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ICAM-1的表达与白细胞浸润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中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表达与白细胞浸润的关系,并探讨亚低温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阻断(MCAO)模型,经免疫组化及HE染色,测定ICAM-1表达阳性微血管数及白细胞计数。结果 (1)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缺血坏死周边区的微血管内皮细胞表达ICAM-1及白细胞浸润增多,并于24h达到高峰,二者之间呈正相关(P<0.01);(2)缺血早期进行亚低温治疗能明显减轻缺血再灌注后ICAM-1的表达及减少白细胞浸润(P<0.01)。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后ICAM-1可介导白细胞和内皮细胞的粘附;亚低温干预治疗可减轻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的损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ICAM-1在糖尿病脑缺血再灌流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比较糖尿病及正常大鼠缺血再灌注后脑内ICAM-1的表达、炎性细胞浸润及梗塞大小.结果糖尿病大鼠缺血再灌注组脑组织受到的缺血损害明显重于正常缺血再灌注大鼠组;糖尿病缺血大鼠脑内微血管内皮细胞ICAM-1的表达以及炎性细胞浸润程度明显高于正常缺血对照组(P<0.05).结论糖尿病可加重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流损伤并增强炎性反应的程度.超负荷血糖条件下ICAM-l可能是加重糖尿病脑缺血再灌流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局灶脑缺血再灌流后ICAM-1表达与白细胞浸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流后细胞间粘附分子 - 1(ICAM- 1)表达规律与白细胞浸润。方法 采用大鼠 MCA线栓闭塞 /再通法建立局灶性缺血 /再灌流模型 ,动态观察 ICAM- 1、髓过氧化物酶 (MPO)变化情况。结果  (1)鼠脑缺血 /再灌流后 MCA供血区皮质及梗死周边区的微血管 ICAM- 1表达于再灌流 6 h已增强 ,36~ 48h达高峰 ,以后逐渐减弱 ,但第 7天表达仍强于假手术组。(2 )坏死周边区神经元也表达 ICAM- 1。(3)再灌流 6 h出现白细胞浸润 ,浸润高峰在 2 4~ 36 h,6 d后恢复正常。结论  (1)缺血再灌流使微血管表达 ICAM- 1上调 ,同时也伴随坏死周边区的神经元表达 ICAM- 1。 (2 )白细胞浸润与 ICAM- 1表达规律同步。  相似文献   

4.
实验性脑缺血再灌流体感诱发电位变经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大鼠脑缺血再灌流体感诱发电位变化。方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流动物模型,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9只,缺血和再灌流组29只,在缺血1h、2h和再灌流1h分别进行神经功能损评分,于缺血2h再灌流1h进行SEP观察。结果大鼠脑缺血时,神经功能缺损以轻,中度局灶性损害为主要表现,再灌流后变化不明显,只有1只体征加重。  相似文献   

5.
脑缺血再灌流脑微血管损害及u-PA表达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脑缺血再灌流后继发的脑水肿、出血的发生机制。方法应用光镜、透射电镜、免疫组织化学、显微镜-计算机图像分析等技术,观察大鼠局部脑缺血2小时再灌流不同时间,脑微血管结构、Ⅳ型胶原抗原及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表达。结果局部脑缺血再灌流24小时,缺血侧MCA区脑微血管外细胞间质水肿最严重,基底膜节段性溶解、缺损,有红细胞漏出,微血管壁及管外细胞间质u-PA大量表达达高峰,同时微血管基底膜Ⅳ型胶原抗原减少。随再灌流时间延长,微血管基底膜损害加重,Ⅳ型胶原抗原逐渐消失,u-PA表达减少。结论脑缺血再灌流后脑微血管结构损害是导致脑水肿、出血的主要病理基础,而脑微血管壁和管外细胞间质u-PA表达可能是引起微血管损害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早期及时地获得再灌流可能中止缺血性脑损伤进一步恶化的进程,以致恢复受累组织的代谢功能[‘]。然而一旦过了一定时限则缺血性损害可能成为不可逆的,此时获得的再灌流可能进一步损伤缺血组织,导致致命的缺血和破坏,最终细胞死亡[’]。再设流损伤是一系列的损伤机制最终导致自由基(超氧离子)释放的结果u’‘]——脂质过氧化,细胞膜自我消化,细胞死亡。以往的一些研究未能很明确地建立起对脑缺血病灶是有害的,而非有益的再灌流时间窗口。采用溶栓治疗(介人性或非介人性)时最需要决定这种再灌流逆转成缺血损伤反应的“安全区…  相似文献   

