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基于家庭与自我管理理论的1型糖尿病(T1DM)青少年患者自我血糖监测依从性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9年1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治疗的T1DM青少年患者11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患者一般资料、糖尿病自我效能量表对其进行横断面调查, 并根据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判定标准将其分为达标组与不达标组。结果 114例T1DM青少年患者中, 不达标组有66例(57.89), 达标组有48例(42.11%)。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年龄、父母学历、家庭月收入、掌握自我血糖监测技能及糖尿病教育均为影响T1DM青少年患者自我血糖监测依从性的主要因素(均P<0.05)。结论 T1DM青少年患者自我血糖监测依从性不达标率较高, 且年龄较小、父母学历低于初中及以下、家庭月收入<3 000元、未掌握自我血糖监测技能及糖尿病教育较低的青少年患者应引起医护人员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及糖尿病前期血糖代谢紊乱与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后发生放射性口腔黏膜炎(oral mucositis,OM)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1 674例NP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前空腹血糖水平将患者分为T2DM组、糖尿病前期组和血糖代谢正常组,比较3组NP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后OM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结果:1 674例NPC患者的男女比例为2.86∶1,平均年龄为(48±12)岁,其中合并T2DM患者166例(9.9%),合并糖尿病前期糖代谢紊乱患者372例(22.2%)。合并T2DM或糖尿病前期的NPC患者相对于血糖代谢正常NPC患者具有以下特点,1年龄相对较大,吸烟、饮酒者较多,高血压、心脏病病史相对常见;2N分期及临床分期较晚。T2DM组及糖尿病前期组的OM总发生率及Ⅱ级、Ⅲ级的比例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是NPC患者治疗后发生OM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合并T2DM、糖尿病前期的NPC患者初治时有较晚的局部淋巴结分期,临床分期也相对较晚,提示血糖代谢紊乱可能与NPC转移有关,在其病情进展中起作用。不仅是合并T2DM的NPC患者易发生严重的治疗后OM,糖尿病前期血糖代谢紊乱也是NPC患者治疗后OM的独立影响因素,临床应严格控制合并T2DM或糖尿病前期的NPC患者的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DM)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由于体内胰岛素缺乏或相对缺乏,形成持续高血糖,继而导致各种并发症。有效地控制高血糖是防治DM慢性并发症和合并症的最关键措施。血糖监测对于调整治疗和防止低血糖发生至关重要,它是防治糖尿病的关键,但又常常不为病人重视,为了观察自我系统血糖监测对糖尿病病人血糖的影响,我们观察了52例门诊糖尿病病人  相似文献   

4.
随着发病率的增加,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已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和经济负担[1],2型糖尿病(T2DM)是糖尿病人群的主体.T2DM治疗是一项长期的,并需要随病程进展而不断调整的管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是以患者为中心,故由患者独立完成的针对疾病的自我监测部分对于整个过程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民生话水平的提高,糖尿病(DM)的患病率不断提高.目前全世界有1.5亿DM患者.我国DM患病率已达2%~3.6%,比10年前高3~4倍.糖尿病一经确诊,往往需要终身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不仅给患者的健康及家庭幸福造成很大的影响,同时也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现代综合防治糖尿病的措施包括:教育、饮食控制、运动疗法、降糖药物及自我监测5项内容.可见,教育已成为综合治疗糖尿病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本文就自我血糖监测(SMBG)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控制和生存质量(Qualityoflife,QOL)影响进行探讨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根据WHO1999诊断标准确诊T2DM42例,排除T1DM及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酮症酸中毒,均需胰岛素强化治疗。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孙鸿雁 《现代护理》2006,12(19):1779-1781
随着人民生话水平的提高,糖尿病(DM)的患病率不断提高。目前全世界有1.5亿DM患者。我国DM患病率已达2%~3.6%,比10年前高3~4倍。糖尿病一经确诊,往往需要终身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不仅给患者的健康及家庭幸福造成很大的影响,同时也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现代综合防治糖尿病的措施包括:教育、饮食控制、运动疗法、降糖药物及自我监测5项内容。可见,教育已成为综合治疗糖尿病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Joslin提出:DM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治疗。已有报道在同等治疗条件下,经过教育可使糖尿病患者更有效地控制代谢异常。临床观察还发…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 )患者抑郁症原因.方法 对180 例T2DM 患者的糖尿病(DM )以及DM 并发症进行相关项目检查.根据检查所得数据,应用SDS 抑郁自评量表评价其抑郁情况,并对患者不同情况分析心理状况.结果 180 例T2DM 患者中108 例(60% )无抑郁症,72 例(40% )患抑郁症,其中轻度抑郁症38 例(21.2% )、中度抑郁症22 例(12.5% )、重度抑郁症12 例(6.3% ).患有抑郁症患者与无抑郁症患者比较,抑郁症患者DM 病程长,餐后2h 血糖及24h 尿白蛋白明显升高.T2DM 患者的抑郁严重程度与DM 并发症、运动治疗、DM 无法根治、服药麻烦以及饮食控制、DM 病程、尿白蛋白、HbA1c 呈正相关.结论 导致T2DM 患者抑郁症的原因主要是DM 无法根治的心理因素、DM 慢性并发症和DM 复杂的治疗方法,DM 病程越长,并发症越多,并且难以控制性增加,从而导致抑郁症的加重.  相似文献   

