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缺血选择性海马CA1区神经元损害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Pulsineli-Brierley4血管阻塞脑缺血模型观察了大鼠全脑缺血20min再灌流8h,c-fos基因表达及再灌流7d海马CA1区迟发性神经元损害。在缺血再灌流早期(8h)海马CA1区极少c-fos表达,而齿状回、海马CA3区、杏仁核大量c-fos表达。缺血再灌流晚期(7d)镀银染色显示海马CA1区神经元及其突触终末带呈黑色溃变相,而齿状回、海马CA3区、杏仁核呈金黄色正常相。相邻切片HE染色示缺血组海马CA1区核完整的锥体细胞数(5±2.6个/200μm)与对照组(40±2.9个/μm)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脑缺血诱导的c-fos基因表达对于缺血易损海马CA1区迟发性神经元坏死可能起直接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2.
研究精制蝮蛇抗栓酶对缺血-再灌注大白鼠脑皮质神经元胞浆内C-fos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发现正常组脑皮质神经元细胞胞浆内C-fos基因表达染色(-);缺血空白对照组C-fos基因染色(+),而蝮蛇抗栓酶治疗组(-);再灌注空白对照组C-fos基因表达(++),而蝮蛇抗栓酶治疗组(±)。提示缺血-再灌注后脑皮质神经元胞浆内C-fos基因表达增强。而蝮蛇抗栓酶对其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沙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中c—fos蛋白表达及纳洛酮 …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沙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纳洛酮对海马神经元c-fos蛋白表达及神经元形态改变的影响。方法 采用沙鼠急性全脑缺血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及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海马c-fos蛋白表达及细胞形态改变。结果 纳洛酮能明显加强急性全脑缺血沙鼠海马各区c-fos蛋白的表达,CA1区尤为明显。同时纳洛酮能明显改善缺血后CA1区神经元细胞的变性坏死。结论 纳洛酮对缺血后海马神经元细胞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加强c-fos蛋白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应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大鼠局灶脑缺血模型中即早基因c-fos和c-jun的表达。结果发现缺血15min时可见到c-fos和c-junmRNA表达缺血30min时引起轻微左侧局灶脑缺血改变,可诱导左侧局灶脑缺血区c-fos和c-junmRNA广泛的表达;缺血90min后,导致大面积局灶脑缺血改变,诱导上述两种基因在同侧缺血区与同侧非大脑中动脉(MCA)供血区的海马中表达。后者有相当轻的缺血症状。再灌流60min后诱导两种基因的共同表达立即达高峰。我们采用标准化的大鼠局灶脑缺血及再灌注模型,在分子水平上动态观察缺血/再灌注后基因变化特征,为缺血性脑损害的防治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c-fos基因表达与丹参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线栓法制成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用地高辛精标记c-fos探针进行原位杂交。结果示缺血再灌注鼠栓塞侧皮层及海马c-fos基因表达显著增多,图像分析灰阶值为118.6±5.1,对侧为159.6±3.1(P<0.001)。丹参组栓塞侧皮层及海马c-fos基因表达亦增多,灰阶为135.00±2.05,对侧为167.00±2.00(P<0.001)。丹参组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栓塞侧丹参组c-fos基因表达显著低于缺血再灌组(P<0.05),而两组栓塞对侧比较无显著差异。本实验表明,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c-fos基因表达显著增多,丹参能部分抑制缺血后c-fos基因的表达,这可能是其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核酸分子斑点杂交技术制作脑缺血模型,观察脑缺血10分钟及再灌注后不同时间脑组织C-gos原癌基因的变化。结果发现:与对照组比较,脑缺血10分钟,C-fos mR-NA即增加。缺血后再灌注45分钟C-fosmRNA达到峰值,150分钟降至对照组水平,提示脑缺血后再灌注可诱导脑组织C-fos原部基因-过性增高。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核酸分子斑点杂交技术制作脑缺血模型,观察脑缺血10分钟及再灌注后不同时间脑组织C-fos原癌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发现:与对照组比较,脑缺血10分钟,C-fosmR-NA即增加(P<0.05)。缺血后再灌注45分钟C-fosmRNA达到峰值(P<0.01),150分钟降至对照组水平,提示脑缺血后再灌注可诱导脑组织C-fos原癌基因一过性增高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应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方法检测大鼠局灶脑缺血模型中即早基因c-fos和c-jun的表达。结果发现缺血15min时可见到c-fos和c-jun mRNA表达缺血30min时引起轻微左侧局灶脑缺血改变,可诱导左侧局灶脑缺血区c-fos和c-mRNA广泛的表达;缺血90min后,导致大面积局灶脑缺血改变,诱导上述两种基因在同侧缺血区与同侧非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的海马中表达。后者有相当轻的缺血症状。再  相似文献   

