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晓荣 《河北医学》2015,(4):588-590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及其预防控制措施。方法:选取2011年8月至2014年8月神经外科颅脑损伤患者258例,其中发生医院内感染82例。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分析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控制措施。结果:性别与医院内感染的发生无直接关系(P﹥0.05);而年龄(≥60岁)、格拉斯哥评分﹤12分、颅脑手术、气管切开术、留置各种管道等,是颅脑损伤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颅脑损伤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主要危险因素有高龄、手术创伤、病情危重程度、气管切开、留置各种引流管等,应采取积极妥当的措施,避免或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引起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医院感染的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科收治的110例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资料,发生医院感染的40例作为观察组,无医院感染的70例作为对照组,对可能引起医院感染的的相关因素进行比较.结果 医院感染发生率为36.4%(40/110);医院感染的与性别、预防应用广谱抗生素无关(P>0.05);相关因素包括:年龄大,意识障碍或昏迷,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低,住院时间长,脱水剂、抑酸剂、激素长时间应用,进行侵入性操作.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医院感染率较高,与多种因素有关,应针对上述各种危险因素,采取积极有效地预防监测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影响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手术后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2005-01~2008-01间115例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手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性别、年龄、开放性伤口、手术时间、气管切开及住院时间与患者发生医院感染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重型颅脑损伤手术后患者的医院感染率为28.7%.影响重型颅脑损伤手术后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和顺序依次为年龄、住院时间、气管切开及手术时间,性别和开放性伤口对医院感染的影响不大.结论 年龄与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手术后医院感染呈现最强相关关系.可控因素中,住院时间、气管切开及手术时间为影响术后医院感染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
李幼娣 《当代医学》2007,(13):98-99
目的 总结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调查2005年61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患者资料.结果 61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率53例,感染率高达86.9%.[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是肺部感染的高危人群,要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以降低肺部感染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调查2005年61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患者资料.结果 61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率53例,感染率高达86.9%.[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是肺部感染的高危人群,要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以降低肺部感染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患者行气管切开术后,早期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治疗的护理质量管理.方法 对84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在颅脑损伤早期即行HBO治疗,并对治疗的各个环节进行护理质量管理控制,对比治疗前后GCS评分情况.结果 84例患者经HBO治疗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并且在治疗过程中没有发生1例并发症.结论 做好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早期HBO治疗的护理质量管理,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和安全性,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析气管切开术后医源性感染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本文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42例行气管切开手术患者,其中有22例患者在术后发生医源性感染(感染组),20例患者未感染(非感染组),采取单因素分析对气管切开术后发生医源性感染涉及的年龄、抗菌药物使用、机械通气、住院时间、插管保留时间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42例行气管切开术患者有22例发生医源性下呼吸道感染,感染率为52.38%。从单因素分析结果得知,行气管切开术后发生医源性感染和插管保留时间、机械通气、三代头孢使用有着紧密联系。结论在手术治疗中对抗菌药物进行合理使用,控制呼吸辅助器械,只有这样才能降低气管切开术后发生医源性感染几率。与此同时临床护理人员也需要积极学习各项预防和控制感染规章制度,在工作中严格遵守消毒规程,提高医院控制感染意识的同时达到预防医院感染目的。  相似文献   

8.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调查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状况及探讨其防治对策.方法对我科2000年1月-2005年8月重型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的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98例重型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患者均出现下呼吸道感染,其中154例行细菌培养(77.8%),培养出致病菌194株,40例有双重感染(26.0%);革兰阴性杆菌126株占65.0%,革兰阳性球菌54株占27.8%,真菌14株占7.2%,这些菌株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都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198例下呼吸道感染经治疗感染控制者160例,总有效率为80.8%.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高,危险因素众多,较难控制,要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的术后护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孙中敏  周红霞 《当代医学》2010,16(4):106-107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护理,预防和控制感染,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生存率。方法对我科从2006年5月~2009年5月收治的5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气管切开术后进行精心护理。结果5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经过悉心护理,有15例患者GCS15分,好转22例,死亡8例,植物人状态2例,并发肺部感染3例。结论通过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气管切开术后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能预防肺部感染与并发症发生,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合并脑出血性疾病气管切开引发下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及采取相应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颅脑损伤患者311例,均出现脑出血并进行气管切开抢救治疗,其中34例出现下呼吸道感染,为观察组;其他277例未出现下呼吸道感染,为对照组.观察并分析两组相关感染因素.