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病例]男,22岁.主因间断发热、胸痛10个月,腹胀伴下肢水肿1个月入院.患者于10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波动在38℃左右,午后明显,右侧胸痛与呼吸有明显关联,深吸气时加重.X线胸透示右侧胸腔少量积液.院外诊断考虑感染、结核病不除外,予头孢菌素类抗生素静脉滴注15天,后加服异烟肼(雷米封)0.3g、利福平0.45g、乙胺丁醇0.75 g,每日1次.1个月后症状明显好转,自行停药.6个月前,上述症状加重,X线胸片示右侧胸腔积液,患者继服上述3种抗结核药至今,但体温不降,有时高达39℃,同时出现咳嗽、咳白痰.  相似文献   

2.
复合维生素B致药物热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男,16a,学生。因右胸痛1个月,加重3天,于1996年9月20日以胸膜炎入院治疗。患者1个月前始感胸痛由于症状较轻未加注意,近3天胸痛加重,伴咳嗽,吐白色痰液,乏力,食少。查体:呼吸表浅增速。体温36.4。O。血常规:白细胞9.0×109/L,中性0.54,淋巴0.46,血沉40mm/h。X光透视:右侧肋角变钝。诊为胸膜炎。给予链霉素0.5g肌注,每日2次,口服药利福平0.45g,每日1次,异烟肼0.2g每日3次,复合维生素B液10ml,每日3次。用药当天患者体温升至37.8℃,酒醉貌,自感面部发热。在用药治疗的一周时间内,一直出现上述症状,…  相似文献   

3.
氟康唑致血小板减少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1临床资料患者,女,50岁,因反复腹泻、呕吐2个月伴右侧胸痛5 d入院。患者2个月来无诱因反复腹泻、呕吐,大便为黄色水样便,2~3次/d,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发热、腹痛,在当地诊所输液治疗,呕吐减轻,仍腹泻。5 d来自觉右侧胸痛,伴刺激性干咳,咳嗽或体位改变时胸痛明显,放射至右侧背部,无发热、咯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性,43岁,因腰部无痛性肿块1年、右侧胸痛2个月、右下肢疼痛1个月,于1998年5月8日入院。病程中患者自觉消瘦明显、乏力、低热.无盗汗、咯血及咳嗽。查体:T37.SC,神清,无贫血貌,腰部脊柱右分可触及3cmXscm大小的淋巴结、质硬、不活动、无压痛,余浅表淋巴结均未触及。胸廊对称,胸骨无压痛,右侧中下肺呼吸音明显减低,左肺正常,肝脾肋下未及,右下肢股外侧感觉减退,活动正常。查血常规示Hb120g/L、WBCS.6X109/L、PLT136X10‘/L,胸部CT示右侧中央型肺癌伴胸腔积液,未见纵隔淋巴结肿大。腹部CT及头颅CT未见异…  相似文献   

5.
患儿,男,10岁,主因颈部肿物5个月,间断发热2个月于2008年1月28日入院。5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多处浅表淋巴结肿大,伴心悸、盗汗,无发热及咳嗽,于当地医院查血常规:轻度贫血;心脏彩超:中等量心包积液;胸部X线:右下肺炎及部分肺不张;心包穿刺:抽出淡黄色液体35ml。诊断:肺结核、结核性心包炎。予异烟肼0.4g,1次/d,口服,链霉素0.4g,1次/d,肌内注射,0.5个月后改为乙胺丁醇0.25g,2次/d,1:3服、吡嗪酰胺0.25g,3次/d口服、利福平0.2g,1次/d,口服,同时应用强的松(具体量不详)。患儿淋巴结缩小,心包积液量稍减少。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28岁,间断咯血2个月,呈暗红色或鲜红色,最多10 ml,伴有咳嗽、咳痰、活动后气短,1个月前出现右侧胸痛,呈阵发性隐痛,伴喘鸣,气短,与体位有关,右侧卧位时较明显,无发热,无腹痛.CT检查:发现右侧主支气管腔内椭圆形肿物,表面光滑,与支气管相连,呈息肉样改变,轻度强化(较平扫CT值提高约10 Hu)(图1~3).  相似文献   

