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外科综合治疗对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外科综合治疗对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疗效。方法2000年1月至2003年1月,36例肝癌伴门静脉癌栓病人根据外科治疗方法不同而分为3组:切除 TACE 胸腺肽(A组,n=9),切除 TACE(B组,n=20)和切除组(C组,n=7)。回顾分析这3组病人的中位生存期和不同分型癌栓(Ⅰ~Ⅳ型)治疗后的疗效。结果A、B、C3组病人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0.0个月、7.0个月和8.0个月,各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1240)。就癌栓分型而言,外科综合治疗有助于提高Ⅰ型癌栓病人的生存期。结论外科综合治疗有助于提高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病人的生存期,尤其是癌栓位于门静脉二级以上的病人。  相似文献   

2.
肝癌门静脉癌栓分型的影像学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肝癌门静脉癌栓分型的影像学意义。方法以肝癌门静脉癌栓生长特征为基础 ,建立Ⅰ0 ~Ⅳ共 5型 8亚型癌栓分型标准 ,比较 130例肝癌门静脉癌栓的影像学诊断符合率。结果临床就诊者门静脉癌栓影像学显示 85 %属Ⅱ~Ⅲ型 (110 / 130 )。影像学Ⅰ、Ⅱ、Ⅲ、Ⅳ型癌栓病人获手术切除率分别为 6 2 % (5 / 8)、16 % (10 / 6 2 )、10 % (5 / 4 8)和 0 (0 / 12 ) ,接受化疗栓塞 (TACE)治疗分别为 38% (3/ 8)、4 0 % (2 5 / 6 2 )、2 7% (13/ 4 8)和 16 % (2 / 12 )。结论影像学门静脉癌栓分型有助于肝癌诊治并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不同治疗方法对肝细胞性肝癌(HCC)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的疗效及其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不同治疗方式治疗的63例原发性HCC合并门静脉主干或者第一分支癌栓患者的预后。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4组:保守治疗组(A组,7例);TACE治疗组(B组,19例);手术切除原发HCC同时行门静脉切开取栓术或者癌栓部位门静脉切除术治疗组(C组,12例);手术切除原发HCC同时行门静脉切开取栓术或者癌栓部位门静脉切除术+术后TACE治疗组(D组,25例)。结果:A组中位生存期为2个月,半年、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14%、0、0、0;B组中位生存期为6个月,半年、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56%、12%、0、0;C组中位生存期为10个月,半年、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74%、37%、9%、0;D组中位生存期为16个月,半年、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80%、52%、20、12%。各组生存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HCC合并PVTT采取手术切除原发肝癌同时行门静脉切开取栓术或者癌栓部位门静脉切除术可明显延长生存期,术后应用TACE治疗可进一步延长生存期,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手术切除与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肝细胞癌合并Ⅰ/Ⅱ型门静脉癌栓(portal vein tumor thrombus,PVTT)病人的疗效。方法选取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肝胆脾外科和介入科2012年6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58例肝细胞癌合并Ⅰ/Ⅱ型门静脉癌栓(程氏分型)的病人为研究对象,分为外科切除治疗组(28例)和TACE治疗组(30例),比较两组长期生存率,并分析病人总体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生存分析使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外科切除治疗组的中位生存期为13.0个月,0.5、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4.7%、54.1%、29.2%、14.6%;TACE治疗组的中位生存期为6.4个月,0.5、1、2、3年生存率分别为53.3%、23.3%、13.3%、8.9%(P=0.036)。多因素分析显示多个肿瘤(HR=2.578;95%CI:1.365,4.868,P=0.004),天冬氨酸转氨酶(AST)>34U/L(HR=2.509;95%CI:1.266,4.972,P=0.008)是影响长期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对于肝细胞癌伴Ⅰ/Ⅱ型门静脉癌栓病人,外科手术切除治疗明显好于TACE治疗,多个肿瘤和AST>34U/L是病人术后总体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门静脉癌栓分型对肝细胞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病人行肝移植手术治疗及预后的指导意义.方法 选择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长征医院肝移植科收治的149肝癌病人,其中肝癌伴门静脉癌栓病人74例,根据Ⅰ~Ⅳ癌栓分型标准相应分为Ⅰ~Ⅳ组,回顾分析各组病人生存时间及接受肝移植手术后的疗效.结果 无门静脉癌栓组0组(75例)、Ⅰ组(33例)、Ⅱ组(17例)、Ⅲ组(12例)、Ⅳ组(12例)的1年生存率分别为86.66%、84.84%、82.35%、66.66%和41.66%,1.5年生存率为68.00%、75.75%、70.58%,58.33%和16.66%,0~Ⅱ组各组间无明显区别(P>0.05),Ⅲ、Ⅳ组和其他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癌栓Ⅰ型、Ⅱ型,肝移植手术疗效与无癌栓组相近,明显优于Ⅲ、Ⅳ组.结论 癌栓分型有助于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病人肝移植手术适应证的选择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对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行TACE联合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其中22例接受TACE联合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实验组),28例仅接受TACE治疗(对照组)。