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无针密闭输液接头在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液中的应用.方法 将160例应用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液的病人随机分成2组:即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人.试验组使用无针密闭输液接头,输液完毕用生理盐水3ml封针;对照组使用肝素帽,输液完毕用1:100肝素盐水5ml脉冲式封针,观察2组发生回血、堵塞、留管时间的长短.结果试验组静脉留置针在体内置管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回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堵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无针密闭输液接头使用简单、方便,减少了静脉留置针的回血率,同时延长了静脉留置针在体内置管的时间,减轻了病人反复穿刺的痛苦,同时避免了医护人员被针刺伤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2.
肝素帽固定部位对静脉留置针留置效果临床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延华  王园园  杨传玲 《吉林医学》2009,30(21):2721-2721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肝素帽固定部位对留置针回血、堵管发生率及留置时间的影响。方法:将40例使用静脉留置针患者分为两组,各20例。对照组将肝素帽固定在穿刺点下方或水平位置,观察组将肝素帽固定在穿刺点上方3-4 cm处。结果:观察组留置针回血率、堵管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留置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结论:静脉留置针肝素帽固定于穿刺点上方,可减少置管并发症,延长置管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浅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改进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将84例使用浅静脉留置针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各42例,待静脉穿刺成功后,对照组采用浅静脉留置针常规固定;试验组采用改进的浅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结果试验组留置针脱出、渗漏肿胀、静脉炎及回血堵管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改进浅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留置针脱出、渗漏肿胀、静脉炎及回血堵管发生率明显降低,使留置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集束化干预策略在预防静脉留置针堵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6月在我院脊柱外科使用静脉留置针的294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1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实施集束化干预策略,比较2组患者静脉留置针堵管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堵管发生率为16.33%,试验组堵管发生率为7.48%,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实施集束化干预策略,能明显降低留置针堵管的发生,减轻了患者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降低护士工作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使用贝朗正压接头对静脉留置针输液效果的影响。方法将应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患者22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贝朗正压接头,对照组不用,观察两组输液效果。结果使用贝朗正压接头的实验组与不使用的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发生回血率、堵管率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贝朗正压接头的静脉留置针发生回血率和堵管率明显降低,贝朗正压接头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新产品。  相似文献   

6.
时菊仙 《基层医学论坛》2016,(15):2126-2127
目的 探讨小儿下肢内踝大隐静脉留置针穿刺技巧及护理方法.方法 200例患儿作根据穿刺部位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下肢内踝下方大隐静脉可触摸(可见)部位作穿刺点穿刺,试验组选择内踝上方大隐静脉最凸部位(点)穿刺.比较2组穿刺成功率、回血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穿刺成功率和首次穿刺见回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2次穿刺见回血率显著低于于对照组(P<0.05),2组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选择小儿下肢内踝作为大隐静脉留置针穿刺点成功率高.不过,掌握必要的穿刺技巧,强化小儿穿刺过程中护理,对保证穿刺成功率,确保留置时间起着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7.
蔡曾琴  马莉  彭胤琼  刘玲  冉磊  黄映勤 《重庆医学》2018,(6):748-749,752
目的 探讨裁剪无菌透明敷贴与未裁剪无菌透明敷贴固定留置针之留置时间的对比分析.方法 选择2016年8-12月住院患者236例,住院号尾数是奇数的设为试验组(119例);住院号尾数是偶数的设为对照组(117例).留置针型号为18GA,穿刺1次成功,输液疗程大于5d,试验组用裁剪无菌透明敷贴固定留置针,将延长管完全暴露于敷贴外,对照组则采用传统的留置针敷贴固定方式.记录两组留置针留置24、48、72、96、>96 h因回血堵管率、平均留置时间及静脉炎的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留置48、72、96、>96 h回血堵管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平均留置时间(72.12±3.25)h,对照组(59.34士3.78)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发生7例静脉炎,对照组9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裁剪的无菌透明敷贴固定留置针减少了回血,降低了留置针因回血凝固的堵管率,延长了留置针使用时间,提高了患者满意度且不增加静脉炎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穿刺及固定方法在新生儿浅静脉留置针穿刺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60例就诊于儿科的新生儿随机平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留置针穿刺送管方法,主要采用传统的穿刺见回血后将套管和针芯同时送入血管再退针芯的进针方法,固定采用3M无菌透明敷贴覆盖针眼及部分针梗处,再用胶布交叉固定外露针梗"Y"型尾端;实验组采用改良穿刺送管方法,在见回血后将针芯退出4mm,再将套管完全送入,然后将针芯全部退出的改良方法,固定时将敷贴全部覆盖住进针处针眼及全部针梗,将余下留置针软管部分用2条胶布横行固定与敷贴上方.比较两组患儿的固定效果和感染发生情况.比较两组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成功情况、发生松脱情况和进针处发生感染的情况.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静脉留置针穿刺一次成功率为93.8%和75.0%,发生松脱率分别为3.8%和18.8%,感染率为1.3%和13.3%,两组比较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方法在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的穿刺及固定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9.