9.
干预生活方式治疗糖尿病128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运动、饮食、教育、监测综合防治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的作用。方法将糖耐量异常(IGT)者110例和轻型糖尿病1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其中治疗组采用严格的饮食控制,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反复的糖尿病基本知识讲座,定期的血糖监测。对照组仅发放宣传手册及定期复查。观察时间2年。结果对照组有10例IGT病人恶化为DM。发生率为18.18%,而治疗组有3例恶化DM,发生率为5.45%。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适当运动、饮食治疗能阻止IGT病人发展为DM,及有效地降低血糖、血脂、体重、血压,减少发生慢性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应用胰岛素泵治疗30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DM)的患病率在我国不断上升,已达2%~3.6%,为20年前的3~4倍[1].随着病程的进展,无论1型或2型DM的治疗使用胰岛素(Ins)均已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饮食治疗的效果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洁  牟利宁 《现代护理》2003,9(11):884-885
糖尿病(DM)的饮食治疗,是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提出的综合治疗即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糖尿病教育和自我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糖尿病控制与并发症关系研究(DCCT)和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的结果表明,DM代谢控制程度与DM慢性并发症及病人生活质量及生存  相似文献   

12.
格列齐特缓释片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全世界2型糖尿病(T2DM)患者约占糖尿病(DM)总人群的90%,发达国家DM病死率已位居死因的第4位,发展中国家DM患者也在迅速增加.随着我国人均寿命不断延长,高龄T2DM患者越来越多.口服降糖药一直是治疗2 型糖尿病的一线药物之一.格列齐特缓释剂是格列齐特的改良新剂型,剂型中使用了亲水基质,每日服药1次,其活性成分能够以最佳的方式释放,使人体胰岛素的分泌模式与血糖水平波动相吻合.它的吸收不受消化道pH 及食物的影响.本试验的目的是评估格列齐特缓释片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并与普通片剂进等待比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格列美脲(万苏平)与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血脂、血红蛋白、血糖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81例T2DM患者,采用格列美脲与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进行临床治疗,观察格列美脲与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患者后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血脂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格列美脲与胰岛素治疗2糖尿病效果显著。结论:格列美脲与胰岛素可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的备选降糖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自我血糖监测(self-monitoring blood glucose,SMBG)对非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效果。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CNKI)和中国维普全文数据库(VIP),收集SMBG对非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以RevMan 5.1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纳入文献7篇。SMBG使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下降0.41%。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使用SMBG结果调整糖尿病管理方案使HbA1c下降0.42%,单纯SMBG无改善血糖控制的作用。结论 SMBG可改善非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但需要与患者管理相结合。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据报道在1型糖尿病中DN的发病率40%~50%,2型糖尿病中DN发生率约20%.糖尿病肾病已是终末期肾脏病(ESRD)中最重要的原因.我国目前糖尿病患者超过5 000万,93%的糖尿病患者是2型糖尿病,其中40%将发展为糖尿病肾病[1].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表明DM早期存在肾小球高滤过、高灌注、高内压等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而这种改变是DN的始动因素,能诱发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的发生[2].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系统性自我管理教育对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社区管理效果的影响.[方法]本社区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老年T2DM患者80例,随机分为:系统性自我管理教育组(A组)、对照组(B组)各40例,两组均实施常规饮食控制、自我监测、一般宣教,药物治疗干预12月,A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系统性自我管理教育,比较分析两组干预前后糖尿病特异性生命质量和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结果]干预后,A组糖尿病特异性生命质量和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与B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性自我管理教育在老年T2DM患者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优势,能有效改善患者生命质量和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治疗仪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全球糖尿病(DM)发病率正在逐年增加,DM周围神经病变是DM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可高达40%-60%[1],目前尚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DM治疗仪是根据我国传统中医经络学原理,结合现代电子毫米波和电脉冲技术,对人体穴位进行照射和电刺激,通经活脉,改善DM微循环障碍,从而起到治疗D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病人低血糖恐惧感与自我管理行为及自我效能的关系。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1月—12月本院228例T2DM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中文版低血糖恐惧感调查量表(CHFSⅡ)、糖尿病自我管理活动问卷(SDSCA)、糖尿病管理自我效能量表(DMSES)进行现状调查,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对低血糖恐惧感与自我管理行为及自我效能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T2DM病人的CHFSⅡ总分为(31.84±6.24)分;SDSCA总分为(40.11±7.04)分;DMSES总分为(140.24±18.63)分。T2DM病人CHFSⅡ总分与SDSCA总分呈负相关(r=―0.24,P<0.05),与DMSES总分呈负相关(r=―0.87,P<0.05),SDSCA总分与DMSES总分呈正相关(r=0.38,P<0.05)。T2DM病人自我效能在低血糖恐惧感与自我管理行为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总效应为―0.516,中介效应为―0.098,直接效应为―0.418,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19.0%。结论:T2DM病人低血糖恐惧感与自我管理行为及自...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diabetic microangiopathy,DMAP)是2型糖尿病(Type2diabetes mellitus,T2DM)的特征性并发症,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其中糖尿病视网膜病(Diabeticmfinopathy,DR)作为糖尿病严重并发症之一,已成为糖尿病患者致盲的首位原因。[1]我国DM发病率在逐年上升,DM患者中DR的患病加,DM病程<5年,DR的发生率为35.48%,10年以上发病率95.45%。[3]动物实验证实,早期糖尿病患者的视网膜已发生微血管和视网膜神经组织的病理改变。[4]但血糖在早期控制良好,糖尿病血管病变也可良好控制,若早期血糖控制不佳,即使以后血…  相似文献   

20.
2型糖尿病(T2DM)是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慢性并发症尤其是血管并发症是其主要危害。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 (FGF-21)作为近年来新发现的代谢调节因子,被认为与T2DM的发生及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对FGF-21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及大血管并发症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FGF-21作为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生物标志物或治疗靶点的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对于T2DM血管并发症的预测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