15例,探讨鼻内镜下筛窦骨瘤切除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总结鼻窦骨瘤的手术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武汉市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8年6月—2022年4月行鼻内镜下筛窦骨瘤切除术的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鼻窦CT检查、鼻内镜检查、鼻阻力检查及眼科相关检查。手术均于全身麻醉鼻内镜下完成,根据CT确定筛窦骨瘤的位置和范围后确定具体的手术方式,完整切除筛窦骨瘤,术后门诊定期复诊,复查鼻窦CT、鼻内镜。结果 15例患者术后病理均证实为筛窦骨瘤,鼻窦CT显示筛窦骨瘤均彻底切除,随访5~48个月,患者术后鼻塞、面部胀痛、头痛、流脓涕、嗅觉减退等症状较术前减轻或消失,未发生明显眶内、颅内并发症,未见骨瘤复发。结论 术前鼻窦CT可确定骨瘤位置及范围,为鼻内镜手术提供良好保障,鼻内镜下筛窦骨瘤切除有效、安全、微创,预后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作者调查了内窥镜鼻内筛窦手术146例随访6~13年之结果。患者分为四组:1.鼻窦感染无变态反应,2.鼻窦感染伴有变态反应,3.鼻窦感染伴有息肉,但无变态反应,4.鼻窦感染伴有息肉及变态反应。手术方法:局麻可减少出血增加手术的安全性,除少数患者外多数应用局麻。为使术野  相似文献   

13.
我科自 1 996~ 1 999年行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鼻息肉、鼻窦炎 5 0 6例 ,取得初步经验。现就影响本手术疗效的因素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本组 5 0 6例中 ,男 345例 ,女 1 61例 ;年龄 1 8~80岁。双侧发病 462例。既往动过手术者 2 2 6例。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鼻塞、流浓涕、头昏、头胀痛及嗅觉减退等症状 ,药物治疗无明显效果。术前均作鼻窦CT扫描 ,证实上颌窦、筛窦、蝶窦有程度不同的炎症表现或有鼻中隔高位偏曲。参照李源等〔1〕报告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分期分型标准进行分期。Ⅰ型 2 8例 ,Ⅱ型 381例 ,Ⅲ型 97…  相似文献   

14.
鼻窦内窥镜手术严重并发症的放射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FESS)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为0%~9.3%,主要有3种:脑脊液漏,威胁生命的严重鼻内或颅内出血,以及伴有或无失明的眶内血肿或气肿。就过去3年所进行的150例FESS手术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对其中10例严重手术并发症进行了放射学评价。根据并发症的临床表现和可能来源,分别采用颅脑CT、颅脑和鼻窦CT、颅脑和鼻窦MRL检查、脑池造影CT和脑血管造影CT等方法进行检查。所有10例均作了筛蝶窦内窥镜切除术,其中5例还作了上颌窦造口术,4例作了鼻中隔成形术。并发症发生在术中~术后18  相似文献   

15.
患者 ,女 ,48岁。左鼻流粘脓涕伴嗅觉减退 5年余 ,经常性头胀痛 ,近 3个月经常流血性涕。给用呋麻滴鼻剂及抗生素治疗无效 ,于 2 0 0 1年 1月 8日来院就诊。检查 :左中鼻道处有灰褐色赘生物 ,触之质地稍硬 ,粗糙感 ,不易出血 ,表面覆有伪膜及粘涕。鼻道稍狭窄 ,鼻中隔轻度左偏曲。鼻窦 CT:左侧上颌窦及筛窦内见稍高密度影 ,左侧筛板相当于中上鼻甲区域见一高密度骨化影。 X线摄片拟诊 :左侧上颌窦、筛窦炎症 ,鼻结石可能。诊断 :左侧上颌窦、筛窦炎症 ,鼻结石。2 0 0 1年 1月 1 8日 ,行局麻加强化麻醉 ,在鼻内窦镜下手术取石。术中见中鼻…  相似文献   