采用Kaplan-Meier法评价两组患者远期疗效;观察门静脉再通情况和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8.7个月和6.0个月;两组累积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治疗后实验组与对照组门静脉再通、腹腔积液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便秘、手足麻木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TACE联合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门静脉置入I~(125)粒子和TACE联合治疗与外放疗和TACE联合治疗对不可切除肝癌合并门脉癌栓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分别采用门静脉置入I~(125)粒子和TACE联合治疗与外放疗和TACE联合治疗两组患者,主要终点是总生存期,次要终点是肿瘤反应和不良反应。结果门静脉置入I~(125)粒子和TACE联合治疗组的中位生存期为15.00个月[95%置信区间(CI)13.45~16.55],外放疗和TACE联合治疗组的中位生存期为13.00个月[95%置信区间(CI)8.53~17.47],两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570)。在不良反应方面,门静脉置入I~(125)粒子与TACE联合治疗组的不良反应相对较少,且两组之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由于门静脉置入I~(125)粒子与TACE联合治疗组的不良反应相对较少,在治疗不可切除肝癌合并门脉癌栓患者时,推荐门静脉置入I~(125)粒子与TACE联合治疗。  相似文献   

8.
Hu WJ  Liang LJ  Zhou Q  Peng BG  Yin XY  Li DM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19):1325-1327
目的研究手术切除联合门静脉免疫化疗对原发性肝癌(HCC)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患者的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76例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主干和(或)一级分支癌栓患者分为两组,A组(n=29)行肿瘤切除加癌栓取出术,术后经门静脉行免疫化疗(5-氟尿嘧啶、阿霉素、顺铂、干扰素-α);B组(n=47)仅行手术切除加癌栓取出术。比较两组患者生存率并对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A、B两组6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2.3%和52.7%.46.5%和20.2%,14.3%和5.8%,14.3%和5.8%.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1.5和6.0个月(P=0.010),其中无瘤生存分别为4.5和2.4个月(P=0.032)。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总生存期的因素包括化疗、病理分级和肿瘤大小。影响无瘤生存期的因素包括化疗和病理分级。结论HCC合并PVTT患者采取手术切除联合门静脉免疫化疗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肝癌癌栓分型的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癌栓的分型。方法 :以肝脏门静脉分支解剖为基础 ,结合癌栓生长特征 ,建立肝癌癌栓分型并比较 130例肝癌门静脉癌栓诊断符合率。结果 :癌栓分型为Ⅰ0 ~Ⅳ共 5型8亚型 ,临床就诊者 85 %属Ⅱ~Ⅲ型 (110 /130 ) ,Ⅲ、Ⅳ型癌栓病人比Ⅰ、Ⅱ型自然病程短 ,且手术切除率低 (P <0 .0 5 )。结论 :癌栓分型对判定预后、协助诊治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癌伴门静脉癌栓形成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及出血的关系。方法根据Ⅰ~Ⅳ癌栓分型标准将 84例肝癌伴门静脉癌栓患者分为Ⅰ~Ⅳ组 ,回顾分析各组患者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生存期和死亡原因。结果Ⅰ组、Ⅱ组、Ⅲ组、Ⅳ组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为轻度者分别为 6 5 %、76 %、86 %、10 0 % ,重度者均在 5 %以下。各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 10 1、7 2、5 7、3 0个月。各组患者死亡原因为上消化道出血和肝功能衰竭各占 5 0 %。结论门静脉癌栓并不是引起肝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及出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患者术后辅助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门静脉化疗(PVC)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经手术治疗的119例肝癌合并PVTT患者临床资料,其中64例术中放置门静脉化疗泵,术后行TACE治疗及通过门静脉化疗泵行PVC(TACE+PVC组),5 5例术中未放置门静脉化疗泵,术后行单纯T A C E (T A C E组)。观察两组术后生存及并发症情况。结果:TACE+PVC组与TACE组中位无瘤生存期及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3.3个月vs.6.8个月、19.5个月vs.12.5个月;术后0.5、1、2、3年的无瘤生存率及71.9%vs.52.9%、57.5%vs.26.7%、16.4%vs.8.2%、6.9%vs.2.1%,总生存率分别为90.5%vs.89.1%、69.5%vs.50.4%、37.9%vs.12.1%、22.4%vs.8.1%,TACE+PVC组的无瘤生存率与总生存率均明显优于TACE组(P=0.004、P=0.001)。统计分析显示,术后治疗方式是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之一(P0.05)。两组术后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科学意义(均P0.05)。结论:术后辅助TACE联合PVC治疗合并PVTT的肝癌患者安全有效,且效果优于单纯TACE治疗。  相似文献   

12.