9.
缺血性大鼠脑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及药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细胞凋亡相关基因C-fos及bel-2表达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作用并探讨蝮蛇抗栓酶、尼莫地平作用的分子学机理。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观察脑缺血大鼠额、顶叶C-fos及bel-2的阳性细胞数。并应用蝮蛇抗栓酶、尼莫地平以观察其影响。结果 各组大鼠脑额、顶叶均有C-fos及bel-2的阳性神经元。额、顶叶C-fos增强(P〈0.01),bel-2表达似乎增强,但无统计学意义。蝮蛇抗栓酶对C-f  相似文献   

10.
早期即刻基因与老年性痴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早期即刻基因(c-fos)在脑中参与神经元的信号转导及凋亡过程,认为其与认知功能和学习记忆有关,c-fos基因表达对长期记忆的保持是必须的;Alzheimer病患者大脑皮层及海马中发现c-fos过度表达,推测c-fos可能在AD的病理中起一定作用。了解c-fos的生理特性、研究c-fos与学习记忆的关系、探讨c-fos基因突变在AD发病中的作用,将对明确AD的发病机理、寻求防治原则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时细胞凋亡与c-fos表达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研究凋亡细胞在脑缺血及再灌注后的时空表达方式及原癌基因c-fos的表达,以期探讨脑缺血时c-fos表达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用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DNA缺口末端标记法原位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检测c-fos的表达。结果:缺血侧鼠脑凋亡细胞数随再灌注时间延长而增多,凋亡细胞主要分布于额顶叶皮层与纹状体,以梗死灶边缘区密度最高。正常组、假手术组未见c-fos表达,缺血及再灌注各组  相似文献   

12.
脑缺血再灌流大鼠海马egr-1及bcl-2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脑缺血后再灌流海马结构选择性易损伤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阻断大鼠两侧颈总动脉结合放血制备前脑缺血再灌流损伤动物模型,应用Northern杂交、原位杂交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了egr-1及bcl-2基因的表达和组织学分布。结果发现易损伤的海马CA1区锥体细胞的egr-1及bcl-2基因表达受抑制,而耐受缺血的海马CA3区锥体细胞则明显表达这两种蛋白,并且这两种基因表达的组织学分布具有惊人的一致性。结论提示EGR-1及BCL-2蛋白参与损伤神经元的修复,对神经元有保护作用;EGR-1蛋白可能参与bcl-2基因表达的调控。  相似文献   

