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通过检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hs-CRP、IL-6、IL-8及MP-DNA含量,探讨其水平变化对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来我院进行诊治并确诊为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患儿47例作为观察组,以及同期来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儿童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儿与对照组儿童血清hs-CRP、IL-6、IL-8及MPDNA水平。结果:(1)治疗前观察组患儿血清hs-CRP、IL-6、IL-8及MP-DNA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儿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血清hs-CRP、IL-6、IL-8及MP-DNA水平均明显降低,与同组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观察组轻症和重症患儿血清hs-CRP、IL-6、IL-8及MP-DNA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患儿血清hs-CRP、IL-6、IL-8及MP-DNA水平明显高于轻症患儿,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hs-CRP、IL-6、IL-8及MP-DNA水平在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诊断肺炎支原体肺炎的重要指标,其检测结果对诊断、治疗以及预后都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8(IL-18)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并探讨在MPP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MPP患儿60例,检测其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IL-6、IL-10和h-CRP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MPP急性期患儿血清IL-6、IL-10和h-CRP水平明显增高,MPP恢复期显著降低(P<0.01);MPP急性期血清IL-6、IL-18水平与hs-CRP正相关(P<0.05);血清IL-6与IL-18与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 IL-6、IL-18和h-CRP等炎性介质参与了MP的发生、发展;联合检测血清IL-6、IL-18和hs-CRP水平有助于MP病情严重程度的判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支原体肺炎患儿病情严重程度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轻症(轻症组)、重症(重症组)支原体肺炎患儿各40例,以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IL-6水平,以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CRP水平,同时进行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结果重症组患儿血清IL-6、CRP水平及CPIS评分均高于轻症组(P<0.01);两组患儿血清IL-6水平与CPIS评分呈正相关性(P<0.05),CRP水平与CPIS评分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IL-6、CRP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随着病情加重二者水平随之升高,可作为判断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浓度变化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525例MPP患儿(研究组)和100例健康体检儿童(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组中69例存在胸腔积液,其中21例出现肺部纤维化改变,设为肺部有纤维化组,其余48例未出现肺部纤维化改变患者设为肺部无纤维化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并比较研究组治疗前后、对照组血清TNF-α、IL-6、IL-8和IL-10水平。结果:研究组治疗前血清TNF-α、IL-6、IL-8和IL-10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研究组治疗后TNF-α、IL-6、IL-8和IL-10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肺部无纤维化组胸水TNF-α和IL-8水平高于其血清浓度,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部有纤维化组胸水TNF-α和IL-8水平明显高于其血清浓度(P〈0.05);而肺部有纤维化组胸水TNF-α和IL-8水平较无纤维化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TNF-α、IL-6、IL-8和IL-10与肺炎支原体感染具有一定相关性,且在肺部纤维化的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可作为临床诊断、病情及预后判断依据,值得进行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其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是常见的炎症急性期蛋白,其介导的补体激活在人体早期动脉粥样硬化中具有重要作用。有研究认为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起作用,IL-6和IL-18作为重要的炎症介质与冠心病严重程度及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吴达党  陈彦浩  黄伴喜 《吉林医学》2012,33(9):1824-1825
目的:探讨血清hs-CRP、IGF-Ⅱ和IL-6水平检测在支气管肺炎患儿治疗前后的应用意义。方法:6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运用免疫比浊法和放射免疫分析法参加了治疗前后血清hs-CRP、IGF-Ⅱ和IL-6水平检测,并与60例健康儿童作比较。结果:治疗前血清hs-CRP、IGF-Ⅱ和IL-6水平检测支气管肺炎患儿明显比正常儿童组高(P<0.01),但经过9 d抗炎治疗后和正常儿童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hs-CRP、IGF-Ⅱ和IL-6水平检测的结果对支气管肺炎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预后都很重要。  相似文献   

7.