7.
甲烯土霉素在脑缺血动物实验中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实验性脑缺血嗜中性粒细胞(NC)的浸润规律及甲烯土霉素(MC)对其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制成大脑中动脉脑缺血模型,测定脑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并观察神经病学评分及脑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脑缺血及再灌组局灶性缺血脑组织有MPO活性、NC浸润。MC能有效地降低局灶性缺血脑组织MPO活性,减少NC浸润数量,减轻脑组织缺血坏死程度,改善缺血后神经功能损害。结论局灶性缺血脑组织中有NC浸润,后者参与脑缺血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MC可通过减轻NC介导的脑损伤而发挥重要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高血压大鼠局部脑缺血再灌流边缘区超微结构改变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用透射电镜观察了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局部脑缺血早期再灌流及持续缺血9个实验组和假手术组缺血边缘区超微结构改变。结果发现:局部脑缺血0.5至3小时再灌流均较相应持续缺血神经元损害轻;缺血6小时再灌流,神经元细胞器固缩,并有暗黑颗粒沉积。表明在高血压鼠局部脑缺血早期,恢复血流有利于边缘区神经元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非选择性NOS抑制剂L-NAME和选择性iNOS抑制剂AG治疗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通过对脑梗死体积、rCBF和白细胞浸润程度的观察,研究探讨不同类型NOS抑制剂治疗脑梗死的机制。方法采用线检法制作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不同缺血及再灌注时间测定脑梗死体积、rCBF、缺血脑组织MPO酶活性。结果应用L-NAME(15mg/kg,ip)不但阻碍再灌注后rCBF的恢复,也增加缺血脑组织MPO酶活性(中性白细胞浸润增加),致脑梗死体积增加,脑损害加重;而AG(150mg/kg,ip)可有效降低脑梗死体积,且不影响rCBF的恢复和中性白细胞浸润。结论早期过度抑制神经元和内皮细胞NO对血流量的调节和抗白细胞粘附浸润作用可能是L-NAME加重缺血再灌注脑损害的重要原因之一,而选择性iNOS抑制剂有确切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ICAM-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研究脑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细胞间粘附分子-1(Intow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表达及多形核白细胞(Ploymorphonuclear leukocytes,PMNLs)浸润变化的影响.探讨预处理的延迟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四血管阻断法建立大鼠全脑-全脑缺血预处理模型。应用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技术,观察脑缺血预处理后ICAM-1表达及多形核白细胞浸润的变化。结果(1)脑缺血再灌注后ICAM-1表达的阳性血管数量、PMNLs浸润数量均明显增加;(2)脑缺血预处理可明显减少缺血再灌注后ICAM-1的表达阳性血管数及PMNLs的浸润数量。结论一次性缺血预处理3min后48h可以少再次长时间缺血(30min)/再灌注(24h)的ICAM-1的表达和多形核白细胞浸润。ICAM-表达的下调和PMNLs浸润减少参与缺血预处理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应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大鼠局灶脑缺血模型中即早基因c-fos和c-jun的表达。结果发现缺血15min时可见到c-fos和c-junmRNA表达缺血30min时引起轻微左侧局灶脑缺血改变,可诱导左侧局灶脑缺血区c-fos和c-junmRNA广泛的表达;缺血90min后,导致大面积局灶脑缺血改变,诱导上述两种基因在同侧缺血区与同侧非大脑中动脉(MCA)供血区的海马中表达。后者有相当轻的缺血症状。再灌流60min后诱导两种基因的共同表达立即达高峰。我们采用标准化的大鼠局灶脑缺血及再灌注模型,在分子水平上动态观察缺血/再灌注后基因变化特征,为缺血性脑损害的防治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脑缺血和再灌注期间的羟自由基变化及氯胺酮对其影响。方法 制作沙土鼠前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脑缺血10分钟,再灌流60分钟,分为手术组、缺血组、血再灌流组和氯胺酮组。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纹状体和海马羟自由基(OH)三磷酸腺苷(ATP)和多巴胺(DA)含量。结果 海马二羟基苯(2,3-DHBA)一缺血组和缺血再灌流组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2,3-DHBA的含量高于缺血组;脑缺血和再灌注  相似文献   

