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研究床旁超声引导外周静脉穿刺在ICU静脉穿刺困难患者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18年6-9月我院ICU外周静脉穿刺困难的患者60例,将患者按照床号的奇偶数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36例,对照组24例。观察组采用床旁超声引导外周静脉穿刺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盲穿法。 结果 观察组首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χ2=7.656,P=0.006)、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t=4.989,P<0.001)。 结论 床旁超声引导外周静脉穿刺提升了ICU静脉穿刺患者首次穿刺成功率,减轻了穿刺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2.
2000年1月~2007年1月,我们采用快速锁骨下静脉穿刺抢救心跳呼吸骤停患者186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在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将102例危重患者分为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给药复苏组(观察组)和常规外周静脉给药复苏组(对照组),每组各51例,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复苏效果。结果2组患者穿刺时间及一次穿刺成功率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初期复苏成功率和短期存活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肾上腺素的用量比较2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常规外周静脉给药复苏相比,CPR时紧急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中心静脉给药提高了初期复苏成功率,有利于后期脑复苏,为CPR提供了最佳给药途径。  相似文献   

4.
虹吸原理在静脉穿刺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虹吸原理在静脉穿刺中的应用 ,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方法 :随机将 84例患者分为两组 ,一组用虹吸穿刺法 ,即将输液瓶放置在离穿刺部位 6 0cm左右的下方穿刺 ;一组用常规法。结果 :两组中用虹吸法立即回血占 88 1% ,用常规方法立即回血占 2 1 4 %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此法提高了静脉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在新生儿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崔其亮 《新医学》2002,33(10):629-630
1引言目前对于新生儿,尤其是重症新生儿、早产儿,建立通畅的静脉通道是治疗成功的重要因素。采用中心静脉置管能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最早的中心静脉置管术1929年由德国医生Foussman完成。随着在实践中的不断完善,近年该项技术的运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材料的改良、导管插入途径的选择等,后者除经颈静脉、锁骨下静脉等血管进入外,还可经外周静脉穿刺进入。本文将介绍有关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的内容。2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在新生儿中的应用2.1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的优势PICC一般选用肘部静脉作穿刺,该…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对手术静脉穿刺困难患者实施超声引导静脉穿刺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3月—12月期间睢宁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手术静脉穿刺困难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为原则规范化1:1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行传统盲穿法穿刺,观察组实施超声引导静脉穿刺。评价两组的穿刺次数、平均穿刺时间、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留置针留置时间,对比非计划拔管和静脉炎发生率,评价患者心理状态和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穿刺次数少于对照组,平均穿刺时间短于对照组,留置针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且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静脉炎、血肿、感染、血管损伤、非计划拔管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穿刺前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穿刺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针对手术静脉穿刺困难患者实施超声引导静脉穿刺,可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7.
快速心肺复苏(CPR)过程中同时要进行药物复苏,并且要求在最短时间内以最有效的方式使药物迅速作用于心脏。进行同期复苏,静脉注射药物是最常用的给药途径,尤其对无心跳无呼吸患者在CPR同时必须快速简便、可靠有效建立静脉通道。气管给药方便但药效起作用慢,外周静脉给药虽有效,但对休克病人穿刺不易进行,只有中心静脉给药途径快而准,但需穿刺技术高,难以在基层及  相似文献   

8.
静脉穿刺是院前急救中常用的一项基本操作技术,也是抢救危重病人的重要手段之一。外周浅静脉穿刺是否成功,关乎抢救的成败。本人经多年的院前急救护理实践,总结出不同情况下外周浅静脉的穿刺方法,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李娟  万丽   《护理与康复》2016,15(8):781-782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在婴幼儿内踝隐静脉穿刺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手术日期先后顺序将需行静脉穿刺的婴幼儿分成对照组("盲法"穿刺)和超声组各30例,比较两组间穿刺成功率、一次穿刺成功率及穿刺时间。结果穿刺成功率超声组为93.3%、对照组66.7%,一次穿刺成功率超声组为86.7%、对照组53.3%,平均穿刺时间超声组为(58.2±4.2)s、对照组为(91.7±3.9)s,两组间穿刺成功率、一次穿刺成功率及穿刺时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引导可提高外周静脉穿刺困难的婴幼儿穿刺成功率,缩短穿刺时间。  相似文献   

10.
外周静脉穿刺作为一种在临床广泛应用的护理技术,是医疗救治的重要给药途径之一,静脉穿刺水平直接影响急危重症患者抢救的成功率和临床疗效[1 -2 ].成功的静脉输液能够迅速准确地对患者进行治疗,并减少不必要的输液安全问题,防止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而快速准确地为患者建立静脉通路,实施静脉治疗是缓解病情和挽救生命的第一步.通常...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改良静脉穿刺法在静脉充盈不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静脉充盈不良患者50例,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单日采用改良穿刺法,双日采用传统穿刺法,各200例次.观察不同穿刺方法患者静脉回血、穿刺的成功率及患者的疼痛反应等指标.结果 改良静脉穿刺自然回血,穿刺的成功率明显高于传统方法组(P<0.01),且患者对疼痛的反应降低(P<0.05).结论 改良静脉穿刺法提高了静脉充盈不良患者穿刺成功率,且减轻了患者的疼痛.  相似文献   