16.
影响内窥镜鼻窦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影响内窥镜鼻窦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 :16 8例 (2 72侧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均行内窥镜鼻窦手术 ,先评估其总体疗效 ,再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年龄、病程、疾病分期、术后鼻窦内窥镜检查定期与否四个因素进行评判 ,分析各因素对疗效的影响。结果 :116 8例 (2 72侧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行内窥镜鼻窦手术 ,术后随访 2~ 3年 ,其总体疗效为治愈 111例 (6 6 .1% ) ,好转 42例 (2 3.2 % ) ,无效 15例 (10 .7% ) ,总有效率 89.3%。 2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得出对疗效影响最大的因素为术后定期内窥镜检查与否 ,比重占 85 % ,其次为疾病分期占 10 .6 2 % ,年龄占 3.84% ,病程占 0 .5 3%。结论 :术后定期内窥镜检查是影响内窥镜鼻窦手术疗效的最为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56岁.因右鼻塞1年余,加重2月余,以鼻腔肿物收住院.患者1年前右鼻无明显诱因的出现鼻塞,持续性加重,流黄脓涕,无涕中带血;头痛,无头晕,右眼胀,双鼻嗅觉差,曾在当地抗炎治疗,效果欠佳,症状加重,并出现闭塞性鼻音,双眼无复视及视物模糊,无面部麻木及张口困难,无耳鸣及听力下降,2月前症状进一步加重,鼻塞,头痛,右眼胀痛加重,门诊以鼻腔肿物收入病房手术治疗.患者5年前曾行鼻息肉切除术(右).检查示右鼻腔总鼻道内充满多个淡红色、表面粗糙的肿物,触之易出血,质软;左中鼻道内有淡红色、半透明肿物,触之出血,质软,表面光滑,鼻道内有少量分泌物,淡黄色,鼻中隔居中.鼻窦区无压痛.鼻咽部检查无异常发现.鼻窦CT示符合右侧鼻腔上颌窦肿物CT表现(考虑为肿瘤或息肉).病理诊断为右侧鼻腔鳞状上皮内翻性乳头状瘤.术前静脉滴注青霉素400万U,裕宁100ml,均2次/d,于2004年11月28日在全麻鼻内窥镜下行肿瘤切除+鼻窦开放术.全麻成功后,消毒,铺无菌巾单,双鼻腔内置入含1%肾上腺素生理盐水棉片充分收敛后,右鼻腔内可见表面较粗糙,似息肉样肿物,左侧中鼻道有似息肉样肿物,电动切割器自前向后切除大部分肿物,充分开放筛窦、上颌窦、蝶窦,切除窦腔内肿物,并将窦腔黏膜剥离干净.同法切除左中鼻道肿物,并开放筛窦至引流通畅,冲洗术腔后填油纱条,压迫止血.手术顺利,出血不多.术后左中鼻道息肉组织送病理.术后抗炎治疗,术后第3天抽取部分油纱条,第5天全部抽完.术后病理诊断为左侧中鼻道内翻性乳头状瘤,故嘱患者术后小剂量放疗.  相似文献   

18.
来源于后组筛窦的后鼻孔息肉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后组筛窦的后鼻孔息肉(CP)的临床特征、诊断以及鼻内镜下手术方法.方法:总结2002年1月~2007年6月收治的11例后组筛窦的CP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鼻腔及鼻窦内病变情况、鼻内镜手术方法及注意要点以及临床疗效.结果:11例均在鼻内镜下完成手术.术中见11例CP根部均来自后组筛窦开口处.后组筛窦内3例(27.3%)伴有囊肿,5例(45.4%)窦内有明显息肉,3例(27.3%)表现为窦内黏膜水肿息肉样变.术中无明显并发症,术后随访6个月~3年,平均1.2年,无息肉复发者.结论:后组筛窦的CP多来自后筛窦口,可能由窦内囊肿演变而成.鼻内镜下切除息肉同时需开放后组筛窦清除窦内病变,彻底清除病变后不易复发.  相似文献   

19.
患者 ,女 ,5 7岁。因双侧渐进性鼻塞 2年于2 0 0 2年 3月 1 8日入院。体检 :一般情况良好。专科检查见中下鼻甲肿大 ,双侧中鼻道充满灰白色、半透明、表面光滑、不易出血之肿物 ,鼻窦区无肿胀、压痛。鼻窦冠状位CT扫描示 :双侧中鼻道内软组织密度增高影 ,双侧上颌窦、筛窦、额窦密度增高 ,未见骨质破坏。入院诊断 :鼻息肉 (双 ) ,慢性鼻窦炎 (双 )。全麻鼻内镜下行双侧鼻息肉摘除加鼻窦开放术。术后鼻腔通气明显改善 ,1周后痊愈出院。 3个月后患者出现前额部脓肿再次入院。体检 :左侧鼻腔中鼻甲前端与鼻腔外侧壁粘连 ,前额部穿刺为脓液。鼻…  相似文献   

20.
孤立性蝶窦炎性疾病的诊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提高对孤立性蝶窦炎性疾病症状、体征的认识和首诊准确率。方法 :分析 4 9例孤立性蝶窦炎性疾病的临床表现 ,比较非内窥镜手术 10例和内窥镜手术 39例的手术效果。结果 :未经鼻窦内窥镜手术者 ,1例行蝶窦灌洗后头痛立即缓解 ,4例症状在 1周内缓解 ,5例 2~ 4个月后症状复发 ,窦口瘢痕狭窄阻塞 ,需手术切开引流。经鼻窦内窥镜蝶窦开放术者 ,治愈 31例 ,其中 10例手术后症状立即消失 ,2 1例术后 3~ 5d症状缓解 ;好转 8例 ,其中 5例仅感轻微头痛和嗅觉失灵 ,鼻内窥镜见窦口粘膜肿胀 ,CT、MRI复查未见窦腔病变 ;3例术后2个月视力恢复。术后 1个月复诊窦口开放率为 87.2 %。随访 6~ 4 8个月无病变及症状复发 ,未再次手术。结论 :孤立性蝶窦炎经CT或MRI等高清晰度的影像学检查加之以鼻窦内窥镜检查均可明确诊断 ,且经鼻窦内窥镜手术对其治愈有显著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