背景与目的 对于肝细胞癌(HCC)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患者而言,手术切除率低,复发率高,预后较差,其治疗方式目前仍有很多争议。笔者总结可切除HCC合并PVTT的外科治疗经验,比较手术与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对此类患者的近远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云南省临沧市人民医院2016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39例可切除HCC合并PVTT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3例患者施行手术治疗(手术组),16例行TACE治疗(TACE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与预后,并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 手术组除1例肿瘤广泛侵犯仅取材活检,其余均完成手术,无手术死亡;19例示切缘阴性;2例术后肝功能不全,经人工肝及其他支持治疗痊愈出院。TACE组16例肝动脉超选、灌注、栓塞顺利;1例因肝动脉完全栓塞,术后3 d因急性肝衰竭救治无效死亡。手术组8例术后辅助TACE治疗,5例靶向治疗,其中1例I型PVTT患者手术后联合TACE等治疗后仍生存47个月。TACE组13例多次治疗,4例给靶向药物,其中1例II型PVTT患者TACE术后经过7次灌注化疗及栓塞仍然生存25个月。与TACE组比较,手术组住院时间延长、医疗成本增加、术后行TACE的例数更少、术后未做其他治疗的例数以及术后AFP恢复正常的例数更多(均P<0.05)。手术组与TACE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6.2个月与9.5个月;0.5、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5.2%、43.5%、34.8%、17.4%与46.7%、33.3.0%、13.3%、0。两组患者中位生存期与累积生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VTT分型、甲胎蛋白(AFP)水平、肿瘤大小、肿瘤数目与患者术后生存时间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治疗方式、PVTT分型、肿瘤直径、AFP水平是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PVTT分型、肿瘤直径、AFP水平直接影响HCC合并PVTT患者的术后生存,外科手术切除治疗效果明显好于TACE治疗,尤其是对于可切除HCC合并I/II型PVTT的患者,但治疗选择可能受患者意愿、经济因素等的限制。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外科治疗方式选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Liu YB  Jian ZX  Ou JR  Liu ZX 《中华外科杂志》2005,43(7):436-438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HCC)合并门静脉癌栓(TTPV)的外科治疗方式选择。方法对1990年1月至2003年1月期间收治的138例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37例行保守姑息治疗患者1至8个月内死亡,平均生存时间3.9个月。101例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23例行单纯肝癌切除术,平均生存时问10.9个月;78例采取各种手术方式行肝癌切除加门静脉癌栓取栓术,平均生存时间26.8个月。其中52例术后采用了肝动脉和门静脉双插管微量泵灌注化疗,其1、3、5年生存率为96.2%、51.9%、11.5%,26例未行插管化疗,1、3、5年生存率为76.9%、23.1%、0%。结论手术治疗比保守治疗能相对延长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的生存时间;手术在切除肝癌的同时应尽量使用各种方式取出门静脉癌栓;术后使用肝动脉和门静脉双插管微量泵灌注化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前瞻性对合并门脉侵犯可切除肝癌患者术前行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研究探讨该方法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术前影像学及多学科诊断为可切除肝癌合并门脉侵犯患者219例,按初始治疗分为一期手术切除的手术组(132例)和TACE组(87例),TACE组患者先行TACE治疗后再行手术切除。分层分析两组间的生存差异。结果手术组和TACE组1、3、5年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52.4%、19.1%、13.1%、13.87个月和57.1%、27.2%、21.1%、16.13个月(P=0.037)。亚组分析中,段叶级癌栓手术组和TACE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1.0%、32.1%、20.1%和92.9%、55.7%、47.8%(P=0.012)。主分支癌栓中两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2)。两组术后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伴有门脉侵犯可切除肝癌术前行肝动脉栓塞化疗安全有效,尤其可以显著延长伴有段叶级侵犯肝癌患者的生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可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primaryhepatocellulareareinoma,PHC)合并门静脉癌栓(portalveintumorthrombus,PV.IT)患者仅行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eatheterarterialchemo—emboliza—tion,TACE)和经皮肝穿刺门静脉化疗(pereutaneoustranshepaticportalveinchemotherapy,PVC)联合TACE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可手术切除的PHC合并PVlTr患者36例,随机分成A、B两组,A组患者术后1个月肝功能基本正常后行TACE;B组患者术后1个月肝功能基本正常后行PVC,术后2个月肝功能基本正常后行TACE,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情况。结果A组患者中位生存期13个月;B组患者中位生存期17个月。