12.
逆向静脉穿刺在输液中的应用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静脉显像仪在肥胖儿童手术前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2月-10月河南省某三甲医院术前需行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的肥胖患儿136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穿刺,观察组采用静脉显像仪辅助穿刺。比较2组静脉穿刺时间、一次静脉穿刺成功率、患儿静脉穿刺配合度。结果 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χ2=6.332,P<0.001),静脉穿刺时间短于对照组(t=4.923,P<0.001),患儿静脉穿刺配合度优于对照组(Z=-2.274,P=0.023)。结论 静脉显像仪有助于提高肥胖患儿术前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患儿配合度,缩短静脉穿刺时间。  相似文献   

14.
逆向静脉穿刺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病人由于病程迁延、长期输液、反复静脉穿刺或药物对血管的刺激,导致血管壁通透性增加、管腔狭窄、管壁硬化,甚至阻塞坏死,静脉穿刺的难度增大,穿刺易失败。如何有计划地利用血管,提高穿刺成功率,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本研究在老年病人中开展逆向穿刺法,在临床应用中收到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外周静脉套管针浅静脉逆行穿刺法在老年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将125例老年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施行浅静脉逆行穿刺留置针输液,对照组采用传统顺行穿刺留置针输液.观察比较两组穿刺效果.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穿刺成功率分别为96.0%,8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8.306,P<0.01);穿刺疼痛率分别为13.3%,3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5.208,P<0.05);静脉炎的发生率分别为1.33%,1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4.597,P<0.05).结论 对需长时间输液的老年患者采用浅静脉逆行穿刺留置针,可以提升静脉输液效果,避免静脉输液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离心方向静脉穿刺在静脉穿刺困难病人中的应用。[方法]将300例静脉穿刺难度大的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向心方向静脉穿刺,观察组采用离心方向静脉穿刺。比较两组病人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率、输液成功率和回血率。[结果]观察组病人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率、输液成功率和回血率均高于对照组(P〈O.05)。[结论]穿刺困难静脉行离心方向静脉穿刺输液,回血快,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和输液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7.
18.
不握拳法在静脉硬化患者穿刺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翁红先 《护理与康复》2006,5(3):213-213
为了提高静脉硬化患者静脉穿刺的一次成功率,对100例患者分别采取握拳法与不握拳法进行静脉穿刺各100次,发现不握拳法的静脉穿刺成功率高于握拳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9.
插入式腹部按压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明确院内心脏骤停的病人在行标准CPR的同时附加IAC能否提高复苏成功率并探讨IAC -CPR下冠脉灌注压的变化。方法  10 2例ICU内发生的心脏骤停病人随机分为IAC -rockonCPR组 (即实验组n =5 0 )和标准CPR组 (即对照组n =5 2 )。对照组按照ABC程序紧急行标准心肺复苏术 (S -CPR) ;实验组在进行S -CPR的同时 ,在胸部按压放松时行一次腹部按压 ,按压力变为 15 0~ 2 0 0mmHg ,按压频率为 10 0~ 12 0次 /min ,压胸与压腹交替进行。两组均监测有创动脉压及右房压。结果 实验组自主循环恢复率为 80 .4 % ,对照组为 5 0 % ,P <0 .0 5 ;2 4h自主循环恢复率分别为 6 8%、2 8% ,P <0 .0 1;实验组冠脉最高灌注压为 (31.9± 12 .1)mmHg ,对照组为 (13.8± 7.1)mmHg ,P <0 .0 1。结论 IAC -CPR可明显地提高冠脉灌注压 ,增加自主循环恢复率和 2 4h自主循环恢复率 ,未发现明显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一项新的护理技术,临床广泛应用于肿瘤化疗病人,PICC穿刺点在外周静脉。在直观下置管,无需麻醉、缝针,创伤小,操作较深静脉穿刺简便、安全,穿刺成功率高,可由护士独自操作,减少了股静脉和锁骨下静脉插管的并发症;导管的头部定位于上腔静脉,血流量大,能迅速降低液体渗透压及药物浓度,可长期输入高渗性及刺激性强的药物。保护外周血管不受损害,尤其适用于脑血管意外的病人,可有效减少反复穿刺的痛苦,减少药物渗出、周围组织坏死的危险,置管后不影响病人翻身、活动,液体流速不受影响,导管维护方便。HCC为病人提供了一条安全有效的治疗通路,赢得抢救时机。我科于2005年1月至2006年5月共行PICC80例,从插管至康复出院,都进行了系统化、规范化的管理,保证了药物及时、顺利进入患者体内,保证了治疗效果,义减少了护理工作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以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