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研究分析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安全性与临床效果.方法:选2015年2月至2016年收治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患儿88例.均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采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疗效与临床安全性.结果: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61.4%,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8.6%,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差异显著(P<0.05);对比两组患儿PH值、PaO2、PaCO2与氧合指数的时候,观察组数据具有明显的优越性(P<0.05);且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要高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过程中,采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安全系数较高,临床效果显著,且还能够降低并发症的产生,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与分析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46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奇偶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3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记录并比较两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与住院时间;治疗后将两组患儿的p H值、动脉血氧分压(Pa 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2)以及氧指数(OI)等指标进行比较;同时将两组患儿治疗中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与住院时间均较短,与对照组患儿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p H值、Pa O2、Pa CO2以及OI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且观察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与对照组患儿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效果显著,可快速有效改善患儿血气指标,患儿机械通气时间与住院时间均较短,且并发症较少,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分析持续正压通气(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0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采用CPAP机械通气,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PaO2/FiO2)及pH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经24h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均优于治疗前,且24h治疗后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CPAP联合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为患有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新生儿实施鼻塞持续正压通气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88例NRDS新生儿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为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治疗,为观察组患儿在采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加用鼻塞持续正压通气法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住院天数、用氧时间以及用氧体积分数和对照组患儿相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治疗后PaO 2、动脉血氧分压/肺泡氧分压比值[a/Ap(O 2)]以及氧合指数(Oi)与对照组患儿相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用鼻塞持续正压通气法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能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氨溴索联合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择符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标准需机械通气治疗的新生儿60例,30例开始高频振荡通气同时予氨溴索7.5mg/kg静脉推注,6小时1次,连用3天,30例单纯高频振荡通气。观察治疗2小时、12小时、24小时、48小时、72小时吸入氧浓度、动脉氧分压、动脉二氧化碳分压、氧合指数的动态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2小时、12小时、24小时、48小时、72小时吸入氧浓度、动脉二氧化碳分压、氧合指数均下降,动脉氧分压均上升,氨溴索联合高频振荡通气组治疗后24小时、48小时、72小时吸入氧浓度、动脉二氧化碳分压、氧合指数明显下降并低于单纯高频振荡通气组,动脉氧分压明显上升并高于单纯高频振荡通气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氨溴索辅助高频振荡通气用于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一种安全性好、疗效肯定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采用高频震荡通气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87例需要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NRDS患儿,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3例),观察组患儿采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对照组采用常频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治疗不同时间的血气分析及氧合参数变化情况、上机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差异。结果治疗开始时(0 h)两组患儿的吸入氧浓度(Fi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OI)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 h、6 h、12 h、24 h,观察组患儿的PaO2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PaCO2、FiO2、OI指数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 h、6 h、12 h、24 h,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的PaO2、PaCO2、FiO2、OI指数值与0 h时刻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上机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5.4±0.8) d、(29.8±5.4) d,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死亡率为18.18%,低于对照组的25.5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主要并发症为新生儿硬肿症、其次是肺炎,两组患儿各种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震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较常频机械通气治疗能够显著的改善患者的血气指标、氧合指数,可以显著的缩短住院及机械通气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救治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7年5月期间本院新生儿科收治的90例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频机械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观察组采用高频振荡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肺氧合功能、血气分析变化及平均住院时间、上机时间、治愈率。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肺氧合功能及血气分析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且治疗后观察组肺氧合功能及血气分析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平均住院时间及上机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治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75.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振荡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救治早产儿RDS效果较常频通气效果显著,且改善血气和肺氧合功能较良好,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100例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取常频机械通气治疗,实验组采取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血气指标、上机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94.00%)高于对照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PaO2、PaCO2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实验组PaO2指标高于对照组,PaCO2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6.00%)低于对照组(2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上机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频振荡通气治疗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血气指标,缩短治疗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共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均给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观察组患儿同时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动脉血气指标改变情况,进行疗效评定。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效所占比例与有效所占比例之和)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p H值、Pa O2、Pa CO2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显著改善患儿呼吸窘迫相关症状,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高频振荡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在临床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产科出生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44例,采取随机数字方法将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2例。