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通过比较重症与轻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和相关实验室指标,分析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9年7月—2020年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住院的205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资料,依据病情程度分为轻症组(85例)和重症组(120例),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有无合并肺外表现、住院时间、入院时病程)和实验室指标[白细胞计数、CRP、ESR、降钙素原(PCT)、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铁蛋白、乳酸脱氢酶(LDH)和免疫球蛋白(Ig)E],并分析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重症组患儿合并肺外表现的比例显著高于轻症组,住院时间显著长于轻症组;实验室指标中CRP、ESR、PCT、D-二聚体、铁蛋白、LDH和血清IgE水平均显著高于轻症组(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住院时间、CRP、LDH、D-二聚体、血清IgE是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浆CRP、LDH、D-二聚体及血清IgE水平显著增高,且是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其对早期识别...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125例,其中将40例符合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患儿作为重症组,其余85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普通组。对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体温、热程、胸腔积液、肺部CT或X线病变部位、WBC总数、ESR、CRP及发病7天后开始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时间等进行单因素非条件和多因素非条件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与年龄,发病持续时间,ESR、CRP、病变部位及大环内酯类药物应用时间有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与ESR、CRP、病变部位及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发病7天后使用)时间有相关性(P<0.05)。结论 ESR、CRP、病变部位和发病7天后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为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刘璐  董淮富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2,47(10):1383-1387
目的探讨川崎病(KD)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实验室检查分析,以及并发冠状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分析。方法选择92例KD患儿,其中患儿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分为观察组,无肺炎支原体感染分为对照组。对2组患儿进行血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以及降钙素原(PCT)、血红蛋白(Hb)、血清免疫球蛋白(Ig)及补体等的检测和分析。按照KD患儿有无冠状动脉病变分成冠状动脉病变组、非冠状动脉病变组,筛选出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92例KD患儿中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者48例(52.2%)。观察组CRP、ESR、PCT、IgG以及C3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性别、发热时间、Hb、ESR、肺炎支原体感染、丙种球蛋白无反应与KD患儿并发冠状动脉病变密切相关(P<0.05~P<0.01);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KD患儿并发冠状动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发热时间≥7d(OR=3.229,P<0.01)、Hb<100g/L(OR=2.114, P<0.05)、肺炎支原体感染(OR=3.356, P<0.01)、丙种球蛋白无反应(OR=3.655, P<0.01)。结论KD的诱因之一可能为肺炎支原体感染。KD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与KD患儿的CRP、ESR、PCT、IgG以及C3呈正相关。发热时间≥7d、血红蛋白<100g/L、支原体感染及丙种球蛋白无反应是KD患儿并发冠状动脉病变的高危因素,应加强对上述因素的干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148例MPP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轻重分为重症组(n=46例)和轻症组(n=102例),对患儿性别、年龄、体温、热程、病变部位、大片状病变类型、大环内酯类应用时间及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白细胞计数(WBC)等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两组患儿在年龄、热程、大环内酯类应用时间、CRP、ESR、WBC及体温≥38.5℃、下叶病变、大片状病变所占比例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大环内酯类应用时间、CRP水平、ESR水平及下叶病变、大片状病变为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危险因素。结论:大环内酯类应用时间延迟、CRP水平、ESR水平及下叶病变、大片状病变是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相关危险因素,对合并这些因素的患儿需加强监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儿重症支原体肺炎发生的高危因素,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28例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其临床表现分为重症组(62例)和普通组(66例),并对相关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儿性别及居住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0~3岁以及7~9岁为重症支原体肺炎的保护因素,左下肺、右下肺、右中肺出现病变及急性期肺炎支原体抗体(MP-Ab)增高是重症支原体肺炎的的危险因素。