A组患者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50.0%、22.2%、11.1%;B组患者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77.8%、44.4%、33.3%,两组间生存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合并PVr丌的PHC患者手术切除后经双路(PVC+TACE)介入治疗比单纯TACE治疗更能提高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HCC)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的外科治疗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68例HCC合并PVTT患者临床资料,其中50例行手术(规则半肝+癌栓及受累门静脉切除术或不规则肝切除+门脉癌栓取出术)+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联合治疗组);18例患者单纯口服索拉非尼治疗(索拉非尼治疗组)。联合治疗组患者中,11例PVTT侵犯门静脉二级及以上分支,39例侵犯门静脉一级分支;索拉非尼治疗组患者PVTT侵犯部位均为门静脉一级分支。分析患者0.5、1、2、3年生存率、总生存时间(OS)、疾病进展时间(TTP)。结果:联合治疗组PVTT侵犯门静脉二级及以上分支患者与侵犯门静脉一级分支患者0.5、1、2、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90.9%、18.2%、9.1%与87.2%、51.3%、15.4%、5.1%;索拉非尼治疗组0.5、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3.3%、33.3%、0%、0%。联合治疗组PVTT侵犯门静脉二级及以上分支患者与侵犯门静脉一级分支患者中位OS为16个月与12个月,中位TTP为7个月与5个月;索拉非尼治疗组中位OS为9个月,中位TTP为4个月。统计学分析显示,联合治疗组无论是PVTT侵犯门静脉二级及以上分支或侵犯门静脉一级分支患者中位OS及中位TTP均明显长于索拉非尼治疗组(均P<0.05)。结论:对于合并门静脉一级及以上分支癌栓的晚期HCC患者,可行外科手术联合术后TACE治疗,且疗效优于单纯索拉非尼治疗。

  相似文献   

17.
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手术切除及疗效观察   总被引:53,自引:1,他引:53  
Fan J  Wu Z  Tang Z  Yu Y  Zhou J  Qiu S  Zhang B 《中华外科杂志》1999,37(1):8-11
目的 探索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手术切除的疗效及其影响预后因素。方法 总结近10年111例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主干或第一分支癌栓的患者,均行肝癌联同门静脉左或右支癌栓切除或经左、右支断端取栓或切开主干取栓,其中22例患者切除肿瘤及癌栓后行肝动脉和(或)门静脉插管。32例患者术后经肝动脉化疗栓塞和(或)经门静脉导管化疗。另14例PVTT患者仅行保守治疗(非手术组),20例PVTT患者行探查  相似文献   

18.
It remains controversial whether 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 should be performed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stage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The present large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aimed to define the survival outcome following TACE of advanced HCC and to identify the prognostic factors. Five hundred eight patients with Barcelona Clinic Liver Cancer (BCLC) C-stage HCC, Child-Pugh A/B who were treated with TACE between November 1998 and December 2013 were identifie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overall survival (OS) between patients with 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 (ECOG) 0 and those with ECOG ≥1 (10.5 months vs. 11.9 months, P?=?0.87). The median OS of patients without portal vein tumor thrombosis (PVTT) was longer than that of patients with PVTT (16.9 vs. 6.1 months, P?<?0.001). Child-Pugh B class, PVTT, extrahepatic metastasis, tumor size ≥5 cm, number of tumors ≥3, and alpha-fetoprotein ≥400 ng/dL were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decreased survival and were used for determining the risk scores. All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low-risk and high-risk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cutoff value of 6.5 for risk scores. The patients with a value <6.5 (low-risk group) had significantly longer survival than those with >6.5 (high-risk group) (24.1 vs. 7.5 months, respectively; P?<?0.001). TACE is an effective therapy for select patients with advanced stage HCC and may provide equal or improved survival as compared with reported outcomes with sorafenib. The results highlight the need for a differentiated approach to therapeutic recommendations for patients with BCLC 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