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急性缺血性与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各种危险因素在脑卒中患者中的构成比,并对脑梗死与脑出血的危险因素进行比较,为脑卒中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1995-2002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性脑卒中住院病例1875例,其中缺血性脑卒中1504例,出血性脑卒中371例;男1216例,女659例;平均年龄(73.42±10.35)岁,对两种脑卒中类型的多种危险因素进行描述性对比分析研究.结果 高血压、脉压增大是本组脑卒中患者突出的危险因素.相对于脑出血,与脑梗死相关更密切的危险因素依次是房颤(OR=3.942)、糖尿病(OR=3.674)、肥胖(OR=3.647)、高纤维蛋白原(OR=2.781)、高血压家族史(OR=2.573)、高LDL-C(OR=2.167)、高甘油三酯(OR=1.976)、吸烟(OR=1.849)、年龄增大(OR=1.588)、低Apo A(OR=1.460)(P<0.05).相对脑梗死,仅高血压(OR=0.545)和饮酒(OR=0.662)与脑出血有更显著的相关性(P<0.05).除共同危险因素外,高尿酸血症和低HDL-C血症与男性脑梗死关系更密切,而肥胖、高LDL-C及高纤维蛋白原血症与女性脑梗死相关性更强.结论 高血压、饮酒是脑出血患者主要的危险因素.相对于脑出血,与脑梗死相关密切的危险因素除了高血压外,依次为房颤、糖尿病、肥胖、高纤维蛋白原、高血压家族史、高LDL-C等.不同危险因素对男女脑梗死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3.
脂蛋白(a)与脑卒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测定127例脑卒中患者的血清脂蛋白(a),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脑卒中组脂蛋白(a)非常显著增高,并与其它血脂成分无相关性,脂蛋白(a)可作为脑卒中患者独立的危险因素.脑卒中组血脂异常检出率高达50%[不计入脂蛋白(a)]或68%[计入脂蛋白(a)],提示血脂异常是脑卒中患者最常见和重要的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4.
胰岛素抵抗和脂蛋白(a)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之间关系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胰岛素抵抗,脂蛋白(a)「LP(a)」与缺血性脑血管病之间的关系。选取脑梗死不同阶段的病人为研究对象,测定各项血脂成分,胰岛素,血糖及Lp(a)等打劫 空腹血糖和空腹胰岛不乘积的倒数作为胰岛素敏感指数与对照组比较。结果在脑梗死的不同时期有显著性差异,且胰岛素抵抗与高Lp(a)血症之间并无相关。结论脑梗死发病的过程中胰岛素抵抗和高Lp(a)血症是同时存在且相互独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脑卒中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调查脑卒中危险因素分布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128例脑卒中患者不同危险因素的发生率,以及年龄、性别、血压、血糖、心脏病、吸烟、血清甘油三酯(TG)浓度、总胆固醇(TC)浓度、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浓度、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浓度对脑梗死和脑出血影响的差异.结果 脑卒中危险因素的发生率从高到低依次为高血压病、高血脂症、吸烟、糖尿病、心脏病;且年龄>60岁、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脏病、吸烟、TG>3.36 mmol/L、HDL-C<1.04 mmol/L导致脑梗死的风险分别为脑出血的2.02、0.67、3.05、5.16、1.34、1.29、1.61倍.结论 相对于脑出血,与脑梗死显著相关的因素依次有心脏病、糖尿病、年龄>60岁、低HDL-C、吸烟、高TG;相对于脑梗死,与脑出血显著相关的是高血压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脂蛋白(a)(Lp(a))是否为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以及Lp(a)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类型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将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急性卒中治疗低分子肝素试验.TOAST)分型标准分为心源性脑栓塞(CE)、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LAA)、小动脉卒中(SAA)、其他原因引发的缺血性卒中(SOE)和原因不明的缺血性卒中(SUE)。以同期入院的非脑卒中患者(经头颅CT或磁共振排除)作为对照组。病例组和对照组均于入院次日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测定Lp(a)及其他各项血脂指标,并于入院及病程两周时分别行NHISS评分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析Lp(a)与卒中类型及NIHSS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缺血性脑卒中组Lp(a)浓度及异常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Lp(a)进入大动脉粥样硬化卒中患病因素的回归方程Lp(a)水平与卒中患者的NIHSS评分无相关性(P〉0.05)。结论高浓度Lp(a)可能参与了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并且可能是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但与神经功能缺失程度和早期功能修复无关。 相似文献
7.