何可萍  黄小艺 《吉林医学》2011,(11):2271-2272
目的:减少产房静脉留置针堵管发生率。方法:选择分娩的产妇110例,年龄22~35岁,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选取腕关节以下浅静脉穿刺,封管时边注入封管液边退出针头,夹闭留置针上的小开关于延长管的远端;观察组选取腕关节以上浅静脉穿刺,在推注封管液过程中夹闭小开关于延长管的近端,再边注入封管液边退出针头;两组均使用生理盐水封管。比较两组留置针导管内回血率、导管堵塞率。结果:观察组留置针导管内回血率、导管堵塞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选择腕关节以上浅静脉穿刺;在推注封管液过程中夹闭小开关于延长管的近端能减少产房静脉留置针堵管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王虹  梁明娟  邱秀银 《海南医学》2016,(7):1199-1200
目的 比较密闭式Y型静脉留置针和开放式笔杆型带翼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1~6月我科收治的163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将其按单纯随机抽样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83例,采用密闭式Y型静脉留置针;对照组80例,采用开放式笔杆型带翼静脉留置针.比较两种静脉留置针应用过程中一次穿刺成功率、采血成功率、留置时间、堵管率和静脉炎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94.0%)与对照组(87.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采血成功率(55.4%)、堵管率(3.6%)、静脉炎发生率(2.4%)均低于对照组(81.3%、18.8%、12.5%),而留置时间≥3 d率(84.3%)高于对照组(6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 新生儿输液中密闭式Y型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长,堵管率和静脉炎发生率低,而开放式笔杆型静脉留置针的采血成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静脉留置针和传统头皮针用于儿科输液的效果,并探索静脉留置针的合理穿刺部位。方法将964例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对照组采用传统头皮针输液,调查患儿家长满意度、首次穿刺成功率和不良反应情况以比较两组的效果,同时比较试验组中穿刺部位为头部静脉(头部组)和手足部静脉(手足组)的效果。结果试验组患儿家长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发生渗漏、脱管、堵管和静脉炎的比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中,手足组的首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头部组,发生渗漏、脱管的比例均低于头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传统头皮针相比,儿科输液护理中静脉留置针可减少穿刺次数,降低渗漏、漏管、堵管和静脉炎的发生比例,且应优先考虑手足部位。  相似文献   

12.
目的降低静脉留置针堵管率。方法运用QC小组活动,通过对我科2013年10月至2014年1月使用静脉留置针堵管情况进行的调查统计,留置针堵管率平均29%,并呈逐步上升的趋势,需加以控制;针对以上情况,小组对使用留置针内堵管的情况进一步分层分析,隔离科使用留置针患儿留置针内堵管原因为留置针内回血多,占留置针总堵管率的60%,是造成留置针堵管率高的主要问题;为了进一步找准具体症结,小组又对同期所有留置针内堵管者按患者年龄进行分层分析,婴幼儿(0-3)岁患者留置针内回血多占留置针内堵管62%,是造成静脉留置针堵管率高的主要原因。结果通过以上措施,我们的课题目标实现了,症结也得到了解决,我科静脉留置针的堵管率由活动前的30%下降到20%,并且通过QC小组活动的开展,构建了安全文化氛围,促进我院护理安全质量持续改进。结论预防静脉留置针堵管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艾灸预防浅静脉留置针输液并发静脉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艾灸预防浅静脉留置针输液并发静脉炎的影响。[方法]将232例使用浅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患者随机分为四组:艾灸组60例、湿敷组58例、热敷组58例、常规组56例。艾灸组艾灸足三里及穿刺点始沿近心端静脉约10cm处预防静脉炎;湿敷组采用75%酒精在穿刺点沿着近心端静脉血管约10cm处持续湿敷30min;热敷组采用内盛72~74℃水的热水袋,其外层用双层干毛巾包裹,在输液肢体穿刺点局部持续热敷30min;常规组按留置针常规护理。分别对四组浅静脉留置针输液后出现静脉炎进行对照观察。[结果]艾灸组、湿敷组、热敷组、常规组静脉炎发生率分别为6.67%、27.59%、27.59%、42.86%。四组留置针留置时间与静脉炎发生情况结果为:艾灸组、湿敷组、热敷组和常规组留置时间≤4天发生静脉炎分别为0、12、12、14例,留置时间5~6天发生静脉炎分别为0、2、2、10例,留置时间>7天发生静脉炎分别为4、2、2、0例。[结论]使用艾灸可使浅静脉留置针输液并发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下降,并可延长留置针的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现察湿热敷预防静脉留置针致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方法 将108例行留置针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接受湿热敷,置管后4h开始,每天2次,每次20 min,连续3d.结果 试验组发生机械性静脉炎比例为8%,对照组发生比例为24.1%,P=0.025,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温热敷能有效预防留置针所致的机械性静脉炎.  相似文献   

15.