结果 患者年龄> 60岁感染率为22.54%,高于≤60岁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呼吸机、意识障碍、合并其他慢性病感染率均高于其他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ICU时间>2d感染率为15.31%(15/98),少于≤2d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GCS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昏迷时间、手术持续时间、气管切开时间和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颅脑损伤合并脑出血性疾病气管切开引发下呼吸道感染主要与患者年龄、应用呼吸机、意识障碍、合并其他慢性病、住ICU时间和住院时间、吸痰、昏迷时间、手术持续时间和气管切开时间等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皮气管切开术(Percuta—neousDilationalTracheostomy,PDT)与传统气管切开术在神经重症患者救治中的优劣。方法回顾2012年2月一2013年2月在我院住院的76例需行气管切开的急性神经重症患者,其中经传统手术气管切开19例,经皮气管切开57例,术前、术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trokeScale,NIHSs)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CS,GlasgowComaScale)二种神经评分系统进行神经功能评价,观察比较手术操作时间,出血量、气胸、皮下气肿、气管瘘、食管损伤以及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经皮气管切开_术在手术时间上明显优于传统气管切开术,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传统气管切开术。结论经皮气管切开术有效快速建立神经重症患者的气道,操作简便、安全,降低呼吸系统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本文着重讨论气管切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抢救过程中的必要性和预防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的综合护理方面的各种问题。方法 对34例严重脑部创伤患者的临床护理进行综合分析,从实际出发对抢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过程中行气管切开术以对呼吸道的有效开放,及减少各种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进行综合、全面的总结分析。结果 气管切开术在抢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过程中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手术措施,同时术后极易并发肺部感染。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肺部并发感染的护理,其关键是预防。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出现严重凝血功能异常的危险因素.方法 将9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性别、年龄、受伤至入院时间、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是否多器官损伤、是否低血压、是否低血氧、是否手术治疗及CT复查是否出现颅内血肿增大进行记录.同时对入院时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情况进行记录,在住院过程中对患者的凝血功能情况进行追踪.如患者出现严重凝血功能异常视为阳性事件.采用二分类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数据.结果 患者的年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及多器官损伤是患者发生凝血功能严重异常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如果存在高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低及多器官损伤,严重凝血功能异常的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4.
魏翠珍 《河北医学》1996,2(5):518-519
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因素及护理措施(067300)河北省兴隆县医院外二科魏翠珍我科于1995年共救治重度颅脑损伤38例,其中行气管切开术18例。针对气管切开术后造成肺部感染的因素,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无一例发生肺部感染。现介绍如下:1气管切开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院内感染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查阅2007年1月~2009年12月14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出院归档病案,进行医院感染发生例次数、医院感染率的统计以及医院感染病例的潜在易感因素统计。结果142例患者发生院内感染62例,发生率为43.66%。医院感染组患者平均年龄大、意识障碍或昏迷发病率高;脱水剂、抑酸剂、激素应用时间长;进行侵入性操作、预防应用抗生素比例高(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合并院内感染率较高与多因素有关,针对上述相关因素实施针对性护理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达到预防和控制肺部感染,提高治愈率。方法:对我院神经外科2006年12月-2009年12月收治的5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气管切开术后进行精心护理。结果:在临床实践中,有30例治愈,好转17例,死亡2例,植物生存1例。结论:通过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予气管切开术后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能预防和减少肺部感染并发症发生,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7.
高敏 《当代医学》2009,15(28):60-61
目的通过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气道管理的具体方法,探讨与总结使气管切开后的呼吸道管理更趋科学合理有效,从而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与总结106例重型颅脑外伤昏迷患者气管切开后的具体管理措施方法。结果经采取有效合理的呼吸道管理措施.本组106例气管切开患者全程通气道保持通畅,除17例死亡患者外,余89例(占83.9%)病人最终顺利拔除气管套管,本组病例仅有8例发生肺部感染,占7.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病人气管切开后,良好的职业操守、严格无菌观念和无菌技术操作、良好的病房基础环境、以及采取有效的气道湿化、防止消化道呕吐物返流入呼吸道等措施是减少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生存与治愈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8.
冯玉琳  王建珍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7):3573-3574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外科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术后患者的护理情况。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患者肺部感染率明显下降。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术后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能预防和减少肺部感染并发症发生,提高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1年4月该院收治的138例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机械通气患者VAP发生情况,并将患者分为VAP组、非VAP组。对可能引起VAP发生的因素依次进行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38例患者中,发生VAP 66例,发生率为47.83%(66/13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VAP组年龄≥60岁、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5分、术后机械通气时间≥14 d、气管切开、有颅外复合伤、手术次数>1次、吸痰次数≥3次/d、气道湿化次数≥3次/d者占比高于非VA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入院时GCS评分<5分、手术次数>1次、术后机械通气时间≥14 d、气道湿化次数≥3次/d、气管切开均为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发生VAP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年龄≥60岁、入院时GCS评分<5分、手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颅脑术后气管切开病人肺部医院感染因素.方法 总结42例颅脑手术气管切开病人发生肺部医院感染护理经验. 结果找出肺部医院感染相关因素,针对性做好医院感染预防措施. 结论针对肺部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做好防范工作,能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和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