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Tau蛋白是一种微管相关蛋白,在神经系统包括少突胶质细胞中广泛表达,主要起促进微管形成和稳定微管结构的作用。Tau蛋白磷酸化与其发挥正常功能密切相关,神经变性疾病中tau蛋白异常磷酸化,研究发现tau蛋白也参与缺血性损伤。本文就tau蛋白的结构、分布、磷酸化及其与少突胶质细胞缺氧缺血性损伤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氯化钴(CoCl_2)对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系HT22细胞缺氧损伤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3组,分别为低浓度氯化钴组(CoCl_2-L)、中浓度氯化钴组(CoCl_2-M)和高浓度氯化钴组(CoCl_2-H)。利用不同浓度CoCl_2处理HT22细胞建立细胞缺氧损伤模型,通过HE染色观察HT22细胞轴突损伤情况,CCK-8法检测HT22细胞体外增殖活性,Western Blot检测HT22细胞中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tau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HE染色显示CoCl_2可致HT22细胞轴突断裂,CCK8检测显示CoCl_2对HT22细胞的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Western Blot结果显示CoCl_2-H组细胞中HIF-1α表达显著上调,tau蛋白表达显著降低。结论:CoCl_2可致轴突损伤,并且上调HT22细胞的HIF-1α表达、降低tau的表达。  相似文献   

3.
文题释义:神经元纤维缠结:是指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大脑皮质细胞的一种病理变化,主要在神经元胞体中产生,由细胞内的成对螺旋细丝构成,有些可以扩展到近端树突干,含有过度磷酸化的tau蛋白。 人tau基因:位于17号染色体。在成人的大脑中存在6种tau异构体,均为伴有或不伴有外显子2,3和10信使mRNA替代拼接的结果。外显子10包含微管结合区,外显子10的插入可提供4个重复tau等异构体,而3个重复tau异构体则不需要外显子10参与。 背景:神经元纤维缠结的沉积与阿尔茨海默病中的认知衰退密切相关,而tau蛋白是构成的重要成分。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的可能发病机制以及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在阿尔茨海默病进程中的作用。 方法:由第一作者以“阿尔茨海默病;tau蛋白;β-淀粉蛋白级联;Alzheimer’s disease;tau protein;β-amyloid cascade”为检索词,检索万方、中国知网、Vip、PubMed、Embase 等中英文数据库2001年1月至2019年1月发表的相关文献。 结果与结论:tau 蛋白过度磷酸化并形成成对螺旋丝被认为是阿尔茨海默病神经元退化基础。tau蛋白在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进程中可能不依赖于β-淀粉样蛋白沉积触发的级联反应,且在临床试验中也验证了tau蛋白相关疫苗免疫产生了疗效。探索tau蛋白和β-淀粉样蛋白以及阿尔茨海默病关系,可更好理解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为研发阿尔茨海默病治疗药物提供理论依据。 ORCID: 0000-0002-5933-2590(曹云鹏)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4.