静脉留置套管针两种接头输液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肝素帽接头和无针密闭输液接头在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97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42例在输液时使用无针密闭输液接头(试验组),55例使用肝素帽接头(对照组),在使用过程中对回血情况、堵管情况及输液完成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回血5例,堵管2例,液体顺利完成39例,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回血40例,堵管12列,液体顺利输完34例)P均小于0.05。结论:无针输液接头可防止由于回血造成留置针堵塞,减少反复穿刺和多次抽血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不需多次封管,减轻护士的工作量,在临床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目的为改进外周静脉的留置针穿刺方法。对1560例住院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80例,实验组采取穿刺见回血后边进针边退针的留置针穿刺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见回血后钢针和软管一起进针的留置针穿刺方法。分别观察并统计两组病例的穿刺成功率、皮下淤血率。结果发现实验组一针穿刺成功率提高10%,皮下淤血率减少6.3%,疼痛率减少18%。各项指标均有显著差异,P0.05。穿刺见回血后边退针边进针的留置针穿刺方法一针穿刺成功率高、皮下淤血率小,可广泛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护理专案管理在老年心血管病静脉留置针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36例老年心血管病静脉留置针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静脉留置针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护理专案管理,比较两组穿刺1次成功率、留置针堵管率、非计划拔管率、留置针固定规范率、平均每针留置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穿刺1次成功率为98.5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非计划拔管率为5.8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留置针固定规范率为95.5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平均每针留置时间为(71.62±12.59)h,明显长于对照组的(45.23±8.48)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8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留置针堵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静脉留置针护理基础上采用护理专案管理可提高老年心血管病静脉留置针患者穿刺1次成功率和留置针固定规范率,降低非计划拔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延长平均每针留置时间,效果优于单纯常规静脉留置针护理。  相似文献   

18.
刘琳 《吉林医学》2012,(34):7580-7581
目的:探讨安全型留置针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糖尿病患者共76例,同时排除留置针预穿刺处有外伤及感染患者,所选患者穿刺处血管清晰,对照组采用普通型静脉留置针,观察组患者应用安全性静脉留置针,观察组应用安全性留置针时,留置针具有自动启动保护夹,当针芯从留置导管中拔出时,针尖被自动锁闭,避免意外刺伤,记录两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脱管发生率、堵管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脱管发生率、堵管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全型静脉留置针在护理过程中患者静脉炎发生率、脱管发生率及堵管发生率均低,操作简便安全,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静脉留置针改良正压封管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探讨静脉留置针改良正压封管技术的临床应用优势。方法:选取本院于2017年1月-2018年9月间收治行静脉留置针的儿科患儿12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分配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儿应用注射器脉冲式正压带液进行拔针封管处理,观察组患儿予以改良正压封管技术对静脉留置针进行封管处理。对比两组患儿留置针的回血率、堵管率、患儿静脉炎的发生情况以及留置针的留置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回血、堵管以及静脉炎的发生方面相比对照组均显著更低,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静脉留置针时间为(64.3±14.2)h,明显长于对照组静脉留置时间(45.7±8.9)h,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通过采用静脉留置针改良正压封管技术,可有效提高儿科护士的临床工作效率与护理质量。患儿回血、堵管以及静脉炎的发生率更低,干预后留置针有更长的留置时间,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无针分隔膜密闭输液接头在新生儿输液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儿4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使用静脉留置针加无针分隔膜密闭输液接头,对照组使用静脉留置针保留肝素帽。比较2组患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发生肉眼可见回血情况、留置针拔除原因以及护士针刺伤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发生回血例数、堵管例数、静脉炎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留置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静脉留置针加无针分隔膜密闭输液接头形成的密闭式防针刺伤系统,在保证患儿输液安全和有效性的同时,保障了医护人员的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