13.
脑缺血选择性海马CA1区神经元损害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Pulsineli-Brierley4血管阻塞脑缺血模型观察了大鼠全脑缺血20min再灌流8h,c-fos基因表达及再灌流7d海马CA1区迟发性神经元损害。在缺血再灌流早期(8h)海马CA1区极少c-fos表达,而齿状回、海马CA3区、杏仁核大量c-fos表达。缺血再灌流晚期(7d)镀银染色显示海马CA1区神经元及其突触终末带呈黑色溃变相,而齿状回、海马CA3区、杏仁核呈金黄色正常相。相邻切片HE染色示缺血组海马CA1区核完整的锥体细胞数(5±2.6个/200μm)与对照组(40±2.9个/μm)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脑缺血诱导的c-fos基因表达对于缺血易损海马CA1区迟发性神经元坏死可能起直接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测定大鼠局灶性脑缺血 -再灌流后不同时点脑组织中 MPO活性变化 ,探讨炎症反应与脑缺血 -再灌流损伤的关系。方法 :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 -再灌流模型 ,检测缺血 3小时后再灌流不同时点脑组织中 MPO活性、脑梗死体积及光镜病理学变化。结果 :缺血组脑组织有 MPO活性升高、中性粒细胞浸润 ,以再灌流后 4 8、 72小时最为明显 ,脑梗死体积、神经元变性程度随再灌流时间延长而加重。结论 :局灶性缺血脑组织中MPO活性与缺血 -再灌流损伤间具有一定的关系 ,炎症反应是加重脑组织损伤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采用大鼠全脑缺血模型、观察脑缺血再灌流过程中海马神经元的病理变化,并用尼莫地平(钙拮抗剂)及MK-801(NMDA受体拮抗剂)治疗,观察其对迟发性神经元坏死的疗效,旨在探讨钙及兴奋性氨基酸在海马神经元缺血损害中的作用,为缺血性脑损伤的治疗探索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程脑组织中的细胞间粘附分子 1 (ICAM 1 )表达规律 ,及其与白细胞浸润的关系 ,并探讨亚低温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 (MCA)线拴闭塞 /再通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 再灌注模型 ,常温组分别于脑缺血 3小时再灌注 2小时、8小时、2 4小时、48小时、72小时后断头取脑 ;假手术组及亚低温组于脑缺血 3小时再灌注 2 4小时断头取脑 ,行ICAM 1免疫组化及组织HE染色 ,测定ICAM 1表达阳性微血管数及白细胞计数。结果 ⑴脑缺血再灌注后 2小时 ,脑缺血的坏死周边区的微血管内皮细胞表达ICAM 1出现增高趋势 ,并于 2 4小时达到高峰 ,各组之间及各组与假手术组间均有显著差异 (均P <0 0 5) ;⑵脑缺血再灌注 8小时出现白细胞浸润 ,且浸润高峰也在 2 4小时 (P <0 0 1 ) ;⑶ICAM 1的表达与白细胞浸润呈正相关 (r =0 .82 7,P <0 0 1 ) ;⑷缺血早期进行亚低温治疗能明显减轻缺血再灌注后ICAM 1的表达及减少白细胞浸润 (P <0 0 1 )。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后ICAM 1可介导白细胞和内皮细胞的粘附 ,加速白细胞的浸润 ,提示ICAM 1是造成脑缺血损伤的重要因素之一 ;亚低温的干预治疗能明显减轻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病理形态学的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17.
MCAO后鼠脑Glu.GluR变化规律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索谷氨酸受体(GluR)在介导谷氨酸(Glu)对缺血神经元损伤的作用机制,本实验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局部脑缺血实验模型,应用受体的放射配基结合分析(RBA)等技术动.态监测了缺血及再灌流期缺血灶、海马和下丘脑Glu、GluR含量及其亲和力的变化。结果发现:缺血30min,各脑区Glu含量达高峰,再灌流6h,Glu含量回降至基线水平,再灌流48h后,Glu含量再次中等程度升高,并持续至再灌流72h。GluR和KD值与Glu含量密切相关。结果提示,缺血再灌流早期,GluR在高浓度Glu的作用下发生同种特异性反向调节,GluR亲和力为增敏反应;再灌流中晚期,GluR的变化属于同种特异性正向调节,而GluR亲和力测为减敏反应。  相似文献   

18.
大鼠脑缺血再灌流脑区一氧化氮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研究大鼠脑缺血及再灌流后脑部一氧化氮的变化。方法采用荧光法和放射免疫法测定4个脑区一氧化氮(NO)代谢产物NO2和环磷酸鸟苷(cGMP)。结果脑缺血10min,各脑区NO2和cGMP含量明显增高;脑缺血30min,各脑区NO2和cGMP含量开始下降。缺血10min再灌流15min以及缺血30min再灌流15min,各脑区NO2和cGMP含量再次增加,与单纯脑缺血组相比,有显著差异性(P<0.05或P<0.01)。结论NO参与了脑缺血再灌流的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19.
黄芪皂甙对大鼠MCAO/IR模型脂质过氧化产物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应用插线法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流(MCAO/IR)模型,检测皮层和基底节内脂质过氧化物产物在缺血再灌流时的变化,研究黄芪皂甙对脂质过氧化产物的影响。讨论了黄芪皂甙脑缺血再灌流中的保护机制以及兴奋性毒性氨基酸与自由基在脑缺血再灌流中作用和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大鼠脑缺血再灌流后Bcl-2蛋白、Caspase-3mRNA的表达及炎性细胞浸润与神经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将5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二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流组。采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分别观察脑缺血再灌流后不同时间点神经细胞凋亡及损伤的变化与Bcl-2、Caspase-3mRNA表达。结果Bcl-2表达于缺血再灌流12~24h迭高峰,再灌流2~4d呈下降趋势,至16d略高于假手术组;Caspase-3mRNA于缺血再灌流12~24h迭高峰,2~4d呈降低趋势,至16d略高于假手术组。结论脑缺血再灌流后细胞凋亡介导神经细胞损伤、坏死是一个渐进的动态演变过程。Bcl-2蛋白、Caspase-3mRNA表达在押制细胞凋亡和介导神经细胞损伤等方面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