背景:tau蛋白是一种微管相关蛋白。研究表明,变异的tau蛋白被认为是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产生老年斑的关键;人突触核蛋白(Syn)是参与形成帕金森病患者淀粉样变性的主要成分。目的:总结近年来微管相关作用物质的研究进展及其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相关性。方法:以"tubulin;Alzheimer Disease;Parkinson Disease;Neurodegeneration:微管蛋白;神经退行性疾病;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为检索词,检索1975年3月至2014年3月Pub Med数据库及万方医学网相关文献。纳入微管结构与功能、微管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蛋白、微管蛋白相关物质及其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研究的文献26篇进行分析探讨。结果与结论:微管由微管蛋白组成,在细胞中起重要的细胞骨架作用。在神经系统,微管系统的稳定性也是维持胞体和突起间营养转运的基础。已证实微管蛋白与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关键蛋白密切相关。tau蛋白异常聚积导致的轴突转运障碍不仅影响神经元的形态,而且影响其功能。Syn可以促进生长初期原代培养神经元轴突内微管的组装。当细胞受到不良刺激时,发生微管相关物质的不良代谢,导致微管系统产生结构的紊乱和功能的障碍,胞内物质异常堆积,并通过一系列目前尚待阐明的调控机制使细胞逃逸凋亡,从而进入退行性变性。目前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临床治疗也多以替代法治疗为主,尚无特效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构建高表达糖原合成激酶3β(GSK3β)的SH-SY5Y(人骨髓神经母细胞瘤细胞)转基因细胞模型,观察GSK3β高表达对宿主细胞tau蛋白磷酸化、微管稳定性的影响。 方法:构建GSK3β真核表达质粒,转染SH-SY5Y细胞,使GSK3β在SH-SY5Y细胞中得到高表达,应用蛋白免疫印迹方法,观察tau蛋白磷酸化、总tau蛋白、微管蛋白乙酰化水平的变化情况。 结果:GSK3β真核表达质粒转染SH-SY5Y细胞36 h后,GSK3β在SH-SY5Y细胞中的表达达到高峰,tau蛋白Ser199/202、Thr231、Thr205等位点的磷酸化水平在转染后48 h达到高峰; tau蛋白总量未有明显变化。转染后60 h,微管蛋白乙酰化水平明显减低。 结论:高表达GSK3β的SH-SY5Y细胞可使tau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增高,从而降低tau蛋白结合和稳定微管蛋白的能力,导致微管蛋白乙酰化水平明显减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构建高表达糖原合成激酶3β(GSK3β)的SH—SY5Y(人骨髓神经母细胞瘤细胞)转基因细胞模型,观察GSK3β高表达对宿主细胞tau蛋白磷酸化、微管稳定性的影响。方法:构建GSK3β真核表达质粒,转染SH—SY5Y细胞,使GSK3β在SH—SY5Y细胞中得到高表达,应用蛋白免疫印迹方法,观察tau蛋白磷酸化、总tau蛋白、微管蛋白乙酰化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GSK3β真核表达质粒转染SH—SY5Y细胞36h后,GSK3β在SH—SY5Y细胞中的表达达到高峰,tau蛋白Ser^199/202、Thr^231、Thr^205等位点的磷酸化水平在转染后48h达到高峰;tau蛋白总量未有明显变化。转染后60h,微管蛋白乙酰化水平明显减低。结论:高表达GSK313的SH—SY5Y细胞可使tau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增高,从而降低tau蛋白结合和稳定微管蛋白的能力,导致微管蛋白乙酰化水平明显减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细胞外铁离子对SH-SY5Y细胞增殖及tau蛋白磷酸化状态的影响。方法 SH-SY5Y细胞于铁离子环境中培养5~30min后,检测其细胞形态、细胞周期以及胞内tau-1表达的变化。结果 MTT检测细胞OD值随铁离子浓度与作用时间的增加而减少。流式细胞术未发现细胞出现凋亡。低浓度铁离子作用后tau-1免疫荧光强度明显增强,高浓度铁离子或长时间作用后,荧光强度则降低。结论铁离子对SH-SY5Y细胞有增殖抑制作用,与浓度和时间相关;低浓度铁离子可导致胞内去磷酸化tau蛋白表达增多,但不会诱导细胞凋亡。高浓度铁离子作用后胞内去磷酸化tau蛋白表达未见增多。  相似文献   