8.
脂蛋白(a)与缺血性脑血管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1例皮层动脉梗塞(CACI),54例穿通动脉梗塞(PACI)与50例健康人对照的血清脂蛋白(a)[LP(a)]的测定,结果提示CACI患者LP(a)浓度明显高于PACI患者(P<0.01)和健康对照组(P<0.01),而PACI患者轻度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60岁以下患者LP(a)浓度明显高于60岁以上老年患者(P<0.05),尤以45岁以下年青患者增高明显。LP(a)浓度与传统危险因素无相关性。提示LP(a)在CACI患者及年青患者的发病机理探讨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中脂蛋白(a)[Lp(a)]的水平与脑卒中(包括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脑卒中的可能病因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颗粒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Lp(a)。结果 (1)各组脑卒中患者Lp(a)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脑出血、血栓形成性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对照组比较Lp(a)血浆浓度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腔隙性梗死组Lp(a)浓度稍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血清Lp(a)水平在缺血性脑卒中与出血性脑卒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Lp(a)水平升高是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高Lp(a)水平对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观察小剂量阿司匹林(ASA)对血浆脂蛋白(a)Lp(a)浓度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分别检测了101例服用ASA(100mg/d)前后的脑梗死患者的血浆Lp(a)浓度和50例对照者服用安慰剂前后血浆Lp(a)水平.结果血浆Lp(a)浓度升高患者及不高者服用阿司匹林前所测Lp(a)浓度分别为(534±56)mg/L和(136±68)mg/L,Lp(a)浓度升高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后Lp(a)浓度平均大约下降了14%(P<0.01),而且持续3个月后所测Lp(a)浓度仍继续下降,为(433±58)mg/L,而Lp(a)浓度不高者服用阿司匹林后Lp(a)浓度无明显变化.对照组中血浆Lp(a)浓度升高者及不高者服用安慰剂后血浆Lp(a)水平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小剂量阿司匹林能有效降低Lp(a)浓度较高患者的Lp(a)水平.但对Lp(a)浓度正常患者的Lp(a)水平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脑梗死患者血尿酸、脂蛋白(a)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尿酸、血清脂蛋白(a)含量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对85例脑梗死患者测定其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脂蛋白(a)及血尿酸(UA)水平,与对照组40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脑梗死患者TC、TG、HDL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UA、LDL、Lp(a)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其中脑梗死合并糖尿病者较无糖尿病者,血UA、Lpo(a)亦有明显升高(P<0.05),两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尿酸、Lpo(a)含量增高与脑梗死存在一定关系,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血清脂蛋白a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血清脂蛋白a[lipoprotein(a) ,LP(a) ]在脑梗死形成中的作用及意义。 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清中LP(a)的浓度。结果 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的脑梗死 (atherothromboticbraininfarc tion ,ABI)组 (n =6 2 )LP(a)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n =37)及脑栓塞组 (n =15 ) (P <0 .0 5 )。ABI组、脑栓塞组及对照组中不同性别及不同年龄的LP(a)水平无显著差异 (P >0 .0 5 )。脑梗死组在有无糖尿病患者中 ,LP(a)水平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LP(a)是与遗传有关的血浆脂蛋白 ,通过血清LP(a)的水平的测定 ,一方面可作为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的鉴别 ;另一方面对于有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倾向者 ,可推断其患病风险 ,也可作为脑卒中预测的一个指标 ,对于已经发生脑梗死的患者 ,可推断其再发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A. Lentini P. Fornengo G. Bosco M. Caprioli E. Destefanis P. Cerrato 《Neurological sciences》2007,28(1):42-44
Abstract Lipoprotein(a) [Lp(a)] is a plasma lipoprotein that consists of a low-density lipoprotein (LDL)-like particle containing APO
B-100 and apolipoprotein(a), linked by a disulphide bridge. There is evidence that higher serum level of Lp(a) is a predictor
of various vascular diseases, such as myocardial infarction, coronary stenosis, re-occlusion of aortocoronary bypass vein
grafts, peripheral atherosclerosis and cerebral infarction [1–4]. We describe a young man with a cryptogenic stroke with very
high serum level of Lp(a) as the only vascular risk factor. 相似文献
15.