陈广斌  庞伟君  陆羡 《中国热带医学》2005,5(9):1895-1896,1894
目的探讨不同病原体肠炎患儿血IL-18、CRP和IL-6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确诊的32例细菌性肠炎患儿、30例病毒性肠炎患儿及体检正常的30例小儿的血IL-18、CRP、IL-6进行检测。结果细菌性肠炎组患儿血IL-18、CRP、IL-6分别为(200·19±29·53)ng/L、(31·41±13·65)mg/L、(297·13±51·42)ug/L。病毒性肠炎组患儿分别为(60·80±13·32)ng/L、(11·53±3·59)mg/L、(28·27±15·69)ug/L。对照组患儿分别为(54·47±11·62)ng/L、(8·45±1·92)mg/L、(17·30±4·72)ug/L。细菌性肠炎组IL-18、CRP、IL-6均升高(P<0·01),而病毒性肠炎组升高不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IL-18、CRP、IL-6检测对鉴别小儿肠炎的病原体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不同程度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肿瘤坏死因子α ( 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和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的动态变化,探讨其在MP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1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儿科住院诊断明确的MPP患儿60例,其中重症30例,以同期30例体检的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 )检测患儿血清IL-8和TNF-α的质量浓度,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hs-CRP的浓度,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比较患儿血清中IL-8?TNF-α和hs-CRP在不同病期和轻?重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 MPP患儿血清IL-8?TNF-α水平在急性期和恢复期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 < 0.01),且重症组显著高于轻症组(P < 0.01);急性期重症组hs-CRP水平高于轻症组及正常对照组(P < 0.01),而在恢复期,hs-CRP水平下降,MPP患儿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IL-8?TNF-α和hs-CRP在小儿MPP的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动态监测患者血清IL-8?TNF-α和hs-CRP水平变化对MPP的病情监测及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肺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50例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30例纳入AECOPD组,COPD稳定期患者20例纳入SCOPD组,选取25例健康者纳入对照组,比较3组血清hsCRP、IL-6水平,以及SCOPD、AECOPD患者hs-CRP、IL-6水平与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AECOPD组患者hs-CRP、IL-6水平高于SCOPD组和对照组,SCOPD组患者hs-CRP、IL-6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COPD组、AECOPD组患者血清hs-CRP、IL-6与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血清hs-CRP、IL-6参与了COPD的炎症反应,并且与COPD患者的肺功能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在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中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法测定100例Af患者(Af组)血清hs-CRP、IL-6水平,与非Af患者(对照组)20例比较;并对Af按持续时间不同分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f组血清hs-CRP、IL-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持续性、永久性Af组hs-CRP、IL-6水平无显著性差异,持续性、永久性Af组118-CRP、IL-6水平均高于阵发性Af组.结论 血清hs-CRP、IL-6水平增高反映的炎症状态可能促进房颤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CRP)在新生儿败血症中的应用。方法对74例拟诊为新生儿败血症患儿血清IL-6和CRP。以IL-61〉95.62ng/L和CRP~〉8mg/L为阳性,分别观察其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败血症患儿IL-6灵敏度为79.07%,特异度70.97%;CRP灵敏度为67.44%,特异度61.29%。两项联合检测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提高至83.72%、80.64%。结论IL-6和CRP是新生儿败血症较为快速、灵敏度与特异度均较高的实验室检测指标.而联合检测可进一步提高其灵敏度与特异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分析子痫前期患者及正常孕妇血浆白细胞介素18(IL-18)和C反应蛋白水平,以探讨二者与子痫前期的关系。方法选择35例子痫前期患者(其中轻度子痫前期20例,重度子痫前期15例)及40例正常妊娠的孕妇,在空腹时抽血3 ml,用夹心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浆IL-18水平,采用透射比浊法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子痫前期孕妇血浆IL-18水平和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孕妇(均P〈0.05);重度子痫前期孕妇血浆IL-18水平明显高于轻度子痫前期孕妇(P〈0.05),而C反应蛋白水平与轻度子痫前期孕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18和C反应蛋白水平在子痫前期明显升高,IL-18与子痫前期疾病的严重性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对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5年1月期间我院心血管内科确诊治疗的冠脉综合征患者150例,依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常规组和他汀组,每组75例,常规组患者给予抗血小板、抗凝、溶栓、抗缺血、抗心力衰竭及心律失常等常规治疗和10 mg阿托伐他汀口服治疗,他汀组患者在基础治疗上给予20 mg阿托伐他汀口服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1个月,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hs-CRP水平,随访1年,统计分析所有患者治疗前后颈动脉IMT、斑块大小、厚度、数量和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血清hs-CRP水平及左心射血分数(LVEF)、不良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常规组和他汀组患者颈动脉IMT [(1.74±0.46) mm vs (1.71±0.44 mm]、斑块大小[(23.58±5.84) mm2 vs (24.02±5.91) mm2]、厚度[(2.82±0.82) mm vs (2.76±0.79) mm]、数量[(5.48±0.64)个vs (5.39±0.61)个]和血清hs-CRP [(27.46±7.31) mg/L vs (28.06±7.41) mg/L]水平基本相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他汀组患者颈动脉IMT [(1.21±0.34) mm vs (1.52±0.38) mm]、斑块大小[(14.57±4.72) mm2 vs (19.51±5.41) mm2]、厚度[(1.53±0.52) mm vs (1.89±0.61) mm]、数量[(2.94±0.33)个vs (3.52±0.38)个]和3个月[(18.32±7.02) mg/L vs (24.23±7.11) mg/L]、6个月[(12.36±6.13) mg/L vs (18.43±7.05) mg/L]、12个月[(7.63±3.21) mg/L vs (11.36±5.03) mg/L]的血清hs-CRP水平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他汀组患者治疗后LVEF水平为(57.96±8.11%)%,明显高于常规组的(52.13±7.84)%,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为4.00%,明显低于常规组的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较大剂量他汀类药物可有效缓解冠脉综合征患者的颈部血管斑块及机体炎症状态,改善患者左心室功能,且可有效减少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苦碟子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IL-6、CRP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兔高蛋氨酸饮食复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动物模型,观察苦碟子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雄性新西兰兔喂食高蛋氨酸饲料(基础饲料中加入1.7%蛋氨酸)8周复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动物模型。检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含量,组间比较t检验。结果:模型对照组高蛋氨酸饮食可诱发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含量升高,苦碟子及叶酸、B12干预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下降。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含量下降。结论:高蛋氨酸饮食可诱发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含量升高。苦碟子及叶酸、维生素B12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诱发的动脉粥样硬化具有预防作用,并且对其引起的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含量升高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董立 《中外医疗》2009,28(25):10-10
目的探讨hs—CRP和IL-18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60例冠心病病人测定其血清中hs—CRP和IL-18浓度,并与20例正常体检者进行对照。结果冠心病组hs—CRP和IL-18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冠心病病人血清hs—CRP与IL-18水平具有正相关性(r=0.285,P〈0.05)。结论hs-CRP和IL-18对冠心病的病变程度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6.