7.
患者 ,女 ,40岁 ,以“右侧胸痛、胸闷三天”,为主诉入院体查 :T38℃ ,P10 2次 / m in,R2 8次 / min,BP14次 / 10 kpa。神志清 ,精神差 ,右侧叩诊呈浊音 ,语颤 ,触觉消失 ,呼吸音消失 ,心音有力 ,各辨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腹软 ,肝脾肋下未及 ,血沉 88m m/ h,结核抗体 ( ) ,胸片示 :右侧胸腔积液 ,B超示右侧胸腔积液 ,入院后按“右侧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给予抽胸水 ,利福平 0 .45 g.qd.po,雷米封 0 .3g.qd.po,乙胺丁醇 0 .75 g.qid.po,吡嗪酰胺 0 .5 g.tid.po,治疗一周后 ,体温降到正常 ,半月后胸水消失 ,但再次出现发热 ,血象正常…  相似文献   

8.
患者 :男 ,2 1岁。因咳嗽、发热、胸痛 1a入院。患者于2 0 0 1年 5月无诱因出现咳嗽 ,咯黄色脓痰 ,伴发热、胸痛 ,偶有痰中带血。当地给予抗炎治疗咳嗽可减轻 ,仍有发热、胸痛。拍片考虑为左上肺脓肿 ,继续抗炎治疗 1个月效果欠佳 ,为求进一步治疗于 2 0 0 2年 5月 8日入我院。  相似文献   

9.
阿莫西林钠注射剂致血尿1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患者,女,61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T38℃.流涕.伴有轻咳,无痰。于2003年6月29日来我院门诊,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给予阿莫西林钠3.0g(批号:20021206)+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ivd qd抗感染(用了2次)及对乙酰氨基酚0.5g(必要时服用了1次)处理2d,体温已降至正常,但于2003年6月30日下午出现右侧腰痛,随后有尿频、尿急、尿痛、明显肉眼血尿,遂来我院复诊,  相似文献   

10.
<正> 病史摘要患者男,49岁,住院号79044。因反复发热、咳嗽,伴右侧胸痛2个月,于1981年12月7日入院。患者于1981年10月9日起有畏寒、发热,体温高达39.2℃,咳嗽,白色痰伴右侧胸痛。胸透示右下肺炎。经抗感染治疗后体温降至正常,症状亦好转。11月18日起又有畏寒,发热,体温波动在37~39.4℃之间,咳少量黄色痰伴右侧胸痛。11  相似文献   

11.
1病历资料 患者女,35岁,因右侧胸痛伴呼吸困难月余于2003年3月20日入院。患者1个月前开始出现右侧胸痛伴呼吸费力,症状逐渐加重,夜间不能平卧。无发热及咳嗽,无盗汗,进食尚可,二便次数多。既往有糖尿病史多年,不规律服用降糖药,用药情况不详。  相似文献   

12.
肺门Castleman病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旭东  王翎  李洁 《江苏医药》2008,34(7):756-756
患者,女,15岁,因间断发热1个月余于2007年4月15日收入院.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间断发热,体温最高达38.3℃,午后明显,晨起正常.当地卫生院X线胸片提示"右侧肺门占位",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奇霉素等抗感染及对症治疗后,病情无缓解.病程中患者无咳嗽咳痰、胸闷胸痛、咯血盗汗,体重下降不明显,既往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3.
患儿,女性.岁。2岁时因“发热”.在当地卫生院予盐酸林可霉素(洁霉素)注射液0.15g与硫酸卡那霉素注射液0.10g混合于右臀部肌注1次。当时未诉明显不适.局部无红肿。约10d后发现注射部位肤色稍深。1个月后渐出现局部肌肉萎缩、下陷。在此期间.注射部位无外伤及其它用药史。查体:右臀部外上测局部肌肉萎缩,皮下触及髂骨,萎陷范围直径约5cm。林可霉素、卡那霉素临床上常肌注给药,且两者无可见配伍变化。两者混合应用致局部肌肉萎缩实属罕见.原因有待进一步探讨.林可霉素与卡那霉素混合肌注致局部肌肉萎缩1例@黄启龙$连城县医院@…  相似文献   