两组均采用常规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采取高频震荡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然后将两组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Th1/Th2指标及治疗前后的呼吸系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比较观察组中临床总有效率(90.91%)明显地高于对照组患儿(59.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呼吸系统指标及Th1/Th2指标均显著地优于对照组的患儿,治疗后两组患儿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震荡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方面的治疗效果较好,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上也有了明显改善,这种治疗方法对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行高频振荡通气的可行性。方法此次研究中,随机选取10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作为实验研究对象,均为我院自2014年2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所接收,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原则,将患儿按照挂号的编号顺序,随机均分成两组,就常频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n=50)与高频振荡通气治疗(实验组,n=50)的临床效果展开探讨。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可以发现,实验组患儿的氧分压显著上升,二氧化碳分压、氧合指数显著下降,且机械通气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气漏、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等病变的发生率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高频振荡通气可以显著改善患儿的肺氧合功能且缩短了治疗的过程,不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在临床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在足月重度窒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重度窒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共68例,患儿入院编号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观察组采用基础疗法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对比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呼吸窘迫缓解时间、缺氧并发症、死亡、机械通气、2d时胸部X线好转以及14d NBNA各因素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治疗效果比较具明显差异,P0.05。结论临床治疗重度窒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采用基础疗法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可有效改善患儿治疗效果,改善呼吸窘迫症状时间,减少病死率,提升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张华峰 《浙江医学》2022,44(4):404-406,410
目的 探讨无创高频震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太和县人民医院收治的NRDS患儿102例,其中采用无创高频震荡通气治疗51例(观察组),采用无创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51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呼吸窘迫改善情况、呼吸机使用时间和住院时间以及治疗前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分析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84例.均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单独使用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机械通气予以治疗.对比两组患儿取得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92.9%,对照组惠儿治疗有效率为71.4%,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有效率差异显著(P<0.05);治疗疗程结束后,所有患儿的PH值、PaO2、PaCO2指标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儿改善效果显著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采用机械通气予以治疗的同时,临河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将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率,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配合珂立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随机分入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儿接受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患儿接受无创正压通气配合珂立苏治疗。比较两组患儿预后、血气分析、氧合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病死率为11.4%,明显低于对照组(31.0%,P<0.05);用药后12hPO2及PCO2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2h观察组氧合指数(PO2/FiO2)及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a/APO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配合珂立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可显著改善患者氧合功能,减少并发症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方法:62例NRDS患儿分成两组,对照组新生儿采用常频机械通气,治疗组新生儿采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比较二者的疗效和并发症。结果:两组新生儿在2、15、24 h不同时间点中,氧指数(Oxygen Index,OI)逐步降低,尤其治疗组新生儿更加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新生儿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低。结论:高频振荡通气治疗NRDS疗效明显、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高频振荡呼吸机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9月—2015年8月收治的呼吸衰竭新生儿5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给予高频振荡呼吸机通气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机械通气治疗,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2组患儿PaO2显著升高,PaCO2、PaO2/FiO2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儿的上述指标变化幅度更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6.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4.0%,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病死率4.0%,对照组为12.0%,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能显著改善患儿氧合情况,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临床疗效确切、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 HFOV)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NRDS)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04~2014-05间我院收治的80例NRDS患儿,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频机械通气( CMV)治疗,观察组采用HFOV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24 h后呼吸机参数FiO2、MAP、OI值均低于对照组,血气分析中PCO2值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吸氧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明显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可改善患儿通气,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具有显著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以100例呼吸衰竭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运用常频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则采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肺通气氧合功能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Pa CO2、Fi O2、OI、Pa O2/PA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均显著改善,观察组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气胸、慢性肺部疾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颅内出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能有效改善患儿的肺通气氧合功能,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甘方  谢财华 《当代医学》2021,27(30):92-94
目的 探讨经鼻间歇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组采用经鼻间歇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儿血气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PaO2、SaO2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应用经鼻间歇正压通气治疗的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患儿的血气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利于患儿病情好转,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