IL-6及CRP在早期诊断新生儿败血症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手段,评价白细胞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CRP)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按败血症的诊断标准,23例新生儿败血症(确诊新生儿败血症病例9例,临床诊断新生儿败血症14例)作为研究组,35例无感染病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者IL-6、CRP的差异。结果研究组的血清IL-6、CRP浓度分别为(68.5±24.1)ng/L、(23.2±7.8)mg/L,对照组的血清IL-6和CRP浓度分别为(35.8±11.4)ng/L、(8.6±3.1)mg/L,统计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以对照组95%可信区间上限为切割值,IL-6和CRP的敏感性分别为87%、60.8%,特异性分别为82.9%、88.6%。结论IL-6、CRP可作为早期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指标,对制定治疗方案,改善预后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2):19-22
目的观察并比较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hs-CRP)对糖尿病足混合感染与多重耐药感染的敏感性。方法选择本院内分泌科2013年6月~2017年10月期间住院治疗的糖尿病足感染分泌物培养阳性患者129例,根据是否混合感染分为单一细菌感染组(SI组,91例)和混合细菌感染组(MI组,38例),根据是否多重耐药感染分为糖尿病足非多重耐药感染组(NMRI组,88例)和糖尿病足多重耐药感染组(MRI组,41例,其中单一细菌感染组19例,混合细菌感染组22例)。比较PCT、hs-CRP在各组别的变化。结果糖尿病足混合细菌感染组患者的hs-CRP高于单一细菌感染组(P0.05),PCT水平显著高于单一细菌感染组(P0.01);糖尿病足多重耐药感染组hs-CRP高于糖尿病足非多重耐药感染组(P0.05),PCT水平显著高于非多重耐药感染组(P0.01);混合细菌感染伴多重耐药组PCT水平高于单一细菌感染伴多重耐药组(P0.05)。结论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对糖尿病足混合细菌感染和多重耐药感染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与超敏C-反应蛋白比较,降钙素原对糖尿病足混合细菌感染和多重耐药感染的预测更敏感。  相似文献   

18.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IL-6和IL-10水平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急性、陈旧性心肌梗死和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前后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和抗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分析试剂盒检测24例急性心肌梗死和20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血浆IL-6和IL-10含量。1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行溶栓治疗,分别检测治疗前后IL-6和IL-10的含量。结果:急性和陈旧性心肌梗死组血浆IL-6和IL-10含量均显高于健康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组IL-6和IL-10含量较陈旧性心肌梗死组显增高。急性心肌梗死患溶栓后血浆IL-10的含量明显降低,IL-6的含量有所增高。急性心肌梗死组IL-10的含量与肌酸激酶(CK)和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均呈不同程度的显正相关。IL-6的含量与CK和CK—MB无显相关。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血浆IL-6和IL-10均显增高,它们在缺血损伤和再灌注过程中可能存在相互调节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1):37-39
目的探讨冠心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超敏C-反应蛋白的关系。方法临床选择2016年5月~2017年4月在本院就诊的不稳定型心绞痛42例,稳定型心绞痛40例,陈旧性心肌梗死40例,急性心肌梗死40例,同时选择体检健康者40例为健康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全部研究对象的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IgG阳性情况,应用散射速率比浊法检测全部研究对象血清中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比较各种类型冠心病患者和对照组的幽门螺杆菌抗体IgG阳性情况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冠心病各种疾病分期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各种疾病分期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随着病情的加重而逐渐增高,即急性心肌梗死型不稳定型心绞痛陈旧性心肌梗死稳定型心绞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各种疾病分期的血清Hp-IgG抗体阳性情况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各种疾病分期的血清Hp-IgG抗体阳性情况随着病情的加重而逐渐增高,即急性心肌梗死型不稳定型心绞痛陈旧性心肌梗死稳定型心绞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的病情严重程度与血清中幽门螺杆菌感染、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密切相关,可用于评估冠心病的病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