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结合蛋白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意义。方法;测定48例不稳定型绞痛、36例急性心肌梗塞、24例脑梗塞患者的血浆纤维结合蛋白、因浆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溶酶原及血浆粘度,并与40例健康成年人进行比较。结果:提示3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均有血液粘度增高的特征;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纤维结合蛋白代代偿性增高,对防止进一步计器的微栓塞起重要作用。结论:动态监测血浆纤维结合蛋白可作为判断心脑血管疾病病情  相似文献   

2.
纤维结合蛋白(Fitrorectin Fn)又称纤维粘连蛋白或纤维连接蛋白。分为可溶性存在血浆中的PFr,不可溶性存在于组织基底膜多种细胞表面的CFn。为进一步探讨正常老年人的PFn水平,我们对60例60岁以上的正常老年人及60岁以下正常人各年龄组进行了对比测定分析。  相似文献   

3.
对3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及30例正常人行血浆纤维结合蛋白测定,同时测定血浆粘度及纤维蛋白原,结果表明: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血浆纤维结合蛋白、血浆粘度及纤维蛋白原均增高。提示:血浆纤维结合蛋白的增高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液高凝状态有关,并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具有辅助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4.
肝硬化及原发性肝癌血浆纤维结合蛋白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肝硬化在原发性肝癌血浆中纤维结合蛋白含量,结果为普遍降低,发现血浆纤维结合蛋白水平与肝脏损害的程度、病程进展及癌变有关。  相似文献   

5.
血浆纤维结合蛋白是一种调理蛋白,具有调理人体网状内皮系统的功能,当血浆纤维结合蛋白含量下降时,网状内皮系统功能受到抑制。通过对20例不同的腹部中等手术病人血浆纤维结合蛋白的测定,发现术后血浆纤维结合蛋白量减少,尤以术后第1天为明显,第7天恢复正常。术后血浆纤维结合蛋白的减少和术中丢失含有纤维结合蛋白的全血及术后大量消耗纤维结合蛋白有关。目前,如何提高创伤、烧伤、大手术、感染等情况下血浆纤维结合蛋白的含量,已引起广泛重视。  相似文献   

6.
测定了36例肝硬化患者,26例急性肝炎和25例正常人的外周血细胞吞噬功能,血浆纤维连结蛋白和内毒素及血清C3等。并进一步探讨了WBC蚕噬功能与其它指标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肝硬化和急性肝炎患者WBC吞噬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而血浆内毒素则明显高于对照,并与吞噬率呈明显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琼脂免疫扩散法测定65例健康人及218例某些疾病患者的血浆纤维结合蛋白含量。正常对照组为327.7±53.0mg/L。未并发感染或播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急性白血病、胃溃疡、肝海绵状血管瘤、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血浆纤维结合蛋白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1),并发感染和/或DIC的急性白血病、肝细胞性肝癌、重症病毒性肝炎及败血症患者的血浆纤维结合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01),胃癌及播散性红斑狼疮患者的血浆纤维结合蛋白含量显著增高(P<0.001)。血浆纤维结合蛋白含量测定对急性白血病有无并发感染或DIC;胃溃疡与胃癌;肝细胞性肝癌与肝海绵状血管瘤;播散性红斑狼疮与败血症及急性病毒性肝炎与重症病毒性肝炎的鉴别效率均>0.70,提示对这些疾病的鉴别诊断均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河南省100例健康成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检查结果;同时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及食管癌高、低发区健康成人的微核出现率进行了比较。结果100例健康人外周血微核淋巴细胞出现率为42%,淋巴细胞微核出现率为0.61%,微核淋巴细胞中多微核淋巴细胞出现率为11.44%;男女性别间微核淋巴细胞出现率,淋巴细胞微核出现率及微核淋巴细胞中多微核淋巴细胞出现率均无统计学差异;随着年龄增大,微核淋巴细胞出现率及淋巴细胞微核出现率均增高;食管癌高发区组微核淋巴细胞出现率和淋巴细胞微核出现率均高于低发区组(P<0.01)。结果表明,要确定健康成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出现率时,应考虑年龄及不同地区的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9.
颅内肿瘤组织中纤维结合蛋白的初步分析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神经外科(200025)李国文,胡秉城,王健纤维结合蛋白(fibronectin,FN),广泛地存在于血浆、体液、结缔组织和细胞表面。血浆中的FN是具有非特异性调理功能的血浆蛋白,可与巨...  相似文献   

10.
氯桂丁胺对小鼠CYP450含量的影响及与大鼠血浆蛋白结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氯桂丁胺对小鼠细胞色素P450(CYP450)含量的影响及与大鼠血浆蛋白结合率.方法:用分光光度法测定CYP450含量,用平衡透析法测定蛋白结合率.结果:氯桂丁胺对小鼠肝脏CYP450酶总含量没有影响,氯桂丁胺在血浆中的浓度为4~8μg/ml时,与大鼠血浆蛋白结合率为71.79%~73.56%,不同剂量组间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氯桂丁胺对肝药酶无诱导或抑制作用,属中等蛋白结合率的药物.  相似文献   