脂蛋白(a)与有脑卒中家族史家系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Lp(a)与脑卒中的关系及其遗传特性。 方法 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 13个有脑卒中家族史家系成员的血清Lp(a) ,并比较已患者、Ⅰ、Ⅱ、Ⅲ级亲属与对照组的Lp(a)水平。 结果 13个家系成员中已患者Lp(a)水平高于对照组 ,Ⅰ级亲属中Lp(a)水平高于 30 0mg/L者明显多于对照组。以脑梗死为主要发病形式的家系中已患者及Ⅰ级亲属Lp(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有脑卒中家族史家系中Ⅰ级亲属Lp(a) >30 0mg/L者明显多于对照组 ,以脑梗死为主要发病形式的家系中Ⅰ级亲属Lp(a)明显高于对照组 ,有遗传倾向 相似文献
16.
应用酶标法测定58例脑梗塞患者和56例健康对照者血清脂蛋白(a)[LP(a)]含量,并同时测定了其他脂代谢指标,对其中26例脑梗塞患者还测定了血浆纤维蛋白溶解(简称纤溶)指标。结果表明脑梗塞组存在显著的脂代谢和纤溶功能紊乱。LP(a)含量增高,与所测脂代谢、纤溶指标无显著相关,是脑梗塞发病独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脂蛋白脂酶(LPL)Ser447Stop基因多态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 受试者共883人,其中脑梗死组563例[包括动脉粥样硬化(AS)性脑梗死329例和腔隙性脑梗死234例],对照组320名,应用聚合酶链反应一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对LPL基因Ser447Stop位点进行基因多态性检测.结果 脑梗死组、AS性脑梗死组和腔隙性脑梗死组LPL Ser447Stop GG+CG基因型频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S性脑梗死组G变异等位基因频率(64例,9.7%)与对照组(42例,6.6%)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9,P=0.045).相对于C等位基因,G等位基因的彻值为1.510(95%C/1.012~2.261).结论 LPL Ser447Stop G变异等位基因携带者患AS性脑梗死的危险高于非携带者.G变异等位基因可能是AS性脑梗死高危险性的遗传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8.
急性缺血性与出血性卒中危险因素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通过对1个大样本的医院脑卒中注册资料的分析,观察各种危险因素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发生率,并对脑梗死与脑出血的危险因素,特别是心脏和动脉病变的因素进行比较。方法研究资料来自瑞士洛桑卒中注册的卒中患者共3901例,其中脑梗死3525例,脑出血376例,均预先对各项临床和辅助资料进行编码,输入计算机数据库。所有病例均进行系统的临床和辅助检查,心脏病变经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证实;颈内动脉和椎基底动脉的病变采用彩色超声多普勒、磁共振血管成像或常规脑血管造影确诊。结果高血压在脑出血和脑梗死患者中的发生率分别为53.7%和46.7%,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血压是本组脑卒中最突出的危险因素,其后依次是吸烟、轻度颈内动脉狭窄(≤50%)、高胆固醇血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糖尿病以及心脏缺血。多因素分析研究发现,本组卒中患者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吸烟、高胆固醇血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心房纤颤、器质性心脏疾病以及动脉病变是脑梗死而非脑出血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易患脑出血的惟一显著相关的危险因素是高血压(OR=0.64,P<0.01);心脏和动脉病变患者更容易发生脑梗死,但是,器质性心脏病和轻度颈内动脉狭窄在全体卒中患者中均特别常见。结论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并不一致,心脏和动脉病变是脑梗死而非脑出血的重要的危险因素,某些危险因素还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9.
Justyna Zielinska Danuta Ryglewicz Ewa Wierzchowska Waldemar Lechowicz Daniel B. Hier Anna Czlonkowska 《Neurological research》2013,35(7):653-657
AbstractOur aim was to determine if anticardiolipin antibodies are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ischemic stroke and to determine their influence on stroke type and clinical outcome. We prospectively studied 194 consecutive patients with ischemic stroke admitted within 48 h of stroke. A control group consisted of 7 00, age and sex matched, healthy individuals. Neurological and functional status was assessed on admission, at 30 days, and at 1 year. IgC anticardiolipin antibodies were significantly more frequent in stroke patients (25.3%) than controls (6%, p < 0.05). A multivariate analysis suggested that anticardiolipin antibodies are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ischemic stroke in addition to hypertension and atrial fibrillation (RR=2.94, p < 0.05). Elevated IgG anticardiolipin antibodies were associated with cognitive impairment as measured by the Mini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at 30 days and at 7 year. IgC anticardiolipin antibodies did not correlate with stroke recurrence, or mortality at 30 days or 7 year. [Neurol Res 1999; 21: 653-657]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