13.
Alzheimer病患者海马神经元退变与原位癌基因c—fos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原位癌基因c-fos与Alzheimer病(AD)海马神经元变性的关系,我们以尸检人脑海马标本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年龄分为青年组、老年组(此两组作为对照组)和Alzheimer病组,用原位分子杂交技术对海马神经元中原位癌基因c-fos信使核糖核酸(mesengerribonucleicacid,mR-NA)进行研究,并以图像分析技术定量分析海马神经元中c-fosmRNA含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Alzheimer病海马神经元中原位癌基因c-fosmRNA的着色面积和积分吸光度明显增加。提示原位癌基因c-fos的过度表达,可能在Alzheimer病病理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4.
谷氨酸载体在鼠脑缺血神经元死亡中的作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研究谷氨酸载体在脑缺血神经元死亡中的作用。方法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大鼠脑缺血后脑内谷氨酸载体GLASTmRNA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变化,用药理分析手段观察谷氨酸载体摄取抑制剂L反式吡咯烷2,4二羧酸(LtransPDC)对脑缺血致神经元损伤的影响。结果脑缺血后24小时,大脑皮层缺血周边区GLASTmRNA和GFAP表达无显著变化;而缺血后72小时,缺血周边区GLASTmRNA和GFAP表达都显著增加,脑缺血后24小时和72小时,缺血侧海马CA1区GLASTmRNA表达则无显著变化;与侧脑室注射生理盐水组相比,侧脑室注射1μg或2μgLtransPDC有使脑梗塞体积增大的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意义;侧脑室注射5μgLtransPDC使脑梗塞体积显著增大。结论脑缺血后谷氨酸载体功能可能呈代偿性增强,提示谷氨酸载体在限制脑缺血时谷氨酸神经毒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时c-fos、bcl-2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为探讨细胞凋亡在脑缺血再灌注时脑损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脑缺血再液注不同时间内c-fos、bcl-2蛋白表达的水平。结果:①脑缺血再灌注时在缺血侧皮层和基底节区可见c-fos阳性表达,并于缺血 30min再灌注1h时阳性表达达高峰;②脑缺血再灌注时缺血侧皮层和基底节区均有bcl-2阳性表达,于缺血2h再灌注3h时阳性表达达高峰。结论:c-fos和bcl-2参与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时缺血性细胞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檗碱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后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的影响及小檗碱对脑缺血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建立大鼠短暂性全脑缺血模型,采用尼氏体亚甲蓝染色观察脑缺血后大鼠脑海马CA1区神经元存活情况;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检测脑缺血后大鼠缺血脑组织中MCP-1的表达情况。结果(1)与假手术组比较,脑缺血组大鼠脑海马CA1区神经元明显缺失,而小檗碱处理组大鼠脑海马CA1区神经元存活数明显多于缺血对照组;(2)与假手术组比较,脑缺血组大鼠脑缺血区MCP-1表达显著增多,而小檗碱处理显著降低了大鼠脑缺血区MCP-1的阳性表达。结论脑缺血引起MCP-1表达上调,提示MCP-1可能参与脑缺血损伤。小檗碱可抑制缺血脑组织MCP-1的表达,推测其可能经此途径减轻脑缺血的炎症反应而发挥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IL-β转化酶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细胞死亡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认识白介素-1β转化酶(ICE)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表达及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阻塞大鼠双侧颈总动脉和椎动脉建立全脑缺血模型,使用免疫细胞化学、核酸分子原位杂交技术和原位末端标记,观察了ICE蛋白和基因表达变化、脑缺血后细胞凋亡的发生以及ICE基因表达与细胞凋亡的关系。结果 ICE基因在神经元内及小胶质细胞均有表达,分布在大脑皮层、小脑蒲肯野细胞、海马及皮层下白质。在缺血再灌注12h后ICE基因表达增加,48-72h为表达高峰,7d表达下降。细胞凋亡在缺血再灌注12h出现,高峰时间也在48-72h,且ICE的表达在分布上与神经细胞凋亡的发生有显著相关性。结论 结果提示ICE在脑缺血再灌注中表达增加,可能参与神经细胞凋亡的调节。ββββ  相似文献   

18.
深低温对全脑缺血大鼠海马即早基因组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出深低温对全脑缺血大鼠海马影响的即早差异表达基因。方法建立大鼠体外循环模型,实验分成两组,常温缺血组(n=3):常温条件下停循环全脑缺血5min;低温缺血组(n=3):深低温条件下停循环全脑缺血5min。采用Affymetrix大鼠全基因组芯片检测两组动物海马基因表达的变化,获取差异表达基因。结果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共有75个,其中39个基因表达有统计学意义(P〈0.01),上调33个,下调42个。结论深低温对全脑缺血大鼠海马即早基因表达有明显影响,这些差异表达基因可能与深低温脑保护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ischemia reperfusion,I/R)损伤后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TUNEL阳性细胞变化,以及凋亡相关蛋白Bcl-2与Bax蛋白的表达情况.方法 将健康雄性SD (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I/R组,每组再分为缺血再灌注后3、6、12、24、48、72 h亚组.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基因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及Bcl-2/Bax比值变化,采用原位细胞凋亡检测(TUNEL)技术检测凋亡阳性细胞数.结果 各组非缺血侧相应区域神经元胞质中Bcl-2均有微弱表达.I/R组缺血侧海马CA1区于再灌注3 h开始出现Bcl-2和Bax蛋白微弱表达,随再灌注时间延长神经元内Bcl-2表达逐渐增强,再灌注24 h后Bcl-2表达达高峰,假手术组与I/R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R损伤后海马CA1区神经元不仅存在变性坏死,还存在明显的细胞凋亡且细胞凋亡在大鼠I/R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I/R可诱导海马CA1区细胞凋亡基因Bcl-2和Bax蛋白表达,且其表达呈一定规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针刺对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ONF)基因表达的影响,推测针刺改善缺血再灌注的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4-血管阴断法制备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电针刺激百会、肾俞、足三里穴后,利用RT-PCR检测BDNF mRNA。结果 正常组大鼠海马BDNF mRNA表达极低,缺血再灌注组大鼠海马BDNF mRNA表达明显增高,治疗15d的针刺1、2组大鼠海马BDNF mRNA表达较缺血再灌注组更高,及早治疗且治疗时间为20d的针刺3组大鼠海马BDNF mRNA表达较降低。结论 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BDNF水平增高有利于损伤的神经元存活、恢复;针刺促进脑内细胞分泌内源性BDNF可能是针刺有效治疗缺血再灌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