14.
1临床资料 例1.男.1岁8个月。以“发热伴皮疹10d、咳嗽3d”为主诉.于2004年5月13日入院。入院前10d开始出现发热.体温38.8~39.0℃.伴有麻疹样皮疹,先从颈面发际处开始.渐遍及全身为红色斑丘疹.压之褪色.痒感明显。在当地诊为“风疹”治疗无效,渐加重,而且于入院前3d出现阵发性咳嗽、四肢肿胀、纳差烦躁尿少而入院。既往有湿疹及荨麻疹病史。1个月前在某医院诊断为癫痫。  相似文献   

15.
流行性腮腺炎少见并发症临床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并发急性偏瘫(2例):男,9岁,因发热,双侧腮腺呻痛10天,伴头痛、哎吐5天,右侧肢体瘫痪1天,有流行性腮腺炎密切接触史.于1990年7月15日入院。体温38℃,神清、神萎,双侧腮腺明显肿胀、压痛,腮腺管口充血水肿,无脓性分泌物。右侧鼻唇沟略浅,右侧上下肢肌力0级,软瘫.膝反射消失.痛、触觉消失,右侧腹壁反射及提睾反射未引出;左侧  相似文献   

16.
患者,34岁。因有不规律官缩于2004—08—07入院。末次月经2003—12—14,预产期2004—10—07。停经50d后有轻度恶心呕吐,4个月时感有胎动。B超检查,为3胎妊娠,6个月时B超复查发现有一胎儿死于宫内,孕妇无明显发热,无阴道流血及流液。查凝血时间延长。之后每周定期查血,血红蛋白72g/L,予硫酸亚铁0.3g、维生素0.2g,口服3次/d。产科检查:血压120/80mmHg、宫高39cm、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性,19岁,学生,因高热、咳嗽、右侧胸痛10天于1980年4月5日入院。入院前10天无明显诱因突然发热,体温39.5℃,右侧剧烈胸痛伴咳嗽,咯少量粘白痰,无臭味、不分层,亦不混有血丝。在当地医院用抗生素治疗无效,4天后住本院急诊室静脉滴注大剂量青霉素及肌注链霉素6天,胸痛、咳嗽较前加重,体检发现右侧胸腔积液体征,收住入院。  相似文献   

18.
1病例报告 患者女,42岁。因左颌下肿痛23天、发热8天于2004—10—26入院。23天前无何诱因出现左颌下肿痛,逐渐加重,伴咽痛,口服“双黄连”等药物后无好转。10天后出现寒战、发热,体温高达39.8℃,口服“解热止痛片”及静滴“青霉素”后无好转,反复寒战、发热,无咳嗽、胸痛。入院前查抗核抗体阳性;查血常规,白细胞3.1&;#215;10^9/L,中性粒细胞0.51,淋巴细胞0.46;  相似文献   

19.
我院自1991年1月~1995年12月收治肺炎合并脓胸脓气胸患儿28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28例患儿,男15例,女13例,年龄最小4个月,最大15岁,平均51岁。<1岁7例,~3岁7例,~6岁6例,>6岁8例。来自农村25例。脓胸左侧11例,右侧9例,两侧1例;脓气胸左侧4例,右侧3例。二、临床表现:入院时患儿均有发热,不规则发热20例,弛张热5例,稽留热3例,发热时间最短3天,最长30天,平均10.9天。患儿均有咳嗽,24例为干咳。胸闷或气促23例,胸痛13例,上腹痛4例,12例胸廓饱满,25例叩诊浊音,27例呼吸音降低,24例可闻及干湿罗…  相似文献   

20.
周章保  王贵发 《贵州医药》1995,19(6):376-377
扁桃体周围脓肿在小儿多发生于学龄儿童,1岁内婴儿患此病实属罕见。近来我科发现1例,报告如下。病例报告患儿男性.8个月。因发热8天伴张日呼吸、拒食3天于1995年4月12日就诊。检查:T37.8℃,P72次/分,表情淡漠,口流涎水,右下颌角淋巴结肿大约1cm×1cm×0.5cm,张口受限,右侧舌腭弓及悬雍垂红肿。右侧扁桃体前上方明显充血隆起,扁桃体Ⅱ°大小,表面充血未见脓性分泌物,其位置向下内方推移;左侧扁桃体Ⅱ°大小,表面微红,扁桃体周围无红肿。颈软无抗力,心肺无特殊,腹软肝脾无肿大。血常规:血色素130g/L,白细胞8.6×10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