8.
王海红  张琳  董为人  刘忠英  张磊  李妍 《解剖学研究》2011,33(4):290-293,297
目的 探讨tau蛋白过度表达对细胞重新进入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印迹和免疫荧光细胞化学的方法,分别检测稳定转染质粒peDNA3.1-tau和空载体pcDNA3.1的HEK293细胞(HEK293/tau和HEK293/vec)中tau的表达,用细胞周期抑制剂Aphidicolin处理细胞抑制细胞周期,在Aphi...  相似文献   

9.
非阿尔茨海默型痴呆的病理诊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认识非阿尔茨海默型痴呆的组织学特征和组织类型以及免疫组织化学在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22例尸检确诊的神经变性痴呆脑组织进行了Bodian、Gallyas—Braak染色,tau和泛素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脑组织中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包涵体的形态特征,分布和蛋白质表达活性。根据非阿尔茨海默型痴呆的组织学标准,结合临床进行病理诊断。结果22例神经变性痴呆中,12例诊断为非阿尔茨海默型痴呆。其中皮克病2例,进行性核上性麻痹和皮质基底节变性各3例,皮质型路易小体痴呆1例,帕金森病合并痴呆3例。其余10例中,9例诊断为单纯阿尔茨海默病,1例为阿尔茨海默病合并嗜银颗粒痴呆。在非阿尔茨海默型痴呆的脑组织观察到特征性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包涵体,包括经典型和皮质型路易小体,皮克小体,球形团样神经原纤维缠结,星形细胞斑和葱状星形细胞,嗜银颗粒。除路易小体外,其他包涵体结构具有嗜银性;路易小体主要表达泛素,皮克小体可表达tau和泛素,而球形团样神经原纤维缠结、星形细胞斑、葱状星形细胞、嗜银颗粒仅对tau免疫染色敏感。结论采用Gallyas-Braak染色,tau和泛素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新方法能够敏感地显示特征性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包涵体,观察到这些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包涵体可进一步明确非阿尔茨海默型痴呆的组织类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14-3-3tau蛋白对滋养细胞侵袭功能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人早孕期绒毛、蜕膜以及人绒癌滋养细胞株BeWo中14-3-3tau的表达。RNA干扰方法下调BeWo细胞14-3-3tau的表达,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E钙黏附素及转录因子snail的表达变化,Transwell小室方法检测侵袭细胞数目的变化。用U0126特异性阻断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1/2(ERK1/2)信号通路,观察下调14-3-3tau对BeWo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1)14-3-3tau在早孕期绒毛外细胞滋养细胞和侵袭入蜕膜组织的游离型滋养细胞以及BeWo细胞中均有表达。(2)下调BeWo细胞14-3-3tau表达后,E钙黏附素表达下降,Snail表达增加,穿过Transwell小室的细胞数增加(P0.05)。(3)U0126阻断14-3-3tau下调引起的BeWo细胞侵袭增加(P0.05)。结论:14-3-3tau通过ERK1/2信号通路抑制滋养细胞的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11.
背景: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痴呆症状严重程度与脑组织中的神经原纤维缠结数量呈正相关,神经原纤维缠结的主要蛋白成分为过度磷酸化的蛋白tau,tau蛋白的病理改变出现在痴呆症状之前并独立于?-淀粉样多肽的异常。  目的:构建tau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建立稳定表达tau的稳转细胞株。 方法: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从反转录反应合成的人成神经瘤细胞(SH-SY5Y)的总cDNA中,扩增出约1.0 kb的tau cDNA片段,用BamHⅠ和XhoⅠ双酶切后定向克隆到真核细胞表达载体pcDNA3.1中,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分析和DNA序列分析鉴定重组质粒;用脂质体介导法将质粒转染入培养的人胚肾细胞,并利用G418进行稳定表达tau的稳转细胞株的筛选,免疫印迹和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方法检测tau基因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人tau cDNA已克隆到真核细胞表达载体pcDNA3.1中;免疫印迹和免疫荧光细胞化学结果显示人tau基因在人胚肾细胞中获得表达,tau蛋白表达的阳性信号主要位于细胞胞质,说明成功构建了pcDNA3.1-tau的真核表达质粒,建立了稳定表达tau的稳转细胞株。  相似文献   

12.
正常人的吞噬细胞被刺激后产生有毒的氧代谢物,它们可以诱发细菌的突变和培养的哺乳动物细胞的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CE)。此外,一种产生有毒的氧代谢物的去细胞酶反应系统也能诱发SCE。氧化剂的这种亚致死效应可能涉及癌的发生。各种生物学和化学试剂影响有毒的氧代谢物的产生和特性。作者在以前的研究中  相似文献   

13.
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中微管相关蛋白tau能够产生许多异常翻译后修饰并聚集形成配对螺旋丝(paired helical filament,PHF).这些tau的修饰包括过磷酸化、异常糖基化、截断等,其中,过磷酸化和异常糖基化是阿尔茨海默氏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神经元纤维化的主要分子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的目的是阐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β样淀粉蛋白(Aβ)引起的神经元凋亡的保护作用,以及tau蛋白磷酸化的作用。用MTT(四甲基偶氮唑盐)方法检测细胞活性,用流式细胞学结合Annexin V-FITC和PI(碘化丙锭)双染的方法检测早期凋亡和晚期凋亡/坏死,用Hoechst 33342染色观察凋亡细胞形态学,用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检测tau蛋白磷酸化。IGF-1阻止了Aβ25-35引起的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元的毒性,MTT值显著增加,从54.51%增至61.8%,Hoechst 33342阳性细胞的百分比从30.77%减少到22.81%。Aβ25-35孵育使Annexin V单标记细胞(Annexin V+/PI-)以及Annexin V/PI双标记细胞(An-nexin V+/PI +)的百分比显著增加(分别为3.41%和19.47%),应用100 ng/ml的IGF-1可显著减少Annexin V单标记细胞和Annexin V/PI双标记细胞的百分比分别至2.98%和15.16%。Aβ25-35可增加tau蛋白磷酸化,AT8阳性细胞占41.84%,而IGF-1则可抑制这一效应。我们的结果表明IGF-1可保护神经元,降低Aβ的细胞毒性,减少早期和晚期凋亡/坏死细胞的比例,抑制tau蛋白磷酸化,这可能是IGF-1神经保护作用的细胞机制。  相似文献   

