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药物的广泛应用,药品不良反应,正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球范围内,10%~20%的住院病人会“遭遇”药物不良反应,其中5%的患者甚至死于严重的不良反应。每天死亡的病人中,约1/3与用药不当有关。曾有报道,美国住院患者中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约为6.7%,致命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32%:而我国每年住院的5000多万人次中,多达250多万人次可能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每年约有20万人因此死亡。有人认为非处方药可以在药店买到,不需医生处方“把关”,理应是安全的,但近年来多次引起严重不良反应的药物,正是这些被患者误以为是“绝对安全”的非处方药。  相似文献   

2.
《白云医药》2006,(1):21-22
药品不良反应主要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即便是比较安全的非处方药,也会有不利于人体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引起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服用假药、劣药、过期失效药、超剂量用药、用错药及擅自改变用药方法或用药途径等发生的有害反应均不能按ADR对待。人们对ADR的认识是随着药物的广泛使用及研究而逐渐重视的。  相似文献   

4.
现代药物治疗学不仅要求药物治愈疾病,并且要求防止发生可能或潜在的药物不良反应(ADR),即用药要安全、有效、合理。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的定义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情况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这类有害反应主要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后遗效应、继发反应、变态反应、特异质反应、药物依赖性。  相似文献   

5.
<正>药品不良反应[1]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我国《药品管理法》明确提出国家执行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制度。我院已实施网络上报ADR工作。本研究对我院2012—2013年收集上报的240例ADR/药物不良事件(ADE)进行分类、分析和讨论,从中总结我院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1资料与方法收集我院2012—2013年上报的240例ADR/ADE,按患  相似文献   

6.
药品的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的情况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不良反应有的只是轻度的不适,有的则可能出现严重的有害反应,甚至死亡,多数不良反应是药物固有效应的延伸,在一般情况下是可以预知的,  相似文献   

7.
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s)一般是指在常用量情况下,由于药物或药物相互作用,在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功能时,所发生意外的与防治目的无关的不利或有害的反应。鉴于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严重性和给病人带来的危害,我国实施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呈报制度。《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的实施标志着我国的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开始走向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我院实施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医院领导重视,相关科室支持,经过我们的不懈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2000年至2002年的主要工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药品能治病但也可能有有害的反应,我们常常把这类有害的反应叫药品不良反应。药品不良反应的定义为: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包括药品的副作用(副反应),药品的毒性作用(毒性反应)等。  相似文献   

9.
药物不良反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汤光 《中级医刊》1997,32(12):30-32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规律及影响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2009—2011年228例抗菌药物ADR报告按年龄、性别分布、给药途径、药品分类、累及器官或系统、常见ADR症状处理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28例ADR报告中,60岁以上患者有69例(30.3%),显著高于其他年龄组(P〈0.05);引起ADR的抗菌药物有38种,主要为头孢菌素类87例(38.2%)和氟喹诺酮类61例(26.8%)。给药途径以静脉输注为主,共209例(90.4%),显著高于其他给药途径(P〈0.05);ADR所累及的系统和(或)器官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普遍,共122例(47.3%),显著高于其他系统(P〈0.05)。结论抗菌药物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上应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ADR的监测,以达到合理、安全、有效地使用抗菌药物,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药品是防病治病的特殊商品,按照我国《药品管理法》的规定,药品的含义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证、用法用量的物质。药物又有二重性:既有治疗的作用,同时也有一些不良的反应,这就是俗话说的“凡药三分毒”。药物的不良反应是药物在正常用法和用量时由药物引起的有害和不期望产生的反应。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依赖性、特异反应、过敏反应、致畸、致癌和致突变反应。药物的不良反应有的与剂量有关,而有的与剂量无关。[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余海英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35):1116-1116
药物对患者的危害,总的来说来自三个方面:药品质量事故(主要是假药和劣药)、药品不良反应(ADR)、错误用药(指超剂量中毒、用错药和不合理用药等)。  相似文献   

13.
我国实行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制度以保障全民用药的安全性。ADR监测工作已成为新时期药学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之一。鉴于此项工作尚未模式化,各地医疗机构都在积极尝试,本文认为明确其工作要点,确定工作框架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物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对收集的130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及评价。结果130例ADR中,主要以抗菌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居多,其次为中药制剂,ADR最常见的表现为皮肤及其附属器损害。结论加强对用药过程的ADR观察,强调合理用药和ADR监测,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胡慧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8):72-74
目的分析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ADR的发生。方法对我院2009年6月~2010年6月门诊西药房收集到的262例有效ADR报告,按患者的年龄、性别、给药途径、引起ADR的药品种类、涉及的器官或系统以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ADR发生的年龄分布广泛,尤其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占39.69%。抗菌药物引起的ADR最多,占39.93%;其次为循环系统药物,占24.54%。ADR累及的器官或系统主要为消化系统,其次为神经系统和皮肤及其附件。结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同时加强对老年人ADR的监测工作,减少不必要的ADR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西安地区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分析不良反应的特点及规律,指导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西安市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13年1月1日至2016年10月20日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对报告表中的患者年龄、性别、引起不良反应的药品类别等指标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共收集12 049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其中8 815例(73. 20%)来源于医疗机构;患者男女比例为1∶1. 36,平均年龄为37岁;引起不良反应的主要抗菌药物为头孢菌素类、氟喹诺酮类和β内酰胺类,分别占29. 74%(3 583例)、16. 13%(1 944例)、12. 55%(1 512例);累及器官的不良反应中,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比最高为28. 13%(3 276例)。结论西安地区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频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应宣传抗菌药物与合理用药使用原则,必要时进行药学干预,以保证抗菌药物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7.
78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我院抗菌药物不良反应(ADR)的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7~2008年收集的78份抗菌药物ADR报表进行统计和分析评价.结果:引起ADR的抗感染药物涉及9大类26个品种;78例ADR中,>60岁发生率最高,占47.45%;头孢菌素类引起的ADR居首位,其次为喹诺酮类、林可霉素类等;ADR的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74.36%),其次为消化系统、发热等.结论:抗菌药物发生ADR与多种因素相关,在使用时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正> 药物是对疾病具有治疗,诊断和预防作用的物质。并表现其复杂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学特性。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飞速发展,现在国内外药品市场的不断更新.新药不断问世.传统的用药方法.现在越来越不济于事了。随着新药品种的日益增多.联合用药和疗程也在不断改变组合,从而使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严重性日益突出。这已成为很多人所关注的。为保障患者安全用药.实行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实属必  相似文献   

19.
20.
郑学权 《中外医疗》2010,29(29):88-88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引发因素,促使我院医务工作者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49例ADR,对其发生年龄、药物种类、名称、给药途径及受损器官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各年龄段人群均可发生ADR,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引发ADR最多的是抗感染药,其中喹诺酮类居首位,静脉给药是最常见用药方式。结论应加强合理用药,减少ADR的发生,以达到安全有效地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