结论临床医生在诊治过程中应加强对患者健康教育干预;重视实验室相关检查对诊断及评估小儿重症支原体肺炎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支原体肺炎患儿发生消化系统损害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2年5月~2014年3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乐清医院收入的支原体肺炎患儿,根据是否并发消化系统损害分为消化系统损害组(37例)和无消化系统损害组(63例)。采用胶体金法检测血清中支原体特异性Ig M抗体,被动凝集法检测特异性Ig G抗体。观察比较两组患儿发热情况、发热持续时间、病程和大环内酯类抗感染起始时间等情况,检测患儿C反应蛋白(CRP)和红细胞沉降率(ESR)情况。结果 100例肺炎支原体患儿中,共有37例发生消化系统损害,发生率为37.00%,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和腹泻等,大多数发生在病程早期,持续时间1~5 d。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儿发热持续时间、发热程度和大环内酯类药物抗感染起始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性别、住院时间、CRP和ES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非条件性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热程度、发热持续时间和大环内酯类抗感染起始时间是支原体肺炎患儿并发肺外消化系统损害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治疗支原体肺炎患儿应注意发热情况以及大环内酯类药物使用,持续发热是引发肺外消化系统损伤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早期给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可以有效减少对患儿肺外消化系统的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支原体载量指数(MPLI)、肺炎支原体抗体、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8(IL-8)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5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肺炎组)及50例门诊行健康体检的健康儿童(对照组),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P-DNA含量计算MPLI,被动凝集发检测肺炎支原体总抗体(MP-IgM+MP-IgG+MP-IgA),胶体金法检测血清CRP,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L-8.结果 肺炎组MPLI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肺炎支原体抗体、CRP、IL-8高于对照组(P<0.05);肺炎组轻症患儿MPLI明显高于重症(P<0.05),肺炎支原体抗体、CRP、IL-8低于重症(P<0.05);肺炎组治疗7 d时MPLI明显高于入院时(P<0.05),肺炎支原体抗体、CRP、IL-8低于治疗7 d时(P<0.05).结论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MPLI明显下降,肺炎支原体抗体、CRP、IL-8明显升高,检测以上指标对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断及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对肺炎支原体大叶性肺炎患儿肺功能及CRP、ESR、IL-2、IL-6的影响.方法 选取100例肺炎支原体大叶性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在常规阿奇霉素治疗基础上,观察组给予地塞米松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肺功能及CRP、ESR、IL-2、IL-6变化.结果 观察组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胸片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FVC、PEF、FEV1、CRP、ESR、IL-2、IL-6治疗7 d时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观察组CRP、ESR、IL-2、IL-6改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1).结论 糖皮质激素对肺炎支原体大叶性肺炎患儿肺功能影响较轻,但可明显改善CRP、ESR、IL-2、IL-6炎性因子,改善症状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在临床上,探讨MP-Ab联合hs-CRP检测在小儿支原体肺炎感染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本院疑似小儿支原体肺炎感染患儿,例数合计为200例,选取时间范围是2016年7月1日至2017年7月1日,将其依据随机数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100例为一组。对照组实施hs-CRP检测,观察组使用MP-Ab联合hs-CRP检测,对比两组患者的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疑似小儿支原体肺炎感染的患儿在检测后,其支原体检测阳性率为25.00%,明显高于对照组(15.00%),各种指标均得到良好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前者处于优势地位,P0.05。结论在疑似小儿支原体肺炎感染患儿中实施MP-Ab联合hs-CRP进行检测,可以有效提高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检测阳性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佐治支原体肺炎的疗效,并探讨其对患儿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2月我院儿科收治的82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儿予常规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患儿则联合应用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治疗,疗程均为7 d.