11.
应用HRP微电泳法对大鼠内侧膝状体与的纤维联系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证明大鼠内侧膝状体不但与同侧下丘核群间存在广泛的纤维联系,而且与对侧下丘中央核、双侧上丘灰质层和同侧丘系旁核间均存在纤维联系。  相似文献   

12.
血液病人骨髓及血液中β_2微球蛋白测定扬州市人民医院检验科钱厚明,赵江燕β2微球蛋白(β2-MG)由淋巴细胞等有核细胞合成,是一种小分子蛋白,分子量为11800。以结合形式分布于细胞表面。当β2-MG由细胞表面脱落释放入血浆后很容易经肾小球滤过,并在?..  相似文献   

13.
梁忠欢 《广西医学》1998,20(4):686-688
献血者血浆纤维结合蛋白含量的调查贵港市中心血站梁忠欢为探讨血浆纤维结合蛋白(Fibronetm,FN)在献血人群中的分布状况,我们对部分献血者进行了随机调查,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检测对象:81例首次献血者和168例献血1年以上者,年龄18~...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初步观察了小剂量(0~0.96Gy)X线离体照射人血诱发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及微核的剂量效应关系。结果表明染色体畸变率、畸变细胞率、微核率、微核细胞率与剂量间均存在良好的直线关系。同时也探讨了在小剂量照射条件下染色体畸变类型特点,以及染色体畸变与微核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去铁酮大鼠血浆蛋白结合率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测定透析液中去铁酮(DFP)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观察DFP的大鼠血浆蛋白结合率。方法以体外方式,采用平衡透析法模拟DFP在大鼠体内与血浆蛋白结合的过程,并用HPLC法测定其透析液中DFP的浓度及血浆蛋白结合率。结果低、中、高3种浓度下,DFP的大鼠血浆蛋白结合率范围为4.25%~5.31%,不同浓度组血浆蛋白结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FP血浆蛋白结合率较低,属于低血浆蛋白结合药物,其主要以游离形式存在而发挥药效。  相似文献   

16.
1老年人生理机能特点对常现用药的历响随着年龄的增长.消化吸收功能发生改变,胃液分泌减少、胃酸较低.胆汁、胰液分泌也减退.加之动脉硬化.心输出量逐年下降.内脏血流量普遍减少40~50%,因而消化吸收功能下降.由于体液及血浆的改变,老年期体液总量减少.组织分布及血浆蛋白与药物结合力降低.例如:苯妥英纳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随年龄增长而下降.游离的进人组织的药物较多,因而.应用此药应减量.防止发生不良反应.随增龄:代谢功能下降.因肝血流量减少.肝胆位体酶(其物代谢酶)活力下降.大多数药物在老年人身上半衰期较年轻…  相似文献   

17.
比较了小鼠经2次腹腔注射平阳霉素后骨髓嗜多染红细胞(PCE)和外周血PCE及正细胞(NCF)微核率的诱导情况,结果表明,外周血PCE微核率与骨髓PCE微核率几乎为完全关(r=0.99),只是外周血PCE微核率的峰值比骨髓PCE微核率峰值滞后24小时,而外周血的微核率随染率时间的延长缓慢上升,在染毒第7天基本与骨髓及外周血PCE微核率一致。  相似文献   

18.
细胞中微核的出现能反映出染色体畸变的情况,微核率与染色体畸变率之间的相关性显著,因而已将微核率作为测定细胞损伤程度的一种敏感指标。本文运用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方法对新型抗炎药尼美舒利进行遗传毒理学测试。以37.5,70,150,300mg/kg体重剂量作一次性用药剂量,以37.5mg/kg体重剂量间24h分3d连续用药。结果显示,不同剂量及不同给药时间所致微核率为1.9‰ ̄2.3‰,与阴性对照组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白桦脂酸在大鼠血浆、人血浆和牛血清白蛋白中蛋白结合率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平衡透析法测定白桦脂酸血浆蛋白结合率,利用HPLC测定血浆中白桦脂酸浓度,测定并比较不同血浆中白桦脂酸的血浆蛋白结合率。采用DiamonsilTMC18柱,柱温为30℃,流动相为乙腈-0.2%乙酸(75∶25),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03 nm。结果在50~100 mg/L,药物浓度对血浆蛋白结合率无显著影响,白桦脂酸与大鼠和人的血浆蛋白结合率存在显著性差异,白桦脂酸与人血浆蛋白结合率高于与大鼠血浆蛋白结合率。结论白桦脂酸与血浆蛋白具有较强的结合。HPLC法测定白桦脂酸与血浆蛋白结合率试验具有简便、快速、灵敏与选择性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醋酸甲地孕酮(MA)能与人、动物(兔、犬、大鼠、豚鼠)血浆蛋白结合。与人血浆蛋白结合率为86.39±2.28%,其外观结合常数为6.38±0.52×10~4L/mol,与动物(除与豚鼠结合率较低外)的血浆蛋白结合率与人的相比无显著差异。MA、睾丸酮、可的松对~3H-MA与血浆蛋白的结合均无显著影响;MA并不显著改变~3H-孕酮与妊娠豚鼠血浆蛋白的结合率及~3H-睾丸酮与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的结合率;~3H-MA不与孕妇血清SHBG结合,提示MA在血浆中无专一结合,MA是与血浆蛋白中的白蛋白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