15.
利用重组工程细胞进行基因治疗无疑为多种难治性疾病的有效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但宿主对异源细胞产生的移植排斥反应却是其在临床上应用的主要障碍。现代细胞微囊技术因其具有良好的免疫隔离屏障作用,使克服这一障碍成为可能。近年来,细胞微囊技术在基因治疗方面的发展迅速,已在血友病,帕金森病、肿瘤等多种难治性疾病的治疗应用中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就细胞微囊技术的微囊膜材料、制作工艺、微囊内重组细胞的构建以及其在基因治疗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不同发病时期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大鼠轴索损伤的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 对不同发病时期EAE大鼠进行HE染色判断炎症损害,以免疫组化方法标记β-淀粉样前体蛋白(β-APP)和磷酸化tau蛋白,了解轴索急性损伤及反复发病后的神经变性情况。结果: 急性组大鼠脊髓组织内可见大量炎症细胞弥散分布,在炎症细胞区内有大量β-APP阳性表达,神经纤维变性标志物tau蛋白只有少量沉积;瘫痪组大鼠血管周围有淋巴细胞浸润,呈袖套样分布,β-APP在无炎症的区域也有部分表达,并有tau蛋白大量沉积,提示反复发病的瘫痪大鼠存在持续的轴索损伤,并发生明显的轴索变性。急性组、瘫痪组轴索中β-APP和tau蛋白阳性数均多于正常组,差异显著,急性组和瘫痪组比较,轴索中β-APP和tau蛋白阳性表达数亦有显著差异。结论: (1)发病早期轴索损伤与炎症破坏有关,并呈可逆性。(2)神经变性主要存在于EAE的慢性病程中。(3)在EAE发病过程中轴索损伤呈动态变化,疾病后期轴索发生神经变性并导致神经功能不可逆损伤,在EAE研究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神经纤维缠结(NFT)是阿尔茨海默病的特征性病理标志。据报道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在tau蛋白形成NFT中起着重要作用,而自噬障碍可能有助于tau蛋白聚集体形成。最近,韩美科学家报道了他们针对GSK-3β介导的tau蛋白磷酸化在自噬降解中的作用的研究。他们分别将T4(野生型tau蛋白)、T4C3(由caspase-3在Asp421位点对tau蛋白切割成的片段)和T4-2EC(在Ser396/Ser404位点低磷酸化的tau蛋白)转染至中国仓鼠卵巢(CHO)细胞,用激活的或被酶灭活的  相似文献   

18.
巨细胞病毒(CMV)是一种普遍存在的人类病原体,可引起从亚临床疾病到具有高发病率及高病死率的严重疾病。已证明体液中的抗体能有效地阻止CMV感染所引起的严重疾病。作者在最近的研究中创建了一种有效产生杂交瘤细胞的技术,而这种杂交瘤细胞等能产生人源性抗CMV McAbs。在研究中,50个人源性McAbs中只有两个能中和CMV,大多数不能发生中和反应。可能  相似文献   

19.
背景:通过调节神经干细胞分化过程中的tau蛋白磷酸化水平可提高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效果。 目的:观察β-淀粉样蛋白25~35和人参皂苷Rb1对神经干细胞分化过程中tau蛋白磷酸化水平的影响。 方法:分离、培养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诱导第3代神经干细胞分化1周后,分别采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和Western-blot检测Tau[pS396] 、Tau[pS262] 及GSK-3β[pTyr279,216]表达情况。 结果与结论:正常神经干细胞分化过程中有Tau[pS396] 和Tau[pS262]的表达,β-淀粉样蛋白25~35可以使Tau[pS396]、Tau[pS262]和GSK-3β[pT279/216]表达上调,而人参皂苷Rb1可以逆转β-淀粉样蛋白25~35的作用。提示β-淀粉样蛋白25~35和人参皂苷Rb1通过调节GSK-3β的活性对tau蛋白的磷酸化水平产生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西方国家以及我国大部分地区均存在高盐饮食现象.高盐饮食不仅可以提高高血压、心脏病等的发病率,还可诱导T细胞产生一种促炎性亚型,因此可能对自身免疫性疾病有促进作用.对于高盐是否影响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抗原提呈细胞,目前则知之甚少.研究发现,在多发性硬化症中,高盐饮食可以促使巨噬细胞产生促炎因子并引发促炎反应.对健康生活的关注使高盐饮食逐渐成为与之相关疾病研究的焦点.深入研究高盐饮食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关系或可为相关疾病的治疗带来希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