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退热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2.56±0.69)d、(5.83±0.77)d、(7.69±1.00)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3.59±1.24)d、(6.86±1.66)d、(8.42±1.49)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的CRP、TNF-α及IL-6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上述指标观察组降低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佐治小儿支原体肺炎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调节免疫平衡快速缓解临床症状、缩短病程,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小儿支气管哮喘与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关系以及治疗策略.方法 儿童哮喘专科门诊及住院哮喘发作期患儿120例(哮喘组) 及同期就诊的呼吸道感染患儿120例(对照组),采用MP被动冷凝集法检测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MP-Ab).结果 哮喘组MP-Ab阳性62例,阳性率51.67%;对照组阳性29例,阳性率24.1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MP感染与儿童哮喘关系密切,MP导致呼吸道慢性炎症,进而改变呼吸道高反应性是最根本的机制.对喘发作期的患儿要考虑MP感染可能,应常规MP-Ab检查.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在小儿支原体肺炎检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2011年间收治的247例支原体肺炎患儿(观察组)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患儿血清CRP含量,采用凝集法测量血清MP-IgM。另选取同期收治的212例细菌性肺炎患儿(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的血清CRP阳性率。结果:247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中,CRP阳性者87例,阳性率为35.2%,其中11例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的CRP含量显著升高,均>80mg/L。3岁以下患儿阳性率为58.6%(51/87),3岁以上患儿阳性率为41.4%(36/87)。212例细菌性肺炎患儿中,CRP阳性者194例,阳性率为91.5%,其中,3岁以下患儿阳性率为53.1%(103/194),3岁以上患儿阳性率为46.9%(91/194)。两组患儿CRP阳性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RP的敏感性可以更快的反应炎症的变化以及疾病的恢复,可以较为准确的的评价抗生素的临床疗效,同时CRP定量检测可作为鉴别支原体或细菌性呼吸道感染的辅助检查方法,在小儿支原体肺炎检测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支原体肺炎患儿诊断中免疫球蛋白(Ig)M抗体与C反应蛋白(CRP)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4月63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时期63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对比2组肺炎支原体IgM抗体、CRP水平。结果观察组CRP、IgM抗体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患儿CRP、IgM水平高于轻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原体肺炎患儿诊断中IgM抗体与CRP的作用显著,可有效诊断支原体肺炎,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关性.方法 选择8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为实验组,9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小儿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小儿血清肺炎支原体IgM抗体、外周血嗜酸性颗粒细胞计数和血清总IgE水平,对比两组小儿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率以及支原体IgM抗体阳性小儿外周血嗜酸性颗粒细胞计数和血清总IgE水平.结果 实验组肺炎支原体IgM抗体的阳性率为(37.5%);对照组90例肺炎支原体IgM抗体的阳性率为(12.2%),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小儿的血清总IgE水平(175.58±45.62)和嗜血酸性颗粒细胞计数为(7.82±5.1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90.54±50.36)和(2.36±2.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炎支原体感染是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引发的危险原因,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容易引发肺炎支原体感染,两者之间关系比较密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分析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合并心肌损害的影响因素,为今后临床的治疗和预防心肌损害的发生提供必要的依据.方法:本研究属于回顾性分析,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272例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治疗期间根据患儿是否合并心肌损害分为病例组(62例)和对照组(210例),并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性别、年龄、WBC计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病例组发热持续时间(>7 d)、高热、大环酯类药物启用时间(≤7 d)、合并症比例高于对照组,LDH、CK、CK-MB、CRP、RDW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发热程度、发热持续时间、CRP、RDW为独立危险因素,大环酯类药物启用时间为独立保护因素.结论:持续高热、CRP、RDW为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并发心肌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及早使用大环酯类药物,及时预警、预防心肌损害发生,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小儿重症腺病毒肺炎混合感染特征、高危因素,提高腺病毒重症肺炎的管理水平.方法 医院共诊断腺病毒肺炎88例,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描述统计患儿混合感染情况,将重症患儿分为重症组,轻症患儿纳入对照组,进行因素分析.结果 重症率47.73%;重症者其他病原体感染占90.48%,检出其他病原株78株,革兰氏阴性菌38.46%(30/78),病毒37.18%(29/78)革兰氏阳性菌10.26%(8/78),真菌、支原体、衣原体占14.10%(11/78);热程[OR=1.104,95%Cl(1.520~5.277)]、嗜睡精神差[OR=4.472,95%Cl(1.270~6.271)]、先天性气道发育异常[OR=11.0453,95%Cl(4.521~26.371)]、先天性心脏病[OR=3.254,95%Cl(1.812~5.572)]成为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小儿重症腺病毒肺炎混合感染特征可见多种类型的病原体,革兰氏阳性菌、病毒多见,重症化与热程、精神、先天性气道与心脏疾病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检测对小儿感染性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感染性肺炎患儿118例(病例组)及同期健康体检儿童40例(对照组),病例组根据肺炎类型分为细菌性肺炎组(42例)、病毒性肺炎组(30例)、支原体肺炎组(46例),检测并比较各组的血清PCT及CRP水平。结果细菌性肺炎组、病毒性肺炎组及支原体肺炎组的PCT及CRP检测水平、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细菌性肺炎组显著高于病毒性肺炎组及支原体肺炎组(P<0.05);支原体肺炎组的CRP水平及其阳性率显著高于病毒性肺炎组(P<0.05),但两组的PCT水平及其阳性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PCT及CRP对于小儿感染性肺炎的诊断鉴别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病程肺炎患儿炎症指标与支原体感染与否的差异。方法:分析100例肺炎患儿的白细胞计数、C 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与血清支原体 IgM抗体的资料,应用单因素χ2检验、Logistic 回归以及分层 Lo-gistic 回归分析病程≤2周组及病程>2周组之间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单因素χ2检验结果表明,不同病程患儿白细胞计数、CRP、PCT 等炎症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年龄和支原体 IgM抗体阳性对病程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按照支原体 IgM抗体分层进行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支原体 IgM抗体阴性患者中,年龄对病程的影响效应无统计学意义;而在支原体 IgM抗体阳性的患者中,年龄则是病程较长的危险因素。结论:炎症指标的水平与肺炎病程长短无明显相关性;对于支原体肺炎,年龄大是病程较长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血液C反应蛋白(CRP)、前降钙素(PCT)、血沉(ESR)、WBC及中性粒细胞(NE)在小儿支原体肺炎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根据临床症状怀疑支原体肺炎者320例,痰培养确诊为肺炎链球菌肺炎及病毒性抗体检测诊断为病毒性肺炎患儿各2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确定支原体感染组87例,非支原体感染者233例.非感染组PCT、CRP较非感染组明显升高(P<0.05),但均低于肺炎链球菌组,并高于病毒性肺炎组.ESR、WBC及NE在感染组及非感染组之间无明显升高,统计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PCT、CRP对早期诊断支原体肺炎有很好的参考价值,但不能区分能确定是否是支原体感染.CRP是MPP急性期炎症反应的敏感检测指标,动态监测CRP可判断MPP病情轻重、判断治疗效果.ESR无助于早期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但有利于鉴别细菌性肺炎与非细菌性肺炎;WBC及NE可作为一般排查感染及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20.
葛神永  孙伟 《安徽医学》2017,38(7):904-906
目的 观察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在不同病原体导致的小儿肺炎中的变化情况,以期为小儿肺炎的类型鉴别提供诊断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确诊的小儿肺炎病例120例,按临床诊断标准分成支原体肺炎组、细菌性肺炎组、病毒性肺炎组,其中确诊的支原体肺炎(MPP)患儿45例、细菌性肺炎患儿 34例、病毒性肺炎患儿 41 例,观察各组患儿PCT、CRP、WBC变化情况.此外,对细菌性肺炎患儿按照治疗前后的不同病程分为急性感染期和恢复期,比较PCT、CRP、WBC水平变化.结果 PCT在细菌性肺炎中升高最为显著[(3.25±0.51) ng/mL],与病毒性肺炎组[(0.24±0.12) ng/mL]、支原体肺炎组[(0.11±0.09) n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性肺炎组和支原体肺炎组PC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RP浓度变化依次为细菌性肺炎组[(36.84±18.27) mg/mL]>支原体肺炎组[(32.53±15.62) mg/mL]>病毒性肺炎组[(5.98±3.29) mg/mL],其中支原体肺炎组的CRP水平与病毒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细菌性肺炎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BC的结果趋势与CRP相似.进一步对不同病程细菌性肺炎PCT、CRP、WBC水平分析发现,急性期与恢复期PCT、CRP、WB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PCT和CRP有助于区别不同病原体导致的肺炎,可提高早期肺炎病原体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